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转载)梁文道:大陆的这一代年轻人

[复制链接]
crazyelf 发表于 2013-10-9 09: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多在中国的外国观察家有一个简单的推理:一个国家如果开始了市场经济,那么在这个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必然会成为民主运动的主力。

这是一个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今天看来已经过时甚至已经破产。它是说一个国家只要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那么它的政治结构也必然会变得民主,变成所谓“西方的自由、民主”,如果用这么简单的历史观来看中国,那么你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就会成为下一波政治改革运动的急先锋。我对这个说法非常怀疑。

我觉得大家忽略了几个原因。看“西藏事件”引起的反应就知道,当时很多外国人很惊讶,为什么这些年轻人——特别是到海外留学的那批——会那么愤怒,那么爱国?我一些在外国教书的朋友说,1980年代出来的留学生和现在的完全不一样,以前的留学生刚出来没多久,就对中国政府有一大堆批评和怀疑,为什么现在这代的年轻人反而那么爱国呢?

事实上今天中国这一代年轻人和1970年代、1960年代成长起来的人非常不一样。回想一下1960、70年代,那时社会资讯很不流通,物资很匮乏,而当时的中国还在一个从全能型的国家慢慢转变的阶段。在那个时代,要买东西是很困难的,买一个外国商品你可能需要去友谊商城,还需要外汇券,你要看外国的资讯是很复杂的,听外国的流行歌曲甚至是一种政治冒险。那时候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会天然地感到自己身上的所有限制,是和这个政权联系在一起的,他/她对政府的怀疑、不满,甚至是批判是天然的。

1980年代出生的人截然不同。对他/她们来讲,这是没有必要的。我为什么不满意?你刚刚出了iPhone我有钱我也买得到,什么外国产品我都有,有钱我买真货,没钱我买假货。

以前看外国电影很困难,张艺谋还在当学生的时候,一帮人凑到友谊宾馆,开了一个小房间,几个香港朋友带录像带上来给他们看,哦,原来这是安东尼奥尼啊。现在我们到街上随便一个小摊贩说不定都有一套安东尼奥尼,我有什么不自由?你说我言论不自由我天天在网上骂人骂得很快乐啊,那你们干嘛批评我们?你们外国干嘛批评我们不自由?

这种自由是一种消费上的自由,在1980年代的台湾和香港,甚至今天的香港,我都见过这样的情绪。我们会把这种买卖的自由、购物的自由当成是一种人权。以前是从消费上的不自由感觉到这个国家的不自由,现在我们在消费上很自由,甚至某种程度言论也很自由,那还有什么问题?所以这一代的年轻人不会有上一代年轻人那么多的愤怒、不满、怀疑,和批判。而且他/她出生的时候是看到这个国家是在崛起的,看到这个国家在物质生活各个方面越来越好,他/她干嘛要怀疑?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代的年轻人又很有自信心,这些复杂的年轻的特质,不是西方观察家心目中理想的促进中国政治变革的那种人。

可是我仍然觉得他/他们会改变,经历过“文革”的年轻人对政府会很不屑,觉得你都在骗我,别说谎了,那么这一代年轻人不会对政府不满,但是会有一些很切实的要求,比如说我要一个很安全很舒适的生活环境,一些很具体的权利,而这些具体的权利可能是政府都很难拒绝的,比如我要喝没有毒的牛奶,政府能够说不行吗?而他/她们做这些要求的时候,组织方式,诉求的方式,都会比上一代更成熟,更稳重,更理性,更扎实。我觉得不能忽略这样的一些要求,这样的一种心态会带来的改变,未必是西方的中国观察家所想象的期望的那种变,但那是另一种改变。



台湾、香港的70后、80后年轻人,会比较像日本的70后、80后,那是因为大家的社会节奏或者发展的阶段比较接近,跟大陆是不一样的。在那种状况底下,会出现很奇怪的现象,比如最近日本好多学者比较关心的问题,“下流志向”。什么叫做“下流志向”?以前说一个人的志向是往上的,我希望钱赚得越来越多,我希望生活越来越好,要有志气,可是现在日本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年轻人的志气是往下的。就是说,我不想读书读得很好,我也不想有份越来越好的工作,我甚至想失业。所以你看日本今天的教育,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前面一半坐在那里乖乖的听老师讲,后面一半在散步——真的在教室里面散步,聊天,老师也不管,管不了。日本大学生的英语比之前退步很多,现在所达到的就是以前高中的水平,甚至初中。

我觉得台湾和香港也是同样的情况,比如说我在香港有一个出版社,我要负责面试一些人,一些年轻人,我问过他/她们:你有什么嗜好?他们会说:“睡觉”。Ok,那我说,你平时的休闲是什么?“睡觉”。啊?就“睡觉”啊,“睡觉”怎么能成为嗜好呢?对于我这一代人很难理解的,“那你要来我出版社工作,平时看些什么书?”“我不喜欢看书。”“可是我们是要出版书的。”他说:“那我出书就好,出书不一定就要看书,我出书是要给别人看。”

这些答案匪夷所思的地方在哪里?前十年、二十年,年轻人可能会说谎,他/她可能不大爱看书,但是他/她可能会说:我最喜欢《战争与和平》,莎士比亚,《红楼梦》,等等。但现在的年轻人是不骗你的,很坦白:“我不看书的。”换句话说,他不觉得这是问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很多人就会说,一代不如一代。我觉得不是这个问题。我觉得香港、台湾,日本这些年轻人,处在这样一个社会时期,他/她从小就发现,那种“努力读书、好好工作,换取一个很好的生活,再忙碌、生活再好一些、再有钱”的想法——这样的一种想法,本来是支撑战后东亚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现在是破产的。

我不会责怪这些年轻人,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因为我们看不到未来是什么样子,希望在哪里?当你看到自己的父亲衰老、疲倦、平庸,那我干嘛要好好读书?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拜托你别跟我说这种废话。

但是大陆不一样,大陆整个社会节奏是不一样的。我只从我最了解的一个行业来讲,比如我做媒体,我在香港、台湾碰到的所有媒体的老总,报纸的社长,总编辑……都是50岁以上,甚至更老,但是我在大陆遇到的好多老总是30来岁。这是一个二十多年前香港走过的路,30多岁就能管一家报纸,下面几千人,那是因为在成长的阶段,市场突然扩大了,过去媒体就是那几家,但现在突然多了那么多出来,大家都要人,机会在无限地扩大,你永远不知道明天有什么东西等着你,你对未来的期望还是乐观的,你会觉得未来会比今天更好。可是台湾和香港却不是这样的,你看到前面的路是越堵越死的。香港回归之后看到太多大陆崛起的消息,香港年轻人现在接触到很多大陆来的年轻人,和他/她们一起学习,甚至一起工作,奇怪的是,当他/她发现这些大陆来的同学或者同事,那么努力,那么有志气,那么优秀的时候,他/她不会想说我和你们拼了,他/她会说,那我就算了,好累。

换句话说,台湾、香港、日本已经走入一个相对稳定、甚至衰老的社会,而大陆还在往前,窗户很大,我觉得这会影响年轻人对自己的看法,对未来的看法。

很多年前我在香港和一个朋友做一个剧场作品,里面有一段是video,很好玩。我们去街上访问了大概100个人,只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觉得自己会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坏?”第二个问题是:“你会觉得社会会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坏?”结果呢,全部剪辑起来,笑死人了,90%以上的人都说:我觉得我自己会越来越好,而社会会越来越坏。那每个人都越来越好,社会怎么会越来越坏呢?

你可以看到,十年前香港这个社会变得很原子化,每个人都会觉得我的成功、我的失败是靠我自己的,我对自己有信心,所以我自己会越来越好,但当时大家可能已经感觉到这个社会很糟,会越来越糟。我相信今天当我再去做这样一个作品,说不定百分之百的人都会说我自己会越来越糟,社会也会越来越糟。但我觉得在大陆问这个问题,人们可能会说我自己会越来越好,而社会也会越来越好。我觉得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是很好玩的,你能够看到人们怎么看自己,怎么看社会,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怎么认知自己和社会,和其他人的关系。

比如香港今年(2009年)的立法会选举前,出现了政治上世代交替的呼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我们对老一辈的那些政治人物很不耐烦,要有新一代出来,整个社会也在呼唤年轻人出来。香港最近有一个很活跃的团体叫做round table,有几百个成员,是一个智囊组织,几百个大专院校,研究院,或者政党的年轻人,做各种各样的政治研究、政策研究。有很多这类的小团体在出现,好像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有自己的主张,要有自己的说法了。可是我觉得我们整个社会对这批年轻人,真的是太关注了,就是连政府在委任新官员的时候都会从这些组织里面挑一个出来——一个才30岁的年轻人被聘请到政府里做高官,过去从来没有过行政管理经验,只在报纸上写过几篇政论文章,现在给他月薪是接近二十万港币、有司机接送的那种官员,你可以看到整个社会很焦虑,我们的下一代在那里?都在等,都在想,于是出来一个年轻人,大家就说:啊,他是我们的希望。

可是我觉得这个希望是很不切合实际的,为什么呢?因为我看到的只有年轻人,我看不到有新的主张。我研究了他们一两年,这群人,有的是我同辈,有的比我年轻,我观察他们说的东西,大家都在说,我们要摆脱过去的东西,我们要摆脱“民主”还是“亲中”这样的二元对立,我们要有新的说法,新的主张,我们年轻人不再那么搞。Ok,那你告诉我第三条路具体来讲是什么,他又说不出来。甚至这次选举,我看到好多新面孔,但是他/她玩的游戏,选举操作的方式,竞选的策略,跟上一代没有什么分别。

我觉得台湾也有一样的情况,大家都说我们对“统”、“独”很厌倦,不要再搞了好不好,不要再讲了好不好,我们能不能超越它,有一个新的东西拿出来。但你说的超越统独是什么?我们还没有办法用一种很清晰、很庶民的语言把它勾勒出来,让大家相信这是一个未来。相反,我看到的是什么呢?就是台港两地的主流政治界所提出的第三条路,香港是超越所谓的民主和亲中,台湾来讲,就是超越所谓的“统”和“独”,这两边的第三条路都强调的是什么呢?就叫做实干,象国民党赢台湾“大选”,标榜的就是我们拼经济,实干。当大家都在讲实干的时候,其实就是废话,为什么呢?当我们不要争论,要干实事,那告诉我实事是什么?实事就是发展经济,你想发展经济,就要有相应的对策,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呢?结果你讲出来的那套方法还是原来的老方法,没有新的东西,我们知道任何社会当你要发展经济,社会要发展,你要定出方向的时候,永远都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选择,没有一种是ideology free(不受意识形态影响)的经济发展道路,这是不存在的。当他/她说不要意识形态,只要经济发展的时候,这其实是一种空泛的修辞。我很讨厌美国共和党,所以当我看到奥巴马,他出的几本书我都很认真的看完,看了半天我都看不出他所说的change,change……change to what?to where?你要向什么东西改变?我看不到,yes,we can….yes,we can……我们能改变,能改变什么?向什么方向改变,我觉得现在台湾和香港都是这样,都有梦想,那梦想什么?我们呼唤年轻人,年轻人也出来了,但这些年轻人也说不出什么新东西,他唯一标榜的就是他的年轻。但是年纪的长幼和议题的新旧是两回事。



虽然我说得很悲观,但是对台港两地的年轻人,或者说对社会,我仍然有某种希望在里面。我觉得台港两地之所以有瓶颈,是因为现在台面上的主流人物,社会上的主流论述,是冷战遗留,是东亚经济发展的一个残骸。他们这一代人所相信的,就是高速经济增长和发展换来社会的繁荣,低失业率,等等。比如说香港过去标榜,我们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地方,最自由的经济体系,遍地黄金的社会,到处是机会,只要你努力,就可以获得很好的生活。可是在过去两三年,香港开始有一些零星的说法,它还没有形成很主流,很清晰,能够自圆其说的一套论述,但是局部的说法出来了,比如说香港那么喜欢拆房子,盖新楼,用地产带动经济,这套逻辑开始被怀疑,很多人说:我们能不能不单讲经济发展,我们要讲生活质量,能不能不要只是注重GDP的增长,我们要注重环境的保护。

这是第二次现代化的一个趋势,用德国社会学家乌里希·贝克的说法,第二次现代化就是对第一次现代化的主张的反省。我觉得香港到了这个环境了。我们开始反省上一代人所相信的那种社会潮流,那种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的立场是不是要改变了。

但是第二次现代化是一种梦想,这个梦想还不是很具体。上一代人的梦想是很具体的,就是我要从香港深水埗的旧堂楼搬到尖沙咀附近比较好的房子,最后的终极目标是要上山顶。那是一个楼梯,很实在、很清楚的。我要从搭公交车,到开个私家车,是很具体的。这代人的梦想,我觉得大陆、香港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还有这些,可是又多了些别的东西。那种东西是我刚才所说那种人生。他/她可能说,我的梦想是要开一家小店,我也不要发财,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好玩的事情就行。我的梦想是去旅行,我的梦想是到什么地方去修行。

这种奇奇怪怪的梦想都开始出来了,但这种梦想是一种还没法清晰说明的梦想。这种不实在的梦想反而更好,因为它牵涉的是一个根本的社会选择,就是说我们能不能够有另一个社会,这个社会是不同的选择方式。这个东西很吊诡的是,它一方面很保守,我们常常讲社会提供很多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常常是很市场化的,也就是说所谓提供给你life style,每个杂志都告诉你有多少种life style,你可以坐游艇,你可以坐私人飞机,这是一种消费的life style的选择;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变成很激进的,我们要一个不一样的社会,要有不一样的游戏规则。

这是对上一个时代的反叛,这个反叛很奇怪,一方面看起来很强悍,年轻人会上街示威,但与此同时,这和我开始所描述的那种“我不想工作”,又有点相互的关联,就是说我不愿意象上一代人所说的那样努力念书,努力工作,好像看起来很消极,但是同时,这是对整个社会运作逻辑的质疑,就是说“为什么人一定要工作吗?人一定要念书念得很好然后有很体面的工作,赚取很好的生活吗?”我拒绝去找一份很稳当的工作,是因为我想有更多的时间骑脚踏车,这难道是错的吗?我赚够了一笔钱,也不想买房子,我只想到哪里去玩一个月,把钱花光回来再说,这难道一定是不对的吗?这样的对以前社会运作逻辑的根本的怀疑,我觉得在港台两地都出现了。

看大陆,大陆现在好像是在重复前十年、二十年台湾香港走过的路,但又有点不一样。毕竟这个社会是同步运行的,所以大陆的年轻人,80后,90后,也会出现那种刚刚我们在台港两地所谈到的现象,他/她们是混杂的,一方面觉得前面是有希望的,我能够做很多事情,但是他/她也会觉得,我也可以活得很有原则,我可以有别的生活方式。

整体来讲我觉得比较难描述和归纳大陆这一代,其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都很难归纳大陆的各个方面应该走一个什么样的道路,比如改革开放头10年,1980年“文化热”,中国大陆的文化界用十年时间消化掉从弗洛伊德到马克思·韦伯,一直到后现代100年的东西,我觉得今天中国大陆的年轻人也是一样,用短短几年把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几代间经历过的想法、潮流,一下子消化起来,是很混杂的,很难做简单的判断。

比如说我刚刚讲过,大陆的年轻人处在一个似乎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很光明的心态,但同时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想要过不同的生活,而这个不同的生活是要有不同的社会环境去体现,去承载的。所以现在很难讲,它到底往更保守的方向,还是更激进的方向发展,现在还很难判断。

这很有趣,因为我常常在反省一个事情,我在凤凰卫视做电视节目,这是一个很古怪的媒体,在北京也不是每家都能够看得到,但是可能在某些学校、某些小区、某些酒店是能看到的。有的农村也是能够看到凤凰卫视的,所以有时候我会收到农村的年轻人寄给我的信,我看那些信的时候,心情会很复杂。为什么呢?他们会跟我说,我迟早会离开农村,我要出来看看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仿佛我、凤凰卫视,以及所有的电视媒体、主流媒体,一天到晚都在向农村播送,告诉他/她们外面是什么样的一个花花世界,那边有什么样的好东西,给它一个梦想,使他/她有那种越强烈的我要出来闯、我要出来干一番事业、我要出来见见世面的那种感觉。看看我们的报纸,中国的贫富差距那么大,城乡对比那么悬殊,可是大家看到的媒体报道都是相同的,今年圣诞节什么酒店有什么大餐,今年的春装怎么样……你跟一个年收入1000多人民币的家庭的年轻人说米兰的春装,他/她怎么去解读这个信息?很难怪他/她们都要出来。

这个过程里面,我每次都觉得不安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在城市里面的人太容易,太想当然了。我不知道,那种想出来的愿望,很多人说这是志气,但我很怀疑,这是志气吗?还是是一个错误的幻觉?他/她有很多的寄望,但是将要破裂,或者发现自己完成不了的时候,还是那个东西吗?我在珠三角碰到好多女工,带着很多理想来到深圳,来到东莞,收入比在农村的时候好多了,可是她天天看到的是什么?东莞是个很变态的地方,全国五星级酒店最密集的地方可能就是东莞,天天看到很多老板出入,吃、喝,昂贵的消费,然后自己拿这样的薪水,这就是外面的世界吗?打完工回去吗?还是留下来?留下来又怎么样?

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问题,我真不知道。我们做媒体的应该去反省,大众传媒那么均质化的散布在全国,我们传递出的讯息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给了他/她们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观和希望,而这样的世界观和希望会对他/她们形成什么,我真的不敢讲。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mp/appms ... 5000010&lang=en


Gallent 发表于 2013-10-9 10: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梁文道这个人很可怜  好好的评论文艺就算了   非要搞些社会、政治的   自己又不懂   说得越多   越丢份
jtballack 发表于 2013-10-9 10: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受教了
联盟多转转这种文有回归老联盟的味道啊[s:20]
cigarfish 发表于 2013-10-9 11: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 梁文道的表述能力确实是三地媒体人里面顶级的
悠悠然 发表于 2013-10-9 11: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看凤凰卫视挺喜欢他的节目
 楼主| crazyelf 发表于 2013-10-9 15: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Gallent 发表于 2013-10-8 22:24
梁文道这个人很可怜  好好的评论文艺就算了   非要搞些社会、政治的   自己又不懂   说得越多   越丢份

我觉得他从他的接触面出发,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而已
也不算是社会政治评论了。
至少就我接触过的人和事来看,他在这篇文章中的评述还是很精致到位的。
 楼主| crazyelf 发表于 2013-10-9 15: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jtballack 发表于 2013-10-8 22:33
好文,受教了
联盟多转转这种文有回归老联盟的味道啊

好文不常有啊
能看到我就尽量多转一些
安修 发表于 2013-10-9 16:17: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Gallent 发表于 2013-10-9 10:24
梁文道这个人很可怜  好好的评论文艺就算了   非要搞些社会、政治的   自己又不懂   说得越多   越丢份

我看标题是准备进来吐槽的,但进来之后发现他还算讲得到位。这篇不错。
纳瓦谢里采夫 发表于 2013-10-9 21: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说的挺到位,不过没有深入解剖下去,也难怪,梁毕竟没有躬身入局,而是旁观者
现在的年轻人的反叛,更准确来讲是一种调皮,如同苹果手机,实际上不就是UI界面等浅表皮层的刺激?
建议看一下老六关于青春的一些书,里面流露出来的年轻人应该具备的理想、无奈等复杂情绪,比现在年轻人表演出来的,丰富多了
现在的年轻人,表面上看,更具创意和活力,更具光彩,实际的内核真是退化许多,诗意寥寥
威悉河雄鹰 发表于 2013-10-9 22: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纳瓦谢里采夫 发表于 2013-10-9 21:45
有些说的挺到位,不过没有深入解剖下去,也难怪,梁毕竟没有躬身入局,而是旁观者
现在的年轻人的反叛,更 ...

老衲这点说的很对
现在不用跟民国比,就是跟七八十年代比也差远了
别说北岛顾城,就连舒婷都出不来了。。。
八戒逛街找媳妇 发表于 2013-10-9 22: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crazyelf 发表于 2013-10-9 15:12
我觉得他从他的接触面出发,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而已
也不算是社会政治评论了。
至少就我接触过的人和事 ...

其实这样才有价值,
就是要从自己的层面谈才好。
社会话题如果让学社会学的人来谈那必然弱智得不行。
就是要让其他行业的人通过自己的经历来谈,站在自己的立场谈,这样才有意义。
纳瓦谢里采夫 发表于 2013-10-9 22: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威悉河雄鹰 发表于 2013-10-9 22:19
老衲这点说的很对
现在不用跟民国比,就是跟七八十年代比也差远了
别说北岛顾城,就连舒婷都出不来了。 ...

其实精神层面的退步是基本不用比对的,但这种退步不能光视为一种悲观,在别的方面,生气勃勃也是常见场面
这也许是社会发展的太快,20年走完100年的路,很细节的表现吧
八戒逛街找媳妇 发表于 2013-10-9 22: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纳瓦谢里采夫 发表于 2013-10-9 21:45
有些说的挺到位,不过没有深入解剖下去,也难怪,梁毕竟没有躬身入局,而是旁观者
现在的年轻人的反叛,更 ...

苹果手机能风靡全球不仅仅是Ui界面这么简单的。
它到今天出了这么多看似失败的产品,仍然能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你觉得是什么呢?
我觉得是他的ITunes以及apple store,Windows8和Android虽然都有类似的产品,但始终没达到消费者的期待水平,其实你不如看问题看得深些,光是刺激能有现在的份额,现在智能机不都是这样吗?乔布斯当年还有个家庭影音系统的构想没能完成,如果完成了,苹果应该还可吃几年老本。

我倒觉得以前的年轻人不行,只有极少数人真正的思考人生,而且付诸行动,大多数人浑浑噩噩一生,所谓对人生的思考只是他们拿来炫耀的工具,或者说是想靠近当时主流的方法,其实什么都没思考。
自从8,90年代开放后,国内才有了真正的大爆发,在科技,文化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市场化开始成为一个标准,只剩下极少数人在那里“为赋新词强说愁”,现在更是不得了,因为国家的开放,能够接触到外面的思想和价值观,很多年轻人不但有理想,而且敢于实践,不至于落到空谈上了,你看看那些四五十岁的普通中年人,每天就是社会错,国家错,每天装ability,真到办事时,一个比一个差劲,然后又进入到埋怨社会和国家的死循环,这有什么意义?
八戒逛街找媳妇 发表于 2013-10-9 22: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威悉河雄鹰 发表于 2013-10-9 22:19
老衲这点说的很对
现在不用跟民国比,就是跟七八十年代比也差远了
别说北岛顾城,就连舒婷都出不来了。 ...

民国老实讲,我觉得蛮挫的。
8,90年代倒真是年轻人开始爆发的第一个高峰,现在很多企业都是从那时开始发展的,诚然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但中国终于开始做事,而不是整天空谈人生了。
威悉河雄鹰 发表于 2013-10-9 23: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戒逛街找媳妇 发表于 2013-10-9 22:49
民国老实讲,我觉得蛮挫的。
8,90年代倒真是年轻人开始爆发的第一个高峰,现在很多企业都是从那时开始 ...

一个社会需要做事的人,也同样需要思考的人,甚至空谈的人
现在中国做事的人足够多也足够出色,相比发达国家差的正是思考,甚至空想的人
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理念,最初都源于空想,而我们到现在只能在其他人的基础科学上雕琢技术,或在其他人的社会体系下拙劣模仿,从来没有本质新的东西差就差在这点

别说和西方国家相比,就是和那个只会想不会做的印度邻居比,我们的软实力都差很多(当然,第一第二产业完爆他们)
印度很多电影和文学作品可以真正的打入欧美国家,而我们却少得可怜
我们的文盲率已经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而我们的人均读书量却在中等以上国家世界最低。。。
八戒逛街找媳妇 发表于 2013-10-9 23: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八戒逛街找媳妇 于 2013-10-9 23:08 编辑

不过文中作者的有个观点我不大理解,为何他会对小城市人涌入大城市感到不安,因为很多人会失败吗?这个是必然,贫富差距大是事实,他们来到世界上,就应该让他们知道现实,至于我们会被现实改变成什么样都好,这都是一个人应该有的自主权,成功失败本来就是自己扛的。

人群一定要流动,香港日本这样的国家,年轻人能有那些想法也是在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形成的,这也是发达社会的标志。我们国家正在走同一条路,他们以前走过的路,现在大家一心向钱看,这是无法避免的,要走到终点,就必然要经过这些,国家需要的是一套能严格执行的法律,至于社会价值观的选择,这是每个人自己的权利,任何人都不应该过于干涉。

文中作者还是有些老派思想,对那些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心存担忧,为他们的未来担心,这个其实多余。一个人现在的选择是错是对,根本很难判断,留在大城市受苦还是回去悠闲的生活,这个哪个好?判断不出来的,一个人只能不断的做选择,但在你被埋进土里之前,都没法判断究竟是作对了还是做错了,唯一可以confirm的就是,不管你选择哪条路,都肯定不好走。人都是趋利避害,当你选择了一条路,走的很艰难时,你就会想,当初走另外一条路可能就好了,实际上如果你选择另外一条路,可能更加困难,但大家不管,只会选择那些成功的例子来安慰自己,至于人家为何成功?大家都倾向于给出很简单的解释。

媒体工作者,能够保证一定的真实度,把自己的想法和经验真实的讲出来就够了,其他的得留给人自己思考,毕竟人应该是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
纳瓦谢里采夫 发表于 2013-10-9 23: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戒逛街找媳妇 发表于 2013-10-9 22:47
苹果手机能风靡全球不仅仅是Ui界面这么简单的。
它到今天出了这么多看似失败的产品,仍然能保持一定的市 ...

苹果只是举例子,已经歪了,你又继续歪

回到苹果的例子上----------或许少说了几句,我本意是把互联网,协议,移动通信等这些视为上一代年轻人,苹果的所谓革命和这些比较,才有所谓浅表皮层一说,哪怕靠这些刺激实现的财富收入更加壮观骇人,但其本质上很难和那些一个层次的
你觉得王朔对于其之后成功学泛滥的一针见血定义有没有道理?--------成功?不就是多挣点钱,被傻逼们知道么?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呈现出香港化-----06年头回去香港,感觉相当一般,对同行的同事朋友说,别失望别着急,北京十年之后也TM跟这一样
美国那位传奇一样的退休最高女法官奥康纳一句话很合我意,她把周围的人或者事划分为attractive以及unattractive两类,非常主观的分类,可确实也符合我的划分标准



纳瓦谢里采夫 发表于 2013-10-9 23: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戒逛街找媳妇 发表于 2013-10-9 23:06
不过文中作者的有个观点我不大理解,为何他会对小城市人涌入大城市感到不安,因为很多人会失败吗?这个是必 ...

这个梁文道应该是对于来势汹汹、生气勃勃的大陆,少了一份香港人的惊诧,多了一份香港人的思考,应该用心做了一些观察和体会,起码这种作为媒体人的责任感,还是挺值得称赞的
不过也难怪,大陆这么大的一个盘子,体量越来越大个,谁又能一言以蔽之?你就是蔡元培鲁迅方励之搁现在,也一样迷惑吧
八戒逛街找媳妇 发表于 2013-10-9 23: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八戒逛街找媳妇 于 2013-10-9 23:32 编辑
威悉河雄鹰 发表于 2013-10-9 23:05
一个社会需要做事的人,也同样需要思考的人,甚至空谈的人
现在中国做事的人足够多也足够出色,相比发达 ...

这个文章作者貌似提到过一点。

对于“矫枉必须过正”这个观点你怎么看?这点我是很同意的,之前空谈的人太多,导致整个国家停摆,没有人做实业,做实事(讲个不好听的,连类似于炒房子这种投机都没人做,做的人还要被批,坐牢)。

国家要改变这点是很正确的,因为再这么下去等到老一辈都走了后,可能又该“挨打”了。
所以要改,邓爷爷也正是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下才讲出了那句“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话,他难道不知道,大开国门会有很多乌七八糟的影响?他当然懂,才有了猫的理论,国家再那么搞下去就完了,所以不顾一切也要大开国门,搞开放,搞改革。

印度可能和你了解的不大一样,他们可不是只会想不会做,实际上我觉得他们跟我们没什么区别,这边也有相当多的印度人,而且网络设备方面他们也不差,这边华为已经算是彻底入侵了,但印度也有家电信网络公司在做大, ViewQWest,我第一份工作就是那边,老板印度人,那时每天带着个美女秘书,开着跑车(我内心无数次“友好”问候过他)。专门针对商业客户的,最近貌似也开始针对普通客户了,这边的炒作私人地产那就更不用说了,印度人和中国人是最大的外来群体。

至于电影,中国打入西方的不少,张艺谋,李安(他是美国人,但是早期很多都是反映中国人情感的,这个你应该知道),昆丁对香港电影更是十分推崇(昆丁在西方是个什么地位,我想不用辩论了吧),还有无间道呢?斯科塞斯也拿去改过,这些不说比印度强,怎么也不能说少的可怜吧?作为不以英语作为表达语言的电影工业来说,是否更加值得尊敬?而且现在中国正在摸索一套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这个才是我们真正落后印度的地方,香港虽然工业成熟,但要和中国融合,不是一两年的问题,所以这个不妨再等等。

读书量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如果低的话,我感觉当当这样的网站不可能做到如此大的规模,而且是在盗版猖獗的我国。

如今的情况还是以前被压制的太久了,所以一下爆发了,大家一心做事,对其他的不闻不问。但现在不也有了好转的趋向么?
纳瓦谢里采夫 发表于 2013-10-9 23: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衲之所以对老崔特别的,死心塌地的,独一无二的推崇,就是因为老崔准确的把握了近30年的中国脉搏
几乎唯一一人,基本没有失拍,还是通过本来就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摇滚乐
作为大陆人,他对于现在年轻人的看法比梁文道还是深入一些,有些访谈(不是歌词)曾经涉及到,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8 10:46 , Processed in 0.030532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