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说英语和德语,原因很简单,毕竟物理距离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决定精神距离的,但是如果就相差千里的东西方两个文化国度而言,情况就变复杂了。简单用颜色做例子,黑和白,在中文里黑色往往象征着抑郁,灰暗,罪恶,不法,而白色就相对的表示无辜,合法。这些含义在“黑市”,“黑车”,“清白”等这类词汇中一览无余。在德语中很类似,schwarz(黑色)基本引申义就包含了上述几种。例如:Er sieht alles schwarz. (他看一切都很消极),schwarz fahren, (无证驾驶),schwarz kaufen (从黑市购买) 而白色也还是“无辜合法”的代表,keine wei?e Weste haben, 字面理解,没有白色的背心,深层意思是并不清白。再譬如说绿色,中文的“青葱岁月”一“青”字,表达了年轻,朝气,也不不成熟,德文中也一样,Er ist noch zu grün.他还太绿,指得便是太年轻,太嫩。
但在德文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词,源于他们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它所具有的引申义,是我们无法轻易理解的。拿blau做例子,蓝色,应该算德语中意思最丰富的颜色,可以表示醉酒,头晕,表示旷工旷班,可以表示虚无缥缈,也可以表示不吉利。它旷班的含义 Er macht blau , 来源于blauer Montag, 本是他们斋戒节前的周一,不用工作,后来在口语慢慢泛指不上班,不上课,旷工,旷课,虚无缥缈和不吉利的两个含义,都是十九世纪后才产生的,前者应该归功于浪漫派先驱诗人Novalis和他的蓝花blaue Blume, 他未完成的小说《海因里希-冯-奥夫特丁根》,主人公在追求这个象征着无限事物的神秘“蓝花”的过程中,终于大彻大悟,原来他的天赋使命“就是当一个诗人,一个构筑像中世纪基督教那样和谐、宁静、充满诗意情趣的天国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