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以科研的名义

[复制链接]
oliver.kahn 发表于 2010-7-18 23: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的父辈,本科生估计和现在的博士生数量差不多,差别在于,同样是在人群中处于这样的百分比,我们的父辈只需要读4年就可以入职,而一个博士按照学制,要9到10年,最有活力的五六年青春只能留在校园中,不得不说是莫大的遗憾。与此同时,我们父辈上大学是不要钱的,比我们大半代或者十年八年的人,也只是象征性的收费,我们的大学,虽然本一本二几乎全为公立,但学费实为不菲,国家对我们这些本科生的支持力度甚至无法和过去的专科生相提并论。同样贬值的当然还有硕士生和博士生。

这个遗憾的背后是一个利益集团,下着很大的一盘棋。这也不奇怪,既然是利益集团必然要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所以他可以打着缓解就业压力,拉动内需鼓励消费,普及高等教育的旗号,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细细推敲,这三条纯属扯淡,一一分析来。

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是让一部分人暂且不入职而继续留在高校当中,先不讨论效果,这个初衷和高等教育本身就已经矛盾了。缓解就业压力是非常书面化的,写起来文绉绉的婉转表达,表达的内容实际上是,让一部分找不到工作或不愿意入职的人延缓就业,这个目的已经不是教书育人了。高等教育本来就是应该为优质人才服务的,在这个目的下,对教育资源的竞争会出现优汰劣胜的情况。虽然我也是研究生,但我始终认为,很多读完本科便入职的人远比研究生,比我优秀。而凭常识推理一下就知道,延缓就业显然是无法缓解就业压力的,我晚3年毕业,跟我竞争的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人口没有负增长呢还。

拉动内需鼓励消费的做法实际上已经被事实证明是适得其反了。在医疗、教育的多重压力下,老百姓用钱时畏首畏尾,要存留大量积蓄以备不时只需。

普及高等教育,普及是做到了,高等教育呢?何为高等教育?顾名思义,当然是优质的、高档次的教育,有着良好的软硬件设施,有着丰富的师资资源,授予学生先进的知识和思想。如此理解,高等教育本不应该和学历,和博士硕士本科专科挂钩,优质的,针对人才需求的,给予学生就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启蒙思想的教育就是高等教育。再拿我们的父辈说事,一个专科生享受的教育质量完全可能和现在的博士生不相上下,因为这两种学生在他们世代的人群中所处的地位是一样的,为他们提供教育的教师团队也是同理。再举个例子,瑞士最普及的不是本科,而是专科学历,然后学生毕业去做军刀、钟表、奶酪、雪茄、巧克力,或者去做导游和酒店服务人员,收入不菲,同时还可能掌握多种语言,受过很好的人文教育,男士人人有权私存枪支,这样的专科教育质量远胜我们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是增加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数量,改变一下头衔,就能达到的。硬件设施确实提高了,但21世纪最为稀缺的东西,人才才是重中之重,我们的老师们,真的跟上了扩招的要求了么?至少从百分比这个角度上看肯定是不够的。或许我们的老师比我们父辈的老师有更高的教育水平,但这种水平的提高,哪能和成倍增长的招生规模相提并论呢。

再看普及高等教育的实际行动:本科生研究生年年扩增。按照定义,本科生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者,已经初步从事科研工作;研究生就是不折不扣的科研型人才了。问题是社会上哪需要那么多科研型人才?我国现有的教育资源哪够产生那么多具有足够科研能力的人才?所以说,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是要讲条件的,既要有教育资源,又要有人才需求,这两个条件不具备会出现什么情况?我国对教育的投入占国民经济比重是当前大国里面最少的,那些有专业素养的人才不会用心投身教育而是开公司挣钱、拿项目等等,学生未必能学到足够专业的知识,很多只是学点皮毛,而且基本的人文教育也严重匮乏,素质并不能达到科研的需要;另一方面,就算真的达到,社会上不需要这么多人,这样学以致用的只有一部分人,剩下的人陷入了为拿学位而学习的窘境,他们不能从事本行,辛辛苦苦学的专业知识会忘。试问一下,我们有多少人毕业了从事本专业,就算从事本专业,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上的课还剩多少是有用的?

盲目扩招必然导致某些专业成为重灾区,比如生命科学,比如环境类,比如早先的计算机。搞生物的学者都会抱怨,国家领导只会盲目跟风热捧某些科研,今天热捧基因测序,明天热捧分子,没有一点持续性。这个怪现象的背后,深层原因,是过多的招生规模没有和就业接轨,纯粹是为了科研而科研,那当然会是断线风筝,飘到哪儿算哪儿,领导希望哪块出绩效就重视哪块。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在我们上中学时,世纪更迭之际是句行话,结果可想而知了。

科研的幌子背后,是利益集团的财源滚滚。我们接受的高等教育,前文已经说了,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都很匮乏,而丰富的是应试教育,而考试就是教育当中的一条大利益链。四六级考题,年年漏题,源头凭常识可以知道,就是出题人;出题人还可以将考题透露一点信息给关系户,这些关系户通过辅导班又能创收。一套考试系统就是细分的有一层利益集团。同样是高考,北京独立出卷,提高分数掩人耳目侵占其他省份的上学名额是一个侧面,真正的原因是里面又是一个独立于其他教育集团的小社会。同样是高考,上同样的学校,全国有好几种还是十几种考试模式,还经常变更;同样是考博,同样是英语,全国卷中科院要说不,中科院卷子清华北大复旦要说不,否则这么好的招牌,却不能从考试中分一杯羹,岂不浪费。即便是全国统一的四六级,模式也一变再变。托福、GRE在国内是非常稳定的,改革的原因无非是从笔试变成机考或者网考,还有就是国内作弊过于严重从机考退回笔考,考试的内容变更得远远跟不上国内的速度教育改革,考试改革,每一次改革的动力都是利益集团之间分配的一种调整。比考试的作用更潜移默化的是舆论和政策导向及其引发的人的心理的变化,人的思想对于经济的作用是巨大的。就好比美国人的思想必然造成虚拟经济、借贷产业的繁荣;日本人的思想导致房地产热不起来,老百姓都不以买房为荣而乐于租房。教育和房地产一样,舆论和政策让老百姓变得贪婪,人人梦想有房,房价大涨,老百姓跌倒政府吃饱;人人想有高学历,政府通过政策加剧这一思想,比如进事业单位必须要有高学历,虽然很多合资企业或者私企会非常务实的拒绝研究生只要本科生,这样的政策,这样的舆论下,老百姓哭了,教育部和教育行业的人笑了。一个符合国情的教育就应该是开设更多的跟就业挂钩的专科教育,只保留少量的科研教育;而当专科教育的人才安居乐业,发挥着自己价值拿着合理的工资的时候,老百姓又如何会去盲目崇拜高学历呢?当前的实情是,有些无需高学历的行业人才稀缺,却无人去干,一者,所受的教育没有针对性,二者,被国家逼得心浮气躁,不愿意从事一个看起来起点不高的行业,虽然很多看似起点不搞的行业做了几年就有出头之日;另一头,某些科研行业人才泛滥成灾,学子不得不讲宝贵的时间投入考试已赢得竞争优势,或者不惜走后门钻法律空子。

以上观点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事实,特别是数据。
ylin25 发表于 2010-7-18 23: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话都是钱惹得祸
chen25 发表于 2010-7-18 23: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话讲得在理,专科教育的兴盛和发展对国家才是最重要的。
 楼主| oliver.kahn 发表于 2010-7-18 23: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抱歉,发错位置了,版主给我移了吧
IloveBayern 发表于 2010-7-18 23: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技工比较吃香
sap 发表于 2010-7-18 23: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行 得考证 一级注册结构师 当然有研究生学历就更好了

社会就这样子

要适应

我一直觉得中国教育很稀烂
德意志米兰之剑 发表于 2010-7-19 00: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说的没错
benet06 发表于 2010-7-19 07: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教育的核心理念需要解决和转变。。。

教育无论是培育高阶的科研管理人才,还是培训基层的应用技术人才,根本的出发点都是要造就经世致用之才。。。

几千年农业文明,形成一个影响深远的核心教育理念:学而优则仕!至于所谓的应用技术人才(百工、术士)那都是不入流的。。。

所以,在有这样理念的社会里,学历重于能力,职称重于技术水平,不足为怪。。。

今天所谓的学历和职称,正好是昔日仕人们所打造的,用来区分与百工术士不同社会地位的身份标签。。。

楼主所说的,某些欧洲国家注重职业专科教育,其实就是为社会培训大批实用的百工术士,这就是他们的教育理念所产生的社会成果。。。

1000多年前,由全国最高统治者,宋真宗御笔挥就的劝学诗,生动诠释了主导中国千百年的教育核心理念:学而优则仕!影响直至今日,绵延不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政教合一的皇帝陛下,把教育跟黄金屋、颜如玉人为地捆绑销售,从那时起,就注定了中国教育的基本格调。。。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0-7-19 07: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育了
 楼主| oliver.kahn 发表于 2010-7-19 12: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7楼(benet06) 的帖子

严重支持。我国就是带有封建残留的资本主义初级阶段
dengzi17 发表于 2010-7-19 12: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7楼(benet06) 的帖子

那村的鸟儿 发表于 2010-7-19 17: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XXXX思想根深蒂固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10-7-19 17: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物的唯一出路是出国

否则真是毫无出路
 楼主| oliver.kahn 发表于 2010-7-19 18: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2楼(北回归线) 的帖子

也不完全是。搞制药的还行。现在华大基因这个公司业务量还挺可观。生物能源也挺热。关键问题是人才泛滥,再多的就业岗位都会成为杯水车薪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10-7-19 18: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本地药厂很多
招的很多是化工专业的

算起来 药厂确实是比较好企业 效益,对职工的待遇都不错
as19as 发表于 2010-7-19 18: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贴 读了很有共鸣
yuanpu123 发表于 2010-7-19 19: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中国的教育越来越像个大骗局
 楼主| oliver.kahn 发表于 2010-7-19 22: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6楼(yuanpu123) 的帖子

有钱就有骗局,教育,医疗,养老哪个不是
345543z 发表于 2010-7-20 13: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事不能说得太细

在这个国度 很多事不能说得太细

你是为谁说话?
IloveBayern 发表于 2010-7-20 13: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们小老百姓 踏踏实实做人就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12 21:18 , Processed in 0.029549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