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一个好文:</P>
< >颜强深度解析利物浦vs巴萨之战:蓝色文化的较量</P>
< >背景:本赛季欧洲冠军联赛1/8决赛抽签结束,卫冕冠军巴塞罗那与前一年的欧冠王者利物浦狭路相逢。</P>
< >一个是通向西非、北美和爱尔兰的百年老港,一个是连接西班 <BR>牙内地和地中海地区的海滨门户。利物浦和巴塞罗那.两个海港放在一起,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P>
< >英雄和浪漫、阳光和阴霾、阴谋与爱情、语言和族裔、独立与分裂……只是巴塞罗那总会和美好灿烂的事物关联,利物浦总有些沉郁悲壮。大家都生长在海边,却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一对。</P>
< >看到过去两年的欧洲冠军杯得主被配成一对后,我脑海中瞬间浮想联翩。粗粗看来,这轮本赛季冠军联赛最受关注的较量,仍然是英西足球争霸的延续。两个城市,也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细细品味,两支球队乃至两个城市,在对立之间又有着那么多微妙的关联。两年前、《足球周刊》曾做过一个出色的创意主题:冠军杯大航海时代,预示欧洲足球又一次进入了海上割据的时代。那么利物浦和巴塞罗那的这次碰撞,将是大航海概念的又一次交汇:汇百家之长,坚守传统的海洋文化在足球场上进行的较量,怎能不令人神往!</P>
< >即便大航海时代早在两百年前经已结束,可我们仍然生活在一片蓝色的文明之中,足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沉淀物,也影映着蔚蓝的色彩——不要因为利物浦尚红,而误会我的语意。他们在脱离埃弗顿之前,也是主蓝色。依托一群苏格兰人,利物浦这支早年的“麦克之队”才选择了对立蓝色的红。巴塞罗那也是蓝红两色,据说这跟俱乐部奠基者瑞士人汉斯·甘伯有关,甘伯先生早年在故乡创建了苏黎世俱乐部,就选择了这两种颜色。</P>
< >阳光和热情,兼容并蓄的胸怀,同时又对固有文化传统的尊重,这些是巴塞罗那城市性格中明朗自信的魅力源泉。这真是一座被上帝祝福过的城市,许多美好的东西,人们都愿意归纳入巴塞罗那名下:例如毕加索是马拉加人,可人们总记得他来自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人因为天然的地域优势,得到了欧洲大陆各种出海者的加盟,而拥有了狂放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他们对自我的信心也相当高。</P>
< >所以佛朗哥政府36年的高压中央集权,没能摧毁加泰罗尼亚的文化根脉,诺坎普甚至成了加泰罗尼亚人反法西斯和显示民族独立精神的一个战场。只是他们不屈的自尊,往往能通过更加积极、更加艺术性的方式流露而出。加泰罗尼亚人的自傲,从他们对异文异种族裔的包容中,就能体现出来。多少能人志士,因此融入了以巴塞罗那足球为代表的加泰罗尼亚文化。1899年来此的糖商汉斯·坎珀(Hans Kamper)后来干脆改名为胡安·甘伯(Joan Gamper),彻底归化入加泰罗尼亚体系。克鲁伊夫重振了这个足球城市的声威,他不仅自己能说一口纯熟的加泰罗尼亚语,还给儿子取名为“约尔迪”(JORDI)——在加泰罗尼亚语中,这是当地守护神圣乔治之意。</P>
< >倘以和中心文化对立的关系论,巴塞罗那是一个非常“不西班牙”的西班牙城市。无独有偶,利物浦也是一个最“不英格兰”的英格兰城市。加泰罗尼亚人的独立自主意识,于佛朗哥高压时代在诺坎普体现得最为强烈,而利物浦的非英格兰化,今天仍能得到强烈感知。</P>
<P>我不知道为什么反感利物浦的人会那么多。我如果告诉一个英国朋友自己在利物浦买了块表,他都会怀疑这是假货。几年前孙继海开着新车去利物浦看我,车上被顽童划痕,继海怒骂:“这里果然贼多!”或许八十年代利物浦爆发的一些罢工暴动,依旧在区分着利物浦和伦敦、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的强大差异;或许利物浦人开口就能听出的特殊口音,让他们依旧不见同于“英格兰人”——利物浦人自己也不在乎!</P>
<P>这是一个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组成的移民城市,天主教人口甚至高于英国国教人口,千年宗教派系之争,已经给这个偏居一隅的海港城市打上了另类的印记。他们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港,却不会像巴塞罗那般富有.因为这里并不是一个四通八达连接欧陆的通途,只是一个直接对口曼彻斯特的流通港。相对欧洲大陆.英国本就孤悬海外,利物浦更是局促在不列颠的西北角,勤奋而贫穷的爱尔兰人在沉默中劳作不休。</P>
<P>纯以文化角度解读足球,有些夸夸其谈,但是看看巴塞罗那极尽绚丽的足球色彩,以及他的浮华,对比红军坚忍强韧风格中去不掉的沉郁,你不能否认每一种地方文化,都和它的足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它们都脱胎于蓝色文明,足球也能因为它随遇而安、迅即与当地文化结合的超运动性,而结出各异的果实。</P>
<P><BR>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