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中华史,陕西人多次主宰中国政局,一次次影响或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偶然吗?当然不是。究其原因,陕西这块土地原本就是孕育英雄的圣地,白起,班超,马援,李靖,郭子仪,韩世忠,李定国一个个流传千古的名将,他们是中古时代陕西武将当中的典型代表,也是无数陕西人的缩影,因为他们尚武且善战。肯定有人会问,出几个名将怎么能代表大多数陕西人?那好,让我用正史记录的历史事实回答你的问题。
先秦:【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质直。以善导之,则易兴起而笃于仁义;以猛驱之,则其强毅果敢之资,亦足以强兵力农而成富强之业,非山东诸国所及】七雄争霸的战国时代,陕西地区的秦国在嬴政继位后“奋六世之余烈”,派陕西富平人王翦王贲父子剪灭六国,结束了混战五百年的东周乱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影响之深远不必赘述。
西汉:【天水陇西北地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武备,高尚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云:王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同仇。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汉朝建立后,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袭扰,立国不久的汉朝选择了用和亲的方式维持短暂的和平,经过文景两位帝王的休养生息,出生于陕西的汉武帝继位后,改变对匈策略,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天才将领对匈奴大举进攻,卫青收复了河套河朔的广大地区,霍去病开地千里,第一次将甘肃西部纳入了大汉的版图,根据文献记载,反击匈奴的主力骑兵大多是由西北六郡的“良家子”组成,当然也包括今陕西地区
南北朝:【晋魏秦雍,自古干戈百战 之地,山川气势,刚劲猛健,土风豪勇,有舍生取义之俗. 武卒锐士,着称前世】
北魏分裂后,武川镇军人宇文泰率领三千鲜卑军人来到关中建立了史称西魏的政权,而他的对手出自怀朔镇的高欢却带走了二十多万鲜卑大军建立了东魏,兵强马壮,实力远胜于宇文泰,为了与高欢较量,宇文泰允许关中的汉人从军,不拘一格任用关中的汉人将领,其中就有后来在玉璧之战中杀伤七万鲜卑大军致使高欢气急身亡的陕西籍战神韦孝宽。北周代替西魏后,东魏也由北齐代替,然而北齐的军事实力仍然领先于北周,周武帝铲除了权臣宇文护以后,采纳韦孝宽的“平齐三策”,率领关中军队最终一举灭了实力比自己强,地盘比自己大的北齐,统一了北方
隋:陕西人杨坚代周建立隋朝,发动了统一天下的平陈战争,统帅为杨坚的次子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在灭陈的三员大将中陕西人杨素立下了大功,陈朝灭亡几年后,江南再次反叛,隋文帝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负责平叛,杨素率军逾岭跨海,大小百余战,所向披靡,擒杀其首领高智慧,江南遂定,分裂了三百多年的中国再一次被陕西人所统一,杨坚的历史贡献一点都不比他的乡党秦始皇小。。
江南平定后,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北方突厥侵犯隋朝领土,杨素率军迎击,他抛弃旧法,以骑兵对骑兵,一战大破突厥十万铁骑,“群虏号哭而去”,后又多次大败突厥,“帻南无复虏廷”。另外还有大隋四大名将之一的史万岁,江南叛乱期间,他率领两千士卒转斗千里,大小七百多场战斗,杀敌无数,后又率军平定岭南,勒石纪功而还。
唐:唐代开国李渊以及李世民都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隋末动乱之际率领三万士卒在太原起兵,他的女儿平阳公主在关中招兵买马扩充了七万大军,帮助李渊顺利进入关中,拿下长安,后来李世民东征西讨剿灭陇西薛仁杲,河东刘武周,并用围点打援之计在虎牢关之战中生擒河北军阀窦建德,苦等救援的洛阳王世充被迫投降,李世民一战拿下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劲敌,而他所率领的这支军队大部分士兵也是由关中人组成,因为李世民出兵征讨东部军阀之前,山西已经被刘武周攻陷,李渊甚至想放弃山西“贼势如此,难于争锋,宜弃河东之地,仅守关西而已”,当李世民提出“愿假精兵三万,必能平殄武周,克复汾晋”时,“高祖悉发关中兵益之”。。。
而当李世民在中原战场鏖战之时,另一个陕西人李孝恭率领关中军灭了蜀地的朱粲,并与陕西籍战神李靖一同平定了江南的割据势力萧铣,辅公佑和杜伏威,陕西人又一次统一了天下,并开创了中国古代最辉煌的盛世——大唐盛世。大唐两百多年的国祚,陕西籍名将层出不穷,李靖,侯君集,薛万彻,薛万均,屈突通,李大亮,刘弘基,殷开山,张仁愿,唐休憬,王孝杰,郭子仪,王忠嗣,韦皋,李嗣业,段秀实,马璘,来瑱,有的开疆拓土,有的抵御外侮,如此众多的陕西籍勇士,难道不是体现了陕西人冠绝天下的战斗力么?
宋:【秦陇之俗,以知兵善战闻天下——杨辅】【陕西五路,精兵良将所出——宋高宗】【陕西被边之地,以鞍马射猎为事,其人劲悍而质木——宋史.地理志】
宋代,陕西人组成的西军战斗力最为强悍,熙河开边,拓地千里,北宋末年由于统治者的瞎指挥,西军在与金军的战斗中元气大伤,靖康之变后,西北名将吴玠兄弟重拾西军的余烬,先后在和尚原,仙人关战役中重挫金军,保住了极为重要的四川,宋朝能够继续在南方延续一百多年,吴氏兄弟的西军功不可没。值得一提的还有陕西一支超级军事家族,折家军,“折家世居府州(陕北府谷县)数百年,内屏中国,外攘夷狄”。
折氏家族的业绩,首推对西夏的抗击。终北宋一代,折氏在与西夏的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其战绩在北宋时西夏作战败多胜少的纪录中,尤为瞩目。兹举其较为重大的几次:
1、咸平二年(999)年,西夏军来攻府州,折惟昌与军将会战埋井峰,击退了敌兵。景德元年(1004),惟昌再败西夏军于麟州北,歼敌千余人,缴获马、牛、羊、驼四万余。
2、庆历元年(1041),嵬名元昊亲率大军围攻府州。折继闵指挥士卒守城,坚持月余。西夏人马损失惨重,只得退兵。继闵乘势出击,俘敌数千人。
3、元丰四年(1081),折克行以本州兵三千从征西夏。退军途中,西夏大将咩保吴良率万余骑兵来追。克行自请殿后,大破之,斩咩保吴良。后数次征西夏,“与西人战大小百七十遇,未尝丧败,掳获钜万万”(《折克行神道碑》)。西夏人称之为“折家父”,增加左厢兵,专门用来抵敌折氏。
4、绍圣三年(1096),西夏大军来攻。折克行族侄可适领兵于尾丁皑袭击敌军,大破之。后设伏于西夏军的归路,又大破之,其国母翻山逃走,仅以身免。
5、元符元年(1098),折可适率兵奔袭,俘西夏两大酋长鬼名阿埋与昧勒都通,乘胜攻取天都山,建安西城。宋哲宗因之特于文德殿接受百官祝贺,并以安西为西安州。这次战役使战局顿为改观,西夏丧失锐气,从此难以振作。
6、折氏数代与西夏作战,前后达百余年,西夏骑兵始终未能东逾黄河。正因为如此,西夏对折氏恨之入骨。绍兴九年(1139),在袭取府州后,他们把多年的积怨倾泻于折氏祖坟,戮其尸骨,夷其坟茔。
明: 【 榆林为天下雄镇,兵最精,将材最多,然其地最瘠,饷又最乏,士常不宿饱。乃慕义殉忠,志不少挫,无一屈身贼庭,其忠烈又为天下最——明史.忠义六】
明朝末年由于自然灾害以及地方官员的横征暴敛,为了求生陕北人民在乡党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的带领下揭竿而起,反抗腐朽黑暗的明王朝,陕西巡抚孙传庭向崇祯建议“以秦兵卫秦地,以秦地养秦兵”,在榆林建军,号为秦军,秦军无论是对鄂尔多斯、对蒙古、对清军还是对农民军都是明帝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号精锐部队秦军号称“吃的饷少打的仗苦”。
决定明清气运的锦州决战时,以吴三桂为的辽西武将带着私军不打声招呼就先走一步了临阵脱逃的关宁军倒是毫无伤地返回宁远了,可这引了明军十万大军炸营。这种大溃地千古奇闻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当时滚滚的南逃洪流中只有三万秦军屹然不动。其后几百秦军决死突击的气势,也能把皇太极御营正黄旗卫士吓得逃跑,逼得皇太极几乎亲自拔刀。危险过后皇太极气得大骂:打败也就算了、被冲垮也就算了、逃跑也就算了、居然逃跑前都不知道来报个警,这也能算是御营近卫么?可惜秦军实在太少了,而且武器太落后的,给的军饷也太少了。要是洪成畴带的十三万大军都是秦军那肯定就该皇太极哭着回寨了。这支秦军曾在黑水裕生擒高迎祥,并重创李自成,李自成仅仅率领十八骑躲到了商洛山中,李自成东山再起之后,攻打榆林城,榆林军民誓死不降,给闯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榆林被攻破后,城内居民与其进行巷战,妇女投井赴死者数千人,明史作者不无动情的写道“其忠烈又为天下最”,李自成最后攻入了北京城,灭了大明朝,陕西人又一次影响了中国历史,虽然李自成灭了一个朝代,但在明末真正代表我陕战斗力的还是孙传庭的秦军以及誓死不降的榆林军民。
从以上史实我们可以看到,陕西人从先秦到明持续两千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和宁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并且深刻影响了每一个朝代,再来谈谈近代。
清末,由于满清的腐败无能,中国这个传统的东亚霸主经受了几千年来最大的耻辱,一条条接踵而至的不平等条约,让中国沦为半殖半封地的国家,无数热血男儿为了大中华的存亡抛头颅,洒热血,陕西,继武昌之后迅速响应推翻封建清王朝的行动,组织秦陇复汉军左右开弓,暴打前来围剿的河南和甘肃清军,维护了革命成果,壮哉老秦。
北洋军阀执政末期,陕西主力军随冯玉祥东讨奉系张作霖,活动于河南境内的军阀刘镇华趁机率领十万豫西乌合之众攻打由一万陕军坚守的西安城,敌人用尽了一切攻城手段,就是死活打不下了西安,围攻八个月之后陕军胡景翼主力赶到一举全歼了这支乌合之众。抗日战争期间,由于陕籍名将孙蔚如率领的由关中子弟组成的第四集团军在中条山的坚守,陕西寸土未失,作为大后方的陕西八年抗战为抗日提供了一百万兵员,其中六万多派到了缅甸,大多数散布于全国各大战场,陕籍士兵的战斗力和意志正如江苏人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当中所写“陕西冷娃意志顽强,连不满十七岁的娃娃兵都敢跟日军拼刺刀,秦人的遗风犹存”,,陕西除了出兵率位居全国前茅之外,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抗日名将,有在昆仑关全歼日军最精锐的一个旅团五千人的杜聿明。在石牌战役粉碎了日寇攻入重庆企图的胡琏,驻守中条山打退了日军十多次大规模进攻的孙蔚如,血战于各大战场的张灵甫,关麟征等等等等。综上所述,陕西不愧为中国战斗力最强的省份。
在抵御外族入侵的历史时期,陕西也丝毫不逊于任何一省,北宋末有西军以及南宋中兴四将有其二,韩世忠和刘光世,外加隆兴北伐的猛将李显忠。南宋末有在钓鱼城弄死蒙古大汗的张钰,,明末有李定国率领的大西军,李来亨率领的大顺军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