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00 size=3>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FONT></P>
<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00 size=3>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FONT></P>
<><FONT color=#000000 size=3>这是一个和监狱格格不入的人,从一开始就是。</FONT></P>
<><FONT color=#000000 size=3>安迪,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真正的美国人,虽然在没有自由的监狱中,他仍然为自己创造着一切:受到胁迫时,他捍卫着自己;闲得无聊时,他用爱好充实自己;平静无事时,他尽力帮助着大家。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向往自由、充满希望的心,无论是自由时,抑或是身陷囹圄时。虽然他是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着——静静的沉默,淡淡的微笑,一个人孤独而寂寞的走着。</FONT></P>
<><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没有人知道他的想法,他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瑞德是少数能接触他一部分想法的人,虽然同样渴望着自由,但他比安迪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FONT>年监禁的经历决定了他的自由之心、他的希望被无尽的监狱生活进一步地湮没,他讶异于安迪的希望,认为这不切实际,但他没有试图说服安迪,相反,他耐心地听着,很骄傲地分享着那个希望。因为他们是朋友。他尽着他的全力帮助安迪,其他所有人也一样。在不知不觉间,这也给了监狱改变。他们为这个严酷,没有自由监狱里创造出了亮光,当看到安迪与其他人一起整理修缮图书室,一起为图书分门别类时,一起在图书馆看自己喜欢的书、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享受难得的自由时光时,所有人都会感受到一种温馨。而安迪私自动用监狱广播,播放《费加罗的婚礼》时,那高亢、优美的女声,如同一只金色的自由鸟,飞入了监狱的高墙中,它金色的光芒,照耀在了这些终年感受不到自由、已失去了一切希望的囚犯身上……</FONT></FONT></P>
<><FONT color=#000000 size=3>大半的时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虽然有一些小风波,但安迪和瑞德的生活却未受到任何影响,他们的友谊也一天天的变得更为深厚,安迪分享着瑞德对自由的恐惧,瑞德分享着安迪对自由的渴望。威廉姆斯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平静。他为安迪带来了自由的希望——他能证明自己的无辜!那种对自由渴切的眼光,无论是谁,都会看得动容的。但监狱长不会。为了他自己的安全,为了他自己的自由,为了他自己的财富,他不惜以别人的自由,甚至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一切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安迪用自己的方式作出了自己的回应:他越狱了。那一段肮脏的路,他走得如此艰辛,但我想他无怨无悔,就像他所说的:“如果我有什么错的话,这些年的日子,应该已经赎罪了。”更何况,监狱中的日子,不过是另一段肮脏的路、另一段同样要很艰辛的走着的路,而且,那是段永远看不到尽头的路。当他在暴风雨中,近乎兴奋地发疯地扔掉自己的囚衣时,那种重获自由的喜悦,任何人都会感同身受。当影片最后两位老友重聚时,所有的人都欣慰不已吧:他们所信仰的日子终于来临了!</FONT></P>
<><FONT color=#000000 size=3>应该说,剧情是很老套的,现代版的基督山不说,而且还充斥了美国式的自由观,外加一个好莱坞式的结局。但依然令人感动,因为这符合我们心中的理想:追求自由,活在梦想中,并努力实现自己的希望。安迪是温和的,但温和不代表默默接受命运所加给他的一切。我喜欢探索频道的平反冤狱的节目,不仅仅是因为有高科技的破案方法,更重要的是,里面的人物,不论是警察、律师、嫌疑人本身,都有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证明清白,他们找寻一切可能的证据,也许当他们重获自由时,已经在监狱里度过了几十个春秋,按理已经是不会再为很多事情有太大的感情起伏的年龄了,但在他们眼中,仍然可以看到闪烁的喜悦的光芒,不仅仅是因为洗刷了冤屈,更因为那份自由,所以我们能够理解安迪在听威廉姆斯的话后的表情骤变,在典狱长办公室急切地眼神与语气,在禁闭室与放风场的消沉,在风雨中的兴奋,在小岛上的心满意足。在现实中,越狱是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这一行为已经逾越了我们的道德底线,是对我们所制定的规则和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的安全的挑战,但是,在影片中,一方面,我们有一种安全感,另一方面,我们能够理解受了冤屈的感觉,而且人潜意识中的害怕失去自由的感觉更让我们和主人公情感产生了共鸣,这时的我们,似乎有一种通情达理:我们为他失去自由感到难过,为他为自由奋斗感到振奋,为他获得自由感到高兴。如果冤屈在某种程度上得不到昭雪,那么采取过激的行动也似乎变得合情合理,甚至在看着凶暴的狱警被逮捕时,我们有一种满足感,在典狱长举枪自杀的瞬间,气愤于他没有受到公正的审判,我们用自己的常识、经验和感受去判断这一切,我们渴望着公正,我们渴望公正的心让我们心向善的一方。越狱似乎不可原谅,但在一定的背景,一定的情况下,我们却可以原谅,只要有了充足的理由,不违背或者说符合了我们的道德观价值观,我们的同情心就会开始那偶尔的小小泛滥一次。这也许正是美国越狱电影久拍不衰的原因之一吧。</FONT></P>
<><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另一个主要人物瑞德也不可不提,他非常地善良,一如美国传统电影所塑造的黑人形象,善良还带点软弱,一开始的他,监狱的生活仍然没有磨灭他对墙外的生活的渴望,每一次的假释审查,他总是迫切的回答:“我觉得我改造好了。”当然,换来的是无情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ejected</FONT>”,四年一次的假释审查,就这样磨灭着他对正常生活的希望,取而代之的是对外面世界的巨大恐惧,这种恐惧,几乎将他的情感、他的理智、甚至他本人吞没了。他是善良的,他帮助着安迪,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安迪的希望,更拯救了他的梦想。但其实最需要获得拯救的是他自己,在监狱中看上去似乎是无尽的岁月,一点一点磨灭了他的希望,所以他才坚定地对安迪说:“这里不能有希望!”在监狱里他是对的,但是当他不抱任何希望地说他不想被假释时,现实却无情地把他抛回了外面的世界,无尽的黑暗的岁月一下子有了尽头,有了曙光,外面的世界是个充满希望的世界,没有希望的人最终会被摒弃,当你千方百计适应了黑暗,被迫回到光明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一件极为悲惨的事情。这时的瑞德,是最需要救赎的,不然,他终究只会走上布鲁克斯的老路:对监狱的一个莫大讽刺,所谓的改造,将人心最可贵的希望给改造了,而却不一定把罪恶的一面给改造了。幸运的是,瑞德有朋友,一位可靠的朋友,友情让他心中保留了最后的一点希望,让他们在一个平静与世无争的地方安宁地生活下去。</FONT></FONT></P>
<><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非常喜欢这个结尾(其实是喜欢那片沙滩……),虽然实在太好莱坞了一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XX</FONT>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XX</FONT>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上帝的审判来得比预料的快。”的确,只要有着信念与意志,所期待的审判之日以及信仰之日会以最完美的方式到来,给人以最终的解脱。</FONT></FONT></P>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 color=#ff00ff>I can hear your yearnings</FONT><FONT face=Verdana><FONT color=#ff00ff><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your anguished cries
let the nourishment pass you by
as it leaves you without
without a trace
it leaves you without the scars
it's a day of the ruins
the time of your relief
it's a day of the judgements
the day of your beliefs
bitter is the end
the end of your cry
let your nourishment pass you by
it'll leave you without
without your faith
it'll leave you without your grace
it's a day of the ruins
the time of your relief
it's a day of the judgements
the day of your beliefs</FONT></FONT></FONT></P>
<P><FONT face=Verdana color=#ff00ff><FONT size=3>PS 德普要成为好律师哈,这样就不会有冤狱了</FONT><FONT color=#000000><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8.gif" /></FONT></FONT></P></DIV>http://www.52carcd.com/day.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