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越楚
武当山金顶——玄武图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于1927年的这首《菩萨蛮·黄鹤楼》,写出了武汉长江两岸的雄浑之势与“玄武”之象。 “龟蛇锁大江”,无疑是江城武汉的一张城市名片。
但最初让武汉长江边的那两座并不显眼的小山,成为“龟蛇玄武”气象的,却是地方官吏为拍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马屁。 龟山、蛇山位于今武汉长江大桥两岸,海拔高度分别为90米和85米,比起那些巍峨的高山,不过是两座小土丘罢了。但这两坐不起眼的小山,却用不同的经历记录、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 真可谓:山不在高,有文则名。
汉阳龟山,东起长江边,西临月湖畔,全长1730米。其最古老的名字叫翼际山,但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为大别山,据说是站在今汉口龙王庙附近,可发现长江与汉水一浑一清,“泾渭分明”,是谓“大别”,因而得名。
三国时陆奂曾任东吴江夏太守,屯兵于此,并建鲁山城,由此又名鲁山。又说鲁肃曾屯兵此山,故名鲁山。而龟山形状“若巨龟浮水上”,则在有关大禹的神话传说中可以找到痕迹。传说大禹治水到此,因有水妖作怪,三年未成。后有一灵龟,直扑水妖,江面顿时平静,大禹治水得灵龟之助取得成功后,这灵龟也化为一座龟山,永远镇守于此。
武昌蛇山西起长江边,东至大东门,全长约3500米。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西部千余米夷为平地。蛇山原名黄鹄山,山下有黄鹄湾。陆游在《入蜀记》中提到黄鹄山的形状“缭绕如伏蛇”,这可能是有关黄鹄山形状的最早文字记载。
宋时因鄂州治所在山上,一度称为石城山,又名金华山。分地段又有高观山,大观山、棋盘山、西山等名称。中部的高观山,元时作高冠山,明时称长春山。又传蛇山也系灵蛇之化身,灵蛇曾与灵龟携手共助大禹制服水怪,故名蛇山。古时的蛇山不仅风景秀美,还相继建有黄鹤楼、南楼、北榭、头陀寺等“四大楼台”,是一处少见的名胜。
但两山真正得名“龟蛇”,却是在明永乐年间。起因得从明成祖朱棣说起。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归天,长孙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危及燕王朱棣。朱棣便以“清君侧”为名,兴“靖难之师”,一举夺取天下。
为安抚民心,为篡夺皇位找个体面的托词,他便自称系真武(玄武)大帝下凡,普渡众生,救民于水火。
玄武是“四方神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中主司风雨的北方水神,龟蛇是玄武的化身,也是玄武的哼哈二将。
地处湖北十堰的武当山,所供奉的便是玄武大帝,据说宋真宗赵恒为避所尊圣祖赵玄朗之名讳,改玄武为“真武”,“武当”意即“非真武不足以当之”。 于是,朱棣于永乐十年在武当山大修庙宇,开始供奉龟蛇玄武,把武当真武神当作明皇室“护国家神”崇祀。有意思的是,从空中俯瞰,武当山金顶的整个建筑与山势所构成的竟是一只一幅“龟蛇图”(见上图)。
而扼守武汉长江门户的两山形状恰似龟蛇,真是犹如上天的安排。因此,当时的巡抚王俭遂倡议正式改大别山为龟山,黄鹄山(时称高观山)为蛇山。
改名的本意显然是为了迎合朱棣,让皇帝龙颜大悦。但因为符合自然山势,形象生动而被广泛认同。俗名叫响后,其本名反倒逐渐被人淡忘了。
从此,“龟蛇锁大江”的“玄武”之象便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龟山、蛇山既符合山形,又契合玄武之机,更兼备二将勇武之气。
回眸发生在武汉长江两岸的三国争战硝烟和历代兵家攻伐,这龟蛇二将便足以让人会心一笑。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漫步,明成祖真应该到这片“雄踞江之东西,势若龟蛇环卫”的地域看一看,他所崇奉的玄武大帝真不应该在北方,这充满“玄武”气象的波涛浪尖,可能才是玄武帝的最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