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怎样,对老人对孩子这都是悲剧。很多时候,人们过于的趋利避害,便产生了犯罪。所以,一般案件的参与者往往具有很明显的利害关系。很显然,在这个例子中居然没有任何可观的利益!一个老人离去,而一个孩子恐怕也很难再进行正常的生活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完完全全的悲剧呢?我不理解。但是,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有多少时候,自己会对别人是那样的憎恨。你没有过憎恨吗?扪心自问吧。心理的成长是一个艰难的历程。</P>
<> 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不具有统计的意义,最多给我们一些警示吧。至于,当然会有一些人借题发挥,由此引发一些人心不古之类的话来则完全不必(没有针对前面筒子的意思^_^)。毕竟,单从此事来看,没有反映任何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问题。然而,由此引来的对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口诛笔伐自然是不会少。</P>
<> 我也借题发挥一下,本人是在这种口诛笔伐中成长起来的。相信80年代初出生的同龄人也大抵有被口诛笔伐的感觉。至于什么垮掉的一代之类的话相信大家不应当陌生。很遗憾,事与愿违,我感觉我们这一代没有要垮掉的趋势。就本人而言,自知不是什么卓越人物,但善良和坚强之类品质也完全地具有,同时于家,于友,于国也有必要的责任心。我绝不认为,这是我小时经历口诛笔伐的结果,因为本人再坚强也不是那些文人的对手——他们太有才华了,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他们笔下的典型,如果我在意这些的话。大家要吃饭,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不吃饭就要饿死!没有人和自己的饭碗开玩笑。聪明的写家自然也明白这样的道理。为了有人看——这当然还是饭碗问题,文章必须精彩,而那些文笔犀利的檄文自然最有市场。而檄文得对象要选得好,这个很有讲究——自然打哑巴,骂聋子这样没有档次的事我们的才华横溢的又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写家们是不会干的——他们选择的对手往往都是学生(现在又多了民工,农民和小姐)。学生没有反击的能力,是他们饭碗的最有力的保证。于是,我们的媒体上从来不缺了这样的文采飞扬的檄文。而又有多少孩子的心灵在小小的年纪就受到严重的打击。</P>
<> 我没有要批评这些写家的意思——总不可以让人不吃饭吧,我也没有那个胆子。这些人大抵都是很有才,而且又有很好的后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好好品味一下孔夫子的妙语吧。</P>
<> 溺爱和纵容自然不是很好的方式,但对青少年而言,这些应当比那些自诩青年导师们的苦口婆心的劝诫要好一些,至少我这么认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3 22:33:1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