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聚餐玩手机成为常态,不禁让人感叹人与人之间的疏远感。
但面对肥美可口的小龙虾,谁也忍不住放下手机、解放双手,对它们大快朵颐。
食客们就着小龙虾侃谈生活冷暖,因此多了些欢声笑语。
中华宵夜美食之首就这样轻易地破除社交障碍,拉近餐桌上彼此心的距离。
来自中国市井里的10万只小龙虾还浩浩荡荡“出征”昨天开幕的俄罗斯世界杯,成为观赛时的助兴美食。
但是小龙虾高昂的价格让许多垂涎欲滴的吃货止住了脚步。
而在2003年,还没成为“网红”的小龙虾仅用几毛钱就能买到1斤。
云南一个小村庄还举办过捕捉小龙虾大赛,村民捕得的小龙虾直接免费拿回家,胜利者还能得到奖励。
比赛的目的是减少疯狂繁殖的小龙虾数量,以保持当地生态平衡。
二十一世纪初小龙虾还只是一种低端不入流的入侵物种,灾难性质比美食性质更显著。
捕捞小龙虾
但随后餐饮店老板研发出独特“十三香”口味的小龙虾,人工养殖小龙虾的模式被开辟,这一只只鲜红的小龙虾开始“肆虐”全国人民的味蕾。
随着众多口味的小龙虾风靡大街小巷,它的价格也一路飙升。
于是有人调侃这个昔日让人闻风丧胆的外来生物入侵者,今天竟也堕落为人类的盘中餐。
大名鼎鼎的入侵界王者虽然在中国夜市丢尽脸面,但它的老家其实远在相隔整个太平洋的北美洲。
100多年前美国最早开始研发养殖小龙虾的技术,这一淡水水产资源被利用了起来。
也许是不甘心臣服于人类的养殖,也厌倦了池塘的囚禁。
在美洲蛰伏多年的小龙虾终于怀揣诗与远方的理想,决定出走家乡。
它们搭乘上世界航运的便船远航欧洲、日本,开始征服天下。
小龙虾好不容易逮住机会畅游世界,便放开性子尽情撒野。
它每到一处都展示出其生性凶猛的一面,成为当地可怕的外来入侵生物。
也全赖它们强大的生物基础,这个种群才得以实现疯狂入侵。
其中最能保证小龙虾进行种群入侵的就是它惊人的繁殖速度了。
生得快且多,不断使种群壮大是它们的入侵秘籍。
与此同时,它还是优秀的杂食营养师。
它能在不同时期调整自己的食谱,达到最优的摄食策略。
像鲜嫩的海草,小至软体动物,大至大型浮游动物,甚至各种鱼虾的尸体都可以成为它们的美食,说起不挑食还只服小龙虾。
从食物中摄取到丰富的营养,自然加速了个体的生长速度。
相同的生长时间它已经比别的物种长得更加壮大。
不敢说小龙虾是水中霸主,但至少凭借庞大的家族阵容和强大的身躯,在淡水中它几乎是没有天敌的。
聚集在浅水滩的小龙虾
人怕出名猪怕壮,小龙虾当红之时也招了不少黑,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说它“喜爱生活在污水中吃垃圾”。
这可冤枉了适应能力极强的小龙虾,它们可得举手抗议了。
它们只是耐低氧能力较强,因此无论是湖泊、河流、池塘,还是生活污水或轻度污染的工业废水,它都能存活。
而且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黄成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中80%的小龙虾在面临清水和污水两个选择时,直接爬向清水;
另外20%的小龙虾则爬往污水,而又有5%爬向污水的小龙虾回头转向清水。
所以要是有得选,它们大多也宁愿清清白白做虾,不愿意生活在臭水沟里呀。
虽然敬佩小龙虾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入侵手段,但还是得把它摆上生态环境的审判庭,扣上一顶“外来入侵生物”的帽子。
它们嚣张入侵的各个水域因此受到了生态环境和物种破坏的严重威胁。
1927年日本从美国夏威夷引入了20只小龙虾。
最初的引入目的并不是日本人觊觎它的美味,而是用来给牛蛙当饲料。
毕竟小龙虾壳多肉少,当时的人们只想填饱肚子,不会考虑把它当作食物。
牛蛙也是凶狠的外来入侵者,几乎无所不吃
没想到,强悍的外来入侵者牛蛙竟敌不过新晋之星小龙虾。
不仅抢夺了旧君主的食物,小龙虾还险些把当地的黑螯虾赶尽杀绝。
也许起源于此,迪迦奥特曼的创作者才把那只出场了十多次的巴尔坦星人怪兽以小龙虾为原型刻画。
外星人小龙虾怪兽入侵地球,恰好寓意着外来物种小龙虾入侵了日本的淡水域。
小龙虾除了威胁本地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之外,还有掘洞的习性。
田埂堤坝是小龙虾最喜爱的掘洞娱乐场所,但也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生活场所。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利堤坝一旦遭到大量小龙虾的狂凿烂作,城市的防汛系统也将不堪重负。
它掘洞的深度一般为50~80cm
为此人类只好想方设法地寻求控制小龙虾入侵的办法。
作为小龙虾最早入侵的欧洲国家荷兰,政府牵头发起了捕捉小龙虾得奖赏的举措。
无奈许多精明的人民为了轻易取得奖赏,私自饲养小龙虾再卖给政府。
不但方法行不通,小龙虾的数量反而越来越多了。
相对来说,德国政府借鉴其他国家的治理经验后实施的方法就比较可行了。
它在水体中引入一种能吃掉小龙虾卵的鱼类,希望控制小龙虾的繁殖速度。
可是狡猾又凶残的小龙虾不但死死保护住了自己的卵,还把鱼当作食物给吃了。
人类与小龙虾的第N次大战再度告失败。
直到2015年德国柏林街头还出现小龙虾大摇大摆走上街道晒太阳的滑稽场景,似乎刻意挑衅拿它们没办法的人类。
嚣张小龙虾
1930年前后,在日本引入小龙虾几年之后对其泛滥束手无策,于是他们最早带来中国南京进行养殖。
这种危害转移手段是二战期间纳粹国家的惯用伎俩。
早期,中国人也对这种钻孔打洞的破坏王深痛恶绝。
80年代出生的湖北人童年记忆里大概都有钓虾的片段。
钓虾
当时人们不知是为了娱乐还是为了泄愤,夏天常常一窝蜂地到河边抓小龙虾。
抓到的小龙虾贩卖给小商贩,商贩再转手卖做猪和鳝鱼的饲料。
人不是没想过吃它,确实是用传统的盐水煮法烹制不出吸引人的味道。
后来,号称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还是忍不住对小龙虾下口了。
到了1993年,江苏盱眙一家调料店老板突发奇想将调料用于烹饪小龙虾。
后来红遍大江南北的“十三香小龙虾”就是在这个契机下研发出来的。
这么一煮可谓打开了美食新世界的大门,人们惊悟小龙虾还能这么吃。
独特的风味弥补了小龙虾肉质的缺陷,成功使它登上餐桌,并逐渐火爆起来。
当地政府也拥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趁机打造了“盱眙小龙虾”的响亮品牌。
这直接推动江苏盱眙成为中国小龙虾之乡,也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地名的正确读音(yū tái xū yí)。
而以“油焖大虾”闻名的湖北潜江则流行用油焖的方式烹调小龙虾,加入白糖、啤酒焖煮,别有一番风味。
潜江与小龙虾的缘分要追溯到2000年一位农民发明虾稻连作养殖小龙虾的模式。
这种方法顾名思义是在水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待成熟后收割水稻并放水淹没秸秆。
随后放入小龙虾的苗种,水稻田中的秸秆则成为了小龙虾的饲料来源。
此后,小龙虾借着众多媒体的追捧在全国各大夜市火爆了起来,成为宵夜界的“网红”。
口味和烹制方法被中国吃货们钻研得淋漓尽致,一条完整的小龙虾产业链逐渐成形。
而最让消费者关心的小龙虾价格也随着它的名声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