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原创]德国足球心情日记(102)
本文作者:王涣璋 愿与所有德迷交朋友,期待德迷朋友给我打电话或发短信,因为有时上班不便接电话,所以朋友们最好是给我发短信。因为有时因为工作忙,可能不能及时回复朋友的短信,但一旦有了空闲,我一定会回复的。我的手机号码是:15010112499。
《如梦令》
绵绵思恋人,
陡然现眼间.
吾语君不言,
原是梦一场.
注:这是一首写梦境的诗.在梦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朝牵暮挂,异常思恋的女子.
我问候她,她却没有应答.
等醒后,方知原是梦一场.
徒留怅然在心间.
《相见欢 ——思恋媛媛姐姐》
常记当年共事时,
几多欢笑几多情.
如今欢笑难再寻,
唯有情思藏心间。
注:这是一首感怀之作.
当初在北京,自己每天上班,都能和媛媛姐在一起.
媛媛姐对我总是外表严厉,佯装嗔怒;实则内心关爱
那时候自己上班,不做他事,总是和媛媛姐顽皮嬉笑的.
可是,如今物是人非,人分两地,不复再见.
往日所有的欢笑都不复重现了.
但是,自己对媛媛姐的情思,却难以磨灭.
这些日子,为媛媛姐写了很多诗.也有很多话想向她倾诉。
可是,知道她很忙很累,不便去打扰她,也只好将思恋藏在心底了.
《声声慢》
寻寻觅觅觅不到,
遗遗忘忘忘不了.
拿拿起起拿不起,
放放下下放不下.
注:自己对于感情,就是这样的无可奈何:
缕缕情思,翦不断,理还乱.
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别是一翻滋味在心头.
《醉花阴》
酒不醉人花醉人,
花不迷人人自迷.
酒好多饮伤肝肠,
花艳痴迷亦销魂.
注:这里的"花",指的就是红粉佳人。
自己过于痴情,最终,只换得黯然销魂。
《念奴娇》
有女正值春,
飘然现眼前.
身影随风逝,
唯有暗香留.
注:这首诗,是写自己与少女偶然相逢.
自己对少女动情,其人却不为所动.
最终,少女远离了自己,可是,自己对少女,却还是深深地怀恋.
《西江月》
明月当头照,
皎洁惹人怜.
远在千里外,
芳人赏月否?
注:诗中的"怜"字,是喜爱的意思.
这是一首咏物怀人诗.
表面是写月亮,实则是写人.
表达了我对远在千里之外,那些自己喜爱的佳人们的思恋之情.
《沁园春》
都言春光好,
唯吾意不同.
孤影自怜人,
如何享春晖。
注:这首诗是写:虽然正值春天,心情本应是春意盎然的.
可是,自己因为不能与心仪的佳人在一起,只能孤影自怜,所以情绪低落,并不能感受到春天到来时的快乐.
《苦寒行》
人人争长寿,
唯吾持异见.
欢寡忧郁多
百岁又如何?
《扬州慢》
都言江南好,
最美是扬州。
宁为扬州民,
不做塞北官.
《菩萨蛮》
都言修道难,
庸人自骇之.
菩萨本凡夫,
慈悲即是佛.
《点绛唇》
明眸温玉齿,
隆隆高翘鼻。
点点樱桃口,
弯弯柳叶眉。
注:在北京工作时,自己所爱恋的那位同事女孩儿,长得异常的清秀纯丽,这首诗就是描写她容颜的.
《忆沈园》
沈园如此享盛名,
全因放翁遗佳作.
如无绝等伤情事,
何来绝等伤情词?
注:诗中的"放翁",是陆游的号.
陆游曾与前妻唐婉在沈园邂逅,二人相见,百感交集,痛断肝肠,都遗下词作,以表情思.
《追感往事》
往事知多少?
都付春水流.
人生难再少,
故人难相见.
《满庭芳》
百花齐开颜,
千红争怒放。
一场霹雳雨,
花落知多少?
注:这首诗也是表面写花,实则写红粉佳人.
《一剪梅》
一剪寒梅傲风雪,
众人都赞梅志坚.
如能生在春夏时,
梅亦心愿五月开.
《临江仙》
天生怜惜江河水,
水中最爱是秦淮.
秦淮八艳才色佳,
如与相伴即是仙.
注:诗中的"怜惜",是喜爱的意思.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与美女相伴,那种欲死欲仙的情感体验.
《望南京》
金陵霸气帝王城,
钟山矗立秦淮流.
此地不止多才子,
亦有佳人如二乔.
注:"金陵"是南京的古称.
《怀上海》
南京淮海繁华路,
黄浦苏州奔流河,
东方明珠千仞塔,
金茂大厦万丈楼。
《望杭州》
西子湖畔美如画,
雷峰塔下演传奇.
白苏双堤传美名,
岳王墓前显忠奸.
注:"雷峰塔下演传奇" ,是指在传说中,白娘子和许仙,曾在雷峰塔下,上演过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人生漫漫》
人生漫漫修远兮,
几多风雨几多愁.
万千苦难终有尽,
只盼涅槃升极乐。
《自嘲》
勤学苦读已半生,
不通诗词不精文.
如无慧根异禀赋,
学尽诗书亦枉然!
《无题》
书到今世读方迟,
虽明此理亦苦读.
不修今世修来世,
来世希翼做义山。
注:"义山"是李商隐的字.
《苦痴情》
身影孤伶心憔悴,
时时抑郁常忧伤.
多情自古空遗恨,
再逢佳人亦痴情.
《无题》
艳羡竹林七贤,
最爱子建德祖.
潇潇洒洒狂放,
放放纵纵不羁。
注:"子建"是曹植的字。"德祖"是杨修的字.
《无题》
人生本无聊,
无事遂人愿。
劝君拜菩提,
早日赴极乐。
《无题》
生处末法世,
妖孽何其凶!
作恶寿且贵,
为善磨难多。
《“心性”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 》
诗、词通常是并称的.
但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之间,还是有比较严格界限的.
我个人觉得,诗与词的一大曲别,是词通常有词牌。
比较著名的词牌有:《虞美人》、《蝶恋花》、《如梦令》等.
词牌规定整首词的格律和音韵,规范了词的创作。
词又称"长短句",顾名思义,相对于诗句长短的统一,词句则是长短不一.
句子结构的不同,应该说是诗与词的在外观上的一大差别.
词亦称"诗余",这也说明了:词是在诗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诗歌形式.
我个人感觉,在诗向词的演化进程中,早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这部作品,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阅读的体验上,都有很浓的词的味道了.
陈子昂之后的李白,对词的产生也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李白因为性格放荡不羁,又才华横溢,导致他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突破和超越格律和句式的成规,大胆的进行很多创新.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部作品,就不同于李白之前的,那些中规中矩的诗作.
作品写得相当随意,句式可长可短,却又浑然天成。
感觉,作品介于诗和词之间,也可以说,是诗向词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此外,白居易的一些作品,也有很强的词的意味,比如《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如果说,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品更像诗的话;那么,白居易的《忆江南》等作品则更应算做词了.
白居易之后,在词的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温庭筠.
温庭筠的一些作品,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典型的词的特征.
如果说,白居易的《忆江南》等一些作品,还只是介于诗与词之间,还有些不伦不类的话:那么,温庭筠的一些作品,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标准的词了.
比如温庭筠的《女冠子》: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
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
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
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除了温庭筠之外,在词史上,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就是被称为“词帝”的李煜了.
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后主,是李煜的别称)眼界始大”.肯定了后主在词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然而,后主对词的贡献还不仅在于此,更主要的是,后主的词,达到了登峰造极,既是空前,也可能是绝后的境界,代表了词的最高水平.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很可能是后主人生最后的一词,写完这首词不久,后主就被赵匡胤迫害了。
而后主遭受赵匡胤迫害导火索,也是因为该词,流露出后主对国破家亡的感伤之情,引起赵匡胤的忌恨。
后主因《虞美人》而死,因此,该词也被称为"绝命词".
后主之词,浑然天成,不事雕琢。能够做到用最浅白的词语,真切地表达出最微妙的情感.
后主之后的两宋,出现了柳永、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数位词宗.
这些人,在词的创作上,可以说都能开宗立派、自成一家,技法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但是,却始终无一人能够真正传承后主的遗风.
诸人之词,无论技法怎样高明,都还有人为雕刻的痕迹。他们同后主的差距,就像是神秀所作偈语,与慧能之偈差距一样.
神秀之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之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两相对比,神秀与慧能境界之差距,清晰可见。
柳永、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人对词的理解,虽然境界颇深,却还有尘念,不能登堂入室。
而后主之词,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了.
我非常重视"心性"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
作家们达到一定层次后,比的就不是写作技法了.
因为能步入顶级行列的作家,大家在技法上的差距已经是微乎其微了.
那么,最后比的是什么呢?
就是心性了.
心性的高低,决定了顶级作家们在创作成就上的差别.
比如杜牧和李商隐。
杜牧能写出的诗,李商隐也都能写出来.
但李商隐的某些最优秀的作品,杜牧却写不出来.
不是杜牧的写作技法不如李商隐,而是其心性逊于李商隐。
同理,在写作技法上,柳永、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人同后主也不存在差距;他们所薄弱的,只是心性而已。
然而,技法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改进;但心性却是天生的,非后天人力所能变矣!
朋友们,今天上面的这一段论述,希望大家能留下印象。
因为,以后,我可能还会写到纳兰性德和顾城。
将来我可能会涉猎到下面这些问题:
“为什么说,纳兰性德可以横跨宋、元、明三朝,穿越百千年,凌驾万千词中大家之上,直接承继后主的衣钵?
为什么说,顾城能够上承纳兰性德,直追后主?
为什么说,顾城、纳兰性德、后主三人,虽然身居不同朝代,各自相差百千年,却是一脉相承的呢?
为什么说,在当今词坛,方文山能够鹤立鸡群、傲视群雄,其创作能够成为一道奇葩,自己成为一个传奇人物呢?"
这些问题的解释,都与上文的论述有紧密联系.
大家今天如果头脑中能够对此有一些印象,在以后,将能更好地理解我的文学观了.
(今天就写到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