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虎撲】公司持股俱乐部对德国足球的冲击

[复制链接]
Klinsman2774 发表于 2013-6-15 00: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 Jessytong 发表在虎扑足球•德意志城堡 http://bbs.hupu.com/dejia

作者:Aleix Gwilliam

如果你观看了刚刚过去的霍芬海姆和凯泽斯劳滕的附加赛,有个或许会被忽略但绝不能被忽视的问题,这就是两家俱乐部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在这里我不是要讨论竞技上的不同,而是更为宏观的差别。或许我无法否认,在现在这种情况下(霍芬海姆成功保级)霍芬海姆算是最糟糕的例子,但是如果看了此次双回合的保级大战,很明显,两支球队能为德甲带来的东西截然不同,而且不同的可不仅仅是霍芬海姆而已。

不管怎样,这已经是能找到的最好的切入点了。

每一个熟知德国足球的人都会明白“50+1政策”。如果你不清楚,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个人不可以拥有俱乐部的股份超过49%,也就是说俱乐部的控股权要留在它的会员和支持者的手中,当然只是个绝对浪漫派的构思。然而事实是德国足协的这条规则中还是存在漏洞,例如,勒物库森一直以来都是被拜耳医药公司所拥有的,勒沃库森最初是作为体操俱乐部被拜耳公司员工建立的,甚至这个城市的名字都来自于拜耳的创建者,卡尔•勒沃库森——他所建立了的染厂被拜耳药业所收购(这个城市原来叫做威斯道夫,后更名为勒沃库森)。有一条被称为“拜耳法”或者“勒沃库森法”(不用地区有不同的译法)的规定,称如果公司在1999年1月1日前就已经对俱乐部投资控股超过二十年的,那么该公司将继续对这个俱乐部拥有合法的控股权。这项法律也同样应用于隶属于大众集团的沃尔夫斯堡;沃尔夫斯堡市建立于二战前,城市的最初建立只是为了给刚刚成立的大众公司员工提供住宿。

随着霍芬海姆出现在德甲中,现在的德甲有三只打着“50+1政策”擦边球的队伍了。霍芬海姆是由SAP的创建者迪特马•霍普所投资并控股的,霍普用了仅仅八年的时间就将自己的母队从德国第五联赛带入了德甲联赛。如果比较一下霍芬海姆和勒沃库森与沃尔夫斯堡之间的不同,那就是霍芬海姆1988没有什么底蕴,也没有可观的球迷基础,而且现在霍芬海姆所遭受的批评声音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霍芬海姆在一个只有3000居民城市中,在第一个德甲赛季却能聚集超过26000球迷,这些更加激发了批评的声浪。在那些自觉为“真”德甲球迷眼中,霍芬海姆的崛起好像是被扇了耳光一般,“他们的德甲”中出现了个陌生人,一个不受欢迎的陌生人。

另一方面这些批评也有来自俱乐部的,那些由于严峻的竞技或经济压力而不得不混迹于第二甚至第三联赛的大俱乐部,比如科尔斯鲁厄,尽管他们已经在经历了一个第三联赛赛季后直升入了德乙(但这个位置还是不能和俱乐部的规模所匹配)。还有就是来自上面提到的凯泽斯劳滕了,他们最近几年一直在德甲德乙中上上下下。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凯泽在对阵霍芬海姆时,凯泽主场的紧张气氛达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这也证明了无论球队在第几联赛踢球迷们始终都在支持自己的球队,尤其是考虑到在如此特别的场合中。

霍芬海姆的主场对于德国来说还很是陌生,一周前在霍芬海姆主场的比赛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许多空位置,这种可以说有点荒凉的气氛和凯泽的主场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你甚至都无法在凯泽的主场找到一个销钉的位置,更不用说我们通过转播都可以感受到的不可思议的主场助威声了。如果我们随便问一个完全不了解德国足球的人:哪个俱乐部是甲级联赛水平,哪个俱乐部是不是,答案可能是显而易见的。但如果我们继续追问:哪支队伍对于德甲来说是更好的代言呢?那支队伍更能诠释德国足球的精髓呢?

气氛和球迷基础

上个赛季,我在拜耳竞技场观看了勒沃库森对阵巴塞罗那的欧冠比赛,拜耳的小型球场和主场的惨淡气氛令我震惊,尽管他们的队伍一度为了能够扳平比分而不顾一切的奋斗,(球迷们的加油声依旧不够热烈)。赛后我在火车上和两个来自科隆的球迷攀谈,向他们询问有关勒沃库森球迷的事情,他们只是简单的回答我:“你对这个联赛最差的球迷还有什么期待?”我不知道他是认真还是玩笑,我又询问了关于霍芬海姆球迷的状况,而他回答我说“请不要把这个当成德国足球的常态,有机会的话您到多特蒙德来看看(这是他的主队),那您就会看到德国足球的全部意义了。”回到家,我决定查看一下德甲11/12赛季的球场上座率,我发现勒沃库森,沃尔夫斯堡和霍芬海姆占据了平均上座率最低的四支球队中的三个位置,仅仅以微小的优势打败了弗赖堡。上述这三个球队的主场大能只能容纳3万人,这个数字甚至输给了一些乙级联赛的队伍(柏林赫塔和科隆)。像我们上边提到的一样,在这“德甲三公司球队”的主场中空座位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霍芬海姆的上座率仅有87%,沃尔夫斯堡89%,勒沃库森93%,可能这最终的数据看起来不是那么的糟糕,但我们这里谈论的可是德甲排名第三的队伍(指勒沃库森),这项数据联赛中只有其他的6支队伍(如果加上霍芬海姆和沃尔夫斯堡就是8支)比他低,而且这六支队伍中除美因茨外,他们的平均上座人数都达到了40000以上。无需置疑,这些球场的中的气氛远远无法达到德甲应有的平均水品,而那些随处可见的空座位更是在这个被认为是欧洲最火爆球市的国家不常见到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2-2013赛季德甲上座率(来源:soccerway.com)

转会

关于这些队伍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有利因素,就是他们如何使用资金来进行转会和工资。不同于大多数的队伍是通过他们的收益来购买球员和支付工资,这些公司控股队伍的资金看起来似乎是源源不断的,尤其是沃尔夫斯堡和霍芬海姆。

在过去的10个赛季中,沃尔夫斯堡累计亏损已经到过一亿三千五百万欧元,中间只有两个赛季实现了盈利,但也只是勉强而已(400万欧元和330万欧元),这还主要归功于两笔大的转会收入——哲科(3700万)和佩特罗夫(1000万)。

霍芬海姆的财政数字看起来就健康多了,他们升入德甲以来仅仅亏损了1000万欧元。然而在他们强势入侵德甲后,为了能够平衡账簿,他们不得不卖出一些球星球员,这也导致了他们的功勋教练朗尼克的辞职。这些交易是:爱德华多(2000万),古斯塔沃(1700万),伊比舍维奇(450万)和西古尔森(1000万),这些交易都在三个赛季内完成,这也证明了霍芬海姆财政的不可持续性。

勒沃库森拥有相对温和和适中的财政,但他们也不得不出售一些球员以达到德甲的财政要求,不会陷入严重的财政赤字中。埃利亚斯(560万,1998年),梅森(2000万,2001年),科瓦奇(825万,2002年),泽罗伯托(1200万,2003年),卢西奥(1200万,2005年),贝尔巴托夫(1570万,2007年),黑尔莫斯(500万,2011年),比达尔(1250万,2012年),还极有可能从切尔西收到许尔勒的2325万转会费【译者注:翻译的太慢,许尔勒都官方了,1800万英镑】。这些都说明了,尽管勒沃库森长期处于德甲前三并经常能够进入欧冠联赛,但他的收入还是不足以支持它留在顶级联赛,他们依旧因为经济原因需要卖出球员。

所有的这些都表明了一个事实:公司控股的俱乐部在经济上入不敷出,如果失去了这些公司的支持,他们不能享受到今天的地位。 没有拜耳的投资勒沃库森能够打入欧冠决赛么?没有大众的帮助沃尔夫斯堡能够赢得德甲冠军么?没有霍普霍芬海姆还能出现在德甲中么?答案当然都是不能,现在他们中任何一个的存在都是对“50+1政策”的嘲弄,这个规则为了勒沃库森而设立了特例,同样也有其他俱乐部享受了同样的“帮助”。

低级别联赛

这些事例不仅仅是发生在德国的甲级联赛,在低级别联赛中也存在。近年来被讨论最多的就是莱比锡RB,它被能量饮料巨头红牛所控股。有点讽刺的是莱比锡RB成立于2009年,是由红牛收购的第五联赛球队马尔克兰斯特更名得来。莱比锡RB成立后搬入到能容纳44000人的中央体育场(后更名为红牛竞技场),对比从前马尔克兰斯特拥有的仅有550个座位的球场,莱比锡RB迈出了相当大的一步。但直到现在,莱比锡RB平均每场比赛只能能够吸引7500人,球场对于他们来说太大啦。但无论如何,莱比锡已经通过了德丙附加赛,他们将会出现在第三联赛了,而莱比锡RB的同城死敌莱比锡火车头赛季结束仅仅排名德丁第十位,积分也只有RB的一半。但火车头的球迷在德比中的出席人数之多堪比第二甚至是第一级比赛。RB希望能够在四到六年的时间内升入德甲,但(球迷的支持)无疑对于火车头来说也是联盟地位的一种提升,尽管他们的队伍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如此高度。为什么红牛干脆不直接投资火车头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莱比锡RB比赛时的主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和火车头比赛时的主场对比


还有一个关注度相对低些的例子,奥迪投资的德乙队伍——因戈尔施塔特04。他们的主场,奥迪运动公园本赛季的平均上座率仅为7331,是联盟中第三低的队伍,但是这支队伍还是在赛季结束后拿到了13名这一足以保级的名次。事实上队名中的“04”并不是代表因戈尔施塔特成立于1904年,而是指成立于2004年,他是因戈尔施塔特MSV1881和因戈尔施塔特ESV融合而成的。他2004年在德丙排名第四,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就升入德乙。即使由于新德丙联赛的成立而导致了降级,因戈尔施塔特也仅用了一个赛季就直升回了德乙。因戈尔施塔特应该庆幸他们得到了奥迪大约500万欧元的球衣赞助,这在联盟中是最高的,而且他的半数以上董事会也是奥迪的董事。这,又是一个依靠赞助而不是球市的俱乐部。

未来

我们这里提到的未来是什么意思呢?汉诺威96的主席金德试图推倒50+1规则,而不是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法——仅仅取消关于“1999年1月1日前控股20年”的规定。在他看来,(在50+1的政策下)其他俱乐部想要在克服横悬在面前的巨大阻碍而到达勒沃库森、沃尔夫斯堡或者霍芬海姆的经济条件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竞争也是不公平的;换句话来说他想要的汉诺威不能实现。一边他他对于公平保持了尊重,而另一边他却试图在毁坏德国足球一直以来的骄傲——“50+1政策”和财政公平原则。

另一个“50+1政策”的强烈反对者事实上就是莱比锡RB。他们同时还违反了另一条规则,就是队伍的名字不能为公司做公告(RB实际上市RasenBall的缩写,但也映射了红牛RedBull的名字)。莱比锡RB试图在他们登陆顶级联赛之前能够改变这一规定。事实上,莱比锡RB和霍芬海姆的出现也加剧了联盟的恐慌,人们开始担心会有越来越多的俱乐部和公司效仿他们。慕尼黑1860的49%股权被一个叫哈桑•伊斯马伊科的约旦商人所拥有,又是一个违反了50+1政策的人,而且为了能成为俱乐部的老大,他不断地在向现任1860主席施耐德喊话,让其尽早退休。更多的能力=更多的金钱,这已经使得足球的成功不再是俱乐部声望的提升,而变成了要想尽方法挣更多的钱。

总的来说,德国确实有一些俱乐部拥有50+1政策的“豁免权”,他们中一些俱乐部是因为某些特定的条款,另一些是由于他们处于低级联赛(“50+1”目前只在德甲实行)。从所有的事例来看,很明显这些公司控股的俱乐部无法仅仅依靠自身的运营达到收支平衡或者是在公司的帮助下勉强维持目前的财务状况。这些俱乐部以一种不公平的优势超过其他德甲球队,从某种角度说他们也窃取了其他球队在联盟中应得的地位。而且他们不仅如此,还利用规则回避“50+1政策”,这使得德国足协也无可奈何。而这些都有可能引起其他的公司和俱乐部效仿,去寻找那些法律漏洞,得到竞技以外的经济支持以提升在联盟中的排名。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并且奏效的话,对于德国足协来说真的是个麻烦事,那样的话他们要应对的就不仅仅是汉诺威主席金德一个人的喋喋不休了,到时候他需要应对的将会是更加有势力的俱乐部了。对于我们球迷来讲这些将会导致我们要学会开始忍受像霍芬海姆主场上的空座椅和惨淡的气氛,而原本我们是可以享受科隆莱茵能源体育场或凯泽斯劳滕弗里茨•瓦尔特球场无与伦比的气氛的。

原文地址:http://bundesligafanatic.com/the ... in-german-football/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3-6-15 06: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德甲这一套运营机制没有问题,很科学,如果实行私营化,一阵子投钱是很热闹,或者很有效果,但老板不玩了,这球队以后怎么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7-5 04:03 , Processed in 0.028339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