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皇宋村考古揭密崖门海战宋元秘史

[复制链接]
听听那冷雨 发表于 2009-11-15 22: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提交者:烟雨江南
  
有宋一代,是离中国人很近的一段历史。也是和我们家族历史有很深关系的一段历史。本门赵氏族谱记载的老祖宗赵卞(1008年生-1084年卒,明年是老人家诞辰1000年),是浙江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北宋仁宗景佑年间中进士,后官至殿中侍御史(位同宰相的御史相,相当于今天的中纪委书记)。  

因祖上曾任宋相、同为赵宋遗族的历史(详见注1 ),汉民族、汉文化与赵宋一朝深深胶缠的关系,因此一直潜心搜寻资料,四处采访寻找再写历史的突破方向。
   

宋朝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也是中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代。那个时代,中国占世界GDP总量要超过一多半。宋朝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文明程度在当时都是世界第一。对于中国而言,宋朝就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中国的文化这个时候是一种积极的、开放的文化。汉朝国强,唐朝武盛,宋朝文旺。中国文化到宋达 到了巅峰。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现代管理的朝代,中国文化巅峰的时代,随着宋的灭亡而凋残。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一段说宋的评价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 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其后蒙元和满清交替的异族入侵,带给华夏人民极大灾难和深重杀戮,这是二个野蛮对文明血腥征服的朝代;中间一个明朝,又是以保守自大、丧心病狂且腐朽堕落闻名的(如海禁、如明太祖诛尽开国功臣、明成祖夷方孝孺十族、明思宗碎磔刚刚血战解了京师围的袁崇焕)。因此在日本人的眼里,中国自宋以后就不再是他们崇尚的正源华夏文明了。不少国外的史学家也将宋朝覆亡视为古典意义中国的结束,即所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宋以后,特别是宋明相继覆亡于蒙元和后金满清手中时,汉人在经历了多次异族入侵、改朝换代的血腥杀戮后,华夏文明阳刚进取的民族脊梁基本被打断,勇烈诚信的人群几被杀绝,民族最优秀成分基本丧失,存活下来的都是“劣币淘汰良币”法则衍生出来的奴化人群,因此宋后社会总是充满太多圆滑世故的保命哲学。再经历宋明理学特别是明代以来的文化自我阉割后,剩下的古老中华文明基本属于一种散发着腐朽气息的文明,虽然古老,却是戗害着最优秀成份的一种老人黄昏式智慧。虽不无可取之处,却于历史大格局深有妨碍。
   
宋是这样一个铭记了汉源正朔的朝代,跨越时空和今天的中国人有着不解精神文化传承。有宋一代,充满太多诡谲魔幻的宿命。在一波波外来专制暴力肆虐下和思想的强奸中,现代中国的民主宪政总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有宋一代几乎就是汉祚和民族命运的一个缩影。
   
不信?请看:
   
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其实就是一场颠覆朝纲的兵变夺权,改朝换代欺负的是柴周氏的孤儿寡妇。太祖以武将出身和武力夺得天下,其后对武将极端猜忌和防范,“杯酒释兵权”就是这种防范心理的体现,也间接造就了有宋一代“文兴武衰”的局面。
   

其时宋朝周边强势游牧民族契丹(辽)、党项(西夏)、女真(金)、蒙古(蒙元)轮番兴起,均十分强悍。受宋太祖赵匡胤“抑武兴文”政策影响,宋总喜欢文人掌军,重文轻武限制武将的权力,体制上造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武将杀敌盈万最多能得个游击、参军之类县团级职位,而以文进出身,金榜题名后一放就是个地州大员。
   

因此宋军战力始终受限制,对外敌的战争多以失败告终,比如在军事极其有利之时,宋真宗和辽人却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放弃了索取被石敬塘买掉的幽云十六州等大片国土的权利,并向金称岁纳贡,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丧权辱国。
   

历史的迷局有时真的是祸福相因,这份文弱竟然为北宋赢得了文治、经济最强盛的百年和平发展之机。有宋一代因文弱而给后人留下了武功差强的文弱印象,却也因其文弱而达成武功所不能达到的文治兴盛局面。宋的很多体制都能在现代发达国家见到,如君相分权(和西方国家的总统总理分权相似),文人出任国防部长(枢密院)是近代西方才出现的新鲜事,在宋朝可以一个常例。军队的改革是军无常帅,帅无常军,这也是现代国家管理军队的基本制度。宋在中国的封建朝代中是相对民主的,你能想象包公拗辩的喷沫飞到了宋仁宗脸上,皇帝只好以绢试面,而包公居然可以继续不管不顾大发喷议?庙堂之上,君臣可以为政事争论不休,各执已见。有宋一代,却是中国知识分子活得最滋润的时期呢。
   

当年太祖欺凌柴周氏孤儿寡妇得国,报应一在身后的北宋天下没有传到自己子孙手上,历史悬疑的“斧光烛影”暴卒后,弟弟赵光义(宋太宗)以母杜太后遗命有言“兄终弟即,以避柴周氏帝幼失国”为由,先于太子赵德芳登位。其后也没按杜后遗言弟终还位于太祖子孙,而是传位于自已的儿子宋真宗赵恒。造成北宋九帝除开国太祖外,其 余八帝均为太宗一嗣。
   
宋太宗抢了哥哥一脉天下,报应之二还在南宋。
   
“靖康耻”的钦宗靖康元年(1126)春,宋京汴梁被金人攻破,徽钦二宗被掳。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赵构(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被封康王)南逃渡江,于次年(1127)五月初一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后定都临安,成为南宋第一代皇帝。据说因为生理原因没有生育能力,宋高宗一直没有后代,后不得已立了宋太祖七世孙 赵昚为太子,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让位于太子赵昚,是为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1163年——1189年在位),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手中。算来兄弟二人及直系后代各坐半朝各九帝,不管你信不信,都充满了宿命轮回的色彩。
         

     
开国太祖以武力凌弱欺凌柴周氏的孤儿寡妇,抢得江山,报应三在宋度宗赵禥的三个儿子宋恭帝赵显、宋端宗赵昰和宋幼主赵昺(最后三帝)的身上,蒙元的兴起南侵,1274年宋度宗20多岁暴亡,留下几个孤儿寡妇,奸臣贾似道弃杨淑妃年长的儿子赵昰,拥立全皇后的四岁幼子赵显为宋恭帝,由谢太后垂帘听政。元军统帅伯颜和张弘范在焦山大败张世杰统领的南宋水陆二军后,攻下健康进兵临安,谢太后一意投降,伯颜顺利进入临安,宋恭帝和谢太后一同被俘往大都。
   

后元以宋帝和太后命往各处招降。但德祐二年(1276)五月初一,杨淑妃与南宋诸大臣在浙南温州拥立益王赵昰(1268年生)为帝,是为端宗,竖起赵宋不倒的大旗,坚持在浙南、福建两广和越南(宋朝的藩属国)一带继续抗元。宋端宗1278因在珠江口深圳海面一带遇台风坠海,被救起事受惊病卒,葬于江门崖山一带。杨太后和诸大臣再立 度宗和俞修容之子赵昺(1272年生-1279年卒)为帝,次年因崖门海战失利,丞相陆秀夫负帝蹈海殉国。赵宋的孤儿寡妇,给人(蒙元)欺负得也狠哪!宋末的二帝一后加丞相陆秀夫,均葬送在了崖门一带。
   
史料记载,小朝庭在崖山期间,建起行宫30多间,军屋3000多间,训练士兵,制造兵器、船舰,开辟“草市”方便交易。各地闻讯,纷纷组织义军前往,集结了正规军和民兵20万人。而进攻的元军只有数万,仅就兵力而言,双方相差悬殊,且元军不善水战,宋军这方面无疑占有优势。决定宋元军势消涨国运更替的两军主帅,居然是一对远房堂兄弟,元军掌军的是张弘范,灭宋的名将,年长宋军主帅张世杰几岁。张世杰幼年丧父,曾经寄居在张弘范父亲家一同就读求学。后张世杰投奔南宋,成为掌军大员。但此张远不如彼张。
   
掌优势兵力的张世杰,在经历了焦山惨败后,此时已经对残宋的前途不抱希望,拥20万之众,却放弃了对崖门入海口的控制,把千余艘战船背山面海,用大索连接,四面围起楼栅,结成水寨方阵,把木制战船两侧用衬垫覆盖,以防御元军的火箭和炮弩,赵昺的御船居于方阵之中,打算在此死守,实际上也是漂泊流离的亡国心态影响了南宋军 民的斗志,打算毕其功于一役,胜则没有长算,败则一举殉国成仁,以结束这无穷无尽的流离颠沛。
   

元将张弘范率水军赶到,控制了崖山之南的入海口,又从北面和南面两个侧翼切断了宋军的所有退路,并控制了陆上的淡水水源。海上宋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10多天的防御战中,将士们只能以干粮充饥,饮海水解渴,饮海水的士兵呕吐不止,脸部浮肿,将士疲惫不堪,战斗力严重削弱。
   
元军跳上宋船后,无法移动缺乏机动灵活的宋军,面对的就是和陆战优于自己的元兵短兵相战,且无法迅速转移,死拼下来的结果是宋军大溃。兵荒马乱中,缺少定力的文人丞相陆秀夫也失去了镇定,他过早地选择了杀身成仁做忠臣,逼着自己的妻儿一一跳海,然后匆忙背著幼主赵昺蹈海殉国。
   
本来事尚有可为:血战惨胜的张世杰领兵来接宋帝时,却得知宋帝已被丞相背着蹈海,顿时军心大散,宋室大势已去。
  
获救的杨太后哭道:“我忍辱至今,只为赵氏最后一块骨肉。今事已至此,我还有何颜面复活耶?”次日趁人不注意,杨太后也投海自尽。
   
残宋帝、后、相一战而丧,赵宋大旗顿时不举,人心浮丧,张世杰率残军沿广东海岸西去。据说途中遇风暴而望天海叹曰:“若天要亡宋,就请覆沉我的舟师吧,”后在海陵岛附近遇狂暴飓风而舟师尽覆,全军尽没。
   

宋朝和蒙元之间的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2月崖山宋室覆亡,绵续了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铁骑纵横世界形成欧洲惊恐的“黄祸”以来,遇到的费时最长、着力最大、最为棘手的长期战争。被称为“世界历史上四大海战”之一的崖门海战历时23天,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包括参战的外围后勤保障人员),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 终宋军全军覆没,战船沉没上千,海上浮尸十万,崖山一役,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大海战。
   

说其惨烈,更多的是体现在战役胜负已定之后,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为了不使战舰落入敌手,宋军将数百艘战舰自行凿沉,超过十万众的南宋军民,包括皇帝、太后、丞相、官员、士兵、妇女、百姓,不愿服从残暴的蒙古政权,纷纷蹈海自尽……元朝所编的宋史客观的记载了这段史实:“七日之后,海上浮尸以十万计……”  
   


在这家国命运的转折关头,十万人集体殉国,从帝后到丞相、大臣、士兵乃至普通百姓,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表态。这是何等的惨烈绝决,这又是何等的誓死如归!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在华夏的精神遗存里,都是仅见的。这才是本原的汉的精神,这才是有宋一代为后世留下的最精彩的一座人文丰碑。
   

作为元军灭宋的主要将领,身为北方汉人的张弘范在军事上有卓越表现:他曾筑“一字城”分割襄阳、樊城,随后攻下樊城,逼使驻守襄阳城的宋军出降。襄阳一失,南宋抗元的防线顿时门户大开;在后来的江南焦山之战中他又击溃了宋将张世杰率领的宋军主力;1278年,在被元世祖封为“蒙古汉军都元帅”后,率军攻打闽广两地南宋的残余势力,在潮州五坡岭一战生擒领兵丞相文天祥;其后在崖山再次击溃南宋舰队,彻底灭亡了南宋政权。  
     

宋室岭海俱平,张弘范在崖门石壁上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而还。后有人说刻的是“张弘范灭宋于此”,到100年后汉人复国(明朝),将刻于崖门水道崖边的这行字铲除,并附会成有人在前加了一宋字的“宋张弘范灭宋于此”,讽刺张 身为汉人而灭宋的汉奸行为。实不知赵宋真宗订立澶渊之盟时,北方十六州先后成辽人、金人地盘,张弘范之父张柔实初为金人将领,后归蒙元,从来都没有生活在赵宋的统治下。优秀的天才将领生在敌国为敌所用反噬汉身,这也是赵宋报应之四的灭国之祸一因。
   
张弘范著有《淮阳集》,《四库全书总目》评价他诗的风格近似南宋江湖诗派。在的他“述怀”诗中,他是这样描绘灭宋历程的:“磨剑剑石石鼎裂,饮马长江江水竭。我朝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至今读来仍使人觉得心胆俱裂。也可能身为汉人屠杀汉人的天报吧,他42岁灭宋,次年即告病亡。
   
相较有宋一代,多为书生文人掌军,除虞允文成功外,其余如文天祥等,都是失败的典范。抛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义不说,单从军事技术上来说,这些杀身成仁义无反顾的忠臣们,于国于家是相当失败的。而屠杀了岳飞这样杰出武将的赵宋,此后百余年面临的是文人将兵极不得法,蠢忠愚孝血流成河的境地。所谓“国破思良将”,只能是“海上叹零丁”。
     
时间逝去快800年,那场惨绝人寰的大海战,留给今天的人们可见目标不多了,新会到珠海斗门间的几十里崖门水道,山海河湖的地貌都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重大改变,以前宋兵驻船屯兵的银洲湖,目前已经淤塞几近全成陆地。新会博物馆的一官员介绍说:在当地的一处农田内,曾经发现过古战船。以前在水道中曾确认过18处古战船遗存,但一定位放浮标,很快就被人将水下的物什弄走了。如今一无经费再考虑防止文物流失,他们也很长时间不弄这个了。
   
记者采访此事时,恰是著名的“南海一号”水下考古发掘的进行时,发现了“南海一号”上有众多皇家宫瓷,发现了一条金腰带,一支有龙纹的手镯,这些都是宫中皇家所用之物,又发现“南海一号”船尾有个大洞,原来沉于风浪商船的说法被这些发现动摇了,记者和文管人员推测:“南海一号”是一条皇家用官船,已出水的这些宫中物件为赵宋南逃小朝庭御用之物。“南海一号”尾部大洞,沉船原因可能是毁于元军追击的舰炮,沉于海陵岛东侧,恰好离张世杰残余船队遇飓风沉没地不远……
   
在新会古井镇崖山附近一个小村庄旁,我见到了一座全用蚝壳砌成的没有碑文的坟墓,据说这就是当年的投海殉国的杨太后墓。杨太后殉国后,匆忙之间,张世杰将她葬在了这里。迫于已经改朝换代,百姓不敢为她树碑立传,只得用蚝壳为杨太后修建了一座特殊的坟墓。为了怀念这位坚贞不屈的太后,每逢四月初二(新历6月12日)杨太后诞辰日,四乡八里的百姓都会来这里祭拜,久而久之,成为“国母诞”风俗。新会五个“南宋皇族村”——新江村、联和村、慈溪村、霞路村、鹅溪村也有联袂祭国母的习俗。
杨太后是福建人,她的宗族亲人至今年年都来祭扫坟墓,并集资请人守墓。
   
一些忠义之士,冒着天大的危险,将侥幸脱逃的赵氏皇族后人严密保护起来,隐姓埋名躲在崖门左近的珠海斗门的南门、大赤坎和新会古井、三江、沙堆等当时处在大“古战场”周边村镇,直到汉人复国元朝覆亡,他们才恢复本来的姓氏,在崖门附近建立了数个赵氏的皇族村,并将宋代十八位皇帝的灵位永久供奉在村里的赵氏祖祠里。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南门村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的祖祠。
  
这支赵宋皇族,源于宋太祖宋太宗的亲弟弟魏王赵光美一支。崖门海战时,赵家村还组织了一支几百人的赵家子弟兵前来勤王救帝,战后隐于今珠海斗门大赤坎、南门等地。据南门赵家村村长赵承华(另见注2)介绍:至南宋理宗在位的1234年时,魏王后裔赵怿夫由江西调广州府香山县(含今中山市、珠海市和斗门县)任县令,后世赵家村人多为魏王28代至34代后人,小部分太宗后人由新会三江等地迁居过来。
   
新会三江镇的新江村、联和村赵姓村民也是赵姓皇族后裔,其始祖为赵良韶,良韶之父乃建安郡王赵必迎。南宋崖山一战,赵必迎兵败避入三江,慨叹回天无术,为保存血脉,在新江村和联和村隐居下来并繁衍后代。赵良韶生五子,分别在古井的霞路村、慈溪村及沙堆的鹅溪村开枝散叶。目前,新江村、联和村还保留着古屋群,房屋均为砖瓦结构,瓦瞻雕刻精致,高度划一,约有100余间,古色古香,甚为壮观,很有皇风皇族气派。
   
据统计,目前包括新会霞露、台山浮石等的赵氏后人在内,已有二万余。
   
注1:宋史里由司马光所修的《赵卞列传》记载:“(赵)为政简易,体恤百姓,政绩显著”。史称赵卞弹劾不避权贵,针砭时弊,毫无顾忌,京师号为“铁面御史”,与包公、寇准齐名,评为“北宋三贤相”,死后皇命苏东坡撰写祭文。
   
赵卞一生刚直,为官清廉,中进士后曾放蜀地任转运使(相当于四川省的后勤部长),携一琴一包,匹马入川,为官两袖清风,以琴鹤为友,后人誉为一品琴鹤,喻为人为官最上品。赵卞曾在四川崇州为官,后人为纪念他在此地为官造福地方,只以一琴一鹤相随,为官清正简易,建起了“琴鹤堂”纪念他,此堂至今尤存。赵卞还曾先后在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四川、江西虔州任职为官。
   
赵卞生前所留诗文不少,有游岳麓山、白鹤泉等诗。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时任杭州太守的赵卞,去龙井寿圣院拜访著名的辨才和尚,辨才特地陪他在龙泓亭(即龙井亭)品茶观景。赵卞为此感激万千,欣然命笔,并留下一诗:
                   湖山深处梵王家,半纪重来两鬓华。
                   珍重老师迎厚意,龙泓亭上点龙茶。
   
后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嘉祐进士苏轼(即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任太守,也常去龙井寿圣院拜访辨才。
   
因辨才和赵卞、苏东坡在寿圣院内,发生的茶友诗书佳话,到南宋时,后人们在寿圣院增设了“三贤祠”,供奉辨才、赵卞和苏东坡三人塑像,让人们瞻仰。现在人们把这里叫作三圣祠,至今尤存。
   
赵卞墓在浙江家乡,常有赵氏后人和追思先贤的人们前去扫墓凭吊。本门赵氏可能是元灭南宋后,赵宋的皇族和大臣及其家属均属要被杀尽之列,因此本门衣冠南渡(衣冠南渡指的是中原的士族大家兴家举族向南迁移,逃离战乱和屠杀),隐入湘中宝庆府(宝庆府即今湖南邵阳地区)邵东,族谱记载另有二支一支在衡阳,一支在永州零陵。
   
    注2:珠海赵家村长赵承华认为赵卞一支赵氏,实为太祖一脉,村里所存皇族族谱按字辈排查,均有对应。


        
一颗流星的梦 发表于 2009-11-15 22: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晕...LZ转的贴太长了吧, 看得人头晕眼花 [s:57]
yinaha 发表于 2009-11-16 20: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崖山,是值得中国人牢记的一个地方,在这里,中华第一次彻底的沦陷。陆秀夫困守崖山,无路可遁,怀抱南宋少帝跳海后,十万南宋军民跟随陆秀夫壮烈蹈海泰然赴死,中华亡,亡于蒙古。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日本人这种说法太偏激了。他们认为宋朝以前的中国才配叫中国,并奉唐朝为日本的老师、楷模,而宋朝以后的中国只配叫“支那”,认为蒙古进兵中原后,活着的中原人都是苟且偷生的亡国奴了,再没有挺剑而起的义士,再没有轻生重义的豪侠,再没有慷慨激越的春秋之风,再也没有雄汉盛唐的恢宏气魄。但是一个文明如果有持久的生命力,绝不会仅仅依靠DNA来延续和传递,而且DNA也无法完成延续和传递。明清的确没有大唐的开放气量,对外界心存疑惧,封闭保守,并妄自尊大,这是事实,但是明朝时也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国力之盛,世界领先。


只要崖山精神还在,我们对自己的历史还有自豪感,这种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永远不会消灭
一颗流星的梦 发表于 2009-11-16 20: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仗没有打完,陆秀夫就背着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跳海的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看来当时的形势真是急迫啊.急得都出了乱子了.
Selan 发表于 2009-11-17 17: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一直觉得,其实是从宋朝开始中国开始趋于保守,消逝了尚武精神。不过宋朝皇帝好赖还重视文臣,并不保守。到后来的明朝,中国彻底落后于世界了。想起明朝就来气。
jerry1016 发表于 2009-11-17 20: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还是争气的,最后撑了一下。处在华夏中世纪的我们真是不容易。
Selan 发表于 2009-11-17 23: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是觉得明朝的出现就意味着中国要走向落后了。。。
不过话说回来
宋的版图实在是太小了,要是生在宋朝那年代,我还算不上宋国人。。。
豹II 发表于 2009-11-18 08: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那不是密苏里签字后,已无日本。
巴黎沦陷(擦,居然2次),已无法国。
柏林被瓜分,已无德国。
类似的还有一大堆XXX000……

先进的农耕社会必然战胜落后的游牧社会
无非需要一个过程罢了
中华民族在复兴的路上,蒙古么就让他继续沙尘暴好了……
 楼主| 听听那冷雨 发表于 2009-11-18 11: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豹II于2009-11-18 08:20发表的 :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那不是密苏里签字后,已无日本。
巴黎沦陷(擦,居然2次),已无法国。
柏林被瓜分,已无德国。
.......



农耕文化在武力对抗上是大多时间都处于劣势的,但文化上一直都处于强势,形成的影响力很大,最后成为不是胜者的胜者。
豹II 发表于 2009-11-18 16: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农耕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
当工业能力实现质变的时候
游牧民族就不是对手了
虽然这个时间有点长,长到差不多2000年……
拜仁狂潮 发表于 2009-11-18 16: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没有说的这么无能,很多史实被清朝篡改了
大姨 发表于 2009-11-18 18: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力征服的只是肉体,也只是暂时的,

没有文化的传承才会担心灭族,灭根。

纵使我有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如果一个中国字都不会写不会认,能叫中国人吗?

还有那著名的狼孩,他有人的基因,但是没有人类文化的后天熏习,终日与狼为伍,和狼一样生活,那么他就不能称之为人了。

对于日本人的某些论断,我们理他作甚。8年抗战,我们没有灭族,我们没有被他们奴役,我们依然种族兴旺,我们依然生龙活虎。
Selan 发表于 2009-11-19 10: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拜仁狂潮于2009-11-18 16:47发表的  :
明朝没有说的这么无能,很多史实被清朝篡改了

改的是明史,明实录还是没改的
明朝开了太多恶劣的先例
闭关锁国(导致倭寇滋生,一直到隆庆才开了一个海关),随意打死大臣(这个逼得一时没人愿意当官),酷刑限制老百姓自由(连半夜外出都不成,而且连坐),科举制度日趋僵化(八股文遗祸几百年)
皇帝也一个比一个古怪,纵欲过度当了几十天就死的,想当木匠的,几十年如一日不上朝的,自封大将军的

元以前的汉人还是很有进取心也很包容,妇女地位也没低的一塌糊涂
从明开始对于长城以外如此排斥
最大的贡献是出了个王阳明,可惜没出文艺复兴
Selan 发表于 2009-11-19 10: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豹II于2009-11-18 16:13发表的  :
农耕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
当工业能力实现质变的时候
游牧民族就不是对手了
虽然这个时间有点长,长到差不多2000年……

我觉得这个在中国古代不大可能实现工业革命
革命总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味道
中国的农业经济已经到了基本完美的地步了,如果不是外国的军舰打进来,依靠农业,再来个一千年也不是不可能。
为什么中国出现不了资本主义,因为中国始终是建立在土地上的,是地主利益主导的国家
豹II 发表于 2009-11-19 11: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朝边上如果不是倒霉出了个蒙古
事情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反正无论老外还是土鳖都认同,工业文明只能从农业文明中产生,因为农业文明可以提供足够的粮食以保证社会分化。游牧民族则永远没戏
巴拉克的球袜 发表于 2009-11-19 12: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3楼(Selan) 的帖子

1、工业革命是有前提的,欧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完全是建立在经验科学的基础上的,这一点在形式上与中国并无不同,只是内在理路有所差别,中国古代科学(除去数学外,在我看来,中国的古代科学对现代最为起到影响的时数学的发展)大多轻视逻辑发展,着重于实用性,邓晓芒批判这些,并非毫无道理,我们这些现代人从《易经》里看出的一点阴阳与西方比是小巫见大巫,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才是欧洲真正前进的基石。
2、至于阁下所言的明朝使中国落后的看法,我并不认同,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交流真正始于明朝,徐光启以大学士之名,皈依天主教,翻译西方著作等都是贡献。其他的不论是郑和下西洋,还是文治武功都是有功劳的。
3、以我个人的有限学识对阁下的某些小观点提出看法,A:明洪武年间就开设了市舶司,只是后来就裁撤了,所以并非隆庆年间才开始设立海关,烦请阁下查明。B、皇帝古怪无可否认,但是明朝的文官制度是很发达的,于我个人而言,仅次于宋朝,大礼仪之争,绵延几十年,逼得皇帝最后落败,其他事例,概不列举。C、王阳明的“心学”固然有影响,但是并非他是唯一,君不见晚明的顾炎武,黄宗羲,刘宗周?甚至早些的方以智?此些人物都举足轻重。
4、关于资本主义问题,农业经济问题,阁下可去阅读李伯重先生、吴承明先生的一系列著作,他们早有详解。
PS:明朝中后期,以江南为例,小农经济已经趋于弱化,《早期工业化》一书已有说明,所以对于维持一千年的说法,实乃不敢苟同。
等待阁下的答复
轻舟晓梦 发表于 2009-11-19 13: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崖山以降,在无中国。
不过那些在名族危亡的关口,痛撒热血的先人还是让我由衷敬仰。
Selan 发表于 2009-11-20 11: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13楼(Selan) 的帖子

引用第15楼巴拉克的球袜于2009-11-19 12:14发表的 回 13楼(Selan) 的帖子 :
1、工业革命是有前提的,欧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完全是建立在经验科学的基础上的,这一点在形式上与中国并无不同,只是内在理路有所差别,中国古代科学(除去数学外,在我看来,中国的古代科学对现代最为起到影响的时数学的发展)大多轻视逻辑发展,着重于实用性,邓晓芒批判这些,并非毫无道理,我们这些现代人从《易经》里看出的一点阴阳与西方比是小巫见大巫,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才是欧洲真正前进的基石。
2、至于阁下所言的明朝使中国落后的看法,我并不认同,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交流真正始于明朝,徐光启以大学士之名,皈依天主教,翻译西方著作等都是贡献。其他的不论是郑和下西洋,还是文治武功都是有功劳的。
3、以我个人的有限学识对阁下的某些小观点提出看法,A:明洪武年间就开设了市舶司,只是后来就裁撤了,所以并非隆庆年间才开始设立海关,烦请阁下查明。B、皇帝古怪无可否认,但是明朝的文官制度是很发达的,于我个人而言,仅次于宋朝,大礼仪之争,绵延几十年,逼得皇帝最后落败,其他事例,概不列举。C、王阳明的“心学”固然有影响,但是并非他是唯一,君不见晚明的顾炎武,黄宗羲,刘宗周?甚至早些的方以智?此些人物都举足轻重。
4、关于资本主义问题,农业经济问题,阁下可去阅读李伯重先生、吴承明先生的一系列著作,他们早有详解。
PS:明朝中后期,以江南为例,小农经济已经趋于弱化,《早期工业化》一书已有说明,所以对于维持一千年的说法,实乃不敢苟同。
.......

谢谢指点。
海关问题确实是个错误。但是闭关锁国也确实明朝开的先例。当然开关后对经济刺激还是很明显的。
明朝时候中国的重心还是在于中原,即使南方资本主义萌芽如何,中原人口基数依然决定着帝国的走向。古代没有那么强大的交通工具,中原人口不可能跟现在似的,大量往沿海流动。明朝末年,都人吃人了,南边再如火如荼又怎么样?李自成不照样还是造反。
说到科学,我记得忘了谁说的了,中国古代算不上有科学,原因和你说的是一样的。
说到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要产生的话肯定是从沿海,毕竟那里的经济发达,工业也发达。可惜历朝历代,最重视的是中原地区,中原地区这人口密度,重中之重还是吃饭。万一跟明末一样碰上天灾,又刚刚好朝廷腐败,还有外患,别说工业革命,估计直接就去革皇帝的命了。当然,农业要是能大规模发展起来,吃饭不成问题了,或者交通发达了,那些饥民能转移到沿海的工厂里,那工业必然欣欣向荣。但能不能琢磨出蒸汽机或者琢磨出电力来,我觉得这个就是运气问题了。
mond 发表于 2009-11-20 16: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从洪武开始一直推行纸币,江南的工商业发展很快,明中期苏州就有过一次“金融危机”,当时的解决办法是借抗击倭寇的契机default。

明除了抗倭期间,对外交流是很多的,引进了很多西方先进的东西(主要是武器)。但是戚继光的部队火器装备率达到了40%,这是北洋军之前最高的了。

明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发达的,没有丞相而有内阁,内阁有权力“封驳”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明的特点是刚硬,完全是朱元璋的风格。 和蒙古、日本、葡萄牙、荷兰、女真作战无数次,最终被李自成一个回合就做掉了(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

看看明朝人自己怎么定位明朝的吧。 “无汉之和亲 无唐之结盟 无宋之纳岁薄币 亦无兄弟敌国之礼,驭夷狄有道,严关防, 守要害, 修封域, 明斥堠,务农讲武,养威蓄锐,不以其归顺也而驰边防,不以其衰微也而忘讲武”(朱棣)。
benet06 发表于 2009-11-20 19: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诸多历史帝,洋洋洒洒,足令吾辈德米获益匪浅    ~[s:69]

然则,德盟史帝NO。1昂李耶Onlyjie),缘何不与我等演说一番  ~ 

还是那句话:读史不与德迷讲,不如回家挖红薯 ~ [s:6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0 19:25 , Processed in 0.035029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