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嵩县旧县镇老人张云献为还儿子生前所欠债务,2015年起在旧县镇袁子沟村一座小岛上打鱼养鸡。老人“替子还债”的事情在当地传为佳话,部分爱心人士为他捐款捐物。
面对大家的爱心,老人始终坚持“自食其力”,并谢绝了后续的爱心帮助,他曾谎称自己儿子生前的欠账已经还完。喂鸡两年,张云献老人的收入很有限,现在他又打算种莲藕养虾。不懂养虾技术,没有钱买虾苗,但张云献老人仍然用自己的方式在坚持着。
“现在你们的车还能进到这里(岛上),6月份以后汛期只能坐船过来啦!”张云献老人说,现在岛上条件比以前强了很多,旧县供电所为他一户人家专门架了电线杆,现在他用上了铡草机和水泵,老人回忆,自己刚上岛时可谓艰苦。
张云献的妻子回忆,2016年农历春节前,老人为了多挣几个钱,划着小船在小岛旁边的伊河支流里捕鱼。由于野生鱼个头不大,平时价格很低,但临近春节,每斤能比平时多卖1块多。她记得每次老伴捕鱼后靠岸时,衣服外面一层冰凌,身体一动冰就“咯咯吧吧”直响,由于太冷人都僵了,要被惨扶着才能下船。
中午,老人的妻子为记者和前来检修电路的旧县供电所工作人员做饭。虽然现在有了电,但是晴天时他们仍然用柴禾做饭,舍不得用电磁炉。岛上潮湿,柴禾炉灶烟雾很大,妻子蒸馍时不停地揉着眼睛。
一笼蒸馍加一碗蒜汁,这就是全部午餐。这样的条件下,记者好像突然开了胃,三口两口就吃完了一个大馒头。但供电所的工作人员有的称不饿,有的只是掰了半个馒头,大家都不舍得多吃。张云献老人还特别为每人冲了一碗土蜂蜜水,老人招待我们的粗蜂蜜,可以卖到60-70元每斤,自己平时也舍不得喝。
2013年5月,老人38岁的儿子因病离世。张云献老人承受着丧子之痛的同时,还要操心为儿子治病已经欠下的12万元外债。为了替子还债,老人常常在袁子沟村周边的伊河支流里捞鱼卖,但2015年河面被别人承包后,打渔挣钱的路子被堵死。在陷入困境之时,他发现村边河里有一块闲置的河滩地,四面环水,形如孤岛,于是他有了养鸡的念头。
张云献老人带着妻子在女儿的帮助下,在岛中央搭了一间木屋居住,张云献去世儿子的孩子也和两位老人住在一起。为了送孙子上幼儿园,老人每天都要划着木船早晚接送孩子渡河,到了河对岸,会有村里的好心人接孩子一起去上学。小孙子上小学后,要到镇上去,路程更远了,老人只好破费4000多元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
两年来,他养的2000多只鸡总共挣了不到4万元,其中粮食、电费等必要的开支已经超过2.6万元,这还不算老人自己种植粮食的投入。张云献老人说,岛上鸡的敌人很多,黄鼠狼、蛇、猛禽等都爱吃鸡,特别是小鸡子,为此老人围绕着鸡舍还安装了一个电网装置。
老人替子还债的事情两年前被媒体报道后,一些好心人主动给老人送来米面油和被褥等生活用品,还有很多人给老人捐了钱。倔强的老人说,咱身体好,还能干动。为了不让其他人再给他捐钱,老人都说自己的欠款已经还完。
巨大的投入,微薄的回报,让老人有些犹豫了,现在他的鸡舍里只有几十只鸡存栏。过年后,老人雇挖掘机在岛上挖出了两个共一亩左右的池塘,打算养殖鱼虾,并种些莲藕。由于虾苗太贵,老人就划着船,在旁边的河里捞。每次捞出有青虾、鲳鱼、白条鱼和鲫鱼等,老人把它们当做苗,分类投放到池塘里养殖。
在张云献老人简陋的木屋里,除了墙上挂着的两张孙子的奖状外,就是两个“账本”,其中一个本子上记录了老人的欠债和还债情况,另一个记录了爱心人士对他的捐助记录。查看了老人欠债和还账的账本后,6.9万元的欠债仍赫然在列。这些年所谓的债主们也并没有向老人催要欠款,都是老人一点点的主动还上。
在另一本“账”上,上面记录的非常详细,其中记录“村干部给我孙世豪安(办)了低保”“2016年新来镇长(我也不知道姓名)再次到我家看望,可我两次不在家,我听到后非常感动… …”类似这样的记录,他记满了一整本。
两位老人,马上七旬,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但张云献老人为了履行自己的诺言,依然在努力挣钱还债。虽然老人不会养鸡,更不会养虾,但是为了执着的信念他排查众多困难,依然只顾前行。
现代社会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像张云献老人这样朴实的诚信就是这个信用大厦的基础。人们都渴望成功成名,但达到目的的为数寥寥,与其每天畅谈理想,不如做好日常点滴琐事,就像张云献老人这样,受人尊敬。
来源: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吉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