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古代“寒门再难出贵子”是有道理的!

[复制链接]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7-7-25 07: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13.3333px]大力说历史 [size=13.3333px]2017-07-24 16:54
科举制度时期,秀才的水平就相当于现在现在清华北大,复旦、等名牌大学的学士。看到这里,也许大部分大学生都要倒抽一口凉气了,连“秀才”都不如。
秀才相当于学士,举人相当于硕士,进士相当于博士。著名的“范进中举”然后疯了,再也没人敢小瞧范进了,人家好歹是举人,搁现在,就是响当当的清华北大的硕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读书不贵考试难”
清朝是一个农业社会,大部分人是住在村里。读书不贵,集体找个开蒙的先生,一年用不了多少钱,因为这类先生自己本身也没中过秀才。
像洪秀全当年就是教书先生,孙中山当年的开蒙先生也是本村人,所以认字成本不高。再加上秀才不考策论,只要会写八股和诗就可以,所以学了韵之后,都是大量的背八股集子。
---秀才考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场
据史实记载:顺治九年的规定是“县、府试取额有定,照入学名数,县考取二倍、府考取一倍,以送院考。”当时院考的性质是复考,因为府考过了,就已经等于中了秀才,但是考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光是县试就有五场!
“考试费用多!能读书,不一定能考得起试”
因为现在都享受惯了各类低价考试,没几个人知道古代考试占的费用那是一个多又高!县试在县里举行,考生就必须从家里出来到县里考试。当时一亩地的地租是一钱银子,一次考试吃饭住店的钱,就可能吃掉几亩地的收入。府试、院试同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考试资格需“认保”:给钱!
近代以前都没有现在的身份系统,在县试时,要搞联保与认保。
联保即是五个童生(参加过县考的人)相互担保,一人做弊,另外四人要受处份。认保是为了证明他们有考试的资格,这就必须找本县的廪生(考起秀才的人)进行认保。
想让廪生作保,就不能不给些意思,一般是按家庭情况适当给予好处。我看到的资料上是,家穷的10个大钱,富裕的500大钱。
而县试之前,还要给开卷钱,朝廷规定是每人三分银子,但现具体操作一般是远超朝廷规定的。到了府试,保人还得再加一名,要再给钱;考过后,再要交封卷钱。如果县试与府试都考上了,就要提前给谢师礼。
“还得看你出身地,家乡越富越好考”
明清两代秀才学额是按县录取,按赋税、文风归为三档,大州县50、中等30、小规模的15人。但这也就是书面上,具体学额是有变化。基本上是,越富裕的地方学额越多,考生也越容易考上。
考上的人数越多,中举的比例越高,而且越富的地方,能捐的起监的越多。比如左宗棠,他的监生就是捐的,然后直接中了举。就好比现如今的北京户口人进入北大和非北京户口考北大的分数完全是不一样的!
(监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监的官僚子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考了“第一”,也不一定能中“秀才”!
清代的何刚德在《春明梦录》中说道,秀才最见真学问。县试考五场,且相当讲究,只有第五场名字在榜首,考了第一名,那才会直接被录为秀才。
第五场的评卷是最严的。县试主考是知县和地方上的学官,他们衙属里的师爷会在第五场认真评卷。所以就算你前四场都是第一,只要第五场没第一,也是白搭。当年洪秀全就考过一次县试的第一名,最后一场没排在卷首,与秀才失之交臂。
清代只要考过一次县试,在官府中的登记就是文童,到一定岁数有部分秀才特权,一般是55或60岁以后可以见官不跪;60岁以上应考,会开恩给个秀才。
看完了这些,小编赶紧抱紧了来之不易的三本文凭!




威悉传奇 发表于 2017-7-25 08: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编啥都不懂,还在这瞎bb,谬误百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7 20:21 , Processed in 0.025202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