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与老朋友讨论一名教练在成功的球队中占据多大的比例。答曰:要看是具体的国家和具体的俱乐部。巴西可能更需要把球员哄得开心的保姆,战术能力反倒其次。德国国家队和俱乐部中主教练通常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当2004年见证奥托大帝的希腊登顶欧洲时彻底被他的理念征服——机械、绝无超出体系的个体创造力,与其说球员是自由发挥的个体不如说他们是一个个按照主教练程序行动的机器人。
相较于南美球员出色的个人能力、欧洲人似乎永远无法企及。幸而足球不是一对一的游戏,当十一名球员组合在一起时诞生出一种无球跑动的能力。如果说有球状态下球员的能力是绝对能力,那么无球状态下的跑动能力就是相对能力,只有在集体之中无球跑动才有意义。比起九十分钟内每一瞬间只有一名球员在支配皮球、另外二十一名球员的无球状态更像是海面下的冰山。尽管有球状态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通过强化无球跑动同样可以提升整体的战斗力。进攻中跑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球权、也可以是策应、可以是压迫、甚至是利用无球跑动带动有球点的(无球点利用简单的触球做出的折线变化使有球点完成空间的突破)。利用整体的足球理念、欧洲人可以依赖整体的能力对抗南美球队。随着战术体系越来越严整、细化,欧洲人在有球点和无球点的划分、球权分配和无球跑动方面的优势慢慢突显出来。
如果说整体足球的理念诞生于欧洲的话,那么荷兰和德国应该并称为欧洲整体的足球的两大高峰。荷兰式全攻全守433与德国式352自由人体系更像是两个极端的对于整体足球的理解方式。米歇尔斯创立全攻全守的模型时初衷在于教练建立基本框架、而球员在基本框架之内自由发挥。尽管个体技术未必有南美球员式的创造力,但是在基本框架下球员的有球衍生和无球跑动不受约束。终极的目标是在机械的框架之下,球员的传球因为彼此的无球跑动的默契形成无可预期的创造性传球。因而所有的荷兰球员基于整体传切的同时允许个体创造力的存在。。。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德式的纯机械体系——老实说恐怕全世界也只有德国人的理性能够上升到机械的高度。所有球员的跑动状态必须严格执行教练的跑动布置,所有球员对于皮球的支配都不能跨越体系。与荷兰的进攻大师层出不穷相比,德式的教练们永远奉行着机械的理性。。。从奥托大帝、到希斯菲尔德再到海因克斯,他们很少得到世界的关注和赞誉,但是他们所奉行的机械主义足球永远在适当的时候让世界为之颤抖。。。当奥托大帝已经老去、当希斯菲尔德已经半退休带着瑞士国家队玩票,他们中最不起眼的一位即将站在欧冠决赛的场地上独立捍卫上一代机械大师们的荣耀。。。
老实说刚刚认识海因克斯时相当不待见他,那会儿他还是皇马的主教练。对于本人这号只关注欧洲强队的伪球迷来说,他这号人完全没在关注范围之内。皇马此前的晋级比赛连集锦都没看过的情况下理所当然的认为里皮毫无问题的捧起大耳朵。结果欧冠决赛像一记狠狠的耳光抽过来——97年已经见识过另外一位机械大宗师老希把里皮搞得欲仙欲死,98年皇马的取胜过程恐怕让所有里皮和尤文图斯的球迷如鲠在喉。这是一个比里皮还机械的教练——一票子拉丁系球员的皇马居然玩着如此刻板的体系、不在乎场面、个体绝对不许檀越整体,无论尤文图斯如何尝试都没法进入核心的区域。无论是卡佩罗还是海因克斯,即使夺冠也无法留下来。也难怪伯纳乌的球迷不待见他,这种令人不舒服的赢球方法的确不太适合那些贵族们。。。
随后的多年里失去海因克斯的消息。对于远在中国的众多豪门迷来说,他这号人实在没法让人崇拜。短暂回归拜仁之后的成绩也很难让球迷满意,随后关注海因克斯的药厂更多是因为租借过去的克罗斯。客观上说海因克斯在联赛中始终无法获得与淘汰赛战术能力相符的成绩至少证明他在某些方面的缺陷——针对于淘汰赛他可以制订出严整的体系和克制对手的方案,球队像机械一般让人窒息;但对于漫长的联赛来说,单场次的战术布置是不足够的。球队需要一套贯彻始终的具备统治力的体系和相对完善的轮换阵容,而海因克斯恰恰不擅长轮换阵容。。。他需要球员机械的执行自己的无球跑动、球权的分配严格的按照他的部署分配、所有的个体绝对不允许超出战术的尝试。一旦主力阵容出现伤病导致整体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之后,海因克斯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找到平衡。轮换生涩、主力阵容超负荷运转、球队的主力阵容和轮换阵容需要漫长的磨合过程。遗憾的是他经常无法挨过这个漫长的磨合过程,如果没有本赛季欧冠的高光发挥海因克斯依然要被管理层和球迷诟病。
利用海因克斯去矫正范加尔的错误的确是合适的人选。二者都奉行控球为主体的整体足球理念,尽管范加尔愿意给球员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但是并不妨碍范加尔之前所有的无球跑动体系被海因克斯继承并改良。抛开范加尔对青训方面的贡献不谈,4231体系在控制能力、无球跑动、压迫和球权分配方面都初具雏形,而最终导致他下课的防线问题如果交给范加尔解决恐怕需要一个更夸张的阵痛期。巴德斯图贝尔基本上因为范加尔布置的中卫推进协助中场出球的任务变得迷茫不已,防守中经常被对方打爆——并非觉得巴德未来无法成长为一个范加尔期待的弗兰克德波尔式的中卫,但是范加尔的打磨当时的确会让年轻的中卫成长过程变得更漫长。海因克斯从德式机械体系出发的思考方式更容易为拜仁的德国球员们制造出如鱼得水的体系。。。巴德较上赛季不再大量前插协助推进和出球,拜仁整体的无球跑动不再像范加尔时期激进和追求压迫效果,宁愿牺牲某些进攻中的主动尝试也要保证中场对于防线的保护。
其实拜仁本赛季早早就进入找到一个平衡的体系。因为罗本的受伤海因克斯至少不用赛季初就面对如此头痛的问题——如果说罗本的有球能力是世界级的话,那么罗本无球跑动策应、扯动的能力估计在海因克斯眼中就是白痴。。。戈麦斯、克罗斯、里贝里、穆勒,这样的进攻体系球权分配相当清晰——不消耗球权专注于射门的射手中锋,一个拥有超强阅读防守能力的世界级无球跑动游弋的边锋,两个有球点支配着拜仁的体系迎来一波相当耀眼的连胜期。。。也许海因克斯眼中那些大量赛季末就要合同到期的轮换球员对于他整套体系的打磨没有延续的价值,于是他死死使用一套主力阵容几乎绝不轮换;的确,对他来说如果一个赛季就迅速制定下主体框架和连胜体系,赛季末稍稍补强就足以让拜仁的轮换变得合理。。。也用接下来的赛季能更好的反应他本赛季的初衷,究竟是保守的不轮换,还是为下赛季的主体阵容打基础。。。
比起海因克斯轮滑的问题,他的机械体系里增加有球点和划分球权的问题才是大麻烦。按照他的构想有球点至少要在满足整体无球跑动的基础上存在,很不幸的是拜仁还有一个无球白痴有球大杀器罗本。当罗本伤愈回归之后感觉天都快塌了——这样的球员不用肯定是纱布,但是重新启用的话拜仁前场就是三个有球点带动一个中锋,纵深、跑动能力全部下降、甚至球权的分配还需要重新划分。穆勒瞬间从赛季初的平稳变得迷茫、拜仁中前场的处理球显得拖沓、无球跑动策应变得很少。。。事实上拜仁在罗本回归之后反复在寻找赛季初期待的平衡,小猪的受伤把海因克斯死不轮换的问题进一步放大。尽管对皇马的淘汰赛中罗本起到了不错的作用,但恐怕在海因克斯心中的有球点一定得至少得无球跑动及格。。。拜仁针对罗本续约上的暧昧态度或多或少反应海因克斯的鸡肋心理,也许沙奇里的引援或多或少证明拜仁未来的走向。。。
如果说漫长的联赛让拜仁球迷对海因克斯诸多怨念的话,那么欧冠淘汰赛是绝对的大师级。。。其实不知道那些认为穆里尼奥战术能力强于海因克斯的论据源自那里,切尔西时代的穆里尼奥面对新一代的机械大师贝尼特斯时经常被搞得郁闷不已——他可以通过极端强化、速度和攻防转换来赢得部分胜利,但是他的建队理念在机械大师们看起来其实很简易。。。一旦按住他的七寸死打,基本上除去指望球员发挥和对方犯错没有什么纠错的余地。。。于是两回合看到的是克罗斯作为横向轴把两个边路联系在一起,边路的速度通过中路的衔接联系在一起。戈麦斯集中挤压阿隆索;小猪和克罗斯切断赫迪拉、阿隆索与厄齐尔的联系、结合力量化的冲击和压迫;古斯塔沃和拉姆边中结合遏制字母罗。阿隆索的纵深直接攻击、厄齐尔的前场小球攻击和字母罗的个体突击三层高速转换发起点完全被海因克斯计算在内,攻守转换第一时间遏制。。。皇马被迫变成一支阵地战的球队——一切都建立在这个老狐狸的计算之上,他只相信的计算能力。。。他利用机械的力量死死控制住对方的速度和个体的发挥,比赛变成他控制的慢速绞杀和穿插、点球轮盘更像是他进入加时赛主动回收的预期。。。也许海因克斯下赛季会因为轮换问题和相对较长的刻板打磨平衡导致联赛出现问题,但并不妨碍范加尔和他在拜仁这个过渡期做出的巨大努力。。。
不管你是否喜欢,这个世界上总是有这样一类教练,他们不喜欢相信人的创造力,他要求所有的点都在自己的计算之内。当媒体和球迷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进攻大师和媒体大师们时他们会在淘汰赛上反戈一击。这个时代的战术已经开始模糊绝对意义的机械和创造体系,新派德国教练勒夫的德国国家队偶尔也允许某些点超出自己的计算,或许这是未来的某种趋势。但是这些都不妨碍上一代机械大师们的逆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