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号《球经要懂》原创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中国足球为什么上不去?这是一个长久以来被热议的话题,如今中国足球正在逐步开始真正重视青训。然而,这显然远远不够。昨天,一个德国人讲述了他儿子在中国踢球遭遇的尴尬,也从侧面说出了中国足球为什么一直上不去的无奈。
这个德国人名叫马可,是广州U20的主帅,也曾是德国队主帅勒夫的助手。这样一个有资历的德国教练来中国扶持青少年足球,他对中国足球的看法更有代表性。
广州U20的德国教练马可
前两天,马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件尴尬事,“我自己的孩子来中国的时候,去公园里踢球是不被允许的。但这就是足球的本性,必须要在街头开始踢,而不是到了足球场才开始踢球。”
马可表示,街头足球在巴西、非洲都是这样,欧洲也有这样的场景。这方面条件允许的话,就会涌现出一些有潜质的球员。要创造一些机会让小朋友在街上、在公园里自由地踢球,这方面中国还没有进步。走在中国街头,我很少看到有人会带个足球组织大家踢起来,但是带乒乓球拍、篮球的却有很多。
只要更多家长支持,再简陋的条件都能踢球
对于马可诉说的无奈,中国网友却并不买账,一些网友表示,知道中国人口有多少的话就不会发牢骚了,如果中国允许人在公园草坪上随便玩耍的话,半天时间草地就直接可以种菜了。更有网友表示:人多,人均地方小,大妈大爷也要运动。而且我觉得国人对足球的热情大多停留在眼球上,远不如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在我国也许并不那么狂热,爱看的人多,但比例不算大,爱踢的人就更没有了。
网友认为马可还是不了解中国实情:一个是人口基数,一个是草坪的质量,抬杠无聊啊,德国人口8千8百万,广州一个市多少人口,公园即便可以踢球,场地够大么,球打在别人身上会怎样?
铁笼足球其实更应该在中国大力推广
其实,网友说的不无道理,但却不是全部。由于中国足球这么多年来每况愈下,真正喜爱足球的人越来越少。中国大城市确实寸土寸金,根本没有更多场所可以提供给青少年踢球,街头足球更无从谈起。
闹市里其实也可以无处不足球
然而,中国“人多地少”可以作为无处踢球的理由吗?笔者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曾在德国呆过40多天,亲身体会过德国足球文化和氛围。当年在法兰克福,就曾多次目睹过市中心的闹市步行街、德国小孩是怎么玩街头足球的:当你看到那些6、7岁,甚至岁数更小的小女孩,在铁笼子里玩3对3的三人制足球赛时,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德国足球会长盛不衰、德国女足为何实力一直和她们的男足同样强大。
当年柏林郊区拍到的等待德国队签名的小球迷
在法兰克福大学,笔者还曾参与过男女混合的足球比赛,都是素不相识的人,即使语言不通,因为足球,只需要一个沟通动作,就可以在一起上场踢球。值得汗颜的是,那些德国小姑娘(大学生)踢球的技术和体能,都远远在我们这群中国男人之上!
当年在法兰克福拍到的德国小球迷
上世纪90年代,我们还可以随便到就近的小学、中学踢球,但如今除了大学,几乎不可能到其他学校里踢球,而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在之前的那些年几乎不会有足球内容,因为怕独生子女们会受伤、会出事。即使现在去大学的足球场,去的次数多了,看到的是踢球的很少、跑步的很多,年轻一代喜欢篮球的,也要多得多!
事实上,中国足球一直上不去,国足成绩超级烂,也让中国足球文化也无法真正建立起来。人多地少仅仅是托词,没有深入骨髓的足球氛围,更多人用眼球在热爱足球、将口水吐进中国足球的“痰盂”,足球文化的底蕴,根本不能真正培育起来,这才是中国足球的最大无奈!
中国农村会有多少孩子像这样在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