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青年为吾偶像,晚年沦为“呕像”——我所知道的郭沫若

[复制链接]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13 15: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绝对原创]德国足球心情日记(74)


《青年为吾偶像,晚年沦为“呕像”
  
   ——我所知道的郭沫若(一)》
  
  
   记得中国某一类报刊,曾让读者评选中国现当代你最讨厌的作家。结果,郭沫若以最高票夺魁。
  
  
   榜眼好像是写《李自成》的作家姚雪垠。
  
  
   贾平凹摘得探花。
  
  
   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好像很大一部分人都很讨厌郭沫若。
  
  
   这个我能理解。因为郭沫若身上的一些性格特征和行为,的确不招人喜欢。
  
  
   但是,如果你能更深刻地了解郭沫若这个人物,也许会有更中肯的评价了。
  
  
   对于郭沫若,我的感觉也很矛盾,既非常的喜爱他,又非常的讨厌他。
  
  
   其原因,应该是郭沫若本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生轨迹就有很大的矛盾性。
  
  
   我本人,是极其喜爱青少年时期的郭沫若的。甚至认为,早年的郭沫若,堪当自己的偶像。
  
  
   但我又非常讨厌1949年以后的郭沫若,觉得晚年的郭沫若,已经由偶像沦为“呕像”了。
  
  
   当然,晚年郭沫若性格和人生轨迹的变化,是与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的。
  
  
   但不可忽略的是,也与其本人自身有着密切联系。
  
  
   我曾经写过王维、郁达夫等这些我非常喜爱的人物的评论。
  
  
   因为我个人的感情倾向于褒扬,所以其论述不可避免的会有失真之嫌。
  
  
   但对于郭沫若,我的感情应该是比较中立的,因此,对于郭沫若的评论,也许会更加中肯一些。
  
  
   我绝不会写关于茅盾的文章,因为我一点儿都不喜欢这个人物。
  
  
   我读过茅盾的《白杨礼赞》和《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等文章。
  
  
   也了解茅盾的一些人生事迹。
  
  
   直白的讲,无论是对于茅盾的作品,还是其为人,我都非常的“不感冒”。
  
  
   觉得茅盾的作品和其为人,都有点太理性、太僵化了,缺少人情味和情趣。
  
  
   就像是“中国德迷联盟”中的某些人一样。
  
  
   好像是戴着面具的千年木乃伊僵尸,连一点儿生气和人情味都没有,你很难看透和琢磨他们。
  
  
   但是郭沫若的作品和为人与茅盾截然不同,虽然郭沫若的作品和为人也有一定的缺陷。
  
  
   因此,写茅盾这样的作家,我是一点儿激情都不会有的,所以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去写他们。
  
  
   而对于郭沫若,我是极有激情的,因此才有了此文。







[绝对原创]德国足球心情日记(117)
       本文作者:王涣璋期待朋友给我打电话或发短信,因为有时上班不便接电话,所以朋友们最好是给我发短信。因为有时因为工作忙,可能不能及时回复朋友的短信,但一旦有了空闲,我一定会回复的。我的手机号码是:15010112499。


        自己做事,一直喜欢随性而为,因此常常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曾经写过有关郭沫若的文章,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刚写了一段,还没有写完,就放下了.


        我以为自己以后永远不会再接着写了,没想到今天又有了续写的冲动.


        总觉得这个世界太复杂,难以琢磨。


        其实,就算是面对自己,我都感到很模糊.


        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下一秒钟会做些什么……



        《青年为吾偶像,晚年沦为“呕像”
  
                                                          ——我所知道的郭沫若(二)》



         我觉得郭沫若就是天才的诗人.
         因为,诗人,最需要的就是激情.
                而郭沫若,恰恰就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人.
                 郭沫若曾经写过《地球,我的母亲》这首诗:

        "地球,我的母亲!

  天已黎明了,

  你把你怀中的儿来摇醒,

  我现在正在你背上匍行。

  地球,我的母亲!

  我背负着我在这乐园中逍遥。

  你还在那海洋里面,

  奏出些音乐来,安慰我的灵魂。

  地球,我的母亲!

  我过去,现在,未来,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

  地球,我的母亲!

  从今后我不愿常在家中居处,

  我要常在这开旷的空气里面,

  对于你,表示我的孝心。

  地球,我的母亲!

  我羡慕的是你的孝子,

  那田地里的农人,

  他们是全人类的保母,

  你是时常地爱顾他们。

  地球,我的母亲!

  我羡慕的是你的孝子,

  那炭坑里的工人,

  他们是全人类的普罗米修斯,

  你是时常地怀抱着他们。

  地球,我的母亲!

  我想除了农工而外,

  一切的人都是不孝的儿孙,

  我也是你不孝的子孙。

  地球,我的母亲!

  我羡慕那一切的草木,

  我的同胞,你的儿孙,

  他们自由地,自主地,

  随分地,健康地,

  享受着他们的赋生。

  地球,我的母亲!

  我羡慕那一切的动物,

  尤其是蚯蚓——

  我只不羡慕那空中的飞鸟:

  他们离了你要在空中飞行。

  地球,我的母亲!

  我不愿在空中飞行,

  我也不愿坐车,乘马,著袜,穿鞋,

  我只愿赤裸着我的双脚,

  永远和你相亲。

  地球,我的母亲!

  你是我实有性的证人,

  我不相信你只是个梦幻泡影,

  我不相信我只是个妄执无明。

  地球,我的母亲!

  我们都是空桑中生出的伊尹,

  我不相信那缥缈的天上,

  还有位什么父亲。

  地球,我的母亲!

  我想宇宙中的一切的现象,

  都是你的化身:

  雷霆是你呼吸的声威,

  雪雨是你血液的沸腾。

  地球,我的母亲!

  我想那缥缈的天球,

  只不过是你化妆的明镜,

  那昼间的太阳,夜间的太阴,

  只不过是那明镜中的你自己的虚影。

  地球,我的母亲!

  我想那天空中一切的星球,

  只不过是我们生物的眼球的虚影;

  我只相信你是实有性的证明。

  地球,我的母亲!

  已往的我,只是个知识未开的婴孩,

  我只知道贪受着你的深恩,

  我不知道你的深恩,不知道报答你的深恩。

  地球,我的母亲!

  从今后我知道你的深恩,

  我饮一杯水,

  我知道那是你的乳,我的生命羹。

  地球,我的母亲!

  我听着一切的声音言笑,

  我知道那是你的歌,

  特为安慰我的灵魂。

  地球,我的母亲!

  我眼前一切的浮游生动,

  我知道那是你的舞,

  特为安慰我的灵魂。

  地球,我的母亲!

  我感觉着一切的芬芳彩色,

  我知道那是你给我的赠品,

  特为安慰我的灵魂。

  地球,我的母亲!

  我的灵魂便是你的灵魂,

  我要强健我的灵魂来,

  报答你的深恩。

  地球,我的母亲!

  从今后我要报答你的深恩,

  我知道你爱我你还要劳我,

  我要学着你劳动,永久不停!

  地球,我的母亲!

  从今后我要报答你的深恩,

  我要把自己的血液来

  养我自己,养我兄弟姐妹们。

  地球,我的母亲!

  那天上的太阳——你镜中的影,

  正在天空中大放光明,

  从今后我也要把我内在的光明来照照四表纵横。"

       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郭沫若心中涌现的激情难以抑制.


        他就像个疯子一样,疯狂地在地上乱滚,甚至用嘴去啜吸泥土.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郭沫若的举动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但我却很理解他.


       有人说:"诗人就是疯子."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并不过分.


        一个人如果没有疯子一样的激情,又怎么能写出有激情的诗呢?


       在我的写作中,也体验过这种几近于疯狂地写作状态.


       那时的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都要爆炸了.


       整个灵魂就要从身体中冲破出来.


        自己已经无力再控制自己.


        情绪几近于歇斯底里。


        而往往是处在这种迷离的状态下,自己才会感到真的是文思泉涌,灵感爆发.


        感觉那个时候,自己真有一种灵魂附体,天人合一的感觉.

        很多平时自己写不出来的东西,此时都可以写下.


        而等到激情过后,再翻看写过的东西,自己都会感到惊讶:不敢相信是自己写下的.


        有些在激情过后写下的东西,是此生永远不可能再写下的了.


        因为,有些情感,一生也许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一次,是不复再来的.


        我一直在强调,自己是一个才力很薄弱的人.


        而之所以还能写出点东西,主要靠的就是自己的情感了.


        近几天自己写的东西感觉很沉,一点劲头都没有.


        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情绪比较低落,提不起来精神.


        郭沫若总是失眠,夜里经常睡不着觉.


        我之所以有写郭沫若的冲动,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和他有很多相近的地方.


        觉得写郭沫若,有一种很亲近的感觉.


        甚至感到:写郭沫若,就是在写自己.


        我也有失眠症.最严重的阶段,是上大学的时候.


        大学的寝室,晚上十点或十点半之后,就要熄灯了.


         同寝的室友,熄灯之后,躺在床上聊一阵天,基本上就都睡了.


         我们寝室有八个人,只有我和老五有失眠症.


         老五睡不着觉,就坐在床上默默地打坐.


          我则连打坐的耐性都没有.


          有的时候,我就躺在床上听随身听.


          而且我听的都极其感伤的爱情歌曲.


          越听心里越难受,越压抑,甚至痛苦地想要自杀.


          后来索性,熄灯之后,也不睡觉了.


          而是将寝室中的桌椅,搬到厕所中.


          夜里,厕所的灯都会一直亮着,虽然里面的灯光是很昏暗灰黄的,但聊胜于无,还是可以看书写字的.


          每天夜里,我都会特别的精神,也很有灵感.


          就在厕所中,自己看了很多书,也写下了一些东西.


           现在还记得,那个时候,自己迷上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本爱情小说.


          读了小说之后,自己便会情不自禁地写下自己的感受.


          我很喜欢张雨生的《大海》这首歌.


          那个时候,自己总是边听《大海》,边写东西.


           那时,自己真的被《少年维特之烦恼》感动了.


           甚至有的时候,自己仿佛被维特和歌德附身了.


           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自己,是维特,还是歌德.


           或者自己三者都是,或者都不是.


           还记得,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夜里,自己都在厕所中写有关《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文章.


           令人惊讶的是:自己在那个时候,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感想!会有那么强烈的写作冲动!并且持续写了那么长时间!



           我现在都不记得,那个时候自己都写了什么.


           现在,那些曾经写过的东西都遗失了.


            感觉自己曾经确实写了很多东西.


            但是也许是自己生性太随意了.


            很多时候,自己都是在有写作冲动的时候,随便找来一个本子,甚至是一张纸,乱写一通.


            等写完之后,就胡乱的放到一边,甚至顺手扔掉了.日后再也不会整理,甚至再也不会看了.


            其实,我对写东西,看的也很随意.


            觉得写东西,最主要的是将自己的感情写下来.


            至于写的好坏,好像都是其次了.


            自己在写东西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充满激情的.


            写的速度很快,字也很草.


            什么条理,什么定式,都不去考虑.


            只是去体验那种酣畅淋漓的写作感受.


            自己那时写的东西,除了同寝室的老五,一般也不会给别人看了.


            写完了就写完了,不会再想什么了.


             大学的时候,自己每天夜里都会睡得很晚.


             基本上都是凌晨三四点钟才睡.


             睡的晚,早上自然是无法起床了.


             有时候早上勉强起来上课,也听不好课.


             因为在上课的大部分时间中,自己都是在打盹。


             后来,自己索性连课都不愿意上了.


             基本上,上午头两节课,自己都是在寝室睡觉。


             如果上午九点半之前能起床,还能赶的上后两节课,自己就去上.


             如果赶不上,索性连后两节课都不上了.


              而是睡足了觉,去上下午的课.

              到了后来,自己竟然连下午的课都不去上了.


              每天,自己总是流连于图书馆、书店、网吧。


              自己经常去学校的图书馆借书.


              自己看的书很杂,什么书都看.


               看的书也很快,有意思的就多看一会儿,没意思的乱翻两眼就扔在一边了.


               那时自己看书,喜欢"一网打尽".


               比如,像王蒙和贾平凹这样自己喜欢的作家,都是将他们的作品集借来看,统统翻阅一遍.


               每张借书证,一次最多只能借五本.


                自己一周就要借换两三次.


                 图书馆还有读者借阅量排行榜.


                 自己的名字总是高居前几位.
路人Y 发表于 2010-6-13 16: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也太能写了吧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0-6-13 16: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了解老郭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14 09: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14 09: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德迷小天王于2010-06-13 16:43发表的 :
不了解老郭

郭沫若还是很有才情的[s:69]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15 09: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原创]德国足球心情日记(120)

        《青年为吾偶像,晚年沦为“呕像”
  
                                                          ——我所知道的郭沫若(三)》




           后来,我又觉得图书馆的书也不够读了,就去书店去看书.

           自从高三以后,我有一段时间就迷上了韩寒。

           上了大学,也延续了这一爱好.

           韩寒早期的一些作品,我基本上都读了.

            比如:他在新概念大赛上写过的一些文章,以及之前他发表的一些作品.

            接着是《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毒》、《通稿2003》等.

            那时,韩寒就是自己的偶像。

           觉得自己和韩寒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都比较喜欢写一些东西.但理科都是无比的垃圾.

           在对韩寒作品的阅读过程中,我的感觉是:

           他写的东西越来越差了.

           他同张爱玲很相似:出名很早,起点很高,但作品的质量却呈下滑趋势。

           到了《长安乱》,几乎已经不忍卒读了.

           《长安乱》这本书,我读了几页,就读不下去了.

            之后,我几乎再没有读过韩寒的作品了.

            之前,我一直怀疑"伤仲永的故事",以及"江郎才尽"这句成语的真实性.

            觉得很奇怪:一个人的文才,怎么能不但不增长,反而越来越枯竭呢?

           直到了解了韩寒的写作经历,我才知道:原来伤仲永的事真的存在.

           感觉现在,韩寒已经完全沦落到和李承鹏一样的地步了,只靠故意写一些极端刻薄的文字来吸引读者了.

           这样的文字,写完过不了多久,就不会有人再看了.

           不过,感觉韩寒在赛车上还是很有天赋的.

            希望他能够成为中国的"舒马赫"吧!

            在以前,韩寒在我心中,一向是以一位青年作家的面孔出现的.

             但现在,作家的身影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只剩下赛车手了.
           
            疯狂迷上韩寒的时候,只要听说他的新书出来,无论如何都要淘到来读.

            记得有一次,听说韩寒的新书《生命力》出来了,我连课都不上了,马上去书店查看.

            结果很令我失望:新华书店却没有.只有一家私人书店上架了.

            但私人书店是不允许读者长期翻看的.

            后来,通过韩寒自己的声明才知道:《生命力》是别的出版社盗用韩寒的名字写的.

           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正规的新华书店没有购进《生命力》,而那家下三滥的私人书店却进了.

            我经常在新华书店读书.

            那个时候,新华书店还不是很人性化,没有为读者准备座椅。

             也许是自己那个时候读书的热情太炽烈了,没有座椅,我就站着读,一站通常就是一下午。

             什么时候将一本书读完,什么时候算.

             虽然在新华书店读书没法坐着,但是却比在学校图书馆读书过瘾多了.

             图书馆的书,基本上都是旧书,而且种类也比较单调,排列也不人性化,很难去找.

             新华书店则不然了,基本上都是新书,而且上架很合理,非常好找.

             自己读书也很肆意.

             就是:喜欢上一位作者,就一口气把这位作者所有的书都读尽了.

             有一阵非常喜爱古龙,不仅将他的作品都读了,而且还搜集他的作品的评论,以及他的传记来读.

              当时,觉得古龙太有才华了,而且身世也很令人慨叹。

             很多时候,自己在新华书店读了古龙的传记后.

             在返回学校的途中,自己都是边走边哭.

             总是在哀叹:一个人怎么能写出这样伟大的作品?而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身世又为什么如此的悲惨?

              最喜欢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又名《风云第一刀》)了.

              最崇拜作品中的李寻欢这一人物了.

              觉得李寻欢真是一位有情有义、放荡不羁、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即使他不会"小李飞刀"这一绝技,即使他一点儿武艺都不会,单凭他的精神品质,也是令人敬佩的.

              有一阵子,我就将自己的QQ号的昵称,命名为:小李飞刀和多情剑客无情剑.

              甚至将李寻欢当成自己的精神偶像.

              但现在则不然了.

              因为,越来越感觉到:像李寻欢这样正直的人,在现今社会是根本无法生存的.

              他只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人物,也只能生活在小说之中.
            
              我的大学生活就是这样:不是看书,就是胡乱地写一些东西.

            
              每当回忆起我的大学生活,都会感到无限的感伤.


              我那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白白地被我荒废了。





        《青年为吾偶像,晚年沦为“呕像”
  
                                                          ——我所知道的郭沫若(四)》



           刚才起早去书店看复习资料.


           刚看了一眼,就看不下去了.


           实在是坚持不了了,索性不看了,上网写我最爱的日记了.


           还是接着说郭沫若.


           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对郭沫若影响很大的事:他试图去自杀了.


           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和郭沫若实在有太多类似的地方了:


           同样的多愁善感,同样的激情澎湃,同样的不能自持,又同样的悲观忧郁,甚至同样的想去寻短见.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


           清末至民国,大批的中国学子赴外留学.


           目的地基本上是两个:日本和欧美.


           我觉得,去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性格大多是抑郁悲观的.


           比如,赴日的留学生中,郁达夫以颓废著称,张资平以忧郁闻名,周作人以沧桑显世.


            此外,像弘一法师李叔同,对人生应该也是很消极的,一个人如果能积极向上的入世,又怎么会出家呢?


           就连以刚毅向上享誉于世的鲁迅,也曾沉迷于佛教.


           很长一段时期,都闭门不出,以抄写佛经来打发时间.



           而去欧美的中国留学生,比如胡适、林语堂、梁实秋等人,性格大多是比较乐观豁达的.


           我想,赴日与赴欧美留学生性格上的差异,是与其留学时身处的环境有很大差异的:


           通常来说:日本人的性格大多委婉内向,欧美人的性格大多豪放外向。


           很多人对郭沫若的自杀行为,感到很不解.


           我却很理解他:他一定是太痛苦了.


           如果一个人活得不是太痛苦,又怎么会有自杀的冲动呢?


           郭沫若自杀的方式,也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一贯传统:溺水求死。


           中国文人喜欢投水自杀,始作俑者应该追溯到屈原了.


           据说:马上就要来临的端午节,就是为纪念投河自杀的屈原而设立的.


           中国很多士大夫文人,都喜欢投水自杀的.


           比如:钱谦益和柳如是(虽然没有死成),王国维,老舍……


           然而,郭沫若最后却没有死成.


           如果他真死了,文学史上也就不会记载郭沫若这个人了,我也没有写这篇文章的必要了.


           郭沫若投水后,被人救了,救他的那个人,还是一个日本少女.


           更为离奇的是:后来,郭沫若和日本少女还有了感情,并且同居,甚至还有了两个孩子.


           朋友,读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我在和你讲小说,在编故事?


           是的,郭沫若的经历,仿佛就是一些武侠小说的翻版:


           少年英雄落难,陷入绝境之时,幸得美丽少女相救.


           最后,英雄不仅转危为安,还收获了少女的爱情,抱得美人归.


           可我要同朋友们解释的是:这件事的确是真的.


           总感觉,现实的人生,往往是最为诡谲多变的.


           其复杂曲折性,超过了任何一部小说.


           知道了郭沫若的经历,我简直嫉妒的快要发疯:


           为什么世上的好事,几乎都让郭沫若给独占了?


           天生就才气凌人;仪表堂堂;风流倜傥.


           并且,人家的运气也特别好:好不容易死一回,没想到,不但没死成,还捡到了一位美女?


           换了别人,能这么幸运吗?


           我也很想自杀,但我却不敢轻易去尝试.


           虽然,有郭沫若因自杀而得福的先例.


           因为我觉得,在现实中,类似郭沫若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实在是太小了,几十年都难遇一回.


           而我,感到自己运气一向不是特别好.


           就算是自己在投水的时候,遇到了美女,人家会不会水,肯不肯救都还不好说.


           就算是人家救了自己,也未必会爱上自己.


           因为,自己没有郭沫若有才气,也没有他那样英俊,更没有他那样有情调.


           总之,自己是没有郭沫若那样有魅力。

           在这个世界上,人活着的一大的悲哀,就是总喜欢与别人相比.


           其实,人与人是无法相比的,人比人真的只能去死的.



           我个人感觉,虽然鸦片战争之后,天朝大国的国力下降,天朝人在国际上的地位日趋没落。


           但是,在清末和民国初期,在日本女人心中,对天朝人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即使在甲午海战中,天朝被日本击败了.


           当时,中国的很多男留学生,在赴日留学的过程中,都收获了日本女子的爱情.


           比如:周作人,弘一法师李叔同,以及郭沫若。


           而现在,觉得日本女人对天朝人的印象,反倒不如清末和民国初期好了.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


           (今天自己的写作状态不是很好,怎么写都产生不了激情,没有了激情就找不到写作的感觉,没有了写作的感觉,写下的文字就不是特别的流畅。

            写的很不爽.

            先去看复习资料了,有了感觉再接着写.)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0-6-15 09: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自杀啊 [s:90]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15 09: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德迷小天王于2010-06-15 09:41发表的 :
他自杀啊 [s:90]

[s:69] 是啊,刚开始知道这件事,我也感到很惊诧。


               原来很多人都想过自杀的.
盖德·穆勒 发表于 2010-6-15 09: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博士,世界杯正如火如荼,您老该写写德国队的帖子了。[s:37]
Ekici 发表于 2010-6-15 10: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郭老没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他缺乏个性,缺乏操守。他进退行止的原则是个人利益;为了这种利益,他对环境总是一味适应。他精神衰变、颓败、常处于自我抑郁、苦闷、惶恐和忧惧之中。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15 13: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盖德·穆勒于2010-06-15 09:55发表的 :
王博士,世界杯正如火如荼,您老该写写德国队的帖子了。[s:37]

[s:69] 我能理解朋友的好意.


                只是现在自己实在是没有激情写世界杯.


                如果以现在的心态去写,我觉得会写的很做作的.


               等有了激情,我一会写的.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15 13: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Ekici于2010-06-15 10:02发表的 :
郭老没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他缺乏个性,缺乏操守。他进退行止的原则是个人利益;为了这种利益,他对环境总是一味适应。他精神衰变、颓败、常处于自我抑郁、苦闷、惶恐和忧惧之中。

朋友,我总感觉:

郭老后来的迷失,和当时紧张的政治氛围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他个人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过错的[s:69]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15 15: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原创]德国足球心情日记(121)


       本文作者:王涣璋期待朋友给我打电话或发短信,因为有时上班不便接电话,所以朋友们最好是给我发短信。因为有时因为工作忙,可能不能及时回复朋友的短信,但一旦有了空闲,我一定会回复的。我的手机号码是:15943533658。



        《青年为吾偶像,晚年沦为“呕像”
  
                                                          ——我所知道的郭沫若(五)》



     
          日本少女给了郭沫若无尽的关怀.


          她用日本女人特有的温柔,融化了郭沫若那颗尽乎于绝望的心.



          国家的衰败,人生的困苦,前途的飘渺,曾让郭沫若悲痛不已.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藏着一位善良的女人.


          就是这位温柔可人的女性,拯救了郭沫若。


          日本少女不仅给了郭沫若第二次生命,更给予了他活着的勇气和希望.


           少女温柔的臂弯,是游子郭沫若心灵上最安全的港湾。


           也许很多男人都希望遇到类似的女孩儿.


           但这样的女孩儿,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感觉自己现在心理状态,同当初投水时的郭沫若很相像.


           只可惜,郭沫若遇到了他生命中的女神,我却还没有.


           我甚至怀疑,自己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了.


            然而令人感伤的是:少女为郭沫若付出那么多,最后得到的却是无尽的伤痛.


            虽然在日本有温柔女子的陪伴,但郭沫若还是思念远方的祖国.


            也许郭沫若知道,只有在祖国,自己才能一展才华。


            应该说,郭沫若是一个很有事业心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的人.


            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郭沫若还是舍弃了日本的妻儿,毅然返回了祖国.



            回到祖国的郭沫若,凭借自己的才干,很快有了一翻作为。


            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政治上,郭沫若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只是,像郭沫若这样的性情中人,身边是缺少不了女人的.


            在天朝,郭沫若又结识了别的女人,并与其相伴一生.


             而日本的妻子,似乎被他淡忘了。



            但日本女子,却还深爱着郭沫若.


            虽然与郭沫若分隔了很多年,但她依然爱着他.


            郭沫若和日本女子分别后,他们各自的祖国都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注定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


            在时代的变革下,个人的力量显得是那样的渺小。


            长期以来,因为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郭沫若和日本女子相隔两岸,始终无法相见.


             日本女子一直盼望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再与郭沫若相见.


            过了几十年后,终于有一天,天朝和日本恢复了正常交往.


            日本女子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于是,她迫切地带着自己和郭沫若所生的两个孩子,不辞千里,跨越千山万水,费劲百转千回来到了天朝.


             日本女子的到来,令郭沫若感到很吃惊和为难:


             因为,此时,郭沫若已步入了国家领导人的行列,是社会和学界的知名人士.


             最重要的是,他在天朝已经有了妻子和子女.


             并且,当时国内的政治氛围也很紧张,有一些政治势力想要整倒郭沫若。


             思考了很久,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和声誉,郭沫若最终下了恨心,不肯与日本女子见面.


             无论日本女子怎样哀求,郭沫若都是坚持不见.


             可想而知,日本女子当时会有多么的痛苦.


             多年以前,是自己救了这个男人.


             而且,自己还把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了这个男人.


             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在思念着这个男人.


             这么多年来,自己无论有多么艰难,都孤身一人地坚持去抚养这个男人的骨肉。


             而到了今天,自己费尽千辛万苦地来到这个男人的身边,只求见他一面,他竟然都不肯相见.


             这个世界,还有天理,还有人情吗?


             为什么相爱的两个人,总是最痴情的那一个受伤最重?


             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早知道如此,自己当初不如不救他了.


             自己如果找一个日本丈夫,现在可能正过着阖家团圆的幸福生活呢.


             只可惜,自己当初错救了他.

   
             自己曾经救过的男人,竟然毁了自己一生,带给自己无穷无尽的痛苦.


             人生有时候走错一步,便难以挽回了.



             民国赴日留学的中国男子,在与日本女人的感情纠葛中,往往以悲剧告终.


             而受害最深的,往往都是日本女子.


             弘一大师李叔同在赴日留学时,也与一位日本女子相恋,并同居了.


             后来,弘一大师在中国出家的时候,为了使弘一大师回心转意.


            日本女子来到弘一大师出家的寺庙,一直跪了三天三夜.


             但弘一大师怕自己一见日本女子便动了凡心,绝情不肯相见.


            最后,日本女子伤心欲绝地离去了.


             我也很喜欢佛法,但我对弘一大师的这种做法,还是不敢苟同的.


             觉得这种做法,实在是太自私了.


             只是为了自己的成佛解脱,就不顾别人了.


             更何况,自己已经与日本女子有了肌肤之亲,你出家之后,让人家怎么办呢?


             你既然现在不想为女人负责,当初又为什么只图自己个人的一时快活,玷污了人家呢?

             另外,我也没有弘一大师的定力,心太软.


             如果那位日本女子求我,我一定会答应的.


             我宁肯这辈子不成佛,也不忍心辜负了痴情的日本女子.


             在中国的文人中,反倒是周作人对自己的日本恋人最好,对她言听计从.

     
             周作人也笃信佛法,但他舍不得心爱的日本妻子,没有出家.

             日本妻子讨厌周作人的哥哥鲁迅,周作人便拿起一尺长的铜佛,往死里砸鲁迅。


             日本妻子让周作人当汉奸,周作人便乖乖的去当了.


             在同郭沫若和弘一法师的对比中,我觉得反倒是周作人最有人情味,最讲人性.


             如果一个人连人情味都没有了,连人性都丧失了,还讲什么政治?修什么佛?


             作为男人,我宁肯做周作人,也不肯做郭沫若和弘一法师.


             觉得周作人虽然在政治上有一些污点,但却是一位模范的丈夫,对的起自己的妻子,也诠释了爱情的神圣.


             郭沫若和弘一法师虽然在政治上和佛法上很有建树,但却是一位失败的丈夫,对不起自己的妻子,更是亵渎了爱情.


             如果我是女人,宁肯嫁给周作人,也绝不会嫁给郭沫若和弘一法师这样的男人的.


             遇到了郭沫若和弘一法师这样的男人,无论他们多么有才华,多么的英俊潇洒,我都只有一个字:"滚!"


             (上午写完日记后,又去了老家的寺庙逛了逛。


              老家的寺庙建在山上,离我家不远,里面的环境却特别的好.


              只是感觉,现在的出家人,好像都不怎么真正修佛了.


              除了聚敛钱财外,好像什么都不做了.


              回家之后,睡了一阵午觉。


              醒来后,又强打精神去了书店,想要看一点复习的资料.


              可是,看了一眼,还是看不下去.


              索性又上网写日记了.


               感觉现在,自己只喜欢写日记,其他的事都没有兴趣了.


               这次考试,我连一点书都看不进去.

        
               看来,肯定要失败的了.


                一切还是顺其自然吧!)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0-6-15 15: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第二喜欢日本MM.............最爱当然是中国MM............以前迷欧美洋妞............现在觉得这些女人都是表象化...........还是中国女孩更加有味道...........[s:16]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0-6-15 15: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作人............读书人.............和老哥断关系........还文邹邹............当了啥伪部长吧............. [s:37]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15 15: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德迷小天王于2010-06-15 15:34发表的 :
我第二喜欢日本MM.............最爱当然是中国MM............以前迷欧美洋妞............现在觉得这些女人都是表象化...........还是中国女孩更加有味道...........[s:16]

我很爱日本女孩儿,还有俄罗斯美女。

觉得莎拉波娃是世界上长得最漂亮、最性感的女人.


只是俄罗斯的女人太粗野了。[s:69]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15 15: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德迷小天王于2010-06-15 15:38发表的 :
周作人............读书人.............和老哥断关系........还文邹邹............当了啥伪部长吧............. [s:37]

好像主要还是为了他的日本妻子啊.

他真的很爱他的日本妻子啊.

她让周作人死,周作人都肯啊[s:69]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0-6-15 15: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王涣璋于2010-06-15 15:45发表的  :

好像主要还是为了他的日本妻子啊.

他真的很爱他的日本妻子啊.

.......
这一点我欣赏.........跟我一样死心眼.........我以后也会为静静公主去死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0-6-15 15: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王涣璋于2010-06-15 15:41发表的  :

我很爱日本女孩儿,还有俄罗斯美女。

觉得莎拉波娃是世界上长得最漂亮、最性感的女人.

.......
中国女人要有女人味.............女性特有的温柔才吸引人...............日本女孩这点做的好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15 20: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德迷小天王于2010-06-15 15:52发表的 :

这一点我欣赏.........跟我一样死心眼.........我以后也会为静静公主去死

[s:69]  只要你能和她幸福地生活就好了[s:6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12 17:57 , Processed in 0.038437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