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粗野又何妨,本就是门艺术

[复制链接]
哈姆太郎 发表于 2010-7-20 16: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荷之战:梦回1974
  
不要因为这届荷兰队的粗野,就认为荷兰人失去了过去的传统。也不要因为荷兰足球打全攻全守,就认为荷兰队球风正派。
  
从78年世界杯开始,荷兰队几乎每届必有红牌,红牌全部都是恶意报复,显然荷兰足球一点都不正派。范马维尔德荷兰队猥琐,肮脏,但这支荷兰队没有丧失前辈们的传统。范博梅尔的狡诈,德容的野蛮,在和巴西队的较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2010年巴西与荷兰的大战,没有了94年那惊心动魄的45分钟,也没有98年桑巴和橙色的舞动。赢家,赢得莫名其妙。输家,输得不明不白。加上梅洛踩人的红牌,虽然荷兰人没有了克鲁伊夫那一记精彩的凌空铲射,却不间断的让人想起了1974年荷兰和巴西的那场世纪大战,这场比赛真的可谓是梦回1974。
  
1974年世界杯,是足球从古典时代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开端,荷兰足球的全攻全守令世界各国眼前一亮。这种摧枯拉朽的技术性革命颠覆了传统足球。2比0胜乌拉圭、4比0胜阿根廷,然后2比0再胜卫冕冠军巴西。代表南美足坛最高代表的三大强队,被全攻全守的荷兰队以近乎于羞辱的毁灭性打击。一个新名词就此产生:“total football。”也就是全能足球。
  
全能足球的定义是什么?快速的反抢、高控球率。这些都是全能足球的东西。但回顾曾经的历史,很多人只记得所谓华丽的进攻,美妙的控球,却又忘记一项重要的东西:暴力。70年代那批黄金时代的荷兰球员,单亲家庭出生比较多,暴力倾向明显。74年世界杯,荷兰队对保加利亚队比赛之前,阿里汉和其他哥几个商量着如何踢人,如何弄的保加利亚关键球员怕荷兰队,结果比赛一开打,保加利亚人畏畏缩缩,被荷兰人踢怕了。是役,保加利亚队1比4惨败于克鲁伊夫的荷兰队脚下。
  
而第二阶段复赛,巴西和荷兰那场实质上为半决赛的大战中,虽然是一场荷兰队技术性的压倒性胜利,但全能足球所展现出来的中场争夺绞杀战,让巴西人尤为不快。贝利在他的自传中,虽然肯定了荷兰队精妙的技术和战术能力,却对荷兰人的中场绞杀充满怨言。在他的眼里,荷兰人的中场绞杀让巴西球员的腿部多了好几道口子,也令巴西队的技术无从发挥。最后佩雷斯用他的粗野回敬了荷兰人的粗野,以一张红牌结束了这场比赛,在技术与暴力完美结合的荷兰队面前,巴西队不仅输了,而且也开启了此后长达24年的足坛低潮。
  
由此可见,克鲁伊夫时代荷兰队不仅会踢人,而且将踢人变成了一种“美学”,一种“快感”,一种享受比赛的乐趣,这就是全能足球的真实美学。一种将艺术和暴力结合在一起的美学。
  
粗野本就是一门艺术
  
纵观世界杯赛场,球场如同没有硝烟的战场,尔虞我诈之类层出不穷。但往往胜者书写历史,一将功成则万世留名,哪怕这种被很多人认为违反体育道德和公平准则的行为,在成功面前就显得微不足道。
  
遥想1934年世界杯,法西斯时代的意大利队为了在本土夺得桂冠,粗野成风,1/4决赛对阵西班牙,粗野的意大利球员为了扳平比分,甚至不惜将西班牙门神萨莫拉踢成残废,来日再战,缺少萨莫拉的西班牙队犹如没有了主心骨,梅阿扎一锤定音,淘汰西班牙,也开启了西班牙队此后所谓80年畏惧意大利足球的历史。1954年世界杯,联邦德国队小组赛次战匈牙利,赫尔伯格将西德队乾坤大挪移,接受了一个3比8的惨败结果。但惨败的同时,却将匈牙利队长普斯卡斯给踢伤,决赛场上,拖着一条伤腿的普斯卡斯,自然无法像原来巅峰时期那般挥洒自如。虽然伯尔尼奇迹震惊世界,但铲伤普斯卡斯那一下,赫尔伯格被当作睿智、老奸巨猾、老狐狸等词汇传送了50余年,至今经久不衰。
  
足球场上,对于敌方的核心队员,一记阴险或有力的粗野动作会让其畏惧,害怕,而不敢嚣张。德国人深有体会。1982年世界杯,舒马赫将巴蒂斯通打晕在地,逃过了裁判的惩罚,4年后,同样是巴蒂斯通,面对空门,甚至舒马赫已经投降了,他还是打飞机,占尽优势的法国队窝窝囊囊的输掉了比赛,原因……他们害怕了。他们再也不敢面对德国人的大门。90年意大利之夏,沃勒尔和里杰卡尔德火并,让荷兰人失去了方向,也加快了荷兰队在那届世界杯灭亡的脚步。
  
曾经的阿根廷足坛,也是如此。比拉尔多时代的拉普拉塔大学生,是整个60年代世界足坛最为粗野的一支球队。而比拉尔多本人也是一位球员时代将针放入球鞋的阴线人士,这样的球员当上教练,当如何呢?1986年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1990年对巴西上演蒙汗药事件。比拉尔多将所有的阴险荟萃于这个巅峰时代的阿根廷队中,才有了后来的一手好牌拿冠军,一手烂牌夺亚军的成绩。而如今,阿根廷足坛,这样的流氓没有了,剩下的都是一帮输不起文青,也只能歌唱那首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来聊以自慰。
  
说道这里又想起了意大利人,詹蒂莱、卡布里尼各个都是阴险的角色。詹蒂莱肘部压迫白贝利的肋骨下部,让其无法发挥。意大利后卫的小动作,隐蔽而又具有强大的杀伤性。回想起2006年世界杯决赛那慕,卡纳瓦罗一个肘部将亨利打闷在地,致使这位法国队头号射手整个决赛碌碌无为。马特拉奇更加直接了当,问候了齐达内的姐姐,让恼羞成怒的齐达内头顶一下,红牌结束的职业生涯,也为意大利夺走了冠军。这一表现,足以抵消马特拉奇在02年和04年两次大赛的狼狈表现,成为了意大利那届世界杯当世的英雄。一概自78年以来,意大利对法国的糟糕战绩。
  
回想93年冠军杯决赛,博利开场废了巴斯滕,然后打入一球,让马赛夺走了冠军,戈塔尔斯变成狐狸。然后说道今年世界杯的决赛,如果粗野的荷兰队拿下了西班牙,那么这份粗野会不会成为被炮轰的对象呢?范马维尔是不是也会被说成睿智的教练,战术的成功?
benneb1982 发表于 2010-7-20 17: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凶狠和恶意犯规还是2回事的,德容那样的踢法不知道要废多少人
taoyuanmin 发表于 2010-7-20 17: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男人就别喊疼!!!
dukelena 发表于 2010-7-20 17: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人各有志。

反正我看球不喜欢看飞踹别人肋骨的动作。当然可能您爱看。
panzerwzh 发表于 2010-7-20 18: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s:20][s:20]海亭加发来贺电,我印象里他老人家已经是连续2届世界杯揣着红牌回家了。
 楼主| 哈姆太郎 发表于 2010-7-20 19: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事情,以前就有人创造了,所以连续两届揣着红牌不稀奇。

就差谁能三连红了。
Valen圆尔哈特 发表于 2010-7-20 20: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西班牙这样的软蛋队,就是要粗野
RichardJoey 发表于 2010-7-20 20: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容那一脚飞得好,大快人心
caiyun2008 发表于 2010-7-20 22: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粗野了还是输了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0-7-21 08: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加静
dq009 发表于 2010-7-21 08: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粗野和刚猛、战术犯规需要是两码事
德容的一脚是应该遭到谴责和惩罚的,西班牙队跳水不假,阿隆索没什么跳水行为,即使阿隆索有跳水行为,德容也没有惩治他的权利。
Maccimus 发表于 2010-7-21 10: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凶狠可以,粗野不可以
Klick 发表于 2010-7-21 10: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既然你选择了粗野,你的对手就有跳水的权利,否则直挺挺地等着踹那不是傻子么
my大米 发表于 2010-7-21 10: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跳水的权利 [s:86] 他们啥时候放弃过?
再说了,踢人给牌,跳水却很少见黄,更别提影帝们了[s:102]
发表于 2010-7-21 10: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荷兰的粗野和西班牙的演技,我宁可选择前者
612星球 发表于 2010-7-21 10: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到巴西和荷兰的那一战
红牌虽然是给了,梅洛不冤;但是如果你T到尽兴的时候老有人跳水,裁判老是吹哨,我也要火气大。
 楼主| 哈姆太郎 发表于 2010-7-21 12: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统计一下欧洲球队世界杯的吃牌数:(从70年世界杯采用红黄牌制开始)

荷兰:7届7张
意大利:11届3张
德国:11届5张
法国:7届5张
西班牙:9届1张

这就是某人眼中球风正派、全攻全守的老荷兰。
傲龙 发表于 2010-7-21 17: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粗野和演技,谁也别瞧不起谁,谁也别觉得自己更有理,彼此无非是半斤八两,就别五十步笑百步了,都是丢了人品、球品、和尊重[s:86]
巴伐利亚双头鹰 发表于 2010-7-22 01: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死足球场上的必备元素而已
cj740726 发表于 2010-7-22 02: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能说有如此观点的人对足球的认知水平基本上和李大眼在一个档次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8 11:45 , Processed in 0.029770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