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武汉文化街

[复制链接]
yinaha 发表于 2010-9-2 10: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汉素为华中重镇、文化名城,有三处可称为文化街。一是武昌察院坡、横街头,二是汉口交通路,三是汉口统一街。

   武昌文化街源远流长。清末民初称司门口到横街头一段路叫察院坡(一度改称胡林翼路,今称为民主路),新、旧书业在此集中,形成武汉三镇最早的文化街。

   1867年(清同治六年)武昌就创设了官书局,光绪初年,一些书商适应科举需要到横街头开始出售经、史、子、集和“闱墨” 等类木刻板书。1902年(光绪二十八 年)湖南新化邹代均、邹永喧父子在此开设了我国最早的舆地图社—亚新地学社,先后出版过30多种编印准确精美的地图和地理书刊,后在察院坡自建大楼继续营业 (今武昌区第一门诊部)。

1920年,革命先烈恽代英在横街头创办了“利群书社”,以“利群助人,服务群众”为宗旨,发行了《共产党宣言》和《星期评论》、《湘江评论》等革命书刊。董 必武、陈潭秋与许多革命先辈常到这里看书选书。

   横街头的书铺多以收购推销古旧书如湖北官书局的书。前朝失散的书、孤版书和当时的旧书、旧课本,以供选购。有的偶尔买到追踪多年的古版孤本如获至宝;一些穷学生廉价买到正需的教科书、工具书,也喜不自胜。书馆还兼卖字画,文人雅土或附庸风雅的富商财主,来此观赏和浏览的亦颇不乏人。

   抗战以前,武昌公私学校林立,学生众多,图书需求量大增。新书业如商务、中华在察院坡设武昌分馆、分局,发行课本和辅助参考书;上海兴华书局、上海文化书店、群益社相继设分支机构。鼎盛时期,新、旧书铺多达32家。

武汉沦陷时,日寇实行奴化教育,汪伪提倡汉奸文化,这里书业濒于瘫痪。抗战胜利后,物价飞涨,书业周转不灵,未见起色。


   汉口交通路文化市场后来居上。1925年,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在后城马路(今中山大道的上、中段)水塔对面建生成南里,靠欲生路吟江汉路)后侧建生成北里,南里北里之间形成一条街,名为交通路。此前1922年就有个体书铺在此出售四书、皇历之类的书。交通路开辟后,书业崛起,到1935年已达6家。接着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相继开分局分店,商务印书馆在路口对面中山大道一侧建了分馆,大多以发行教科书为主还兼营文具用品,它们或资金雄厚、牌子老或后台硬、销售手段多,几乎垄断了三镇所有学校学生需要的图书、文具市场。另加上文汇仪器公司、龙门书局又占领了实验仪器、测绘仪器和外文、译著书的发行阵地。它们长袖善舞,把销售触角伸到华中各省。抗战前至武汉撤守期间,交通路的书业,除原有的老招牌生活书店、上海杂志公司等左派书店来此开业,还有许多进步刊物如沈钧儒、李公仆主编的《全民》,邹韬奋、柳湜主编的《抗战》,刘季平主编的《战时教育》;与之相反的右派刊物如陶百川主编的《血路》,也纷纷成立编辑部和发行所。市场繁荣,斗争激烈。


   抗战胜利,原有书店大部复员,且有增加,共达15家。报刊则有《大刚报》、《武汉时报》、《自由论坛》等20多家,占全路铺面2/3。中共地下党“联营书店”(包括生活、上杂、新知、群益)宣传马列主义,发行的新书中有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有苏联版《联共(布)党史》,还有《大众哲学》等,为追求革命的人士提供了购书的阵地,门市拥挤非常。该店实际成为中共地下联络站,转运了很多中原突围的同志。国民党特务机关也曾先一步在同一条街上举办了“建国书店”(军统)、“正中书局”(中统),迁来御用的中国文化出版社、独立出版社、胜利出版社等。由于他们出版宣传独裁、反共、反人民的书刊,读者稀少,店堂冷落。实际上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监视联营书店的业务,侦察进步人士的活动。


   在这条街上还有众多的旧书摊,它们以两边生成里巷口为其营业场所,一个巷口两边两个摊主,中间留条人行道。白天摆书摊,夜间收书做睡床,主要收、销学生的旧课本、参考书,低价进,高价出。古今中外所有书籍或各旧报刊、禁书不论整套或单本,都在经营之列。不仅学生可以买到廉价课本,不少收藏家还买到宋、元、明、清的古版本,配到不少珍品。作为新书业的补充,它们的贡献是特殊的。摊主中有的人经过长期钻研,成了鉴别版本的专家。



   统一街图书业面向农村。清同治年间,人们在汉口江汉交合处半月形堤上建屋,分别形成半边街、土档街、港屯。1928年,兴建民族、民权、民生路,半边街一带房屋拆除,将这一条街合并称为“统一街”。由于黄破、孝感农村小调在这里流行,以供应木刻小戏本为主的书铺开始出现。可是统一街图书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却是日寇侵占武汉期间以后的事。


   1938年,日寇飞机轰炸,军队溯江进攻,武汉书业大部内迁,中国市民的商业移“难民区”,统一街正处难民区内,除原有的广益书局汉口分局、同文堂书局外,新开的书店和由交通路迁来的书业广文书局、宏文堂、昌文书局和昶昌、恒昌永画片店,均是本地人开设的,称为 “本帮”。他们自产自销四书、五经、《三字经》、《皇历》、《百家姓》、楚剧、汉剧、豫剧唱本和木刻的图书,还翻印商务的新国文。“洋帮”则有上海的广益、兴华、东亚、文德、大新书局和泰昌永画片社,发行自己的出版物,他们控制了上海货源,如发行量巨大的精印彩色年画、灶神;销售“大达图书供应社”的一折八扣(定价一高)的牛皮封面的章回小说,如《江湖奇侠》、《江湘女侠》、《峨嵋剑侠》、《孟丽君再生缘》等皆为抢手货,迫使“本帮”一定程度服从调度。


   抗战胜利后,教科书发行量大,商务、中华、世界可以得到政府低价的纸张配给,稳获厚利。统一街的书店则无此条件,可他们很不甘心,于是由广益发起联合7家书店成立“湖北书局”,从上海购进纸型,用次等纸张印刷教科书供应农村。他们的批发网,一度撒到湖北全省和湘北、豫南部分农村,年销书画、教科书10多万册、张。
dengzi17 发表于 2010-9-2 12: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雪村以前包装了吉庆街的一个民间艺人唱的 爱情麻雀  很有意思
Sagill 发表于 2010-9-2 12: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武汉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去过上述地方~~[s:90]
 楼主| yinaha 发表于 2010-9-2 13: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书时常去交通路和民主路的书店去淘书。
forever18 发表于 2010-9-14 18: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交通路经常能够淘到好书
现在也常去旧书店淘书。
轻舟晓梦 发表于 2010-9-14 19: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了,来之前没看到这帖子,这些路都没去。。。去江汉路的时候路过交通路的,可都没眨眼就错过了。。。。
 楼主| yinaha 发表于 2010-9-15 00: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得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13 16:35 , Processed in 0.024594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