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迟到]纪念早逝者系列之拜伦与三等成全

[复制链接]
 楼主| 芦菔子 发表于 2005-6-24 20: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来是想答应用这个祝凡凡生日快乐的</P>
<>然而一首诗,竟从五月,写到了六月。</P>
<>。</P>
<>。</P>
<>如果你只有一个理念,</P>
<>那你必须写诗。</P>
<>从农园回来的路上,一些暗紫色的大花,</P>
<>连同整个花杆倒伏,在谢的时候,</P>
<>如玉米一般,但有剑形直立的叶子。</P>
<>直直倒下去,沉往大地,正如假期之前,</P>
<P>他们直直挺立。</P>
<P>上初二那年,我们玩知识竞赛,</P>
<P>(这就是重点学校的玩法!)</P>
<P>疯狂地呼喊,桌子拍得地裂一般,</P>
<P>花盛开着,纷纷地谢去,</P>
<P>古老的城市,满街尘土,挤在街角,</P>
<P>声气浮动,蒸腾汗液,</P>
<P>然而民族远远古老于城市,在我们的血里</P>
<P>另一种意义上,我们是一伙赌徒,</P>
<P>换了样子,在旧楼的出口。</P>
<P>有一天一哥们悄悄来问我,常给竞赛出题</P>
<P>他有一本欧洲文学知识,薄,瘦小,</P>
<P>当时我就是坐在场边看着他们的那个人,笑,和他们一起,</P>
<P>直到有题所有人都回答不出时才开始说话。</P>
<P>拜伦和雪莱是不是夫妻,他问我。</P>
<P>呵呵,我们不需要了解一个人。</P>
<P>生活不需要多么了解一个人。</P>
<P>拜伦,没查资料,我写不出他的名字,</P>
<P>用百度搜索出了<a href="http://22439618.boss.com.tw/" target="_blank" >拜伦有限公司<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2439618.boss.com.tw</FONT></A>,</P>
<P>乔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戈登,一个勋爵,十岁承袭的爵位,</P>
<P>令我想起的我痛恨的六级,</P>
<P>英语已失去语言本身的美,在痛苦的中国人之间。</P>
<P>激进,残疾的痛苦,</P>
<P>平民的视角,贵族的心,</P>
<P>强烈的左翼,反抗,反抗而死,</P>
<P>我喜欢的东西,生命的软肋,</P>
<P>有时只看人,不看他的作品。</P>
<P>爱贝多芬,超过爱音乐。</P>
<P>狂暴的人会脆弱,强力的人会感伤,</P>
<P>庄子说,梦饮酒者,旦必哭泣,</P>
<P>虽然他们都自喻为狮子,</P>
<P>或他喻。</P>
<P>矛盾,</P>
<P>震撼的事实,感慨的美。</P>
<P>我那同学问我,翻开书上的一页,</P>
<P>拜伦和雪莱紧紧相依,我第一次见到,</P>
<P>他们的像,他们的影子。</P>
<P>影子。</P>
<P>理教前的绿草,暗色坚韧,</P>
<P>可以采来,送给远方的爱人。</P>
<P>草籽曾经告诉我说,这世上有三等成全,</P>
<P>五月初,杂草已经结籽,第四个学期将近结束。</P>
<P>他,不是悲剧,不是早逝者,</P>
<P>直直倒下去,沉往大地,正如流光那一转之前,</P>
<P>他直直挺立</P>
<P>南欧的阳光,灿烂如子弹的阳光,倾泻分明的阳光,</P>
<P>凡凡,你还可以赶去,鲜明的景色,五月正在开始。</P>
<P>在喧闹的街道,史前的建筑,剥落处尖锐的华丽,</P>
<P>在喧闹的街道,空荡荡的阳光,史前的阳光,</P>
<P>在你怀里多少人出生,多少人死去。</P>
<P>西班牙的阳光,同样奔放与尖刻,</P>
<P>一个共和军战士,永远在倒下,永远在那一刻,</P>
<P>艳色的头巾,墨色的枪,很多年过去了,在照片里,</P>
<P>(在历史课本的照片里)。</P>
<P>也许也是同样的那一刻,眩目的流光里的那一刻,</P>
<P>所有死者同样的那一刻。</P>
<P>为理念而生,为理念而死。</P>
<P>为理念而成全。</P>
<P>但他成全得何等的不够,没有死在,</P>
<P>星球的所有生灵面前。</P>
<P>如此而已,不够幸运的人,却是相互靠近的人,</P>
<P>曾经涂满土地,出产丰富的土地,</P>
<P>人们从中长起,再落到其中,</P>
<P>春草般冒起,眼眸清澈的少女,承袭土地的养分,</P>
<P>又在哪里?肝脑血液?那曾经的一代人。</P>
<P>(回车符)</P>
<P>为理念而生,为理念而死,</P>
<P>极速的天风发源于昆仑,</P>
<P>到东海而止。</P>
<P>风冲过,血痕无迹,</P>
<P>而构成世界的是活着,从整个的世界来看,</P>
<P>所有宏观的视角,永远都先看到活着,</P>
<P>理教前的绿草,淡漠地生存,</P>
<P>可以采来,献祭焚烧的神。</P>
<P>杂草的籽,在大地织起一阵薄雾,</P>
<P>当新的人填充了这所学校,他们依旧固守车尘。</P>
<P>人的来往,献祭了血肉,给这古老的园,</P>
<P>在毫无知觉处,仰望着他们,</P>
<P>他们自取成全。</P>
<P>或许平静生活,暖意沸腾,</P>
<P>偶尔一杯淡酒,工作,洗碗在池子里</P>
<P>老婆温柔地笑,第一等成全,受了信赖的人,</P>
<P>因为和每个人一样,所以受到信赖。</P>
<P>灰尘划过空气,平行于柜子边缘,</P>
<P>生活流尽,安逸地落下,纷杂的世界上分量最重的那些人,</P>
<P>标准中的标准;在他们对面,</P>
<P>拐角处,喧闹着第二等的人,</P>
<P>微微偏离了四围的样本。</P>
<P>惊起,以不同寻常处,</P>
<P>(往往是第一等人被他们惊起)</P>
<P>他得之无愧,众口一词,</P>
<P>高出了我们一般的地位,当我们在他们脚下,写下这篇文字,</P>
<P>当他还活着,</P>
<P>尊敬裹胁着他们的活着。</P>
<P>从五月到六月,写一首诗,</P>
<P>草籽黄熟,坠入贫瘠的泥土。</P>
<P>无论天空飘荡着什么理念,有那样的人,想要抓住它们,</P>
<P>打进脚下的春泥;</P>
<P>它们熟透,腐烂在泥土里,</P>
<P>抽出新的芽叶,凝视着往来的众生。</P>
<P>呃,偏激的智慧,当你半埋入灰褐的浮尘,如同一卷隐约的夜气,</P>
<P>在最深的沟壑边加意浓黑的堆积;</P>
<P>摇曳在季风里,在六月垂下饱满的头,</P>
<P>由你来告知,天空底层流驶的秘密,</P>
<P>而清浅的天池已经无迹,最初捕捉到你的人。</P>
<P>看着,世界在光明中下行,第三等的成全,你飘忽不止,</P>
<P>传言说,他们死于理念与生活交接的那一层,</P>
<P>传言说,他们有金色的血液,称不出质量,渲染在</P>
<P>出神的时候一只脚踏入的那道国境。</P>
<P>传言说,最重的沉在脚下,最轻的游在高空。</P>
<P>会有人为了现实,放弃了现实么,</P>
<P>或是仅仅,用五月到六月,写一首诗。</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P>看那经典的书上的传言,森林般傲然的少年,</P>
<P>他的一切都是据说,我没有亲见。</P>
<P>虽然写诗革命的人,不像无名者,</P>
<P>创造可毁灭的历史,</P>
<P>(物质的历史)</P>
<P>但是我们不必看到,他作为一个人的生活。</P>
<P>在这里纪念的是概念,而生命,</P>
<P>需要千万条一起纪念。</P>
<P>虽然传言他二十一岁的少年,我这样的年纪,</P>
<P>可以自居永远的反对派,甩下贵族院庄严的议席;</P>
<P>传言他这样的疯狂者,必备的标志,是不屑一顾的</P>
<P>混乱与放浪;</P>
<P>传言写诗的人,会因为要把诗带入生活,</P>
<P>而在刺剑的锋芒中,耀眼而死;</P>
<P>传言死亡,如果不入诗,竟是极其平常的一件事。</P>
<P>我离开粘热的夏季,蛰伏在记忆里,</P>
<P>我扔掉的酒罐,在草丛边,流出淡黄的液体。</P>
<P>他们传言我,曾经等待一场成全的悲剧,</P>
<P>而时光浅浅移去,明年的新草,又在哪里。</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4 20:07:03编辑过]
芦菔子 发表于 2005-6-24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文一篇,转贴

<>其实我对拜伦的了解很不够,所以才会写“爱贝多芬,超过爱音乐”</P>
<>找了篇文,补充了一下。其实有很多时候英国人不那么像我们平时所想象讲起英语的那种感觉,比如拜伦,比如colin firth(酷似贝多芬的一英国演员)。</P>


<>文:</P>
< >十九世纪和现在的时代比较起来,显得理性、进步而满足;然而当代的一些和这相
反的性质,在自由主义的乐观时期也是许多最出色的人物所具有的。如果我们不把人作
为艺术家或发现者来看,不作为投合或不投合自己的口味的人来看,而是当作一种力量,
当作社会结构、价值判断或理智见解的变化原因来考察,便觉得由于最近的事态发展,
我们的评价不得不重新大大调整一番,有些人不如已往看来重要了,而有些人却比已往
看来重要了。在比已往看来重要的人当中,拜伦应有一个崇高的位置。在欧洲大陆上,
这种看法不会显得出人意料,但是在英语世界,大家可能认为这种看法很奇怪。拜伦发
生影响的地方是在欧洲大陆上,寻找他的精神苗裔也不要在英国去寻找。在我们大多数
人认为,他的诗往往是低劣的,他的情调往往是华而不雅的,但是在国外,他的情感方
式和他的人生观经过了传播、发扬和变质,广泛流行,以至于成为重大事件的因素。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拜伦在当时是贵族叛逆者的典型代表,贵族叛逆者和农民叛乱或无产阶级叛乱的领
袖是十分不同类型的人。饿着肚子的人不需要精心雕琢的哲学来刺激不满或者给不满找
解释,任何这类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只是有闲富人的娱乐。他们想要别人现有的东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并
不想要什么捉摸不着的形而上学的好处。虽然像中古时讲共产主义的叛逆者那样,他们
也可能宣扬基督徒的爱,但是他们这样做的真实理由非常简单:有钱有势的人缺乏这种
爱造成了穷人的苦难,而在叛乱的同志们之间有这种爱,他们认为对于成功是必不可少
的。但是斗争的经验使人对爱的力量感到绝望,剩下赤裸裸的恨当作推进的动力。这种
类型的叛逆者假若像马克思那样,创造一种哲学,便创造一种专门打算证明他的党派最
后要胜利的哲学,而不创造关于价值的哲学。他的价值仍旧是原始的:有足够吃的就是
善,其余的事情是空谈。没有一个挨着饿的人可能会有旁的想法。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贵族叛逆者既然有足够吃的,必定有其他的不满原因。我所说的叛逆者并不包括暂
时不当权的派系的首领,只包括那些自己的哲学要求超乎个人成功以上的变革的人。也
可能权力欲是他们的不满的潜在根源,但是在他们的有意识的思想中却存在着对现世政
治的非难,这种非难如果充分深入,便采取提坦式无边无际的自我主张的形式,或者,
在保留一些迷信的人身上,采取撒但主义的形式。这两种成分在拜伦身上都找得到。这
两种成分主要通过他所影响的人,在不大可以看作贵族阶层的广大社会阶层中流行开。
贵族式的叛逆哲学,随着成长、发展、而且在接近成熟时发生转变,曾经是从拿破仑败
亡后的烧炭党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33</FONT>年希特勒的大得势一连长串革命运动的精神源泉;在每个阶段,这
种叛逆哲学都在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中间灌注了一种相应的思想情感方式。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很明显,一个贵族如果他的气质和环境不有点什么特别,便不会成为叛逆者。拜伦
的环境是非常特别的。他对最幼小时候的回忆就是他父母的争吵;他的母亲是一个残酷
得叫他害怕、庸俗得让他卑视的女人;他的保姆兼有恶性和严格无比的加尔文主义神学;
他的跛脚让他满心羞惭,在学校里阻碍他成为群体的一员。度过了一段穷苦生活后,在
十岁时他突然作了勋爵,成为纽斯提德府的业主。他继承的是他的叔祖父,他那位叔祖
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恶勋爵<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三十三年前在决斗中杀了一个人,从此以后四邻见弃。拜伦族向来是个放
纵不法的家系,他母亲的先辈哥登族甚至更是如此。这孩子在阿伯丁的一个贫巷的污秽
中生活过之后,当然为自己的爵号和府第而欢欣,一心愿取得他祖先的性格以感谢他们
给予的土地。就算近年来他们的好斗心让他们陷入了困境,他听说在前些世纪好斗心曾
给他们带来了名声。有一首他的最早期的诗《离去纽斯提德府的时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n Leaving N
ewstead Abbey</FONT>),叙述他在当时的感情,那是对曾经在十字军中、在克雷西、在马斯顿
荒原作过战的祖先的仰慕之情。他用这样的虔诚决心来作诗的收尾: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他要像你们一样生,或者要像你们一样死: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尸体腐坏后,愿他的骨骸和你们的混在一起。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不是一个叛逆者的心情,却让人联想起模仿中古采臣的近代贵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恰尔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哈洛
尔德。当他作大学生时,初次得到了自己的收入,他写道他感觉自己独立自主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自铸
钱币的德意志邦主似的,或者像一个根本不铸钱币、却享有更宝贵的东西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自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
柴罗基人酋长似的。我欢喜欲狂地提到那位女神,因为我的可爱的妈妈真是太暴虐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拜伦后来写出了大量歌颂自由的崇高诗篇,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他所歌颂的自由是德意
志邦主或柴罗基人酋长的自由,并不是普通凡人想来也可以享有的那种劣等自由。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他的贵族亲戚们不管他的家世和他的爵号,对他敬而远之,使他感觉自己在社交上
和他们不是同群。他的母亲是人所厌恶已极的,大家也拿猜疑的眼光来看他。他知道她
是庸俗的,暗中害怕他自己有同样的缺陷。由此就产生了他所特有的那种势利与叛逆的
奇妙混合。假如他作不了近代派的绅士,他就要作一个像他的参加过十字军的祖先那种
风格的大胆的采臣,或者也许要作像皇帝党首领那种较为凶猛的、但更加浪漫风格的大
胆的采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他们在踏步走向光辉的灭亡的途程中一面诅咒着神和人。中世纪的骑士小
说和历史成了他的礼仪课本。他像霍恩施陶芬皇族一样作孽犯罪,又像十字军战士一样,
在和回教徒战斗时死去。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他的羞怯和孤独感促使他从恋爱中寻找安慰,但是由于他不自觉地是在寻求一个母
亲而不是在寻求一个情妇,所以除奥古斯塔外,所有人都使他失望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16</FONT>年他对雪莱
自称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美以美会教徒、加尔文派教徒、奥古斯丁派教徒<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他一直没摆脱开的加尔文
派信仰使他感觉自己的生活方式是邪恶的;但是他对自己说,邪恶是他的血统中的遗传
祸害,是全能的神给他注定的恶运。假若事实当真如此,既然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须出色,他会成
为一个出色的罪人,敢于做超过那些他想轻视的时髦登徒子们的勇气以外的越轨的事。
他真挚地爱着奥古斯塔,因为她是属于他那个血统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属于拜伦家的伊实玛利族系的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而且更单纯地也因为她对他的日常幸福有一种作姐姐的亲切照顾。但是这还不是她
要献给他的全部东西。由于她的纯朴和她的亲切的温和性情,她成了供给他极愉快的孤
芳自赏的悔恨的手段。他可以感觉自己堪和最大的罪人匹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是跟曼弗里德、该隐、
几乎就是跟撒但同等的人。这位加尔文派教徒、这位贵族、这位叛逆者同样都得到了满
足;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位由于失掉人世间唯一还能在心中引起怜爱柔情的人而伤痛的浪漫情人也满足了。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拜伦虽然感觉自己可以和撒但匹敌,却从来不十分敢把自己放在神的位置上。傲慢
的发展过程中以下这一步尼采做到了,他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假使有众神,咱不是神怎么能忍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以没有众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注意这个推理中没吐露的前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凡是伤咱的自尊心的事情,都必
须断定是错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尼采和拜伦一样,也受了宗教的教养,甚至程度更深,但是因为他具
备较高明的理智,所以找到了一条比撒但主义高明的逃避现实的道路。不过尼采对拜伦
始终是非常同情的。他讲: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悲剧就在于,如果我们在情感和理智中有严格的求真方法,我们便无法相信宗教
和形而上学里的教条,但是另一方面,通过人性的发展,我们已经变得十分娇弱敏感地
痛苦,需要一种最高的拯救和安慰的手段。由此便产生人会因为他所认识的真理而流血
至死的危险。拜伦用不朽的诗句表达出这一点: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知识是悲苦:知道得最多的人
  必定最深地悲叹一条不祥的真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知识的树不是生命的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有时候拜伦也偶而比较接近尼采的观点。但是一般说拜伦的伦理见解和他的实际行
动相反,始终是严格传统式的。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伟大人物在尼采看来像神一样;在拜伦看来,通常是和他自己在战斗的泰坦。不过
有时候他也描绘出一个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查拉图士特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不无相似的贤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海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他在和部下
们的交往上,更掌握他们的灵魂用那制人的手段领导卑劣的人心,使之寒栗昏乱。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就是这位英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过分憎恨人类以至于不感觉痛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这里的一个脚注断然地讲这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海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是符合人性实际的,因为汪达尔人的国王干瑟里克、皇帝<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党暴\">党暴</st1ersonName>君艾济利诺和路
易西安纳的某个海盗都表现出同样的特性。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拜伦搜寻英雄,并不是非限于东地中海各国和中世纪不可,因为给拿破仑加上一件
浪漫主义的外衣是不难的。拿破仑对十九世纪时欧洲人的想像的影响深极了;克劳泽维
茨、斯当达尔、海涅,费希特和尼采的思想,意大利爱国者的行动,都受到了他的精神
感召。他的阴魂在整个时代昂首阔步,这唯一强大得可以起而反抗工业主义和商业贸易
的力量,对和平论与经营商店倾注一阵嘲笑。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打算被除这个
幽灵,但是劳而无功,因为这鬼怪从来也没有比现在势力更大了。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百日江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期间,拜伦公开表示他希望拿破仑胜利的心愿,当他听到滑铁卢的
败绩时,他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我真难过死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只有一度他暂时对他的英雄感到了厌恶:那是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14</FONT>年,当时自杀(在他认为)要
比退位来得体面。那时候,他从华盛顿的美德寻求安慰,但是拿破仑从埃尔巴岛一回来,
这种努力就不再需要了。当拜伦死的时候,在法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许多报纸上讲本世纪的两大伟人拿
破仑和拜伦几乎同时弃世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卡莱尔在当时认为拜伦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欧洲最高尚的人士<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感觉
他好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丧失了一个弟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他后来喜欢上歌德,但是仍旧把拜伦和拿破仑相提并论: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对于你的那些高尚人士来说,以这种或那种地方语言发表某个这样的艺术作品,
几乎成了必需的事。因为正当地讲,除了说这是你在跟恶魔堂堂正正开始交战以前同它
的争论而外还是什么呢?你的拜伦用诗和散文及大量其他东西发表了他的《乔治勋爵的
悲伤》:你的波拿巴特以惊人的大气派上演了他的歌剧《拿破仑的悲伤》;配的音乐是
大炮齐鸣和满世界的杀人叫喊;他的舞台照明就是漫天大火;他的韵律和宣叙调就是列
成战阵的军士的步伐声和陷落中的城市的声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确,再往后三章,卡莱尔发出断然
的号令:<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合起你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拜<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伦,打开你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但是拜伦是渗在他的血脉里的,
而歌德始终是一个志趣。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在卡莱尔看来,歌德和拜伦是对立人物;在阿尔夫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缪塞看来,他们是往快
活的高卢灵魂中灌注忧郁毒素这场罪恶勾当里的同谋犯。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法国青年似
乎只是通过《维特的悲伤》(<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heSorrows of Werther</FONT>)认识歌德的,根本不认识奥林帕
斯神式的歌德。缪塞责备拜伦没有从亚得里亚海和贵丘里伯爵夫人得到安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这话不
对,因为他在认识她以后就不再写《曼弗里德》了。但是《唐璜》在法国和歌德的比较
愉快的诗同样少有人读。尽管有缪塞的恶评,从那时以来大部分法国诗人一向以拜伦式
的不幸作为他们吟咏的最好材料。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在缪塞看来,只是在拿破仑以后拜伦和歌德才算世纪的最大天才。缪塞生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10</FONT>年,
是属于他在一首关于法兰西帝国的盛衰荣辱的叙事抒情诗里形容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oncusentredeux
batailles”</FONT>(两次战役之间孕育的)那个世代的一人。在德国,对于拿破仑的感情比较
分歧。有像海涅那样的人,把他看成自由主义的强有力的传播者,农奴制的破坏者,正
统主义的仇敌,让世袭小邦主发抖的人;也有一些人把他看作基督之敌,以高贵的德意
志民族的破坏者自命的人,是一个彻底证明了条顿美德只有靠对法国的难消解的憎恨才
能得到保全的不义之徒。俾斯麦完成了一个综合:拿破仑总归还是基督之敌,然而不是
单单要憎恶的、而是应效法的基督之敌。尼采承认这个折衷,他怀着令人毛骨悚然他喜
悦讲古典的战争时代就要到来了,这恩惠不是法国大革命而是拿破仑给予我们的。就这
样,拜伦的遗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民族主义、撒但主义和英雄崇拜,成了德意志精神复合体的一部分。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拜伦并不温和,却暴烈得像大雷雨一样。他讲卢梭的话,对他自己也用得上。他说
卢梭是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在炽情上
  投下魅惑、由苦恼
  绞榨出滔滔雄辩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然而他知道
  怎样给疯狂加上美装,在错误的
  行动思想上涂抹一层绝妙的色调。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但是这两人之间有着深刻的区别。卢梭是感伤的,拜伦是热狂的;卢梭的懦怯暴露
在外表,拜伦的懦怯隐藏在内里;卢梭赞赏美德,只要是纯朴的美德,而拜伦赞赏罪恶,
只要是霹雳雷火般的罪恶。这种区别虽然不过是反社会本能的反抗中两个阶段的区别,
还是很重要的,它表现出运动正在发展的方向。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必须承认,拜伦的浪漫主义只有一半真诚。有时候,他会说波普的诗比他自己的诗
好,但是这个意见多半也只是他在某种心情下的想法。世人向来一味要把拜伦简单化,
删掉他的广大无边的绝望及对人类的明言轻蔑中的故作姿态的因素。拜伦和许多其他著
名人物一样,当作神话人物来看的他比真实的他重要。看作一个神话人物,特别在欧洲
大陆上他的重要性大极了。<p></p></P>
齐柏林绿眼睛 发表于 2005-6-25 1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头几句写的很迎合凡凡的口味。其实整个诗都很符合凡凡的口味,充斥着撕裂,炽热,绝望,暴露,赤裸,决绝的刚烈。紫色的大花,阳光,风,啤酒罐子,都是种种意象,表明早逝者青春的献祭,血肉与灵魂的剥离,被大地母亲撕咬和消化中的向往与痛苦的交织。</P><>萝卜与那个早逝的诗人SYLVIA到是一对!</P><>狠狠赞美一下!</P>
 楼主| 芦菔子 发表于 2005-6-25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头那几句,你要是知道凡凡怎么评价的,</P><>晕死不可。</P>
凡涅特人 发表于 2005-6-30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头那几句,我好像说的是暗紫色的倒伏大花让我倒胃~~~林茨要是知道那段路是什么景象,可能也会倒胃~~~~花长得粗壮(或者说粗鲁),冷漠,孤独,丑陋<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
齐柏林绿眼睛 发表于 2005-6-30 2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凡涅特人</I>在2005-6-30 20:00:00的发言:</B>
开头那几句,我好像说的是暗紫色的倒伏大花让我倒胃~~~林茨要是知道那段路是什么景象,可能也会倒胃~~~~花长得粗壮(或者说粗鲁),冷漠,孤独,丑陋<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DIV>
<>这些词用来形容萝卜到很zutreffend!</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
iris11 发表于 2005-6-30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早逝的诗人SYLVIA~~<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4.gif\" /></P>
iris11 发表于 2005-6-30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兰波说</P><>倒下的战士,手捂着胸口。那后面有个枪洞。汩汩流着红色的血</P><>倒想起这个了</P>
greentea 发表于 2005-6-30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拜伦的印象几乎完全是他如何臭美,如何减肥,如何勾搭贵妇的一切。当然在那时,这也是风尚。</P><>对于拜伦的诗,喜欢程度却真不如诸如Wordsworth, Keats这样的浪漫诗人。</P>
凡涅特人 发表于 2005-6-30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iris11</I>在2005-6-30 21:15:00的发言:</B>

<>兰波说</P>
<>倒下的战士,手捂着胸口。那后面有个枪洞。汩汩流着红色的血</P>
<>倒想起这个了</P></DIV>
<>这就是个普法战争中的普鲁士战士,兰波在自己家附近的林子里发现他,以为他是睡着了</P>
<>你头像是魂断威尼斯里那个美少年啊,他灿若星辰。他在影片里是个波兰贵族少爷。在威尼斯海边,阳光虚弱,这个少年身体纤瘦,肤色苍白得透明,下巴和指尖都有我喜欢的那种白光。他的美在纯洁和邪恶的连线间。非常符合我的审美标准。嗯,跑题了</P>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P>
凡涅特人 发表于 2005-6-30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萝卜的诗,真的越写越好了。最近的生活像根烂木头,萝卜的拜伦就是烂木头上开出的鲜花<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P>
<>诗人无非三种:一是把诗人作为身份,先如诗般狂放地生活,再用语言描述。这种诗人,诗对他们来说是生活的副产品。理念高于诗。拜伦是这种。二是把诗人当作职业,像巴赫作曲一样,兢兢业业地雕琢语言和音律,像其他文人学者一样过体面日子,比如里尔克(可能不太贴切)。最后一种是诗与生活已浑然不分。比如兰波,叶赛宁</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30 23:41:08编辑过]
greentea 发表于 2005-6-30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坏了,我最喜欢第二种。巴赫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家,里尔克是我曾经最喜欢的诗人。
凡涅特人 发表于 2005-6-30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坏了?我也没不喜欢第二种啊,我也喜欢巴赫,也喜欢里尔克。不过似乎第二种中留名后世的诗人不多
greentea 发表于 2005-6-30 2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里尔克的诗非常有深度,读完之后供你思索。</P><>巴赫,后来的人也没有谁能够达到他对宗教的虔诚。与其说他将音乐作为职业,不如将音乐作为信仰。没有宗教就没有巴赫,也没有那些音乐了。</P>
iris11 发表于 2005-7-1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凡涅特人</I>在2005-6-30 22:29:00的发言:</B>


<>这就是个普法战争中的普鲁士战士,兰波在自己家附近的林子里发现他,以为他是睡着了</P>
<>你头像是魂断威尼斯里那个美少年啊,他灿若星辰。他在影片里是个波兰贵族少爷。在威尼斯海边,阳光虚弱,这个少年身体纤瘦,肤色苍白得透明,下巴和指尖都有我喜欢的那种白光。他的美在纯洁和邪恶的连线间。非常符合我的审美标准。嗯,跑题了</P>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P></DIV>
<>波兰……灿若星辰……第一眼看到他(是剧照)感觉并不好。只是有点惊奇别人为什么说他像女孩儿。红莲也说他好看。看来我们三个审美标准……
<>(我也在跑啊~~)</P>
 楼主| 芦菔子 发表于 2005-7-13 1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这总算是修复了.最近处于与世隔绝状态,前一阵也不好.凡凡,你当时说的是那些花给你感觉不好,因为看起来像是花妖@@.绿茶,里尔克的生平我是一点不清楚,但是看他的诗不太有这样的感觉..至于巴赫,更多是时代使然吧..iris,那少年...我就觉得很像女生,呃......
iris11 发表于 2005-7-13 1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蛰伏了一段时间你总算是出现了啊芦菔~~</P><>那男孩……确实是……给人家看我截的图别人只会大叫一声:美女~~</P><>DEATH IN VENICE总算是完成了。没有字幕地看了一遍,真佩服自己。(准备再多看几遍)那男孩肩背给我的感觉不好,可惜了……其他还行。特别是DEATH中他留给作曲家的夕阳下最后一个背影……希腊雕塑般的。地中海一带从来就是同性恋者的乐土</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
iris11 发表于 2005-7-13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来不读诗……只会自己写歪诗</P>
greentea 发表于 2005-7-14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同意巴赫时代使然的说法。里尔克的生平,偶也不知道的说~~</P><>对了,英国诗人你最喜欢谁呀?</P>
 楼主| 芦菔子 发表于 2005-7-16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看了一下德语圈的文学史,了解了一点,里尔克是相当严格的宗教虔诚,也有神秘主义倾向,也许以前我只注意他的现代派因素了。英语的诗没怎么看过,我只看中文的了。德语的看了一点,不过因为我是德迷。。</P><>魂断威尼斯德语系放过一回,不过有课没去看。古希腊似乎也很推崇同性恋的说。</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6 07:35 , Processed in 0.031942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