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原创]有城市的公园——美丽魏玛

[复制链接]
春上莱茵早 发表于 2005-3-13 14: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魏玛不是一座有公园的城市,而是一座有城市的公园。</P><>                                                                                                                                                                                                                                                                                                                                                                                                                                                                                                                                                                 ——安徒生</P><>                </P>< >埃特斯山的怀抱中,伊尔姆河静静流淌。中世纪的建筑物,富有田园诗风味的公园,还有矗立在街头的雕像,构建了魅力无穷的魏玛。</P>< >这里是艺术、文化和政治领域创新思潮的发祥地。这里栖息着思想巨子的人文之情。马丁·路德、克拉纳赫、巴赫、席勒……他们的名字与魏玛紧密相连。歌德在这里写诗、研究并作为政治家参与国事;席勒在这里写作;李斯特在这里创作音乐;尼采在这里思考。</P>< >这个小城四处弥漫着家庭气氛,即便是成群结队地来这里寻找先贤足迹的游人也不能破坏。名流贤士营造的灵气使魏玛对于德国来说是如此重要,这种灵气存在于每一个朝拜者心中。</P>< > 就像雅典曾是欧洲文化的心脏一样,魏玛也有作为德国文化中心的辉煌时代。当时的诸侯国中,魏玛不过是寡民的小国,但历代邦君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化艺术上。那时的魏玛群星灿烂,堪称德国的精神首都。</P>< >1770年还没有德国,日尔曼的土地上遍布了三百余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各有各的军队和法律、公爵和农奴,彼此玩着远交近攻的游戏,战乱连连。国与国之间交通不方便,货物来往有重重关卡,时间也各行其是。西方的法国和英国已感到革命即将来临,讲德语的小国们还在深山里继续保守的传统。作物歉收时,成千上万的人会死于饥荒。平常的日子里,半数的孩子也活不到10岁,成人的平均寿命不过45岁。格林童话里那么多后母和孤儿的故事,不过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时代反映。</P>< >阅读人口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五。为了对付这百分之五,统治者还不得不制订出各种控制手段。诗人舒巴特写诗抨击贵族的荒淫无度,被符腾堡公爵驱逐出境,后来又被诱引回国,囚禁了10年。席勒在符腾堡被禁止写作,“乱邦不留”,只有逃到另邦去发表作品。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莱比锡被称为“毒草”而上了禁书名单……统治者对思想言论的钳制只是其权利的一小部分。他还能够把他的属民卖给外国当炮灰,每战死一个士兵他可以赚得五六百塔勒。</P>< > </P><P >“政府的搜刮,商业的不景气,一切都很糟糕,不满的情绪笼罩了全国。没有教育……没有出版自由……没有社会舆论……一切都烂透了……”</P><P >                                                                                                                                                                                                                                                                                                                                                                                                                                                                                                                                                                                                                                                                ——恩格斯</P><P > </P><P >在这样黯淡的天空下,这座小城却吸引了德语文化的各邦菁英,德语文学随着他们的脚步升华成气势磅礴的世界文学。1770年,维兰德来了;1775年,歌德来了;1776年,赫尔德来了;1779年,席勒来了。</P><P >维兰德是洛可可文学的主要代表,他主编了德国第一份重要文学杂志——《德意志信使》;他写了德语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启蒙小说和第一部非压韵诗剧;他第一个大量翻译了莎士比亚作品,给德国文坛带来巨大震撼;他的翻译直接影响了赫尔德、歌德、席勒的写作。赫尔德是狂飙突进文学运动的理论指导者。作为康德的学生,他承继了启蒙主义的理性,但他对情感的强调和对古典主义的批判又酝酿了狂票突进文学与浪漫主义的萌芽。在斯特拉斯堡时,一个修法律的学生——歌德每天来和他讨论文学与思想,他对年轻歌德的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维兰德和赫尔德都是德国文学史上承先启后、举足轻重的人物。</P><P >刚到魏玛的歌德只有26岁,一个有法学博士头衔的畅销小说作家。前一年才出版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轰动了欧洲;意大利教会买了所有译本,烧了。多愁善感的年轻人怀抱着书,穿着维特式的衣服,做出维特忧伤的表情,去自杀。1775年携至魏玛的行囊里,已经藏着浮士德的初稿、诗剧《普罗米修斯》和剧本《铁手骑士》。歌德当然不会知道,他将在这个小城生活57年。街上引车买浆的老百姓和宫廷里附庸风雅的贵族们,恐怕也不会认识到眼前这个年轻的作家将成为德语文化的火炬,将重写德国文学史。</P><P >席勒逃离独裁专制的符腾堡公国,成为流亡作家。对于作家而言,那是一个幸福美好的时代。席勒离弃了一国,还有两百多个同文同种的德语国家让他择枝而栖,待价而估;如果碰上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就无所逃于天地间了。思考缜密的席勒在史学和美学上都有重要著作,1794年到了魏玛,与比他年长10岁的歌德开拓了德国文学史上最灿烂的古典时期;1797年,他们发表了划时代的叙事长诗。这一年被文学史家称为“叙事诗年”。</P><P >公元975年,德意志皇帝奥托二世在这里大会诸侯,魏玛首次载入史册。自1547年起,魏玛成为萨克森—魏玛公国的京都。1919年10月,德国国民议会在这里通过宪法,建立魏玛共和国。法西斯上台后,魏玛经历了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二战中魏玛再遭严重破坏。战后,德国文化传统在这里重获新生,许多文物古迹得到修复。两德统一后,经济的复兴使魏玛更加绚丽多彩。1999年,欧盟把魏玛定为“欧洲文化之都”。<p></p></P><P > <p></p></P><P >在公园里的长椅上展读魏玛史,阳光把晃动的树影投在书页上,摇花了我的眼睛。但真让我眼花缭乱的不是阳光。1770年的魏玛公国,人口不过10万,军队不过数百(后来还被歌德给裁去了一半);突然变成了人文荟萃的中心,过程并不复杂。“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安娜·阿玛丽雅嫁给魏玛公爵时,将她对文学艺术的爱好也带到了魏玛。儿子少年时,她把维兰德聘来做家庭教师,同时大力推动剧院、文艺沙龙和图书馆的建立。深受母亲影响的卡尔王子执政后,第一件大事就是以1200塔勒的年薪、花园豪宅,还有完全的信任把歌德聘来。如果一个战死的士兵才值600塔勒,歌德的薪资显然是可观的。紧接着歌德把赫尔德引荐为宫廷牧师,把席勒找来发展剧院。思想的开放,人文气息的浓厚,对文人、艺术家的厚爱,使魏玛成为18世纪德语世界的文化大国。所以英雄是可以造时势的。促成了德国文学史上最灿烂的一章的,是一个热爱文学、尊重文化,而且胸襟开阔的封建贵族。有他没有他,历史就是不一样。<p></p></P><P >我在21世纪初见到魏玛,一个安静朴素的小城,商店里摆着各形各色歌德和席勒的纪念品。没有剑将出鞘的隐隐光芒,没有蠢蠢欲动的躁热不安。看不出,它曾经撼动世界。<p></p></P><P ><B>1985年欧共体内部首次选举了一个城市作为欧洲的文化城市:雅典。随后是卢森堡、塞萨洛尼基、斯德哥尔摩以及其他城市。1999年轮到德国城市魏玛。该市于1999年同时纪念那位伟人的250周年诞辰。城市的名字就是和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德国最伟大的全才学者和诗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他从1775年起直至1832年去世几乎都住在魏玛,歌德就在这里一直生活到83岁。他的一生就与这儿融于一体,魏玛就是歌德,歌德就是魏玛。<p></p></B></P><P ><B> <p></p></B></P><P >本源的光,所反映的各种各样的色彩,就是我们的人生。<p></p></P><P >                                                                                                                                                                                                                                                                 ——《浮士德》<p></p></P><P > </P><P >歌德故居就在魏玛老城区弗罗温波明街。这是一座美丽豪华的杏黄色二层小楼。小楼四周由半米高的褐色石头栅栏围起一个花草茂盛、趣味盎然的小花园,后花园一池碧水倒影几株墨绿色的松柏和一棵银杏树,幽深静穆。那棵银杏树使歌德同中国有了一段缘分。银杏树园产于中国,18世纪中叶被移植到欧洲。歌德特别喜欢这种植物,专门托人从中国移植了一株栽植于圆中。他在《银杏树》中写道:<p></p></P><P align=center>从东方移到我圆中的树木的叶子,<p></p></P><P align=center>含有一种神秘的意义,<p></p></P><P align=center>使识者感到欣喜。<p></p></P><P align=center>它是一个生命的本体,在自己内部分离,<p></p></P><P align=center>还是两者互相间选择,<p></p></P><P align=center>被人看作一体?<p></p></P><P align=center>我发现了真正的含义,<p></p></P><P align=center>这样回答很恰当:<p></p></P><P align=center>你从我的诗里感到我是一还是双?<p></p></P><P >                                                                                                                                                                                                                                                                                                                                                                                                                                                                                                                                                                                                                                                                                                                                                                                                                                                <p></p></P><P >1885年歌德故居正式被辟为歌德博物馆并对公众开放。一楼原客厅、厨房、下房及浴室均改建为陈列室,展出了歌德在各个时期收藏的艺术品。<p></p></P><P >二楼是歌德的书房。书房隔壁的卧室内放有一把褐色扶手椅,椅背上钉了一块铜制标牌,上面写着:“1832年3月22日午后,83的歌德坐在这把椅子上与世长辞。”他在他一生中的最后一首诗中写道:<p></p></P><P align=center>任何存在不能化为乌有!<p></p></P><P align=center>万物遵循永恒的规律,<p></p></P><P align=center>你要欣然坚持生存!<p></p></P><P align=center>生存是永恒的……<p></p></P><P align=center>在生存自得其乐处,<p></p></P><P align=center>但愿理性出现。<p></p></P><P align=center>过去保持稳定,未来展示生机,<p></p></P><P align=center>现在的瞬间就将成为永恒。<p></p></P><P >歌德的生命价值永远不能化为乌有,他的灵魂生存在永恒的轨道之中。<p></p></P><P > <p></p></P><P ><B>《浮士德》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的史诗性巨著。它取材于16世纪德国有关江湖术士约翰·乔治·浮士德的民间传说。<p></p></B></P><P > <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13 21:59:15编辑过]
小杨 发表于 2005-3-13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楼主的签名,我笑了!
酒色海德堡 发表于 2005-3-14 0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带着我一起神驰</P>
<>魏玛,小而经典。为了纪念歌德,那一整年小城都在狂欢庆祝,龙应台说羡慕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巨匠的景仰。</P>
<>希望能顺着小路徜徉到李斯特的故居,坐在花园长椅上,再聆听二楼的钢琴声,那里也曾是个画室。罗马——那座神奇有魔力的城市没有留住李斯特,他还是回到了魏玛,也许因为这里更安静,更能带来慰籍。</P>
<><IMG src=\"http://www.youer.com/photo/T/348jingdian1074.jpg\" border=0><IMG src=\"http://www.youer.com/photo/T/348jingdian1075.jpg\" border=0></P>
<>Liszt故居</P>
<><IMG src=\"http://www.youer.com/photo/T/346jingdian1064.jpg\" border=0><IMG src=\"http://www.youer.com/photo/T/346jingdian1067.jpg\" border=0></P>
<>GOETHE故居</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14 4:33:20编辑过]
龙宽九段 发表于 2005-3-15 2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马架吧?
 楼主| 春上莱茵早 发表于 2005-3-16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架。什么?
 楼主| 春上莱茵早 发表于 2005-3-19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马架?
圣克鲁斯 发表于 2005-3-20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注册两个ID,不常用的那个就叫马甲</P>
mxtmessiah 发表于 2005-3-23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ML 啊
hhytzyt 发表于 2007-5-19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7-10-23 1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么好的文章都没人顶?</p><p>顶起来</p>
〓娜丁·安格勒 发表于 2007-10-25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花痴小巴迷 发表于 2007-10-26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好  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还记得凤凰卫视  千禧之旅里的介绍~~~~
ichliebebayern 发表于 2008-2-18 0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春上莱茵早</i>在2005-3-13 14:29:00的发言:</b><br/>     <br/><p>魏玛不是一座有公园的城市,而是一座有城市的公园。</p><p>                                                                     ——安徒生</p><p>  </p><p>埃特斯山的怀抱中,伊尔姆河静静流淌。中世纪的建筑物,富有田园诗风味的公园,还有矗立在街头的雕像,构建了魅力无穷的魏玛。</p><p>这里是艺术、文化和政治领域创新思潮的发祥地。这里栖息着思想巨子的人文之情。马丁·路德、克拉纳赫、巴赫、席勒……他们的名字与魏玛紧密相连。歌德在这里写诗、研究并作为政治家参与国事;席勒在这里写作;李斯特在这里创作音乐;尼采在这里思考。</p><p>这个小城四处弥漫着家庭气氛,即便是成群结队地来这里寻找先贤足迹的游人也不能破坏。名流贤士营造的灵气使魏玛对于德国来说是如此重要,这种灵气存在于每一个朝拜者心中。</p><p>就像雅典曾是欧洲文化的心脏一样,魏玛也有作为德国文化中心的辉煌时代。当时的诸侯国中,魏玛不过是寡民的小国,但历代邦君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化艺术上。那时的魏玛群星灿烂,堪称德国的精神首都。</p><p>1770年还没有德国,日尔曼的土地上遍布了三百余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各有各的军队和法律、公爵和农奴,彼此玩着远交近攻的游戏,战乱连连。国与国之间交通不方便,货物来往有重重关卡,时间也各行其是。西方的法国和英国已感到革命即将来临,讲德语的小国们还在深山里继续保守的传统。作物歉收时,成千上万的人会死于饥荒。平常的日子里,半数的孩子也活不到10岁,成人的平均寿命不过45岁。格林童话里那么多后母和孤儿的故事,不过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时代反映。</p><p>阅读人口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五。为了对付这百分之五,统治者还不得不制订出各种控制手段。诗人舒巴特写诗抨击贵族的荒淫无度,被符腾堡公爵驱逐出境,后来又被诱引回国,囚禁了10年。席勒在符腾堡被禁止写作,“乱邦不留”,只有逃到另邦去发表作品。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莱比锡被称为“毒草”而上了禁书名单……统治者对思想言论的钳制只是其权利的一小部分。他还能够把他的属民卖给外国当炮灰,每战死一个士兵他可以赚得五六百塔勒。</p><p></p><p>“政府的搜刮,商业的不景气,一切都很糟糕,不满的情绪笼罩了全国。没有教育……没有出版自由……没有社会舆论……一切都烂透了……”</p><p>                                                                                ——恩格斯</p><p></p><p>在这样黯淡的天空下,这座小城却吸引了德语文化的各邦菁英,德语文学随着他们的脚步升华成气势磅礴的世界文学。1770年,维兰德来了;1775年,歌德来了;1776年,赫尔德来了;1779年,席勒来了。</p><p>维兰德是洛可可文学的主要代表,他主编了德国第一份重要文学杂志——《德意志信使》;他写了德语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启蒙小说和第一部非压韵诗剧;他第一个大量翻译了莎士比亚作品,给德国文坛带来巨大震撼;他的翻译直接影响了赫尔德、歌德、席勒的写作。赫尔德是狂飙突进文学运动的理论指导者。作为康德的学生,他承继了启蒙主义的理性,但他对情感的强调和对古典主义的批判又酝酿了狂票突进文学与浪漫主义的萌芽。在斯特拉斯堡时,一个修法律的学生——歌德每天来和他讨论文学与思想,他对年轻歌德的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维兰德和赫尔德都是德国文学史上承先启后、举足轻重的人物。</p><p>刚到魏玛的歌德只有26岁,一个有法学博士头衔的畅销小说作家。前一年才出版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轰动了欧洲;意大利教会买了所有译本,烧了。多愁善感的年轻人怀抱着书,穿着维特式的衣服,做出维特忧伤的表情,去自杀。1775年携至魏玛的行囊里,已经藏着浮士德的初稿、诗剧《普罗米修斯》和剧本《铁手骑士》。歌德当然不会知道,他将在这个小城生活57年。街上引车买浆的老百姓和宫廷里附庸风雅的贵族们,恐怕也不会认识到眼前这个年轻的作家将成为德语文化的火炬,将重写德国文学史。</p><p>席勒逃离独裁专制的符腾堡公国,成为流亡作家。对于作家而言,那是一个幸福美好的时代。席勒离弃了一国,还有两百多个同文同种的德语国家让他择枝而栖,待价而估;如果碰上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就无所逃于天地间了。思考缜密的席勒在史学和美学上都有重要著作,1794年到了魏玛,与比他年长10岁的歌德开拓了德国文学史上最灿烂的古典时期;1797年,他们发表了划时代的叙事长诗。这一年被文学史家称为“叙事诗年”。</p><p>公元975年,德意志皇帝奥托二世在这里大会诸侯,魏玛首次载入史册。自1547年起,魏玛成为萨克森—魏玛公国的京都。1919年10月,德国国民议会在这里通过宪法,建立魏玛共和国。法西斯上台后,魏玛经历了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二战中魏玛再遭严重破坏。战后,德国文化传统在这里重获新生,许多文物古迹得到修复。两德统一后,经济的复兴使魏玛更加绚丽多彩。1999年,欧盟把魏玛定为“欧洲文化之都”。 </p><p></p><p></p><p></p><p></p><p></p><p>在公园里的长椅上展读魏玛史,阳光把晃动的树影投在书页上,摇花了我的眼睛。但真让我眼花缭乱的不是阳光。1770年的魏玛公国,人口不过10万,军队不过数百(后来还被歌德给裁去了一半);突然变成了人文荟萃的中心,过程并不复杂。“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安娜·阿玛丽雅嫁给魏玛公爵时,将她对文学艺术的爱好也带到了魏玛。儿子少年时,她把维兰德聘来做家庭教师,同时大力推动剧院、文艺沙龙和图书馆的建立。深受母亲影响的卡尔王子执政后,第一件大事就是以1200塔勒的年薪、花园豪宅,还有完全的信任把歌德聘来。如果一个战死的士兵才值600塔勒,歌德的薪资显然是可观的。紧接着歌德把赫尔德引荐为宫廷牧师,把席勒找来发展剧院。思想的开放,人文气息的浓厚,对文人、艺术家的厚爱,使魏玛成为18世纪德语世界的文化大国。所以英雄是可以造时势的。促成了德国文学史上最灿烂的一章的,是一个热爱文学、尊重文化,而且胸襟开阔的封建贵族。有他没有他,历史就是不一样。 </p><p></p><p></p><p>我在21世纪初见到魏玛,一个安静朴素的小城,商店里摆着各形各色歌德和席勒的纪念品。没有剑将出鞘的隐隐光芒,没有蠢蠢欲动的躁热不安。看不出,它曾经撼动世界。 </p><p></p><p></p><p><b>1985年欧共体内部首次选举了一个城市作为欧洲的文化城市:雅典。随后是卢森堡、塞萨洛尼基、斯德哥尔摩以及其他城市。1999年轮到德国城市魏玛。该市于1999年同时纪念那位伟人的250周年诞辰。城市的名字就是和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德国最伟大的全才学者和诗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他从1775年起直至1832年去世几乎都住在魏玛,歌德就在这里一直生活到83岁。他的一生就与这儿融于一体,魏玛就是歌德,歌德就是魏玛。 <p></p></b></p><p></p><p></p><p><b><p></p></b></p><p></p><p></p><p>本源的光,所反映的各种各样的色彩,就是我们的人生。 </p><p></p><p></p><p>                                 ——《浮士德》 </p><p></p><p></p><p></p><p>歌德故居就在魏玛老城区弗罗温波明街。这是一座美丽豪华的杏黄色二层小楼。小楼四周由半米高的褐色石头栅栏围起一个花草茂盛、趣味盎然的小花园,后花园一池碧水倒影几株墨绿色的松柏和一棵银杏树,幽深静穆。那棵银杏树使歌德同中国有了一段缘分。银杏树园产于中国,18世纪中叶被移植到欧洲。歌德特别喜欢这种植物,专门托人从中国移植了一株栽植于圆中。他在《银杏树》中写道: </p><p></p><p></p><p align=\"center\">从东方移到我圆中的树木的叶子, </p><p></p><p></p><p align=\"center\">含有一种神秘的意义, </p><p></p><p></p><p align=\"center\">使识者感到欣喜。 </p><p></p><p></p><p align=\"center\">它是一个生命的本体,在自己内部分离, </p><p></p><p></p><p align=\"center\">还是两者互相间选择, </p><p></p><p></p><p align=\"center\">被人看作一体? </p><p></p><p></p><p align=\"center\">我发现了真正的含义, </p><p></p><p></p><p align=\"center\">这样回答很恰当: </p><p></p><p></p><p align=\"center\">你从我的诗里感到我是一还是双? </p><p></p><p></p><p>                                                                                                       </p><p></p><p></p><p>1885年歌德故居正式被辟为歌德博物馆并对公众开放。一楼原客厅、厨房、下房及浴室均改建为陈列室,展出了歌德在各个时期收藏的艺术品。 </p><p></p><p></p><p>二楼是歌德的书房。书房隔壁的卧室内放有一把褐色扶手椅,椅背上钉了一块铜制标牌,上面写着:“1832年3月22日午后,83的歌德坐在这把椅子上与世长辞。”他在他一生中的最后一首诗中写道: </p><p></p><p></p><p align=\"center\">任何存在不能化为乌有! </p><p></p><p></p><p align=\"center\">万物遵循永恒的规律, </p><p></p><p></p><p align=\"center\">你要欣然坚持生存! </p><p></p><p></p><p align=\"center\">生存是永恒的…… </p><p></p><p></p><p align=\"center\">在生存自得其乐处, </p><p></p><p></p><p align=\"center\">但愿理性出现。 </p><p></p><p></p><p align=\"center\">过去保持稳定,未来展示生机, </p><p></p><p></p><p align=\"center\">现在的瞬间就将成为永恒。 </p><p></p><p></p><p>歌德的生命价值永远不能化为乌有,他的灵魂生存在永恒的轨道之中。 </p><p></p><p></p><p></p><p></p><p></p><p><b>《浮士德》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的史诗性巨著。它取材于16世纪德国有关江湖术士约翰·乔治·浮士德的民间传说。 <p></p></b></p><p></p><p></p><p></p><p></p><p></p><br/></div><p></p><p><sup></sup> </p><p><sup>写得真好!!!我打算下个月去拜访一次这个小城。</sup></p><p> </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52.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52.gif\" />
安修 发表于 2008-2-18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魏玛……</p><p>离柏林挺近的,以致于我总是想,我想啥时候去就啥时候去,于是一直没有去。这也是我非常期待去的一个城市啊。</p><p>要不楼上约一下,你从南边过来,我从北边过去一起玩??</p>
ichliebebayern 发表于 2008-2-19 0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安修.Athanasius</i>在2008-2-18 18:25:00的发言:</b><br/><p>魏玛……</p><p>离柏林挺近的,以致于我总是想,我想啥时候去就啥时候去,于是一直没有去。这也是我非常期待去的一个城市啊。</p><p>要不楼上约一下,你从南边过来,我从北边过去一起玩??</p></div><p></p><p>你在柏林???</p><p>我打算3月22日清早从柏林出发到魏玛,然后当天到德累斯顿。</p><p>你若有空就一起玩呀</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
古兹·冯·伯利 发表于 2008-2-22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8 22:42 , Processed in 0.033654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