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千古传奇高座寺

[复制链接]
巴伐州州长 发表于 2010-9-7 15: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金陵梵刹志》:东晋(317-420)初,龟兹国沙门帛尸梨密多罗来建康,丞相王导拜其为师,亲自为他驾牛车,称“高座”法师。他在建康译出《大孔雀明王神咒经》等密教经典,最早把密宗传到南京,也是密宗第一次在中国传播。传说帛尸梨密多罗讲经说法时坐在高处,尊称“高座道人”,因以“高座”为寺名。《同治上元志》说:“卒于梅冈,元帝于冢立高座寺。”
  南朝粱(502-557)初,宝志禅师主持高座寺。传说有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说法,感应上天,落花如雨,后称讲经台处为雨花台。
  高座寺于洪武(1368-1398)初废.后建筑也多毁于火。景泰四年(1453),礼部尚书胡滢前来进香,该寺规模尚存,但已破败不堪。成化(1465-1487)年间,僧人照堂广募钱财,到弘治元年(1488)腊月才正式动工修缮拓建,弘治九年(1496)十月完工,先后恢复了药师、净业两大殿及东室、西堂、钟鼓楼等。
  1949年后,高座寺遗址曾先后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招待所、雨花石石苑等。但古高座寺的朱栏碧栊、回廊庭院犹存,2002年重新修缮一新。
  高座寺遗址北面拱门外,一座古井幽然静卧,这便是建于西晋(265-316)年间的甘露井。因水质清纯甘甜,被誉为“甘露”。井上建有八角亭,秀逸空灵,古朴典雅。高座寺也曾以此甘露之水,称为甘露寺。
  高座寺作为古寺名刹,已梵音不在,但其厚重的人文内涵,却永载典籍。历朝高僧名士在此留下交游故事、各代文人墨客在此吟诵诗词歌赋,洇染了超尘脱俗的六朝烟水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比丘尼传》上有个“舍尸饲鸟兽”的故事:
  南朝宋名尼慧琼,行履高洁,一直穿刍麻衣,从不接触绢绵之类贵重织品。当时僧尼还没盛行吃素,可她饮食简朴,直到将近八十高龄,仍不吃鱼肉。在住持寺庵的漫长岁月里,处处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讲经说法,极有条理。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447),慧琼去会稽(今浙江绍兴),行到破冈地界,身体大感不适,吩咐随行弟子道:“我死之后,不必埋藏,劳民伤财。尔等可把我的身体分割开来,喂养动物”,说完圆寂。弟子们哪忍心分割师傅法体?于是禀告县令,县令命人把遗体抬进山中,露天安放,让鸟兽啄食。可十多天后,慧琼法体依然如故,面色不变,没有鸟兽前来啄食。没奈何,慧琼弟子让村里人把米撒在师傅法体周围,然鸟儿们把离尸体较远的米吃完后,就是不啄慧琼肉身。这时,另一弟子慧朗,在京城建康听说师傅逝于途中,急急把法体迎来建康,葬在高座寺前岗,又在坟上造塔,供人瞻仰。虽然慧琼最后还是入土为安,可她把尸体施舍鸟兽啄食的简葬思想,就那个时代来说,非常难能可贵!
  《太平广记》引《谈薮》上一个趣事:齐仆射东海徐孝嗣修葺高座寺,多在彼宴息。法云师亦在萧寺,日夕各游。二寺邻接,而不相往来。孝嗣尝问法云曰:“法师尝在高座,而不游高座寺?”答曰:“檀越既事萧门,何不至萧寺?”
  说的是:南朝齐仆射东海人徐孝嗣,出资重修高座寺,常吃住在寺里。法云禅师是萧寺住持,每天两人各干各事,两寺相近,却不相往来。一次徐孝嗣对法云说:“法师既然身在高座(指寺院住持),为何不来高座寺呢?”法云回答说:“施主既然为萧家做事(南朝齐皇帝姓萧),为何不到萧寺来呢?”两人“脑筋急转弯”式的机辩,跃然纸上。
  《清史稿方以智传》,讲述了一个明末清初融合儒释道独创方氏“中五说”和“公因反因说”的学术思想代表人物:
  方以智(1611-1671),出身安徽桐城世族,崇祯七年(1634)移居南京,结交天下名士黄宗羲、吴应箕、陈贞慧、冒襄、侯方域、顾杲、沈昆铜、陈梁等。崇祯十年(1637)大会东林党被害六君子的孤儿周茂兰、魏学濂等于桃叶渡,方以智和陈梁曾写长诗纪事,为东林党扬声吐气。这时阮大铖寄居南京,联络各方,希图再起。崇祯十二年(1639)陈贞慧与吴应箕共同起草驱逐阮大铖的宣言《留都防乱公揭》,以东林创始人顾宪成之孙顾杲及黄宗羲为首署名,共140人。阮大铖认为出于方以智主谋,怨毒尤深。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入京,方以智被起义军所得,不久乘机逃回南京。在南明弘光朝当权的阮大铖,借口方以智在李自成入京后没有“殉节”,列入“从逆六等”中的第五等。方以智在南都不能久留,由陈子龙介绍,经浙江、福建辗转到两广避难。顺治七年(1650)清兵入桂林,瞿式耜与张居正曾孙张同敞守城殉难。方以智去昭平仙回山“披缁为僧”,以出家而不入清仕。顺治十年(1653)重回离别十年的南京,皈依天界寺觉浪道盛法师。觉浪是当时佛教曹洞宗前辈,他的另一门徒啸峰大然即崇祯末年与其父方孔照同系昭狱的御史倪嘉庆。作为曹洞宗法门弟子,方以智“闭关”于高座寺看竹轩,潜心写哲学著作。陈贞慧的儿子,清初词人陈维崧在方中德(方以智长子)诗序中,对方以智早年豪华与此时枯寂作了描述:“当时秣陵全盛时……密之先生衣纨縠,饰驺骑,鸣笳迭吹,闲雅甚都,蓄怒马桀黠之。奴带刀剑自卫者,出入常数十百人,俯仰顾盼甚豪也。……曾几何时,而先生已僧服矣。崧再过竹关(指高座寺看竹轩)而先生念故人子,必强饭之。饭皆粗粝,半杂以糠秕,蔬菜尤俭恶,为贫沙门所不堪者,而先生坐啖自若,饭辄尽七、八器。回思金陵时,时移物换,忽忽如隔世。”崇祯末年方以智少年时在南京是一个家门鼎盛、仆从喧阗的乌衣子弟。而从两广北归在高座寺成为一个自甘淡泊、特立独行的面壁头陀。方以智对夹有糠秕的粗饭和俭恶的蔬菜,不但自己能吃七、八碗,而且要陈维崧与他共享。方以智的《自题游山小影》:“奇不奇,痴不痴,大地无寸土,曳杖何所之……游戏还登临,老病路险巇。不如一笔扫落五岳十洲之烟云。”深刻表达了明亡后普遍存在于土大夫中的民族意识。方以智经、史、百家知识扎实,“凡天人,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下逮琴剑技勇,无不析其旨趣”一生的著作有:《物理小识》、《通雅》、《浮山文集》、《博依集》、《膝寓信笔》、《东西均》、《岭外稿》、《易余》、《药地炮庄》、《易图》、《鼎薪》、《青原志略》、《愚者智禅师语录》、《一贯问答》、《冬灰录》、《五位纲宗》、《性故》、《禅乐府》、《诸子燔痏》,以及有关医药、音韵及论诗词的著作等。
  还有一个奇人:明末上元(今南京)人张风,字大风,号升州道士,自称上元老人,字画署款喜书“真香佛塞”四字而不署名。崇祯(1628-1644)诸生,甲申(1644)明亡后烧掉科举考试书籍,穿短衣、佩陋剑,走北都、出卢龙、上谷,览昌平、天寿诸山。张风本来就善画,游历山川后益工。不特山水称妙,人物、花草亦恬静闲适,神韵悠然,无一毫妩媚习气。康熙元年(1662)与明末清初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后移居金陵的周亮工(1612-1672)会于高座寺。周亮工是明末清初学者、书画家、藏书家、出版家,精于诗文、书画篆刻和艺术鉴赏,生平著述甚富。张风与周亮工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欣然为周亮工作画。康熙七年(1668)尚作《古道独行图》,表现了南京人执着的民族气节。清初著名山水画家张庚称他为笔墨中之散仙,赞扬他不入清仕的淡泊。
  在历代吟咏高座寺诗词中,有唐代诗仙李白《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冥居顺生理,草木不剪伐。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袜。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赋诗留岩屏,千载庶不灭。”这样气势磅礴、纵贯古今的诗歌,的确“千载庶不灭”!
  有宋曾极《高座寺》:“石子冈前高座寺,犊车曾向此徘徊。清谈未解倾人国,更引番僧度海来。”朱熹称赞他的诗文同苏轼父子的诗文相似,现存有《金陵百咏》,咏史抒情,壮怀激烈。
  有明汤显祖《高座寺为方侍讲筑茔台四绝(有引)》:“方家女种落教坊,年年踏青雨花台上,望而悲之曰:‘我祖翰林君也,双梅树为记,因地入梅都尉家而酹绝。’予为植其墓,有田春秋祀之。教坊人先已为李道父郎中放其籍,嫁商人矣。”诗曰:


碧血谁裁双树栽,为茔相近雨花台;
心知不是琵琶女,寒食年年挂纸来。
宿草悲歌日欲斜,清明不哭怕梅家;
不知都尉当年死,也似梅花近雨花。
一种寒梅似白杨,墓门不闭返魂香;
雨花台上春愁客,只似游湖看岳王。
定有舍利世不传,宝罂偷得葬江边;
从今更与生公说,好雨香花向墓田。



  万历十一年(1583)汤显祖终于考中进士,时年34,暂留北京礼部观政。一年后,被外放南京,任太常寺博士,授正七品,专司祭祀礼乐之事。当时“后七子”领袖人物王世贞与其弟王世懋并官南京,汤显祖在王世懋属下任职。他不赞同他们的文学复古主张,也不与王氏兄弟交往,甚至将王世贞的文章抄示出来,指出其剽窃汉史、唐诗之处,大骂王世贞为“妄庸巨子”。其间,他接触了当时著名思想家李贽的学说,李贽对封建正统思想大胆的叛逆精神给了他很深的影响。万历十八年(1590)底,汤显祖第一次见到达观禅师,在高座寺接受了达观住持的受戒仪式,正式成了佛门弟子。在木末亭下侧,是明朝大学士方孝孺墓。方孝孺(1357-1402),建文帝时任文学博士。建文四年(1402)朱棣自立为帝,令其拟即位诏书,方孝孺不从,被灭十族,遭难者达873人。万历年间,方家沦落教坊的后代女子年年踏青雨花台上祭扫先祖,而方孝孺墓已毁,只有“双梅树为记”。于是,汤显祖为方孝孺修墓立碑建祠,并请李道父郎中放方氏女出教坊,嫁给商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清郑板桥《念奴娇.高座寺》:“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鸦噪松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空梁蛇蜕,旧巢无复归燕。 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青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抒发了“可怜六代兴亡”的慨叹和“人间劫数自短”的愤懑!


  这些高僧名士、迁客骚人,早已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因高座寺而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将永留千古!
保罗 发表于 2010-9-7 16: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利子
Teddymao 发表于 2010-9-7 17: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利子!!!
dq009 发表于 2010-9-7 21: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朝四百八十寺[s:16]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0-9-8 08: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去
冰雪王子 发表于 2010-9-8 09: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哪里啊?
 楼主| 巴伐州州长 发表于 2010-9-8 10: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冰雪王子于2010-09-08 09:43发表的 :
在哪里啊?


高座寺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的雨花台。始建于东晋初年,原名为“甘露寺”。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0-9-8 10: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喔,小说中刘皇叔相亲的地方啊[s:16]
tiger2010 发表于 2010-9-8 10: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s:18] 太深奥了吧 [s:87]
tiger2010 发表于 2010-9-8 11: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上面的照片 嘻嘻[s:65]
那村的鸟儿 发表于 2010-9-8 17: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有那么多的名人故事。此寺想不出名都难
那村的鸟儿 发表于 2010-9-8 17: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朝古都,里边的历史文化太深厚了
保罗 发表于 2010-9-8 18: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一个城市的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13 16:45 , Processed in 0.026519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