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德国车找退路 依赖中国市场风险大

[复制链接]
Klinsman2774 发表于 2014-5-4 15: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文婧/报导】 对于德国车商来说,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金矿」。目前每三辆德国车中就有一辆在中国找到买主。而中国人拥有私家车的比率低,每20个人才有一辆车,也让车商憧憬光明的未来,问题是,中国人能保持现在的购买势头吗?

德国车商担心日增

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销售市场,去年卖出1800万辆车,每年都是两位数增长,在这个「汽车狂欢派对」上,德国人占了1/4的份额,赚得金钵满满。除了奔驰,其它如奥迪、大众、BMW等在中国销售量都超过了本国,大众公司去年在中国市场卖出的车甚至达到本土的四倍。然而狂欢之后的头疼,似乎正在不经意间悄悄来临。

「不能对中国依赖性太强」,这句几年前被狂欢的盛宴淹没的警告,现在已经频频出现在德国主流媒体的文章中。私下里车商们也开始担心:「如果中国出现经济危机怎么办?」

纵观这几年全球经济发展,美国正从危机低谷中走出,这个世界第二大汽车销售市场的消费前景看好,而最专注于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大众和奥迪,恰好在美国的发展不如人意。随着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担心增加,他们将目光重新投向美国。

房地产泡沫面临破灭

德国车商们的这一担心并非空穴来风。随着银行收紧贷款,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房地产成交额大幅下滑,先是二三线城市房价下跌,然后是一线城市边缘地区。不仅小开发商在各地降价促销,近日连产业巨头万科也在杭州加入到降价行列,这一切都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高烧不退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

房地产行业一向被视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3年房地产投资占中国GDP比例近14%。中国各级政府正是看重房地产行业容易拉高GDP的特点,将其当成短期内拉动财政的「兴奋剂」。副作用现在一一凸显出来:十几座「鬼城」无人住、房价畸高、投机盛行、地方债务增加。中国房地产已从「经济支柱」变成了「经济泡沫的支柱」。

房地产泡沫破灭带来经济大萧条的例子不少,最近的一次发生在90年代的日本,当时土地和股票价格大幅下降,从房屋、土地到股市、融资都有人或公司被套牢,日本自此进入了大萧条。大部份专家认为,从2000年开始,中国房地产泡沫就已开始形成,目前破灭前的迹象越来越多,破灭似乎只是时间问题,届时带来的经济危机将重创包括汽车业在内的高消费行业。即使这13.5亿中国人的市场再广大,这些年将重心押在中国身上的车商也只有对空长叹了。

开发美国市场势在必行

虽然四个美国人中有三个人拥有一辆轿车,美国人购车数量仍位居世界第二,但目前德国车中,销往中国的车是销往美国的三倍。美国今年1月汽车销量排行榜前10名中没有德国品牌。

大众去年在中国表现亮丽,也因此而登上全球销售冠军的宝座,但在美国的销售却下跌7%。在中国长期占据销售排行榜前两名的大众,美国市场占有率只有3.2%,连名不见经传的韩国车起亚都以3.9%盖过其一头。

面对中国经济问题日益凸显,大众2014年伊始便展开对美国市场的调整,制定出2018年达到销售80万辆的目标,比去年销售额几乎翻了一番。

计划虽然雄心勃勃,但在已非常成熟的美国市场扩大销售份额,谈何容易,踟蹰了几个月,还未见大众有甚么动静。可以确定的是,大势所趋,在中国风光无限的大众,也要考虑后路了。
于大川李维淼 发表于 2014-5-4 16: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德系车更换配给坑爹,尤其是越高档的碰了撞了也难整。。。
battleshiper 发表于 2014-5-4 16: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棵树容易吊死
qiangang8281 发表于 2014-5-4 16: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越贵越怕坏~
流逝 发表于 2014-5-5 11: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众在中国不厚道,换言之,中国大众不厚道
费舍尔-斯密 发表于 2014-5-6 01: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流逝 发表于 2014-5-5 11:31
大众在中国不厚道,换言之,中国大众不厚道

大众在北美市场也不怎么样,卖得都是和丰田一个级别,贵20%,高半个档次,经常跑维修厂的车子,大众这个厂好像一直就思维短路的感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23 14:13 , Processed in 0.024604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