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南京的古井

[复制链接]
巴伐州州长 发表于 2010-8-27 16: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六朝金粉地的南京是一座阴柔的城市。用一个词来描述的话可谓:中庸。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无数特征的综合体,却没有哪一种特征可以占绝对的上风,也看不到所谓的终极。热情的背后有冷静,喧嚣的尽头是沉默,保守的外表之下是奔放的内心……交织着,纠缠着,看似格格不入却又水乳交融,形成了南京这个城市的复杂个性。
    矮矮的四合院式的老房子,四面相连窄细如水道的小巷,秦淮河墨绿色,两岸屋檐挑起,透出白墙黑瓦的仿古建筑。这就是南京有名的老城南。
在这老城南中残存着诸多的事和情,往往使人睹物而发幽思,城南小巷中残留的口口古井就是一个典型。
    自古以来,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井。往日的南京古井星罗棋布,不但井栏千奇百怪,而且以“井”取名的也有不少,如金沙井、杨公井、铜井巷、板井、双井巷、邀贵井等。据史料统计,到清朝,南京有水井5千余口。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南京仍有水井3千多口。这一口口滋润了多少代人的水井,随拆迁和自来水的普及,南京现存的古井已成了凤毛麟角的“娇子”。
在南京,古井的故事怎么也说不完,太多的古井演绎了太多千古绝唱,但更多的应该是那一口口无名古井,它们的数目占据了古井中的绝大多数。它们“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地镶嵌在古城金陵的各个角落,默默地注视着城市的发展,记录着城市的变迁。它们任凭历史在古老的井沿上打磨、在幽深的井水中回荡。
    南京就像一个古董铺子,用脚随便跺跺,都能挤出文化的水来。南京的古井就这样很悠闲的分布在各条街巷里,无声无息。轻轻地踩在深巷里的青石砖上,不经意就能发现一口口古井。大辉复巷有古井、花露南岗有古井、承恩里有古井、百子亭也有古井,似乎在南京,有人的地方就有古井。
    这些无名古井只是守候在自己的那个角落里,不参加周围的纷争,也不去想遥远的将来。它们只是恬静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微笑着包容历史纷争、你是我非,用井沿、井水和井痕去记录曾经的故事。
    或许有一天,这些古井就在变迁中消失了,那真是一种无法修复的遗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寻井老人刘明诂
    有一名南京老人退休后,怀着深厚怀旧情感,遍访大街小巷寻找古井,为古金陵的文化不在变迁中消失,为不出现无法修复的遗憾而努力。南京现存的古井多分布在城南老街巷里,在过去的3年时间中,寻井老人刘明诂寻找到了218口古井。
    根据刘明诂老先生的寻访,南京古井历史悠久,许多古井都成了文物。南京有千年以上古井24口,明代古井有30口,百年以上的清代古井有100多口。其中东吴的乌衣井、东晋甘露泉、同乡共井等古井已经有1600年历史,六合长芦井、门东周处台古井等8处古井历史均有1500年历史,此外台城胭脂井、玄武湖的铜钩井等7口井有1400年历史,还阳井、放生井等古井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
南京古井多以青砖砌成,一般都有井栏,形状多样。从外形来看,有圆形、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腰鼓形等古井,此外还有单眼、双眼、三眼、四眼古井。许多古井上不但刻有井名、掘井年代、掘井人名,还刻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
    南京是有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水源比较丰富的区域。据记载,清末南京区域内水井即达到5000余口。上世纪30年代初,南京出现自来水后一直到六七十年代,南京水井数量仍然维持在5000口左右。但此后,由于城市发展改造等原因,古井数量渐渐少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六城区古井数量还存有3000口。
    目前南京古井的分布情况如下:秦淮区有86口古井,白下区有44口古井,玄武区有31口古井,栖霞区有17口古井,浦口区有16口古井,江宁区有9口古井,建邺区有5口古井,雨花台区有4口古井,鼓楼区有3口古井,六合区有2口古井,高淳县有1口古井。
在这些古井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古井仍然在使用。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自来水的普及,使用井水的状况会越来越少。调查中发现,就是正在使用的古井中,大部分也只是用井水拖地洗衣服,把井水作为饮用水的状况已经非常少了。

1、集庆门的仓顶元代古井。该井的特别之处是井栏分上下两层,下层井栏内不仅能容纳20余人,还嵌有四尊托天铸金刚,虽历经700余年,水质仍清冽甘醇。
2、鸡鸣寺的胭脂井,又称“辱井”。寺东山腰有一口古井,又名胭脂井,隋兵进攻台城时,陈后主叔宝与妃子张丽华、孔贵嫔曾附井避难被隋兵发现而当了俘虏,所以又名辱井。
3、紫金山头陀岭的白云井。相传六朝时萧思话随宋武帝刘裕到此,就以此井之水品茗山巅云雾茶。该井至今犹存,素有“清茶一杯、解渴三日”之称,是南京最高的一处古井。
4、玄武湖梁洲的铜钩井。该井栏为黄白红相间的八面井栏,相传掘于六朝,清代清淤时因获六朝铜钩一具而得名。井沿篆书“铜钩井”为廖纶手迹。是一处四面环水的千年古井。
5、清凉山的还阳井。该井为南唐清凉寺广慧禅师所掘,传说常饮井中之水能乌发养颜而故名。
6、西库村的古井。传说村庄原有四口西晋古井,现仅存一口,为名门望族遗物。井栏为六瓣荷花状,有数十条深凹绳槽。该井千年不竭,水质上乘,传为“二千年古井”。
7、东镇庵的东汉古井。据庵墙碑文,为东镇庵第一代禅师慧净所掘。高台圆形井栏为黑色灵璧石所雕,虽历经1700余年,仍是村民和36代传人隆慈师太的饮用水。
8、江嵊的古井群。自秦代始,古邑江嵊就有“龙泉胜境”之称。直到明清仍保留有“七街七桥连七井”之说。现存八卦井、元宝井依然水量充沛。传说秦始皇东巡,徐达视察军务、乾隆寻父都来过江嵊,并饮用这里的井水。
9、乌衣巷的乌衣井。据《丹阳记》记载,公元229年,东吴戍守石头城的部队驻扎在夫子庙一带,因皆穿黑衣便有了乌衣巷地名,军士们使用的水井因此得名。该井虽干涸,但鸡笼似的白色井栏显得奇特而珍贵。
10、东阳街的双眼古井。据《宝华山志》:井为南朝梁代隆昌寺下院东林寺僧众所掘。井体椭圆,井栏为巨型栖霞石雕凿成双孔,故名。该井千年不竭,黑黄白相间,井栏半透明。

三、古井背后的名人

1、名人与古井之沈万三
    大财主沈万三在南京留下了六口古井。据说当时大财主沈万三是富可敌国,在南京开了不少染坊、织布厂、当铺,还拥有不少房产。
    在金沙井望鹤楼一号大院内,有一口明朝古井,井栏约一米左右,呈六角腰鼓形,上面刻着“安住大吉祥”和“岁在乙酉年”两行字。井栏口有两深一浅三条裂缝,井壁内的青苔积了厚厚的一层。这口井现在还在使用,附近的居民经常用它拖拖地、洗衣服、洗菜。这里原是沈万三的当铺,后来沈家没落了,把这个地方卖给了别人。
    门东马道街路旁有条一百多米长的龙泉巷,龙泉巷内有一口古井,静静地藏在一户人家的墙角里,若没有人指引,外人很难发现这口井。这口井的井栏高仅30厘米,不过据说井深约15米,井口现在已被一块木板盖着,里面布满了青苔,水面离井口约3米。这口井原是沈万三家的,这里的7号原来是沈万三家的织布坊,9号是染布坊,沈万三家就住在马道街对面。
除了上面所说的两口古井外,在南京尚存的和沈万三有关连的还有四口古井,其中两口分别位于大辉复巷3号和5号,另两口分别位于大常巷的4号和6号。大辉复巷的是六角古井,大常巷的是八角古井。令人惊奇的是,大常巷4号院内的古井还是一口铜底古井。
    经过几百年,当年的东西逐渐成了过去,但古井依然留存,只是多了几许沧桑,似是说不尽历史留给这些古井的故事。

2、名人与古井之甘熙
   鼎鼎大名的甘家大院,它是一座江南巨宅,坐落于南京的升州路与中山南路的交界地段。甘家大院建于嘉庆年间,为甘熙之父甘福所造,旧名“友恭堂”,而民间就有“九十九间半”的说法。据说,中国最大的帝王宫殿是北京的紫禁城,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中国最大的官僚府第是曲阜的孔府,九百九十九间半;中国最大的平民住宅是南京的甘熙故居,九十九间半。
   甘熙作为晚清著名的文人,道光十八年中了进士,著有《白下琐言》、《桐荫随笔》等书。甘家自古是戏曲世家,上世纪30年代,甘家有“江南笛王”之称的甘贡三与清末皇帝三兄溥侗选甘家大院为“南京新生音乐戏曲研究社”,戏曲名人梅兰芳等经常光临此地。甘家宅院35个院落有32口井,除防火、饮用外,还是“四水归流堂、肥水不流外人田”思想的体现。

   32口古井中目前已经发现十多口古井,如“寿石轩”前小院的井,井栏上刻有“福”字,至今,这些井仍出水清澈。

   甘家的井水养育了多个甘家才子,被后人传为佳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古井背后的悲情
    人说红颜薄命最是悲情。在南京城,有两口古井拥有同样的名字,都叫胭脂井。虽然这两口井相互并没有关联,但留下的却都是悲悲戚戚的故事。千年如梭,井水犹存、井名仍在,幽深古井让观井人唏嘘不已。

城墙下的鸡鸣寺胭脂井(陈后主)
    胭脂井名气很大,也好找,位于鸡鸣寺景阳楼下,距离明城墙也只有十多米远。古井前有一块“古胭脂井”字样的石碑,字的颜色是那种深深的蓝,似乎有种淡淡的忧伤。古井并不大,经过了太多的岁月,井口已经泛白。
    这口古井被称为胭脂井,主要是缘于制成井栏的石脉有些特别,如果用帛一类的东西在井栏上擦拭,可以擦出淡淡的胭脂痕迹来。在古代,据说这井里的水微微发红,周围一些女人常来这里取水洗脸,说可以青春长驻。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井水特别,有些人还喜欢弄些井水到集市上换银子,很受欢迎。
    关于这口古胭脂井的一个悲情故事却一直在人们心中回荡。
    胭脂井建于南朝陈代。六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宝是个偏爱寻欢作乐、不关心国事的皇帝,虽然他在位时常传来前方敌情紧张的报告,但陈叔宝依然沉湎于饮酒作乐之中。公元588年,杨广带领51万隋兵分八路向建康进攻,并最后攻陷建康(南京)。当陈后主听到外面杀声震天时,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好,慌了手脚。他匆忙带着宠妃张丽华、孔贵妃逃到景阳楼下,想找个地方躲起来。这时发现了眼前有一口枯井,他连忙拉着两位妃子躲进了枯井里。
    隋军最后盘问太监才知道,陈后主躲进了井里。隋军士兵高喊让里面的人出来,但井里却没有人答应。隋军士兵又大喊说“再不出来,就扔石头砸进去了。”里面这才传来痛哭声,隋兵们用绳索把三人从井里拉了上来。两名妃子当场被杀,陈后主被俘虏。
    据传,当时两贵妃化妆的脂粉比较浓艳,在进出枯井的过程中,这些脂粉都掉落在井栏上,留下了千年抹不掉的痕迹。后人因此称这口井为胭脂井,也称辱井。

江北岸的浦口胭脂井(楚霸王)
    在浦口区桥林镇也有一口胭脂井。据当地老人回忆,因为在历史上楚霸王和虞姬在这里曾经用过这口井的井水,特别是虞姬经常在井边梳妆打扮,常有胭脂掉落井中。后人将此井称为胭脂井。由于此地靠近乌江,最后楚霸王还是留下了一幕悲剧,不免也让这口古井带上悲壮色彩。
现在这口井的井壁整齐坚固,井水充盈,井水一直使用到现在,可惜的是井栏已不在了,据说是被当地一个农民收藏起来了,后来附近的一个老米厂重新做了一个水泥砖的井栏,总算让这口古井保留了下来。
Teddymao 发表于 2010-8-27 16: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贴要顶!
保罗 发表于 2010-8-27 17: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州长的精华帖 必须顶
tiger2010 发表于 2010-8-28 06: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漂亮的古井!!!!!!!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0-8-28 08: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过
272 发表于 2010-8-28 15: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井怎么那么像菊花啊[s:37]
quai 发表于 2010-8-29 01: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s:86]飘进来...身为金陵人对金陵历史知之甚少很是惭愧
winterbell 发表于 2010-8-29 10: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s:16]昨天去了清凉山,清凉寺后面那个还阳井原来有1000多年历史啊
慕尼黑的血 发表于 2010-9-1 09: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s:88]
条顿军团 发表于 2010-9-2 09: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州长这么爱南京啊[s:88]
 楼主| 巴伐州州长 发表于 2010-9-2 09: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条顿军团于2010-09-02 09:44发表的 :
州长这么爱南京啊[s:88]


呵呵 好歹也是家乡嘛

谁不说咱家乡好呢?
条顿军团 发表于 2010-9-2 22: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巴伐州州长于2010-09-02 09:46发表的  :


呵呵 好歹也是家乡嘛

谁不说咱家乡好呢?
.......

我也爱南京,但是州长我不得不说一句,南京很二,很热,气候不好,也没什么城市的特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13 11:38 , Processed in 0.028321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