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武汉古街】一日百年 穿行昙华林

[复制链接]
yinaha 发表于 2010-8-19 23: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粮道街和水陆街的老房子被拆光后,现在,武昌还能称作历史文化名城,最集中的证据恐怕就是剩下山谷小路昙华林和谷南的花园山了.

1200米长的昙华林被花园山、螃蟹甲南北夹峙,从东边的中山路到西边的得胜街。在这不能错车甚至难以行车的三米狭径上,却是藏龙卧虎,往往从路边一个极普通的门缝窥视,却赫然有个破败而轩昂的屋子,院落里有婆娑的老树和湮灭的古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昙华林地理位置图


整整一天,我穿行在昙华林的幽幽老街,武汉百年近代史的残影一一从眼前掠过。

从中山路上的湖北美院进入,院内的朴园和榆园两层小洋楼,因为门前分别植有老朴树和榆树而得名,过去这里是华中大学教授公寓:一代国学大师钱基博在朴园二楼居住11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代国学大师钱基博居住朴园11年间,其子钱钟书一家每年都会来此探望。朴园依然,故人何在?
朴园和榆园.其中一个成为了咖啡馆.jpg
朴园和榆园.其中一个成为了咖啡馆

出美院西门是云架桥,路边一片夷为平地,却孤独地立着一栋二层小楼带半拉子院门———梅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周邻俱拆,梅园仅存。这所文华中学校长卢春荣的故居,建于1935年。老舍曾借居此楼


再转到鼓架坡,残破的21号本是所了不得的五开间大院,外墙砖都是老武昌城墙砖。院门额上一大石匾看仔细了,这是民国元老、大书法家谭延闿的手书“半园”。屋主是清朝末年江夏厅长胡贽,胡与谭私交甚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门额石匾上“半园”二字,乃当年民国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长谭延闿的手书,从中也可窥见屋主昔日的显赫。
鼓架坡的古风犹存.jpg
鼓架坡的古风犹存


文华建筑群  

  鼓架坡南行就是涵三宫。这条近400米长的小街,古风犹存。最有名的是武汉中学纪念馆。1920年,董必武在此校教国文,他还是校董;陈谭秋教英文;李汉俊任兼课教师。中共一大代表,仅武汉中学就出了这三人。
武汉中学的旧门.jpg    
武汉中学的旧门


  从涵三宫经双柏寺爬上花园山,就到了省中医学院,这一带最早是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立的文华书院。这恐怕是武汉地区最早的近代学校了。文华(Boone)一词是纪念圣公会首任驻华主教文惠康(WilliamJonesBoon)的。学校后来衍生出文华小学、中学和大学,后者又演变为华中大学及后来的华中师大。  

  现在的8号楼是当年的文学院,7号楼是理学院,6号楼是神学院。均与粗大的银杏、樟树相伴。文学院有一个下沉天井,条石铺砌。而一至二楼的内阳台全都是木板壁,历经百年不朽。三幢楼所在的广场,以曲尺形的圣诞堂为视角中心。它的那些柱子据说很不一般,粗看像古罗马的塔司干式(Tuscan),但却用了一些女性化的科林斯式(Corintio)元素。老刘说,这是因为圣公会带有很多天主教色彩,如崇尚圣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学院,1901年建,奇异的中西合璧式建筑。1920年,陈独秀来文华演讲时,便住在此楼。

  省中医学院的大运动场一侧的二层砖木建筑是建于1919年的翟雅各健身所,现仍用着室内运动馆和篮球场。它有一个中国式琉璃瓦庑殿顶,前有抱厦和勾栏,楼梯、条木地板、格扇均是原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雅各健身所,建于1919年,现为湖北中医学院体育馆。1931年武汉大水,蒋介石就在此对下面的灾民演讲。




三厅 三公馆 瑞典领馆  

  从花园山北坡下山,我们真正进入昙华林了。对面螃蟹甲南坡下是市14中学。人才辈出的省立第一中学1912年就诞生在这儿。1938年,国共合作,民国政府迁入武汉,抗战史上大名鼎鼎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便设于此。郭沫若任厅长,一时风云际会,傅抱石、徐悲鸿在这里绘画,冼星海、田汉在这里作歌,洪深、阳翰笙在这里写剧。  

  往西走,一溜不起眼的围墙后,依螃蟹甲南坡而建的三名人公馆到了。三名人即三位国民党将领和要员:邵伯昌、徐源泉、夏斗寅。现在这里都属于武警房产。半山上的夏公馆刚拆了一半,被老刘亲自制止了。很好的木壁炉和石浴缸就这么扔在了没有天棚的露天下,无人拾掇。  

  西边紧挨着的瑞典教区于1890年依山而建,是当年瑞典在华最大的一块产地。最具北欧风格的大坡度屋顶的主任牧师府和1938年后成为瑞典驻汉领事馆的两幢楼外观都相当完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瑞典教区中保存下来的上十幢房舍,现已成为七十二家房客的大宅院。


戈甲营 崇福山

英国基督教伦敦会的崇真堂,1865年建在戈甲营.它是哥特式拉丁十字教堂,是武昌第一座基督教堂..jpg
英国基督教伦敦会的崇真堂1865年建在戈甲营。它是个哥特式拉丁十字形教堂,这是武昌第一座基督教堂。


  附近的昙华林32号是刘公公馆。刘公曾任武昌起义革命军总理,正是因为这位襄阳巨富之子的捐赠,武昌起义才得到经济上的保障。  

  戈甲营西端得胜街口,有一处老宅院,老刘说他考证这是抗日英雄刘家祺故居。刘家祺是国民党第九军54师师长,1937年忻口战役中牺牲。汉口有一条刘家祺路。前两年还住在这宅中的肓婆婆和哑闺女,据说就是刘的如夫人和惟一后裔外孙女。  

  从戈甲营经太平试馆、崇福山巷翻越花园山,山南麓崇福山街内有好几幢老屋,它是国内所有学习图书馆专业的人顶礼膜拜的地方。中国近代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创始人韦棣华小姐(MaryElizabethWood)和她的学生沈祖荣曾在此创立了第一所图书馆专业学校。  

  此地原本是美国基督教圣公会的圣约瑟学堂。1906年,反清革命团体日知会在刘静庵召集下在此成立。圣约瑟学堂匾上的字在文革时曾被水泥封住,后经老刘发现并亲手铲除。  

  对面高家巷17号是一幢显目的洋楼,现在辟作幼儿园。它最早是西安事变前蒋介石侍从室主任晏道刚的公馆。晏的侄子晏勋甫曾任国民党时代最末一任汉口市长。  

花园山上意英教区  

  从郎家巷门楼复上花园山就到了市儿童福利院,过去的天主教育婴堂。旁边的中南神哲学院就是花园山天主堂(圣家堂)和鄂东主教府。这一带在19世纪末是意大利天主教圣方济各会的教区。圣家堂也对教徒开放,它是七祭坛的巴西利卡式(Basilica)式建筑,即平面矩形带半圆龛教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圣家堂,一座平面矩形带半圆龛的教堂,其天花板的藻井是用金箔镶嵌的。

  

  天主堂一墙之隔是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住院部大院。左侧一径向上,过两排楼房后,山坡杂草丛中突兀地立着一个阴暗古旧的罗马风小教堂,武汉地方志书上未有介绍。老刘说这是1888年建的意大利天主教嘉诺撒(Canossa)仁爱修女会教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嘉诺撒教堂,建于1888年,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住院部大院与它仅一墙之隔。
1888年建的意大利天主教canossa仁爱修女会教堂,这里修的完全让我认不出来了,原来的样子在杂乱的山坡上,但
1888年建的意大利天主教canossa仁爱修女会教堂,这里修的完全让我认不出来了

  住院部跨花园山,山南过去是意大利教区,而山北则是英国教区,现在这里居然完整地保存下1895年落成的伦敦会仁济医院全部建筑。仁济医院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前身。建筑依山而建,座南朝北,并列两个院落。  

  省中医附院住院部大门开在胭脂路北端,我们走出大门,老刘自辟的昙华林一日游的终点到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圣诞堂1870年12月25日建成,一座希腊神庙风格的建筑。据说,辛亥革命的军歌从此处诞生。

很美的教堂.jpg
很美的教堂

都是历史建筑

已毁半毁的名屋 昙华林相关名人  

  20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开发热潮是昙华林集中毁屋时期。重要被拆者如下:哲学家熊十力宅、哲学家韦卓民宅、资本家周苍柏宅、清湖广总督吴文镕宅、官僚方本仁宅、官僚邵伯昌宅、中共要人恽代英宅和伍修权宅、文华公书林。官僚夏斗寅宅和石瑛宅均为半毁。教育界名人陈时宅则被改建为工厂。  

  方本仁:1929年湖北省代主席。其宅是一大花园,紧邻鼓架坡“半园”。  

  翟雅各(James Jackson):詹姆士·杰克逊的汉名,文华大学首任校长,翟雅各健身所就是为纪念他而建。  

  沈祖荣:韦棣华的学生和助手,虽17岁才初学识字,却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图书管理专科学校,被誉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  

  邵伯昌:渡江战役和沪浙杭战役时任国民党军炮兵司令。  

  夏斗寅:国民党陆军上将,曾任民国湖北省政府代主席。  

  石瑛:曾任国民党政府南京市长和湖北省建设厅长。  

  周苍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汉口分行行长。其女周小燕是中国著名女高音,号称“中国之莺”。  

  吴文镕:曾国藩恩师,曾任清湖广总督。私宅鹤云飞堂被拆后,部分材料存于长春观。
都是历史建筑.jpg
老宅子,貌似房子还有人住,有些甚至是残旧,保护并不太好,在那个貌似荒山上的地方有个老头,还有条狗,好可怕.
路边的涂鸦作品.jpg
民居还可以看出当时的风采.jpg
那里在偶然见都可以看到风景.jpg
去年的作品,今年发现就它还在,可是已经退却了光彩.jpg
仁济医院,规模还是相当的壮观的..jpg
仁济医院的住院部.jpg
中医院里的各色建筑.jpg
jerryhu 发表于 2010-8-20 02: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导游!

只是可惜ZF水平有限,这么多年来,不少老街区老房子没有尽早地外迁、修葺、复原,现在只知道拆。
dengzi17 发表于 2010-8-20 08: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遗风
 楼主| yinaha 发表于 2010-8-20 17: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jerryhu于2010-08-20 02:27发表的  :
好导游!

只是可惜ZF水平有限,这么多年来,不少老街区老房子没有尽早地外迁、修葺、复原,现在只知道拆。

值得一游的一条古街。

确实可惜那些被拆的老建筑。
轻舟晓梦 发表于 2010-8-26 21: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老房子,那里有岁月的铭记,文化的传承。我个人在上海最爱的也是上海中西部的那片老洋房,那里有种气息,在安宁的午后是别样的美丽
 楼主| yinaha 发表于 2010-8-26 22: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轻舟晓梦于2010-08-26 21:29发表的  :
喜欢老房子,那里有岁月的铭记,文化的传承。我个人在上海最爱的也是上海中西部的那片老洋房,那里有种气息,在安宁的午后是别样的美丽

这条街离我家不远,你要有空来武汉我就带你去瞅瞅。
真的很不错的一条老街。
forever18 发表于 2010-9-14 18: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就是活的历史书。
轻舟晓梦 发表于 2010-9-14 19: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yinaha于2010-08-26 22:16发表的 :


这条街离我家不远,你要有空来武汉我就带你去瞅瞅。
真的很不错的一条老街。


哈哈,终于来了吗,也终于看到了,对昙华林特有爱,在那住了三晚,被人问我住哪,我就说我在昙华林那[s:69]
 楼主| yinaha 发表于 2010-9-14 20: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家了呢,真的很快。

早上还在武汉晃悠,晚上就跑上海家中吃晚饭了。

武汉热干面终是没让你吃上。深表遗憾……
轻舟晓梦 发表于 2010-9-14 20: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yinaha于2010-09-14 20:40发表的 :
回家了呢,真的很快。

早上还在武汉晃悠,晚上就跑上海家中吃晚饭了。

武汉热干面终是没让你吃上。深表遗憾……
.......


留一份期待,说不定我这馋嘴哪天熬不住了就跑来了,话说我中午走过一所学校附近看着孩子们吃热干面的样子真是香啊,那是我闲人太多了,就没去买。。。可惜了
基尔斯腾 发表于 2010-9-14 22: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吧。
连同汉口市政府一起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13 16:34 , Processed in 0.030410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