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提到中越关系时有个十六字的说法,叫做“山水相连, 文化相通, 理想相同, 命运相关”。这其中的文化相通,其实就是一个照顾对方民族自尊心的客气说法,从学术上说,越南与中国文化是同源的,有学者(包括越南人)甚至认为越南人也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举个生活中的简单例子,越南人非常喜欢下中国象棋。在越南,象棋的棋子和下法也与中国完全一样:一样的棋盘,一样的“车、马、炮”,一样的“楚河、汉界”,一样的走法。越南的胡志明“伯伯”也非常喜欢下象棋,曾有诗道: ” 错路双车也没用, 乘时一卒可成功。“ 而且象棋的普及率,在越南远超过中国,总共六千多万越南人中有两千多万人会下象棋。上图就是我在越南首都河内街头随手拍到的越南人下象棋的场景。
这是我在河内街头公园拍到的含饴弄孙的老奶奶,此情此景,和中国的岭南风情别无二致。据说对越南人将广东白话,对方能听懂不少,不知真假。
在历史学家的眼中,越南人和中国人同宗。越南人最早自己编著的《大越史记》,提到越南人传说中的祖先雄王为炎神农氏之后裔径阳王,其父帝“明”为炎帝三世之孙。这么说来越南人也算是炎黄子孙了。
越南人也自称龙的传人,街头到处可见龙的图案。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派军队征服了百越(百越是中国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越南被置于象郡辖下。秦末农民战争时期,秦朝的龙川县尉赵佗(河北正定人)脱离秦朝统治,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定都南海(今广州),这是越南人认为的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国家。所以曾有人开玩笑说,广州曾经是越南的首都,而越南的开国皇帝是石家庄人,倒也不假。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兵剿灭了南越国,在那里设置了九个郡县。从此,越南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长达1060多年,越南历史书称之为“北属时期”。直到公元968年越南第一次建立起了独立的国家——丁朝,但仍然是中国的附属国。1000年前,建都河内的李朝太祖李公蕴其实也祖籍福建。作为长期和中国同属一个王朝的地方,越南文化和中华文化有那么多的相同和相似之处就不足为奇了。
越南的庙宇祠堂和村社古迹到处可见精美的汉字诗词和楹联,孔子和关公受到顶礼膜拜。
寺庙内景。
这是晚上十点,我在河内首都还剑湖畔拍到的场景,一女子在一座小山神庙前顶礼膜拜。
河内街头辟邪的“泰山石敢当”。
河内市中心的玉山祠,上面的汉字楹联,一时间让我恍如置身中国的某一处古老祠堂,彰显出这个南方国度与我们这个中原大国之间割不断的文化血脉。
1945年8月越共(北越)革命胜利后,汉字从越南社会全面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法国传教士发明的拼音文字,越南称这种新的拼音文字为“国语字”。但是由于越语中有70-80%的语词源自汉语(越南学者称其为汉语借词),所以很多越南语词汇看着特别眼熟,瞅着像汉语拼音。例如上图中公共厕所的标志牌上,“男”(Nam)和“女”(Nữ)两个词,和汉语拼音极为相似,估计倘若广东话拼音化了以后,拼写法应该和这差不多。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的铭牌上,越南语“大使馆”(Đại Sứ Quán)三个字不用查字典我也猜得出。
胡志明等老一辈越共领导人都能操一口流利的汉语,并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但情感上认为使用汉字是缺乏民族的独立性的表现,于是他们短短几年就把法国人好多年没有办到的事办成了--废除汉字。不过,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是深入骨髓的。虽说现在越南年轻人大多不认识几个汉字,但是汉字作为传统文化的特殊符号,在生活中仍然有着拼音文字不可替代的地位。比如结婚必用的“囍”字,年画挂历上的“福”字,红灯笼上有“安”、“顺”、“泰”等。
越南人喜欢买一些红底金字的楹联挂轴来装饰居室,上面一般书有“福”“寿”“安”“泰”等吉祥字或者“孝”“廉”“勤”“俭”等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字样。只不过,因为大家都不识汉字,下面往往还要用拉丁化的“国字”来个长长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