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郝布雷加斯 发表在虎扑足球·德意志城堡 http://bbs.hupu.com/dejia
By [url=]Uli Hesse[/url] 自从二月份英超宣布了他们新签的天价电视转播合同之后,德甲也开始讨论起钱来了。而他们谈论的目的简单明了:该如何多赚钱。美因茨的商务总监克里斯蒂安-黑德尔希望可以利用这次讨论去引进几乎十年前就有过的老生常谈:让德甲联赛增加两支队伍。 第一次认真提出这个建议的俱乐部代表是法兰克福的主席赫里博特-布鲁克哈根。在2005年一月,他给自己的同行们写了一封信,信中列出了8个理由去阐述将德甲扩军到20支队伍的合理性。布鲁克哈根认为,更多的比赛日就意味着俱乐部可以得到更多的电视转播费用,另外当时为即将到来的世界杯修建的新场馆花费的都是公共资金,因此纳税人有权享受比以前更多的比赛。最后他还指出,那些联赛在欧足联名列前茅的国家,比如英格兰、西班牙和意大利,他们的顶级和第二级联赛都拥有20支队伍。 在当年的六月,法兰克福俱乐部组织了一次投票的活动商讨这个计划,这一活动召集了德国全部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而德国足球联赛委员会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对20支队伍的联赛是否可行进行了调查。在投票活动开始之前,委员会主席克里斯蒂安-赛弗特公布了调查的结果。 工作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在德甲和德乙各增加两支球队的话,将会增加5400万欧元的额外开销,其中包括路费、组织、工资以及商业分红等等,而扩军之后的收益则比不上多出来的开销。赛弗特还表示,他们对德国足球球迷也进行了民意调查,有73%的人更喜欢有18支队伍的联赛。 在随后的投票活动中,布鲁克哈根也遭遇了失败。有十家俱乐部投了赞成票,19家反对,两家弃权(刚升入德乙的四家俱乐部并没有获得参与投票的资格)。“我尊重这个投票的结果,”他说,“但是我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乙级的俱乐部对扩军持反对的态度。” 这个结果确实有点让人捉摸不透。总的来说,在这个计划刚刚开始的时候,越大的俱乐部是越反对布鲁克哈根的想法的,而越小的俱乐部则越支持他。在2005年一月,拜仁慕尼黑的主席鲁梅尼格在接受《踢球者》杂志的采访时说:“我们需要更少的比赛,而不是更多的。所以再增加两支队伍有点不可理喻。”当时联赛卫冕冠军云达不莱梅的足球总监阿洛夫斯则表示,比赛已经足够多了:“球员们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极限。” 但是,那些没有欧战负担的俱乐部则对这个想法更加欢迎。比勒菲尔德的总监表示:“扩军就是好,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而罗斯托克的商务经理则表示更加庞大的德甲联赛“画面太美”。值得一提的是,几个月之后,罗斯托克因为最终仅仅排名德甲第17而惨遭降级,那时候他们一定十分希望德甲可以扩军到20支球队。
在2005年,布鲁克哈根第一次发起了扩军的投票,但是最终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但是在七月份的会议上,很多小俱乐部却对布鲁克哈根的意见投了反对票。在之后的几年里,形势没有任何的变化,只不过布鲁克哈根还会时不时地抛出自己的观点。在2009年,他得到了美因茨主席哈拉尔德-施特鲁茨的支持,后者表示:“自从东西德合并之后,德国人口增加了1700万,但是因为大俱乐部从中作梗,德国的足球构成还是和20年前一样。” 这是一个非常犀利的观点,因为它完全符合了一个逻辑,就是联赛的规模要和其他的因素相符合,比如经济力量等等。比如西班牙顶级联赛在1928年刚刚成立的时候仅仅有10支队伍,之后逐步在增加。到1934年的时候有了12支队伍,1961年的时候有了14支,1950年16支,1971年18支,到了1987年才达到了20支。 而还有另一种观点存在,那就是规模更小的联赛更加具有吸引力,因为竞争会更加激烈一些,而且如果扩军的话,必然会让联赛中多出两支鱼腩球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甚至还有人提议将德甲联赛降低到16支队伍。 在1984年年初,拜仁的商务经理霍内斯对《明镜》杂志说:“德甲必须要尽快从18支球队降到16支球队。”在当时,足球并不算太受欢迎,而且场均观看人数也一直处在下降的趋势,规模更小的联赛似乎是一个不错的解决之道。 事实上,在1963年德甲刚刚成立的时候就只有16支队伍。在1965年就扩军到了18支,而这次扩军的主要原因是:柏林赫塔因为贿赂丑闻而被迫降级,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官方希望用柏林的另一家俱乐部顶替柏林赫塔,而这个打算自然遭到了当时已经降级的卡尔斯鲁厄和沙尔克的反对。为了让大家都开心(当然柏林赫塔除外),联赛就扩大了规模。 有趣的是,后来发生的另一个事件被施特鲁茨用来当做佐证自己观点的论据,用来说服那些支持16个队伍联赛的支持者。这是事件就是:东西德的统一。 在1990年,该如何用最好的办法改革联赛结构,以接纳来自前民主德国的俱乐部,这让德国足协陷入了巨大的争论中。最后的决定就是,暂时性地扩大联赛规模,以让这些前东德球队参与其中,然后在逐渐减少球队数量。而那些大俱乐部则全力以赴地抓住了这次机会,他们迫不及待地向小俱乐部贩售自己的16支队伍联赛的理念,他们还建议成立一个全新的赛事:联赛杯。这项赛事在冬歇期时举行,这样会保证每家俱乐部至少得到20万马克的电视转播分成。
同那些历史悠久的俱乐部相比,霍芬海姆和莱比锡这样的俱乐部会在扩军中受益更多。
在那年10月,两个级别的38家职业俱乐部进行了投票。最终27票赞成,9票反对。一个月之后,德国足协推出了未来几年的赛程。在1991-92赛季,两级联赛将各有20支队伍参加,其中各有4支来自前民主德国。根据这个计划,在1992-93赛季,德甲就会回调成18支队伍,之后在1993-94赛季,就像霍内斯倡导了很多年的事那样,德甲缩减到16家俱乐部。 但是令人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足球运动在德国老太太摸电门——抖起来了。在1991-92赛季,联赛的场均上座率达到了24000人,在六年前,这个数据只有18000人。在1991年底,《踢球者》杂志在读者群众进行了一个调查,只有2.2%的人喜欢16支队伍的德甲,50%想要继续保持20支球队的联赛,而47.8%的人则希望恢复传统的18家球队赛制。 在1991年11月,凯泽斯劳滕组织了一个活动,直接让德国足协的计划偃旗息鼓。当时44家俱乐部来到了法兰克福,在会议的最后,有42家俱乐部就联赛结构达成了一致,那就是:18支队伍,有冬歇期,没有联赛杯。就算是拜仁也投了赞成票,而多特蒙德和柏林赫塔则没有参与投票。 这就是关于德甲规模的故事。如果让顶级俱乐部来发言的话,他们会希望有更少的国内赛事,这样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水平的欧洲赛事上。而如果让小俱乐部表达意见的话,联赛扩军会增加他们的盈利,并降低降级的风险。于是,18支队伍的德甲更像是一个折中的方案。 是不是这也意味着20家俱乐部的德甲联赛永远只是想想就好呢?也不尽然。自从布鲁克哈根投票失败之后,德国足球有了一些发展变化,而这也是很多大俱乐部不愿意看到的。那就是有很多规模小、知名度低但是成绩出色并被共同持有的俱乐部逐渐崛起。当黑德尔在七月份重申布鲁克哈根的理念时,他没有谈及球场、欧足联排名或者是电视转播收益之类的。他说的是:“德甲只有18个席位,但是俱乐部的数量却在增长。在过去,根本没有像莱比锡和霍芬海姆这样的俱乐部。” 黑德尔还提出一个广为流传的现象,也引起了球迷们的共鸣:德甲正处在失去吸引力的危险当中,而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与球场上的表现无关。在2013年4月,市场调查公司Media Control发现,在天空体育德国站转播的沃尔夫斯堡同勒沃库森的比赛中,只有5000人收看了直播,收视率趋近于零。要知道这两家俱乐部的球迷数量要比诸如霍芬海姆、英戈尔施塔特和达姆施塔特这样的俱乐部多得多。 “这些俱乐部的数量在增加。”黑德尔说,“而联赛也需要其他俱乐部和不同的情绪加入才能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 而这些所谓的“其他”俱乐部,有那些拥有庞大球迷群体的传统球队,比如凯泽斯劳滕、纽伦堡和慕尼黑1860,甚至还包括圣保利、比勒菲尔德、杜塞尔多夫和杜伊斯堡,这些球队如今都在德乙联赛中步履蹒跚。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黑德尔必须要找到答案。那就是,如果在他的努力下,德甲成功扩军到了20支队伍,但是增加的两支队伍不是凯泽斯劳滕和纽伦堡,而是海登海姆和桑德豪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