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2017联合会杯以德国1-0战胜智利夺冠宣告落幕,德国青训体系再次成为全世界特别是中国关注的焦点。在日前对前国足主帅施拉普纳的采访中,施拉普纳更是直言:中德足球的差距在青训体系上。
对比中德足球史可以发现,两国几乎曾在同一时间段走下坡路。2000年德国在欧锦赛的惨败成为德国人铭刻于心的耻辱;2002年中国队世界杯出线也不过是转瞬即逝的辉煌,随后一蹶不振。
那么,同样是由高峰到低谷,中国青少年足球是否有可能复制德国青训的辉煌呢?
一、没有U23政策的德国足球,依旧是年轻人的天堂
2000年,在经历欧锦赛惨败之后,德国足协重拾对青训体系的重视,不仅实施了“天才足球计划”,更引爆了一场大刀阔斧的足球改革。
在德国足协、德国足球联盟,乃至全德国各家俱乐部、训练基的齐心协力下,凭借自身坚实的足球基础以及狠抓青训的足球政策,德国在经历十多年的卧薪尝胆后开始迎来自己的足球盛世。
而中国足球辗转沉浮至今,却始终未有较大起色。足球环境渐趋恶化、足球政策朝令夕改。在假球黑哨告一段落、中超赛事好不容易迎来起色的今天,U23新政的一纸公文又引发了各界非议。
要知道,德国足球改革至今,不仅从未有类似政策出台,也没有以行政干预的方式来为年轻球员创造硬性机会,但这丝毫不影响德国足坛青年才俊近乎井喷式地疯狂涌现。
因此,当我们今天在探索中德之间的足球合作时,不妨思考一下:没有U23政策的德国足球,为何依旧还是年轻人的天堂?
二、德国庞大的人才体系为青训提供了有力支撑
德国足协的青训体系,学生普遍从5岁到7岁的年龄段,就已经开始进行有组织的训练和比赛,这是德国金字塔的基础。而中国培养年轻球员,则大多都是从能挣钱的年纪开始,在一开始我们就已经落后了一大截。
此外,中国足球氛围也远不如德国浓厚。尤其是人口基数最大的三四线城市,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把足球当成一种“职业”来看待。在很多家长看来:只有成绩差的孩子才会走艺体生这条道路,踢球意味着不务正业。
正如施拉普纳所说:“中国的青训基础很簙弱,德国的金字塔结构底座是满的,而中国的底座则是什么都没有。”
三、市场化的足球联赛是强有力的经济保证
作为欧洲五大联赛之一,德甲不仅在欧洲足联的联赛系数位居前列,同时也是全球平均上座率最高的足球联赛之一。这就决定了德国足球的发展有着高度市场化的足球联赛来作经济支撑。
德国足协为了维持在全国范围内366个训练基地的运营,每年都至少拨款1000万元,至今总投入逾1亿欧元;自各青训中心筹建至今,足协和各俱乐部也已经至少为此投入5亿巨资。
这种巨大的资金投入,远不是中国足球现阶段所能比拟的。
在德国8千万人口中,仅注册的足球人口就有680万,此外还有欧足联注册最多的职业教练,这些条件在中国也都不具备。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青少年足球不仅由无数个细节构成,其发展也并非是一蹴而就。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