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立秋了,吃点什么呢。

[复制链接]
_Carlisle 发表于 2010-8-7 10: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北

  在东北,家里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大概与东北人豪爽的性格有关,习惯叫“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有意思的是,随着减肥的热潮,女孩子都很珍惜“苦夏”带来的成果,也希望在立秋吃饺子的时候被别人多抢走几个饺子,这预示着减肥成果会一直保持到冬天,不再发福。

  北京

  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江南

  江南一带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立秋吃水果叫“咬秋”。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四川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山东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dukelena 发表于 2010-8-7 10: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吃拌黄瓜贴秋膘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0-8-7 10: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八梨[s:115]
faye° 发表于 2010-8-7 10: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啃西瓜呗[s:89]
 楼主| _Carlisle 发表于 2010-8-7 10: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也说吃西瓜。[s:37]
dengzi17 发表于 2010-8-7 11: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瓜啊
那村的鸟儿 发表于 2010-8-7 11: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一翻日历,吓我一跳,居然就立秋了。

今天吃梨
mb 发表于 2010-8-7 12: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秋桃?。。。怎么不记得有这回事了……[s:115]
只知道“秋老虎”……
小猪︱老虎 发表于 2010-8-7 12: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肉,吃肉就好。主任是东北人啊
 楼主| _Carlisle 发表于 2010-8-7 13: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东北人啊,

我中午也吃肉。
 楼主| _Carlisle 发表于 2010-8-7 13: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转的文章。
猪不跑 发表于 2010-8-7 13: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泥鳅人呢
尤尔根的迷 发表于 2010-8-7 14: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今天包饺子,猪肉青椒 东北味儿
包完了给老公吃 我啃黄瓜好了[s:117]
那村的鸟儿 发表于 2010-8-7 15: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让别人觉得你家好困难似的
尤尔根的迷 发表于 2010-8-7 15: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一定不是东北人咯
在东北呢吃肉就是抢秋膘
吃黄瓜就是要瘦
呵呵
梦兰香 发表于 2010-8-7 15: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姥姥说要吃肘子
Teddymao 发表于 2010-8-7 15: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任张罗请客?
大番茄 发表于 2010-8-7 15: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瓜

秋水是什么东东
 楼主| _Carlisle 发表于 2010-8-7 16: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Teddymao于2010-08-07 15:48发表的 :
主任张罗请客?

中午摆了一大桌,没人来捧场啊,

一个人艰难的吃光了。
巴伐州州长 发表于 2010-8-7 19: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瓜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13 03:22 , Processed in 0.033338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