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7 10:49
香港《南华早报》24日报道称,中国仿鸟扑翼型无人机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有可能成为突防敌方雷达监测的“间谍鸟”。 报道称,代号“信鸽”的仿鸟扑翼型无人机由西北工业大学的专家领衔设计,重约200克、翼展约50厘米,最大飞行时速可达40公里,最长续航时间为30分钟。机上载有高清摄像头、GPS天线、飞行控制系统和卫星通信数据链。特制的防震颤软件,可以保证载机摄像头的成像清晰度。《环球时报》记者查询西工大网站后发现,2011年9月,该校一专家团队设计的“信鸽”系统,曾在首届“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中获得优秀创意奖。 港媒称,与常见的固定翼或旋翼无人机不同的是,“信鸽”无人机的飞行原理是模仿鸟类翅膀的上下扑动。其机翼扑动机构主要由一对电机驱动的曲柄摇杆组成,机翼扑动后同时产生升力和推力,驱动无人机向前飞行。 文章称,目前“信鸽”无人机已经过2000次试飞,可模拟自然界中鸽子90%的动作,仿真度很高,以至于经常吸引真鸟伴飞。同时,该机型飞行噪音很小,在内蒙古上空试验飞行时,对下方的羊群没有任何惊扰,地面上的人也很难觉察到。港媒称,尽管“信鸽”仍处于初期研发阶段,但相关技术不仅能满足边境巡逻、反恐侦察等军用、警用需要,也可以用于紧急救援、环保监测、城建规划等民用领域,目前已经在5省、30多个单位投入部署使用(原文如此——编者注),未来可能获得更大规模的应用,市场预期价值高达100亿元人民币。 港媒称,技术团队正在努力解决“信鸽”的一些技术短板。主要是解决该机的长航时飞行、防强风干扰、防碰撞、防电磁干扰等方面的能力。下一步还有可能加入人工智能技术,使“信鸽”具备深度学习和集群智能能力,使其能够在空中进行复杂编队飞行、做出自主指令决策。文章认为,“信鸽”的终极目标是发展新一代仿生无人机,独特设计不仅可将电力转化为更有效率的飞行动力,同时高仿真效果,再加上羽毛等外形伪装,可以混在鸟群中骗过雷达系统的侦测,成为肉眼和雷达都无法识别的中国“间谍鸟”。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中国不是唯一一个研制仿鸟扑翼无人机的国家。早在1998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就提供资金资助一家公司研发了一种“小蝙蝠”扑翼无人机,翼展为22.86厘米,只能向前飞行。之后又研发了“蜂鸟”微型无人机,可以做出飞行、徘徊、悬停、穿行等复杂动作,目前美国的扑翼型无人机已能够做到指尖大小,可以制造出仿蜻蜓、苍蝇的微型无人机。台湾媒体报道提到目前4种公开的仿鸟扑翼无人机型号,分别是美国的“果蝇”、德国的“智能鸟”、中国南航的“金鹰”和西工大的“信鸽”。 据专家介绍,仿鸟扑翼无人机是基于仿生学的微型无人机技术,不仅要模仿鸟类飞起来,还要模仿鸟类的多种飞行姿态。必须在极其微型化的机身内安装精密机械伺服系统和微电脑控制系统,需要高水平的精密制造加工技术和智能软件控制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