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color=rgba(0, 0, 0, 0.498039)]00:00
【津云特稿】上海未眠夜:两名小学生被刺身亡后的12个小时……
津云新闻记者 鲍燕 发自上海
6月28日中午11点31分,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上海世外小学)浦北路校区附近发生砍人事件,一男子持刀砍伤三名小学生和一名家长,其中两名学生抢救无效死亡。
案发现场位于桂林路与桂林西街之间的浦北路人行道上,距离浦北路校区100米左右,两名正待茁壮成长的孩子生命止步于此。从下午开始,陆续有上海市民自发来到事发现场,为逝去的孩子奉上蜡烛、鲜花等。23点31分,事发已经12个小时,但市民们依然没有离去。
那个令人惊恐的瞬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犯罪嫌疑人是否是网传的报复行凶?
行凶前他又干了什么?
津云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一探究竟。
嫌疑人印象:“行凶前买粥,付钱后没吃”
6月28日下午,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官方微博发布警情通报,通报中显示,犯罪嫌疑人黄某,男,29岁,无业,今年6月初来沪,其交代因生活无着产生报复社会念头,进而行凶。
事发时,住在附近的上海市民钱先生开车经过这里,他说刚经过这里时,看到一帮人围着犯罪嫌疑人,开始以为是打架,后来才发现有两个孩子倒在地上,身边全是血,离学校近一点的那个孩子,有个穿白衣服女子按着孩子出血的颈部,远离学校方向约5米的地方,第二个孩子倒在墙边,身边也全是血。
“当时那个人就在距离第二个孩子20米不到的地方,被大家围住了。”钱先生说,“我下车时,看到学校的保安也在往这边跑,打算制止行凶者,我马上打电话报警,当时已经有人报警了。”
(嫌疑人被警方控制 视频截图)
目击者陈先生说,他路过此处时看到了男子行凶的一幕,“3个小朋友是先后出的学校,我感觉他当时没有目标,拿着菜刀盯着脖子砍,当时很恐慌,搞不清他(嫌疑人)是疯癫的还是镇定的。”陈先生说,大家反应过来的时候,3名学生和1名家长已经被砍倒了。
29日凌晨,学校值班的保安说,对于犯罪嫌疑人,他和同事们都没有印象,“据说他住的离这里好远,我们从来都没见过这个人来过学校。”
然而在上海世外小学浦北路校区斜对面24小时粥铺工作的小关(化名)却对犯罪嫌疑人印象颇深,小关告诉津云新闻记者,“大约上午十点多吧,他来我们粥铺,当时人多我们忙,他要了一碗粥,跟他要15块,他还觉得贵。当时人多,我说需要等两三分钟,可是付完款了,粥没吃,他就走了,说出去办点事,急着走了,最后也没回来吃……”
上海未眠夜:“一定要来送送两个孩子”
从28日下午开始,就陆续有上海市民自发来到现场,浦北路上两个孩子倒下的地方已经被前来祈祷的市民摆满了蜡烛、鲜花,还有的市民带来了点心、玩具等,鲜花上的卡片写着大家的心声。
津云新闻记者抵达事发现场时,近百位市民正在现场,交警维持过往车辆秩序,民警维持前来祈祷市民的秩序,保安在距离人行道边条石一米的地方站成一排,避免车辆刮碰市民。29日凌晨,现场下起了暴雨,即使衣服都被淋湿了,一些市民也不愿离开,而是为熄灭的蜡烛撑着伞,将熄灭的蜡烛再一一点燃。“这事让许多上海人晚上都睡不下了,为什么要这么对待孩子?到底是为什么的啊?”61岁的宋阿姨说着,激动地哭了。
“真的是太残忍了,这么大孩子,未来还有很多的可能。”上海市民陈女士双手合十在面前,深深的鞠躬。陈女士起身后说,傍晚看到朋友圈有人要来现场祭奠,她和爱人特意从浦东新区开车来到徐汇区,“我也是位母亲,工作忙,我的小孩平时在父母那照看,看到这种事,心里太难过了,我一定要来送下这两个孩子。”
徐先生家住杨浦区,29日凌晨1点多,徐先生骑着摩托车来到现场,从背包里拿出了黄色的电动遥控汽车玩具,“我白天一直上班,晚上回家了一家人就讨论这事,儿子说一定要让他最喜欢的遥控车陪着两个孩子。”徐先生说,自己的儿子目前正在上小学一年级,虽然距离事发地不近,但相差不多的年纪,让儿子哭了一下午,“他早晨还要上学,最后一天,所以我自己给送来的。”
津云新闻记者29日凌晨2点离开时,仍有市民陆续来到现场,久久不愿离去。
遇难学生非常优秀 学校原定结业式被取消
“世外的孩子本身非常优秀,家世也都非常好,我朋友家孩子非常聪明,但在班里成绩还是靠后的。”市民邢女士说。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创办于1993年,2005年8月起转为民办学校,学校分本部、境外部、PYP部(IBO国际文凭组织小学项目部),学校有两个校区,事发的浦北路校区过去是中学校区,现在是境外部和PYP部使用。
市民刘女士家女儿的学校距离事发学校只有几条马路,刘女士说,上海徐汇的小学这周上课时间都只有半天,那个时间正好是孩子放学的时间,“我当时离现场不远,我们家长群里,有的家长目击了现场,最开始有很多血腥的照片和视频,但是为了避免一些小朋友受到伤害,我们都不再发了。”刘女士说,“有些学校是28日最后一天,我家孩子上的公办学校,29日是最后一天。”
据几位市民说,28日是上海世外浦北路校区学生们的毕业典礼,出事的是PYP部的学生,比境内部早放了一个小时,6月29日境内部原定的结业式目前也被取消了。
据报道,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已于第一时间指派检察官提前介入该案,引导侦查取证。对于此事,津云新闻记者将持续跟踪报道。
转自微信公众号“津云”
6月28日晚的浦北路
作者: 宋金波 思想畈
1
晚上九点,我到浦北路靠近桂林西街的地方看了一下。
这里是6月28日中午上海砍杀小学生事件的案发地。在浦北路上,距离浦北路桂林西街路口不到100米,距离我家小区门口大约130米。案发地旁边,就是我平时购物最常去的小超市。
我从来没有离一次凶杀这么切近。不仅是指空间距离。通向这个路口另外一个方向,是我儿子的学校。这个路口是他每天上学放学必经之路。他和遇害的两个孩子同龄同年级,只是不在一个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鼓励他自己上学放学,他也乐于如此。我能安心的理由是,上海多年几乎没有儿童伤害或拐卖的恶性案件报道,拐卖儿童在上海面临的成本、风险、难度都太高了,对犯罪分子来说,不值得。现在看,可能还得当个事。改变不仅是因为这起凶案,也因为前不久浦东出现过拐卖儿童的案件报道。另一位在上海的朋友,在一个高尚小区,说,前不久有一个拐卖儿童的人在小区被抓到。气候变了,一切都在变。
世外小学外教在现场哀悼
今天儿子仍然是自己上学放学。快假期了,放学早。儿子学校放学,比世外小学大概早半个多小时。从位置上判断,很有可能,当时砍人的黄某,就在路口处逡巡,等待世外小学放学。在凶案发生前不到一个小时,儿子学校的学生人潮般从这个路口涌过。
这个地段是徐汇区的学区房区域,周边很多中小学校。世外当然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也是学生家庭条件最好的一个。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内,儿子学校先放学的学生安然无事,最终是晚一点放学的世外小学学生遇难,而且是世外的国际部,是纯粹的巧合,还是有意的选择,我不知道,要等更多的信息披露。我所知道的,就是儿子今天中午,曾经与死神擦肩而过。
儿子回到家,换了件衣服,我就带他去一个课外班,参加结业典礼。我们走出小区门口时,桂林西街-浦北路路口安静如常。我们向相反方向去坐公交车。事后我估算了一下时间,我们拐过街角等待公交车那一刻,距离凶手挥刀冲向小学生,至多早了20分钟。
大约40多分钟后,我收到儿子妈发来的关于凶案的消息。她说听到消息时,腿都软了。
2
6月28日晚九点前后的浦北路
晚上九点了,案发地还有很多人。除了接送孩子的时间,这段路一向冷清,从来没有这么多人拥在这里。
很远就闻到了花香,让人并不愉快的花香。在凶案现场,靠着行道树,有烛光、献花、玩具堆成的小小的祭奠场所。人多,但是在这里仍然显得相当安静。警车还停在路边。交警临时把这条路变成单行道,方便赶来的人们。
多数人是附近的街坊,但显然,也有很多人来自更远的地方。不断有怀抱鲜花的人们赶来。不断看见有人静默着擦拭眼泪。有看起来像跳广场舞的大妈,有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有严肃的老大爷,有神色凝重的年轻情侣。
更远的地方,人们声音会大些。一位阿姨周边围了很多人,在看她手机播放的、她自己拍的现场视频。她在诉说当时的细节。我走过去想听听,忽然听到旁边一对老夫妻充满恨意又异常清晰地扔出两个字:凌迟!不知怎么,喉头突然梗住,转身向家的方向走去。
3
上一次看到街边,有市民自发送上的鲜花,是八年前的2010年。那一次的胶州路大火后“头七”,胶州路上摆满了鲜花,来祭奠的市民太多,胶州路只能临时封路,整条街变成了灵堂。
上海市民自发悼念胶州路大火遇难者“头七”之日
火场离我当时工作单位的办公室,大概也只有150米到200米之间。我们在天台上近距离亲眼目睹了大火如何逼迫活人从高层跳下来。
我还记得来祭奠的市民中,有一个乐队的老成员。他们神情严肃,穿着正装,演奏结束后行礼离开,既无煽情,也毫不拖泥带水。
那是我到上海定居后第一次对上海这个城市充满敬意。就像今天我所见到的,在这个小小的祭奠现场。这个城市是有温度、有尊严的。平素被讥讽为人际冷淡凉薄的上海市民,在这样的灾难面前,表现出了一个现代城市的市民所能给予陌生的他人最得体却也最真诚的情义。我不认为在中国会有另外一个城市会表现得更好,包括那些以重情义著称的地域,或者说,我希望上海市民的表现能成为一个标杆。
4
当然不会有“凌迟”。与当年的胶州路大火相比,这次的悲剧,恐怕没有那么多可以追责或者抱怨的地方。康健派出所距离案发地也不过三百米,出警再慢也不会慢到哪里。就目前所知的信息,实在也说不上哪些因果链,可以上溯过去。
无数的愤怒与悲伤,不过能归到“严惩凶手”。但对凶手来说,无非一死而已。何况即便能让他死上十回,逝去的生命终究不能追回。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无法去归咎无法去问责更无法挽回的悲剧。但那些能够去归咎问责的悲剧,似乎并不比其他悲剧带来的伤痛更少一些。今天已经有了不少关于此事的评论。但很多严肃认真的讨论其实并不能顺畅地表达,反而是一些自媒体号,比如自称孤独的岚对“垃圾人”的控诉,我认为已经接近“吃人血馒头”的文章,在迅速流传。
甚至有些严肃认真的评论,是不是有足够的价值,会不会造成二次伤害,我也不甚肯定。在不同的立场,尺度微妙难测。
从我的本意来说,也许是上海市民所表现出的这种温和的慈悲,反而比一切言说都接近真实持久的力量——包括我自己这篇。无论案情最后如何走向,至少这一点,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