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纯灌水]假如回到三个月前

 关闭 [复制链接]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我在山西境内旅行的时候,一直抱着一种惭愧的心情。</P><>  长期以来,我居然把山西看成是我国特别贫困的省份之一,而且从来没有对这种看法产生过怀疑。也许与那首动人的民歌《走西口》有关吧,《走西口》山西、陕西都唱,大体是指离开家乡到“口外”去谋生,如果日子过得下去,为什么要一把眼泪一把哀叹地背景离乡呢?也许还受到了赵树理和其他被称之为“山药蛋派”作家群的感染,他们对山西人民贫穷的反抗的描写,以一种朴素的感性力量让人难以忘怀。当然,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山西东部那个叫做大寨的著名村庄,它一度被当做中国农村的缩影,那是过份了,但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它作为山西的缩影却是毋庸置疑的。满脸的皱纹,沉重的镢头,贫瘠的山头上开出了整齐的梯田,起早摸黑地种下了一排排玉米……最大的艰苦连接着最低的消费,憨厚的大寨人没有怨言,他们无法想象除了反复折腾脚下的泥土外还有什么其他过日子的方式,而对这些干燥灰黄的泥土又能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呢?</P><>  直到今天,我们都没有资格去轻薄地嘲笑这些天底下最老实、最忠厚的农民。但是,当这个山村突然成了全国朝拜的对象,不远千里而来的参观学习队伍浩浩荡荡地挤满山路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在形式主义的大热闹背后去寻找某种深层的蕴涵了。我觉得,大寨的走红,是因为它的生态方式不经意地碰撞到了当时不少人心中一种微妙的尺度。大家并不喜欢贫困,却又十分担心富裕。大家花费几十年时间参与过的那场社会革命,是以改变贫困为号召的,改变贫困的革命方法是剥夺富裕为了说明这种剥夺的合理性,又必须在逻辑上把富裕和罪恶划上等号。结果,既要改变贫困又不敢问津贫困的反面,只好堵塞一切致富的可能,消除任何利益的差别,以整齐划一的艰苦劳动维持住整齐划一的艰苦生活。因为不存在富裕,也就不存在贫困的感受,与以前更贫困的日子相比还能获得某种安慰。所以也就在心理上消灭了贫困;消灭了贫困又没有被富裕所腐蚀,不追求富裕却又想象着一个朦胧的远景,这就是人们在这个山村中找到的有推广价值的尺度。</P><>  当然,一种封闭环境里的心理感受,一种经过着力夸张的精神激情,毕竟无法掩盖事实上的贫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们看到了一切,眼圈发红,半是感动半是同情。在当时,大寨的名声比山西还响,山西只是大寨的陪衬,陪衬出来的是一个同样的命题:感人的艰苦,惊人的贫困。直到今天,人们可以淡忘大寨,却很难磨去这一有关山西的命题。</P><>  但是,这一命题是不公平的。大概是八九年前的某一天,我在翻阅一堆史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使我大吃一惊的事实,便急速地把手上的其他工作放下,专心致志地研究起来。很长一段时间,我查检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籍,阅读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稿,终于将信将疑地接受了这样一个结论: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P><>  山西商人之富,有许多天文数字可以引证,本文不作经济史的专门阐述,姑且省略了吧,反正在清代全国商业领域,人数最多、资本最厚、散布最广的是山西人;要在全国排出最富的家庭和个人,最前面的一大串名字大多也是山西人;甚至,在京城宣告歇业回乡的各路商家中,携带钱财最多的又是山西人。</P><>  按照我们往常的观念,富裕必然是少数人残酷剥削多数人的结果,但事实是,山西商业贸易的发达、豪富人家奢华的消费,大大提高了所在地的就业幅度和整体生活水平,而那些大商人都是在千里万里间的金融流通过程中获利的,当时山西城镇百姓的一般生活水平也不低。有一份材料有趣地说明了这个问题,1822年,文化思想家龚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议》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政治建议,他认为自乾隆末年以来,民风腐败,国运堪忧,城市中“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因此建议把这种无业人员和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江西、福建等省人多地少地区的人民大规模西迁,使之无产变为有产,无业变为有业。他觉得内地只有两个地方可以不考虑(“毋庸议”),一是江浙一带,那里的人民筋骨柔弱,吃不消长途跋涉;二是山西省:</P><>  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徙,毋庸议。</P><>  (《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版106页)龚自珍这里所指的不仅仅是富商,而且也包括土生土长的山西百姓,他们都会因“海内最富”而不愿迁徙,龚自珍觉得天经地义。</P><>  其实,细细回想起来,即便在我本人有限的所见所闻中,可以验证山西之富的事例也曾屡屡出现,可惜我把它们忽略了。便如现在苏州有一个规模不小的“中国戏曲博物馆”,我多次陪外国艺术家去参观,几乎每次都让客人们惊叹不已。尤其是那个精妙绝伦的戏台和演出场所,连贝聿铭这样的国际建筑大师都视为奇迹,但整个博物馆的原址却是“三晋会馆”,即山西人到苏州来做生意时的一个聚会场所。说起来苏州也算富庶繁华的了,没想到山西人轻轻松松来盖了一个会馆就把风光占尽。要找一个南方戏曲演出的最佳舞台作为文物永久保存,找来找去竟在人家山西人的一个临时俱乐部里找到了。记得当时我也曾为此发了一阵呆,却没有往下细想。</P><P>  又如翻阅宋氏三姐妹的多种传记,总会读到宋霭龄到丈夫孔祥熙家乡去的描写,于是知道孔祥熙这位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也正是从山西太谷县走出来的。美国人罗比·尤恩森写的那本传记中说:“霭龄坐在一顶十六个农民抬着的轿子里,孔祥熙则骑着马,但是,使这位新娘大为吃惊的是,在这次艰苦的旅行结束时,她发现了一种前所未闻的最奢侈的生活。……因为一些重要的银行家住在太谷,所以这里常常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我初读这本传记时也一定会在这些段落间稍稍停留,却也没有进一步去琢磨让宋霭龄这样的人物吃惊、被美国传记作家称为“中国的华尔街”,意味着什么。</P><P>  看来,山西之富在我们上一辈人的心目中一定是世所共知的常识,我对山西的误解完全是出于对历史的无知。唯一可以原谅的是,在我们这一辈,产生这种误解的远不止我一人。误解容易消除,原因却深可玩味。我一直认为,这里包含着我和我的同辈人在社会经济观念上的一大缺漏,一大偏颇,亟须从根子上进行弥补和矫正。因此好些年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期待着一次山西之行。记得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校演讲时总有学生问我下一步最想考察的课题是什么,我总是提到清代的山西商人。</P>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我终于来到了山西,为了平定一下慌乱的心情,与接待我的主人、山西电视台台长陆嘉生先生和该台的文艺部主任李保彤先生商量好,先把一些著名的常规景点游览完,最后再郑重其事地逼近我心头埋藏的那个大问号。</P><>  我的问号吸引了不少山西朋友,他们陪着我在太原一家家书店的角角落落寻找有关资料。黄鉴晖先生所著的《山西票号史》是我自己在一个书架的底层找到的,而那部洋洋一百二十余万言、包罗着大量账单报表的大开本《山西票号史料》则是一直为我开车的司机李俊文先生从一家书店的库房里挖出来的,连他,也因每天听我在车上讲这讲那,知道了我的需要。待到资料搜集得差不多,我就在电视编导章文涛先生、歌唱家单秀荣女士等山西朋友的陪同下,驱车向平遥和祁县出发了。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遥为最。章文涛先生在车上笑着对我说,虽然全车除了我之外都是山西人,但这次旅行的向导应该是我,原因只在于我读过一些史料。连“向导”也是第一次来,那么这种旅行自然也就成了一种寻找。</P><>  我知道,首先该找的是平遥西大街上中国第一家专营异地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大名鼎鼎的“日升昌”的旧址。这是今天中国大地上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也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所在。听我说罢,大家就对西大街上每一个门庭仔细打量起来。这一打量不要紧,才两三家,我们就已被一种从未领略过的气势所压倒。这实在是一条神奇的街,精雅的屋宇接连不断,森然的高墙紧密呼应,经过一二百年的风风雨雨,处处已显出苍老,但苍老而风骨犹在,竟然没有太多的破败感和潦倒感。许多与之年岁仿佛的文化宅第早已倾坍,而这些商用建筑却依然虎虎有生气,这使我联想到文士和商人的差别,从一般意义上说,后者的生命活力是否真的要大一些呢?街道并不宽,每个体面门庭的花岗岩门坎上都有两道很深的车辙印痕,可以想见当日这条街道上是如何车水马龙的热闹。这些车马来自全国各地,驮载着金钱驮载着风险驮载着骄傲,驮载着九州的风谷和方言,驮载出一个南来北往经济血脉的大流畅。西大街上每一个像样的门庭我们都走进去了,乍一看都像是气吞海内的日升昌,仔细一打听又都不是,直到最后看到平遥县文物局立的一块说明牌,才认定日升昌的真正旧址。一个机关占用着,但房屋结构基本保持原样,甚至连当年的匾额对联还静静地悬挂着,我站在这个院子里凝神遥想,就是这儿,在几个聪明的山西人的指挥下,古老的中国终于有了一种专业化、网络化的货币汇兑机制,南北大地终于卸下了实银运送的沉重负担而实现了更为轻快的商业流通,商业流通所必需的存款、贷款,又由这个院落大口吞吐。我知道每一家被我们怀疑成日升昌的门庭当时都在做着近似于日升昌的大文章,不是大票号就是大商行。如此密麻的金融商业构架必然需要更大的城市服务系统来配套,其中包括适合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商家的旅馆业、餐饮业和娱乐业,当年平遥城会繁华到何等程度,我们已约略可以想见。平心而论,今天的平遥县城也不算萧条,但是不少是在庄严沉静的古典建筑外部添饰一些五颜六色的现代招牌,与古典建筑的原先主人相比,显得有点浮薄。我很想找山西省的哪个部门建议,下一个不大的决心,尽力恢复平遥西大街的原貌。现在全国许多城市都在建造“唐代一条街”、“宋代一条街”之类,那大多是根据历史记载和想象在依稀遗迹间的重起炉灶,看多了总不大是味道;平遥西大街的恢复就不必如此,因为基本的建筑都还保存完好,只要想洗去那些现代涂抹,便会洗出一条充满历史厚度的老街,洗出山西人上一世纪的自豪。</P><>  平遥西大街是当年山西商人的工作场所,那他们的生活场所又是怎么样的呢?离开平遥后我们来到了祁县的乔家大院,一踏进大门就立即理解了当年宋霭龄女士在长途旅行后大吃一惊的原因。与我们同行的歌唱家单秀荣女士说:“到这里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富贵。”其实单秀荣女士长期居住在北京,见过很多世面,并不孤陋寡闻。就我而言,全国各地的大宅深院也见得多了,但一进这个宅院,记忆中的诸多名园便立即显得过于柔雅小气。进门一条气势宏伟的甬道把整个住宅划分成好些个独立的世界,而每个世界都是中国古典建筑学中叹为观止的一流构建。张艺谋在这里拍摄了杰出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那只是取了其中的一些角落而已。事实上,乔家大院真正的主人并不是过着影片中那种封闭生活,你只要在这个宅院中徜徉片刻,便能强烈地领略到一种心胸开阔、敢于驰骋华夏大地的豪迈气概。万里驰骋收敛成一个宅院,宅院的无数飞檐又指向着无边无际的云天。钟鸣鼎食的巨室不是像荣国府那样靠着先祖庇荫而碌碌无为地寄生,恰恰是天天靠着不断的创业实现着巨大的资金积累和财富滚动。因此,这个宅院没有像其他远年宅院那样传递给我们种种避世感、腐朽感或诡秘感,而是处处呈现出一种心态从容的中国一代巨商的人生风采。</P><>  乔家大院吸引着很多现代游客,人们来参观建筑,更是来领略这种逝去已久的人生风采。乔家的后人海内外多有散落,他们,是否对前辈的风采也有点陌生了呢?至少我感觉到,乔家大院周围的乔氏后裔,与他们的前辈已经是山高水远。大院打扫得很干净,每一个院落的冷僻处都标注着“卫生包干”的名单,一一看去,大多姓乔,后辈们是前辈宅院的忠实清扫者;至于宅院的大墙之外,无数称之为“乔家”的小店铺、小摊贩鳞次栉比,在巨商的脚下做着最小的买卖。</P><>  乔家,只是当年从多的山西商家中的一家罢了。其他商家的后人又怎么样了呢?他们能约略猜度自己祖先的风采吗?</P><>  其实,这是一个超越家族范畴的共同历史课题。这些年来,连我这个江南人也经常悬想:创建了“海内最富”奇迹的人们,你们究竟是何等样人,是怎么走进历史又从历史中消失的呢?我只有在《山西票号史料》中看到过一幅模糊不清的照片,日生昌票号门外,为了拍照,端然站立着两个白色衣衫的年长男人,意态平静,似笑非笑,这就是你们吗?</P>
超级巴拉凯 发表于 2005-11-10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MD某人快还钱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在一页页陈年的账单报表间,我很难把他们切实抓住。能够有把握作出判断的只是,山西商人致富,既不是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又不是由于祖辈的世袭遗赠。他们无一不是经历过一场超越环境、超越家世的严酷搏斗,才一步步走向成功的。</P><>  山西平遥、祁县、太谷一带,自然条件并不好,也没有太多的物产。查一查地图就知道,它们其实离我们的大寨并不远。经商的洪流从这里卷起,重要的原因恰恰在于这一带客观环境欠佳。</P><>  万历《汾州府志》卷二记载:“平遥县地瘠薄,气刚劲,人多织耕少。”</P><>  乾隆《太谷县志》卷三说太谷县“民多而田少,竭丰年之谷,不足供两月。故耕种之外,咸善谋生,跋涉数千里率以为常。土俗殷富,实由此焉”。</P><>  读了这些疏疏落落的官方记述,我不禁对山西商人深深地敬佩起来。家乡那么贫困那么拥挤,怎么办呢?可以你争我夺、蝇营狗苟,可以自甘潦倒、忍饥挨饿,可以埋首终身、聊以糊口,当然,也可以破门入户、抢掠造反,--按照我们所熟悉的历史观过去的一切贫困都出自政治原因,因此唯一值得称颂的道路只有让所有的农民都投入政治性的反抗。但是,在山西这几个县,竟然有这么多农民做出了完全不同于以上任何一条道路的选择。他们不甘受苦,却又毫无政治欲望;他们感觉到了拥挤,却又不愿意倾轧乡亲同胞;他们不相信不劳而获,却又不愿意将一生的汗水都向一块狭小的泥土上灌浇。他们把迷惘的目光投向家乡之外的辽阔天空,试图用一个男子汉的强韧筋骨走出另外一条摆脱贫困的大道。他们几乎都没有多少文化,却向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人生哲学和历史观念,提供了不能忽视的材料。</P><>  他们首先选择的,正是“走西口”。口外,为数不小的驻防军队需要粮秣,大片的土地需要有人耕种;耕种者、军人和蒙古游牧部落需要大量的生活用品,期待着一支民间贸易队伍;塞北的毛皮、呢绒原料是内地贵胄之家的必需品,为商贩们留出了很多机会;商事往返的频繁又呼唤着大量旅舍、客店、饭庄的出现……总而言之,只要敢于走出去悉心寻求、刻苦努力,口外确实能创造出一块生气勃勃的生命空间。从清代前期开始,山西农民“走西口”的队伍越来越大,于是我们在本文开头提到过的那首民歌也就响起在许多村口、路边:</P><>  哥哥你走西口,</P><>  小妹妹我实在难留。</P><>  手拉着哥哥的手,</P><>  送哥送到大门口。</P><P>  哥哥你走西口,</P><P>  小妹妹我有话儿留:</P><P>  走路要走大路口,</P><P>  人马多来解忧愁。</P><P>  紧紧拉着哥哥的手,</P><P>  汪汪泪水扑沥沥地流。</P><P>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P><P>  只盼哥哥早回家门口。</P><P>  ……我怀疑我们以前对这首民歌的理解过于浮浅了。我怀疑我们到今天也未必有理由用怜悯、同情的目光去俯视这一对对年轻夫妻的哀伤离别。听听这些多情的的歌词就可明白,远行的男子在家乡并不孤苦伶仃,他们不管是否成家,都有一份强烈的爱恋,都有一个足可生死以之的伴侣,他们本可以过一种艰辛却很温馨的日子了此一生的,但他们还是狠狠心踏出了家门,而他们的恋人竟然也都能理解,把绵绵的恋情从小屋里释放出来,交付给朔北大漠。哭是哭了,唱是唱了,走还是走了。我相信,那些多情女子在大路边滴下的眼泪,为山西终成“海内最富”的局面播下了最初的种子。</P><P>  这不是臆想。你看乾隆初年山西“走西口”的队伍中,正挤着一个来自祁县乔家堡村的贫苦青年农民,他叫乔贵发,来到口外一家当铺里当了伙计。就是这个青年农民,开创了乔家大院的最初家业。乔贵发和他后代的奋斗并不仅仅发达了一个家族,他们所开设的“复盛公”商号,奠定了整整一个包头市的商业基础,以至出现了这样一句广泛流传的民谚:“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谁能想到,那一个个擦一把眼泪便匆忙向口外走去的青年农民,竟然有可能成为一座偌大的城市、一种宏伟的文明的缔造者!因此,当我看到山西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走西口》以大气磅礴的交响乐来演奏这首民歌时,不禁热泪盈眶。</P><P>  山西人经商当然不仅仅是走西口,到后来,他们东南西北几乎无所不往了。由走西口到闯荡全中国,多少山西人一生都颠簸在漫漫长途中。当时交通落后、邮递不便,其间的寻劳和酸楚也实在是说不完、道不尽的。一个成功者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失败者,在宏大的财富积累后面,山西人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人生代价。黄鉴辉先生曾经根据史料记述过乾隆年间一些山西远行者的心酸故事--</P><P>  临汾县有一个叫田树楷的人从小没有见过父亲的面,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就在外面经商,一直到他长大,父亲还没有回来。他依稀听说,父亲走的是西北一路,因此就下了一个大决心,到陕西、甘肃一带苦苦寻找、打听。整整找了三年,最后在酒泉街头遇到一个山西老人,竟是他从未见面的父亲;</P><P>  阳曲县的商人张瑛外出做生意,整整二十年没能回家。他的大儿子张廷材听说他可能在宜府,便去寻找他,但张廷材去了多年也没有了音讯。小儿子张廷[木彦]长大了再去找父亲和哥哥,找了一年多谁也没有找到,自己的盘缠却用完了,成了乞丐。在行乞时遇见一个农民似曾相识,仔细一看竟是哥哥,哥哥告诉他,父亲的消息已经打听到了,在张家口卖菜交城县徐学颜的父亲远行关东做生意二十余年杳无音讯,徐学颜长途跋涉到关东寻找,一直找到吉林省东北端的一个村庄,才遇到一个乡亲,乡亲告诉他,他父亲早已死了七年;</P><P>  ……</P><P>  不难想象,这一类真实的故事可以没完没了地讲下去,而一切走西口、闯全国的山西商人,心头都埋藏着无数这样的故事。于是,年轻恋人的歌声更加凄楚了:</P><P>  哥哥你走西口,</P><P>  小妹妹我苦在心头,</P><P>  这一去要多少时候,</P><P>  盼你也要白了头!被那么多失败者的故事重压着被恋人凄楚的歌声拖牵着,山西商人却越走越远,他们要走出一个好听一点的故事,他们迈出的步伐,既悲怆又沉静。</P>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义无返顾的出发,并不一定能到达预想的彼岸,在商业领域尤其如此。</P><>  山西商人的全方位成功,与他们良好的整体素质有关。这种素质,特别适合于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因此也可称之为商业人格。我接触的材料不多,只是朦胧感到,山西商人在人格素质上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十分引人注目--</P><>  其一,坦然从商。做商人就是做商人,没有什么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这种心态,在我们中国长久未能普及。士、农、工、商,是人们心目中的社会定位序列,商人处于末位,虽不无钱财却地位卑贱,与仕途官场几乎绝缘。为此,许多人即便做了商人也竭力打扮成“儒商”,发了财则急忙办学,让子弟正正经经做个读书人。在这一点上最有趣的是安徽商人,本来徽商也是一支十分强大的商业势力,完全可与山西商人南北抗衡(由此想到我对安徽也一直有误会,把它看成是南方的贫困省份,容以后有机会专门说说安徽的事情),但徽州民风又十分重视科举,使一大批很成功的商人在自己和后代的人生取向上左右为难、进退唯谷。这种情景在山西没有出现,小孩子读几年书就去学生意了,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最后连雍正皇帝也认为山西的社会定位序列与别处不同,竟是:第一经商,第二务农,第三行伍,第四读书(见雍正二年对刘于义奏书的[石朱]批)。在这种独特的心理环境中,山西商人对自身职业没有太多的精神负担,把商人做纯粹了。</P><>  其二,目光远大。山西商人本来就是背井离乡的远行者,因此经商时很少有空间框范,而这正是商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本质差异。整个中国版图都在视野之内,谈论天南海北就像谈论街坊邻里,这种在地理空间上的优势,使山西商人最能发现各个地区在贸易上的强项和弱项,潜力和障碍,然后像下一盘围棋一样把它一一走通。你看,当康熙皇帝开始实行满蒙友好政府、停息边陲战火之后,山西商人反应最早,很快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面向蒙古、新疆乃至西伯利亚的庞大商队组建起来,光“大盛魁”的商队就栓有骆驼十万头,这是何等的眼光。商队带出关的商品必须向华北、华中、华南各地采购,因而他们又把整个中国的物产特色和运输网络掌握在手中。又如,清代南方诸商业中以盐业赚钱最多,但盐业由政府实行专卖,许可证都捏在两淮盐商手上,山西商人本难插足,但他们不着急,只在两淮盐商资金紧缺的时候给予慷慨的借贷,条件是稍稍让给他们一点盐业经营权。久而久之,两淮盐业便越来越多地被山西商人所控制。可见山西商人始终凝视着全国商业大格局,不允许自己在哪个重要块面上有缺漏,不管这些块面处地多远,原先与自己有没有关系。人们可以称赞他们“随机应变”,但对“机”的发现,正由于视野的开阔,目光的敏锐。当然,最能显现山西商人目光的莫过于一系列票号的建立了,他们先人一步地看出了金融对于商业的重要,于是就把东南西北的金融命脉梳理通畅,稳稳地把自己放在全国民间钱财流通主宰者的地位上。这种种作为,都是大手笔,与投机取巧的小打小闹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我想,拥有如此的气概和谋略,大概与三晋文明的深厚蕴藏、表里山河的自然陶冶有关,我们只能抬头仰望了。</P><>  其三,讲究信义。山西商人能快速地打开大局面,往往出自于结队成帮的群体行为,而不是偷偷摸摸的个人冒险。只要稍一涉猎山西的商业史料,便立即会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所谓“联号”。或是兄弟,或是父子,或是朋友,或是乡邻,组合成一个有分有合、互通有无的集团势力,大模大样地铺展开去,不仅气势压人,而且呼应灵活、左右逢源,成一种商业大气候。其实山西商人即便对联号系统之外的商家,也会尽力帮衬。其他商家借了巨款而终于无力偿还,借出的商家便大方地一笔勾销,这样的事情在山西商人间所在多有,不足为奇。便如我经常读到这样一些史料:有一家商号欠了另一家商号白银六万两,到后来实在还不出了,借入方的老板就到借出方的老板那里磕了个头,说明困境,借出方的老板就挥一挥手,算了事了;一个店欠了另一个店千元现洋,还不出,借出店为了照顾借入店的自尊心,就让它象征性地还了一把斧头、一个萝筐,哈哈一笑也算了事。山西人机智而不小心眼,厚实而不排他,不愿意为了眼前小利而背信弃义,这很可称之为“大商人心态”,在西方商家中虽然也有,但不如山西坚实。不仅如此,他们在具体的商业行为上也特别讲究信誉,否则那些专营银两汇兑、资金存放的山西票号,怎么能取得全国各地百姓长达百余年的信任呢?如所周之,当时我国的金融信托事业并没有多少社会公证机制和监督机制,即便失信也几乎不存在惩处机制,因此一切全都依赖信誉和道义。金融信托事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信誉和道义的竞争,而在这场竞争中,山西商人长久地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竟能给远远近近的异乡人一种极其稳定的可靠感,这实在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商业同行互间的道义和商业行为本身的道义加在一起,使山西商人给中国商业文明增添了不少人格意义上的光彩,也为主攻思想史上历时千年的“义利之辩”(例如很多人习惯地认为只要经商必然见利忘义)增加了新的思考方位。</P><>  其四,严于管理。山西商人最发迹的年代,朝廷对商业、金融业的管理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例如众多的票号就从来不必向官府登记、领执照、纳税,也基本上不受法律约束,面对如许的自由,厚重的山西商人却很少有随心所欲地放纵习气,而是加紧制订行业规范和经营守则,通过严格的自我约束,在无序中求得有序,因为他们明白,一切无序的行为至多得力于一时,不能立业于长久。我曾恭敬地读过上世纪许多山西商家的“号规”,不仅严密、切实,而且充满智慧,即便从现代管理科学的眼光去看也很有价值,足可证明在当时山西商人的队伍中已经出现了一批真正的管理专家,而其中像日升昌票号总经理雷履泰这样的人则完全可以称之为商业管理大师而雄视一代。历史地来看,他们制订和执行的许多规则正是他们的事业立百年而不衰的秘诀所在。例如不少山西大商家在内部机制上改变了一般的雇佣关系,把财东和总经理的关系纳入规范,总经理负有经营管理的全责,财东老板除发现总经理有积私肥己的行为可以撤换外,平时不能随便地颐指气使;职员须订立从业契约,并划出明确等级,收入悬殊,定期考察升迁;数字不小的高级职员与财东共享股份,到期分红,使整个商行上上下下在利益上休戚与共、情同一家;总号对于遍布全国的分号容易失控,因此进一步制定分号的报账规则、分号职工的书信、汇款、省亲规则……凡此种种,使许多山西商号的日常运作越来越正常,一代巨贾也就分得出精力去开拓新的领域,不必为已有产业搞得精疲力竭了。</P><>  以上几个方面,不知道是否大体勾勒出山西商人的商业人格?不管怎么说,有了这几个方面,当年走西口的小伙子们也就像模像样的做成了大生意,掸一掸身上的尘土,堂堂正正地走进了一代中国富豪的行列。</P><>  何谓山西商人?我的回答是:走西口的哥哥回来了,回来在一个十分强健的人格水平上。</P><>  然而,一切逻辑概括总带有“提纯”后的片面性,实际上,只要再往深处窥探,山西商人的人格结构中还有脆弱的一面,他们人数再多,在整个中国还是一个稀罕的群落;他们敢作敢为,却也经常遇到自信的边界。他们奋斗了那么多年,却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能代表他们说话的思想家。他们的行为缺少高层理性力量的支撑,他们的成就没有被赋予雄辩的历史理由。严密的哲学思维、精微的学术头脑似乎一直在躲避着他们。他们已经有力的改变了中国社会,但社会改革家们却一心注目于政治,把他们冷落在一边。说到底,他们只能靠钱财发言,但钱财的发音又是那样缺少道义力量,究竟能产生多少精神效果呢?而没有外在的精神效果,他们也就无法建立内在的精神王国,即便在商务上再成功也难于抵达人生的大安祥。是时代,是历史,是环境,使这些商业实务上的成功者没有能成为历史意志的觉悟者。一群缺少扳依的强人,一拨精神贫乏的富豪,一批在根本性的大问题上不大能掌握得住的掌柜。他们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在农村,他们那在前后左右找到的参照物只有旧式家庭的深宅大院,因此,他们的人生规范中不得不融化进大量中国式的封建色彩。当他们成功发迹而执掌一大门户时,封建家长制的权威是他们可追摹的唯一范本。于是他们的商业人格不能不自相矛盾乃至自相分裂,有时还会逐步走到自身优势的反面,做出与创业时判若两人的行为。在我看来,这一切,正是山西商人在风光百年后终于困顿、迷乱、内耗、败落的内在原因。</P><>  在这里,我想谈一谈几家票号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人事纠纷,可能会使我们对山西商人人格构成的另一面有较多的感性了解。</P><P>  最大的纠纷发生在上文提到过的日升昌总经理雷履泰和第一副总经理毛鸿[岁羽]之间。毫无疑问,两位都是那个时候堪称全国一流的商业管理专家,一起创办了日升昌票号,因此也是中国金融史上一个新阶导的开创者,都应该名垂史册。雷履泰气度恢宏,能力超群,又有很大的交际魅力,几乎是天造地设的商界领袖:毛鸿[岁羽]虽然比雷履泰年轻十七岁,却也是才华横溢、英气逼人。两位强人撞到了一起,开始是亲如手足、相得益彰,但在事业获得大成功之后却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个中国式的大难题:究竟谁是第一功臣?</P><P>  一次,雷履泰生了病在票号中休养,日常事务不管,遇到大事还要由他拍板。这使毛鸿[岁羽]觉得有点不大痛快,便对财东老板说:“总经理在票号里养病不太安静,还是让他回家休息吧。”财东老板就去找了雷履泰,雷履泰说,我也早有这个意思,当天就回家了。过几天财东老板去雷家探视,发现雷履泰正忙着向全国各地的分号发信,便问他干什么,雷履泰说:“老板,日升昌票号是你的,但全国各地的分号却是我安设在那里的,我正在一一撤回来好交代给你。”老板一听大事不好,立即跪在雷履泰面前,求他千万别撤分号,雷履泰最后只得说:“起来吧,我也估计到让我回家不是你的主意。”老板求他重新回票号视事,雷履泰却再也不去上班。老板没有办法,只好每天派伙计送酒席一桌,银子五十两。毛鸿[岁羽]看到这个情景,知道不能再在日升昌呆下去了,便辞职去了蔚泰厚布庄。</P><P>  这事件乍一听都会为雷履泰叫好,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是味道。是的,雷履泰获得了全胜,毛鸿[岁羽]一败涂地,然而这里无所谓是非,只是权术。用权术击败的对手是一段辉煌历史的共创者,于是这段历史也立即破残。中国许多方面的历史总是无法写得痛快淋漓、有声有色,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这种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之间必然会产生的恶性冲突。商界的竞争较量不可避免,但一旦脱离业务的轨道,在人生的层面上把对手逼上绝路,总与健康的商业运作规范相去遥遥。毛鸿[岁羽]当然也要咬着牙齿进行报复,他到了蔚泰厚之后就把日升昌票号中两个特别精明能干的伙计挖走并委以重任,三个人配合默契,把蔚泰厚的商务快速地推上了台阶。雷履泰气愤难纾,竟然写信给自己的分号,揭露被毛鸿[岁羽]勾走的两名“小卒”出身低贱,只是汤官和皂隶之子罢了。事情做到这个份上,这位总经理已经很失身份,但他还不罢休,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有机会就拆蔚泰厚的台,例如由于雷履泰的谋划,蔚泰厚的苏州分店就无法做分文的生意。这就不是正常的商业竞争了。</P><P>  最让我难过的是,雷,毛这两位智商极高的杰出人物在勾心斗角中采用的手法越来越庸俗,最后竟然都让自己的孙子起一个与对方一样的名字,以示污辱:雷履泰的孙子叫雷鸿[岁羽],而毛鸿[岁羽]的孙子则叫毛履泰!这种污辱方法当然是纯粹中国化的,我不知道他们在憎恨敌手的同时是否还爱儿孙,我不知道他们用这种名字呼叫孙子的时候会用一种什么样的口气和声调。</P><P>  可敬可佩的山西商人啊,难道这就是你们给后代的遗赠?你们创业之初的吞天豪气和动人信义都到哪里去了?怎么会让如此无聊的诅咒来长久地占据你们日渐苍老的心?</P><P>  也许,最终使他们感到温暖的还是早年跨出家门时听到的那首《走西口》,但是,庞大的家业也带来了家庭内情感关系的复杂化,《走西口》所吐露的那种单纯性已不复再现。据乔家后裔回忆,乔家大院内厨房偏院中曾有一位神秘的老妪在干粗活,玄衣愁容,旁若无人,但气质又绝非佣人。有人说这就是“大奶奶”,主人的首席夫人。主人与夫人产生了什么麻烦,谁也不清楚,但毫无疑问,当他们偶尔四目相对,《走西口》的旋律立即就会走音。写到这里我已知道,我所碰撞到的问题虽然发生在山西却又远远超越了山西。由这里发出的叹息,应该属于我们父母邦的更广阔的天地。</P>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把山西商人败落的原因,全然归之于他们自身。就一二家铺号的兴衰而言,自身的原因可能至关重要;然而一种牵涉到山西无数商家的世纪性繁华的整体败落,一定会有更深刻、更宏大的社会历史原因。</P><>  商业机制的时代性转换固然是一个原因。政府银行的组建、国际商业的渗透、沿海市场的膨胀,都可能使那些以山西腹地几个县城为总指挥部的家族式商业体制受到严重挑战,但这还不是它们整体败落的主要理由。因为政府银行不能代替民间金融事业,国际商业无法全然取代民族资本,市场重心的挪移更不会动摇已把自己的活动网络遍布全国各地的山西商行,更何况庞大的晋商队伍历来有随机应变的本事,它的领袖人物和决策者们长期驻足北京、上海、武汉,一心只想适应潮流,根本不存在冥顽不化地与新时代对抗的决心。说实话,中国在变又没有大变,积数百年经商经验的山西商人在中国的土地上继续活跃下去的余地是很大的,即便到了今天,我们仍然很难断言中国已经进入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文明,换言之,如果没有其他原因使晋商败落,他们在今天也未必会显得多么悖时落伍。</P><>  那么,使山西商人整体破败的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P><>  我认为,是上个世纪中叶以来连续不断的激进主义的暴力冲撞,一次次阻断了中国经济自然演进的路程,最终摧毁了山西商人。</P><>  一切可让史料作证。</P><>  先是太平天国运动。我相信许多历史家还会继续热烈地歌颂这次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但似乎也应该允许我们好好谈一谈它无法淹盖的消极面吧,至少在经济问题上?事实是,这次历时十数年的暴力行动,只要是所到的城镇,几乎所有的商业活动都遭到严重破坏,店铺关门,商人逃亡,金融死滞,城镇人民的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史料记载,太平军到武昌后,“汉地惊慌至极,大小居民、铺户四外乱逃”,票号、银号、当铺“一律歇闭”,“荡然无存”,多种商事,“兵燹以后无继起者”。太平军到苏州后,“商贾流离”、“江路不通”、“城内店铺亦歇,相继逃散”。太平军逼近天津时,账局停歇,街市十三行中所有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皆已失业”,受其影响,北京也是“各行业闭歇,居民生活处于困境”。至于全国各地一般中小城镇,兵伍所及,“一路蹂躏”,“死伤遍野”,经济上更是“商贾裹足,厘源梗塞”。十余年间,有不少地方太平军和清军进行过多次拉锯,每次又把灾难重复一遍。到最后太平天国自己内讧,石达开率十万余人马离开天京在华东、华中、西南地区独立作战,重把沿途的经济大规模地洗刷了一遍,所谓“荡然无存”往往已不是夸张之言。面对这种情况,山西商号在全国各地的分号只得纷纷撤回。我看到一份材料。1861年1月,日升昌票号总部接成都分号信,报告“贼匪扰乱不堪”,总部立即命令成都分号归入重庆分号“暂作躲避”,又命令广州分号随时观察重庆形势,但三个月后,已经必须命令广州分号也立即撤回了,命令说:“务以速归早回为是,万万不可再为延迟,早回一天,即算有功,至要至要!”一个大商号的慌乱神情溢于言表。面对着在中国大地上流荡不已的暴力洪流,山西商人只能慌乱地龟缩回家乡的小县城里去了,他们的事业遭受到何等的创伤,不言而喻。</P><>  令人惊叹的是,在太平天国之后,山西商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竟又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后来一再地经历英法联军入侵、八国联军进犯、庚子赔款摊派等七灾八难,居然都能艰难撑持、绝处逢生,甚至获得可观的发展。这证明,人民的生活本能、生存本能、经济本能是极其强大的,就像野火之后的劲草,岩石底下的深根,不屈不挠。在我看来,一切社会改革的举动,都以保护而不是破坏这种本能为好,否则社会改革的终极目的又是什么呢?可惜慷慨激昂的政治家们常常忘记了这一点,离开了世俗寻常的生态秩序,只追求法兰西革命式的激动人心。在激动人心的呼喊中,人民的经济生活形成和社会生存方式是否真正进步,却很少有人问津。</P><>  终于,又遇到了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自有其历史意义,但无可讳言的是,无穷无尽的社会动乱、军阀混战也从此开始,山西商家怎么也挺立不住了。</P><>  民军与清军的军事对抗所造成的对城市经济的破坏可以想象,各路盗贼趁乱抢劫、兵匪一家扫荡街市更是没完没了,致使各大城市工商企业破产关闭的情景比太平天国时期还要严重。工商企业关门了,原先票号贷给他们的巨额款项也收不回了,而存款的民众却在人心惶惶中争相挤兑,票号顷刻之间垮得气息奄奄。本来山西商家的业务遍及全国各地,辛亥革命后几个省份一独立,业务中断,欠款不知向谁索要,许多商家的经理、伙计害怕别人讨账竟然纷纷相率逃跑,一批批票号、商号倒闭清理,与它们有联系的民众怨声如沸又束手无策。走投无路的山西商人傻想,北洋政府总不会眼看着一系列实业的瘫痪而见死不救吧,便公推六位代表向政府请愿,希望政府能贷款帮助,或由政府担保向外商借贷。政府对请愿团的回答是:山西商号信用久孚,政府从保商恤商考虑,理应帮助维持,可惜国家财政万分困难,他日必竭力斡旋。</P><>  满纸空话,一无所获,唯一落实的决定十分出人意外:政府看上了请愿团的首席代表范元澍,发给月薪二百元,委派他到破落了的山西票号中物色能干的伙计到政府银行任职,这一决定如果不是有意讽刺,那也足以说明,这次请愿活动是真正的惨败了。国家财政万分困难是可信的,山西商家的最后一线希望彻底破灭。“走西口”的旅程,终于走到了终点。</P><P>  于是,人们在1915年3月份的《大公报》上读到了一篇发自山西太原的文章,文中这样描写那些一一倒闭的商号:</P><P>  彼巍巍灿烂之华屋,不无铁扉双锁,黯淡无色。门前双眼怒突之小狮,一</P><P>  似泪涔涔下,欲作河南之吼,代主人喝其不平。前月北京所宣传倒闭之日</P><P>  升昌,其本店耸立其间,门前尚悬日升昌招牌,闻其主人已宣告破产,由</P><P>  法院捕其来京矣。这便是一代财雄们的下场。</P><P>  如果这是社会革新的代价,那么革新了的社会有没有为民间商业提供更大的活力呢?有没有创建山西商人创建过的世纪性繁华呢?</P><P>  对此,我虽然代表不了什么,却要再一次向山西报愧,只为我也曾盲目地相信过某些经不住如此深问的糊涂观念。</P>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我的山西之行结束了,心头却一直隐约着一群山西商人的面影,怎么也排遣不掉。细看表情,仍然像那张模糊的照片上的,似笑非笑。</P><>  离开太原前,当地作家华而实先生请我吃饭,一问之下他竟然也在关注前代山西商人。但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递给我他写给今天山西企业家们看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海内最富》。我一眼就看到了这样一段。</P><>  海内最富!海内最富!</P><>  山西在全国经济结构中曾经占据过这样一个显赫的地位!</P><>  很遥远了吗?晋商的鼎盛春秋长达数百年,它的衰落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底下还有很多话,慢慢再读不迟,我抬起头来,看着华而实先生的脸,他竟然也是似笑非笑。</P><>  席间听说,今天,连大寨的农民也已经开始经商。</P><>  (来源:《文明的碎片》)</P>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class=14v vAlign=bottom align=middle width=523 height=40><B><FONT color=#ff6600>哭泣的山西</FONT></B></TD><TD class=14v vAlign=top align=right width=22 height=40><DIV align=right><B><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fileftp/_1073378894_a.gif\"></B></DIV></TD></TR></TABLE><HR width=\"90%\"><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R><TD><><CENTER>2005年05月11日 11:02 </CENTER>
<CENTER><DIV class=14v align=lef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class=14v vAlign=bottom><>  “山西,简称晋,位于太行山以西,是黄土高原的东部,习惯上叫山西高原,全省面积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二千七百五十万。山西省素称煤铁之乡,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钢铁,机械,纺织等工业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雁门关以南是我国主要麦棉产区,以北以谷子、莜麦、胡麻等作物为主。山西的旅游资源丰富,宋代以前的地上古建筑约占全国总数的70%多,被誉为古代建筑的博物馆。另外,山西的土特产繁多,较为著名的有杏花村汾酒、竹叶青酒、老陈醋、清徐葡萄、平遥牛肉、柳林红枣等。”这几段话摘自中国地图册中介绍山西那一章。从文字上看,这里所描述的应该是一块富庶之地。的确,历史上的山西是块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远古时代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均建于此。隋末的李渊父子也正是从这里出兵统一中国并建立的让汉民族引以为豪的“大唐盛世”的。到了清末民初时,山西票号的昌盛更使得山西富甲一方,成为了当时全国的金融中心。老天爷也似乎特别青睐山西,在这块曾经诞生过王维、柳宗元、司马光等文人墨客和重耳、关羽、武则天等诸侯将相的土地下面蕴含着让其他地方的人们垂涎的矿产资源。山西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煤、铁、铝、铜、钼、钛、镓、铅、锌、金、银、钴、石灰石、粘土、石膏、芒硝、镁盐等49种,矿区达620处。其中煤、铝土、耐火粘土、铁矾土、珍珠岩、镓、铂的储量居全国之首;金红石、镁盐、芒硝的储量居全国的第二位,钾长石储量位列第三;钛铁、熔剂石灰石的储量居于第四;长石、石膏、钴、铜、锗、金的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在过去的那些乡土时代里,山西人凭借他们的勤劳智慧,让山西成为了中国历朝历代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山西人开始无私的用这些原本属于他们的甚至是那些应该属于他们子孙的的资源支持着全国其他地方的建设,正如一个作家所说的那样“山西用它的光和热温暖着全国。”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的那段日子里,得益于过去还算雄厚的工业基础,山西经济在国内尚能处于中等水平。但是现在,山西落后了。山西人均GDP排名在1980年到2001年的20年内下降了9位;城镇居民收入长期滞后,1980年排位第23,1998年排到第29。1999年,2000年则连续2年全国倒数第一。曾经让山西人引以自豪的历史正在让现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隐隐做痛,也许只有那些散落在山西各地的历史遗迹和已经败落多年的厂房还在默默的讲述着这片黄土地上曾经有过的辉煌。</P><>  当汾河的水缓缓流入太原市的汾河公园,让太原的这条短短10公里长的河道让人看起来重新象条河的时候。太原的市民曾为这久违的河水欢呼,很多人爬在桥头整整等了一天来迎接它的到来。改造后的汾河两岸绿树成阴,芳草萋萋。但除了山西人,没有其他什么人知道这条景色绮丽的河只不过是个蓄水池而已。山西人用自己的智慧再一次粉饰了自己那本已破败不堪的面子。山西真的太缺水了!规模越来越大的矿山开采已经让山西的地层蓄水结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直接结果是地表塌陷和地下水位的迅速下降。现在山西全省河川径流量仅为114亿立方米,与全国各省比较,占倒数第二位,仅比宁夏多一些,人均占有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在2003年的10月2日,有过这样的一条并不引人注目的报道,“北京首次从山西册田水库向官厅水库调水5000万立方米水,相当于25个昆明湖的水量。晋水进京是历史上兄弟省首次向首都集中输水。”呜呼,山西,在自己濒临灭顶时还无私的将仅存的那点点给养奉献给别人。这让人不由的想起了1994年山西人为“引黄入晋”工程募捐时的那一幕,这些所谓的募捐款项均是从个人工资中扣除,募捐的原由很简单,工程是山西的,耗费的巨额款项只能由山西自行解决。联想到当前在建的国家歌剧院、国家体育场等等大型项目,山西人的生存似乎远没有些那些可以为国家增光的工程重要!用山西煤炭温暖着的那些人恐怕难以想象山西相当一部分矿工家属生活用水常年是靠矿井排出的废水来维持的。在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同时,山西境内几乎所有的河道都受到污染,受污染河流长达三千七百五十三公里,其中超三类污染河道占百分之六十七点二,严重污染超五类水占总河长百分之四十五点八。山西仅有的那么点地下水不同程度的遭到多种有害离子侵蚀,矿化度,总硬度大幅度提高,有些有害物质甚至严重超标达26倍。新世纪的太原,那些曾经寄托着老太原们孩提时代美好回忆的沙河、虎峪河、玉河早已变成了一条条让人掩鼻的臭水沟。而整个山西,除了一些河流的源头部分,已经找不到象样的河流了。当眼看着山西的子孙们即将需要借助图片来认知什么是河的时候,作为他们的先辈,不知该作何感受。</P><>  站在山西任意一条铁路线旁都会看到一列列装满煤炭呼啸着东去南下的列车。2003年开始的全国性缺电已经影响到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安全,国家需要更多的煤炭来保障不断增加的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所有你能想到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都在缺电。对于那里的人来讲,如果山西的煤炭不能足量及时的运到的话,他们的幸福生活将会无情的离开他们,2004年的这个让他们感觉到比任何年份都热的夏天似乎正在验证着他们的忧虑。电荒仿佛让山西一夜间又重新成为了块香饽饽。事实上,煤炭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的山西,其调出量现已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三以上!为了保障电煤的外运,2004年上半年,山西其他货物的请车满足率通常都不到10%。太原铁路分局现在每天有6400个车皮,去除必须保证的重点物资外,仅剩下300多节可用于运输其他货物。那些包括不锈钢、仪表、电器、五金件等等在内运不出去的产品的附加值远比电煤高出很多,山西在这方面的损失又能由谁去承担呢?市场需求的扩大必定会刺激价格的上扬,这是市场不变的法则。而山西煤炭的价格似乎习惯了游离于这条法则之外,它的每一次提价企图都会淹没在那些使用山西煤炭的发达省份无尽的责难中。山西在那些正在使用山西煤炭的省份的心目中被定位为他们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资源库,他们在遭遇危机时总是会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来审视山西。他们知道在与他们的冲突中,山西是始终如一的弱者。他们眼中的煤炭成本只是用计算机上那么简单的一加,他们不会去考虑开采引发的生态灾难,也不会去考虑大大小小矿难中的那些阴魂。或许是他们认为山西已经挣的够多了,抑或是他们已经太习惯于山西的奉献了。</P><>  山西是个很奇怪的地方。与德国的鲁尔区,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这些煤炭产地在所在国占有无可比拟的经济地位相比,同样以产煤闻名的山西显的如此的另类——山西有资源,但却如此的落后。在全国各省区农村贫困人口情况调查表中,山西省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是8%,排全国的第五位;在各省基本生活保障线以下城镇贫困人口规模的统计中,山西省城镇贫困人口的规模占到了7.17%,全国排名第七位;在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统计中,山西赤贫状况的发生率是中部省份最高的,达到了24.3%;在全球化指数的对比中,山西的全球化进程指数是35.49%,而同期的广州是364.93%,天津是208。78%;在全国生态脆弱程度比较中,山西属于极强度生态环境脆弱区;中科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山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在全国倒数第五。山西落后的印象似乎在2003年有所改变,在这一年中,山西省GDP比上一年增长12.5%,增长速度在全国居第五位,创近十年来同期最高水平。但是,如果我们稍做分析的话,这组数字又是那样的令人不安。在这一年里,煤炭、电力、冶炼、化工等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为山西GDP增长的贡献率创记录的达到68%!山西的产业结构看来没有什么改变,只不过我们采掘资源的速度更快了罢了。我们也不妨将山西与国内其他省份做个比较,当山西人为其GDP达到2445亿元而振奋的时候,广东省的数字是13449亿元、山东12430亿元、江苏12451亿元——这就是差距。当山西低价输出资源,又高价输入消费品的时候,这种差距是那样的顺理成章。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中央在确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候,山西居然没有被列在内。难怪山西人自我调侃到“山西不是个东西。”万幸的是,那个大开发战略到目前为止除了修了几条贯通东西、南北的高速公路和输油管线外,还没有其他什么更让人注目之处,不然山西真的要被贻笑大方了。</P><>  如果因为山西落后就说山西人都是穷鬼的话,那也的确冤枉山西了。山西历来就不缺乏富豪,改革开放后的山西同样如此。与先辈们走西口,闯关东历经各种磨难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所不同,当代的山西的富豪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已经让国内其他地区的人们所侧目了。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工业社会对资源的巨大需求造就了山西的富人阶层。在山西,哪怕是在最贫困的地方你都可以见到挂着当地牌照的奔驰、宝马呼啸而过的情景,车的主人们绝大多数是煤矿或是焦化厂的老板们。豪华的坐骑、堂皇的宅院与张狂的言语一道彰显着他们的气派。在这块已经千疮百孔的土地上,他们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们可以购买与他们身份相衬的任何东西,可以将他们只有十几岁的孩子送到国外接受良好的教育,甚至可以为他们所包养的二奶一掷千金,他们再也不用象本乡本土的其他人那样为子女们上学或是家人医病所需的费用伤神了。财富向这一小撮精英聚集的时候,他们不会去想他们赖以制富的这些资源是不会再生的,不会去想这些资源原本有属于同样生活在这里的其他人的一份,更不会去考虑应该为这片养育了他们的土地做些什么。当财富聚敛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开始厌倦这里的荒山,污浊的空气和那些由于贫穷而日益呆滞的眼神。于是,在京沪等大都会或是苏杭等花园般的城市里,属于山西人的房产成倍增长着,每年从山西流出的资金居然高达了数百亿元。这些已经或是正在举家迁移的山西富豪们迟早会融入当地社会,最终他们的子孙们也不会再将自己归为山西人,没有人愿意去预测山西在那个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就连山西人也开始放弃山西的时候,这块具有三千年古老文明的黄土地上的希望会在哪里呢?</P><>  黄河一直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山西不正是守侯在摇篮边的那位母亲么?这位原本也光彩照人的的母亲现今已气息奄奄,无人怜,无人爱。我仿佛看到了她消瘦的身影,她在挣扎着为她的孩子们挤出或许是最后的一点点乳汁,她眼里分明含着泪水。是的,她在哭泣,默默的……</P><>  来源:百度贴吧</P></TD></TR></TABLE></DIV></CENTER></TD></TR></TABLE>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class=14v vAlign=bottom align=middle width=523 height=40><B><FONT color=#ff6600>山西美女</FONT></B></TD><TD class=14v vAlign=top align=right width=22 height=40><DIV align=right><B><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fileftp/_1073378894_a.gif\"></B></DIV></TD></TR></TABLE><HR width=\"90%\"><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R><TD><><CENTER>2004年05月17日 17:26 </CENTER>
<CENTER><DIV class=14v align=lef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class=14v vAlign=bottom><>  小的时候看《封神演义》,除了崇拜雷震子那样能上天入地的精灵,印象最深的恐怕就要数妲己的美艳了。无疑,妲己是个美女,而且美得绝伦绝幻,相信每个男人都无法抵制</P><>  她那勾人心魄的一笑。但那时候总觉得她是个祸国殃民的女人,无数正义且让人敬佩的男人都直接或间接地被她所害,所以把这个片面的印象也引申到所有美女身上,认为大多数长得特别漂亮的女人都是蛇蝎心肠,沾惹不得。</P><>  当然,那仅仅只是一种儿时的感觉。某些道貌岸然的学者们总是在用一种完全不同于审美的眼光盯着那些美女们,眼神中还往往会出现一丝不屑来。而脱离了电视采访和演讲课堂的他们,真的会对美女目不斜视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每一个正常的男人都会将美丽和丑陋区分开来,从而使自己在关注美女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我知道,如果现在邀请一大帮所谓功成名就、道德高尚的男人们聚在一起,如果问他们:“你们喜欢美女吗?”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虚伪的“不会”。但他们都清楚的知道,如果没有了美女,这个世界会变得异常苍白,所有美妙的色彩也都会消失殆尽。</P><>  关于各地域美女的比较,我更愿意把她们比做《红楼梦》中的各个女子:类似于林黛玉的是苏州美女,王语嫣也是如此,她们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而薛宝钗,则更象是南京美女,她们无不健康丰艳,稳重大方,圆融圆通;至于泼辣的王熙凤,则更象是重庆美女,个性十足,魅力十足,热情似火;做为合理自私者的惜春,便是上海美女的代表,你不能欠我,我也不欠你,凡事都讲个一清二楚;一如东北美女的晴雯则是我们常见的那种“刀子嘴,豆腐心”,她会对人掏心掏肺,一腔忠诚,可是反过来,你也得时刻准备着掏空耳朵,准备着接受她的锋芒和怒火;尤三姐则是风尘中的巨眼,更贴切湖南美女,尽管缺少一种更独特的气韵作陪衬,但还是让人啧啧赞叹的美丽;宠辱不惊,定有处变之能的元春,则是杭州美女的写实;至于北京美女,便只能把她们归结为类似孤芳自赏的代表,最适合清高的妙玉,虽然身上有一种别处无法比拟的贵族气息,但多少有些矫揉造作的感觉。</P><>  山西美女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她们中的很多人在我看来,更象是北方人中的南方人,性格无一不是外刚内柔,她们有着北方女子的聪明和善解人意,同时又兼备了南方丽人的清秀和温柔体贴;如果在《红楼梦》中为她们选择一个代表,那就只能是英气逼人的探春:有着凤姐一样的本能,同时更具有凤姐不具备的学识。凤姐为“利”而无情,探春则为“理”而无情,只要占到了“理”,她是百折不回。如果您和她起了冲突,她首先维护的是自尊,而非爱情。所以喜欢探春的人,得先掂掂自己的斤两,若是自度气不足以胜之,还是敬而远之为妙。</P><>  当然,用这一个单薄的角度来看,或者选取这样一个比较浓缩的人物才概括所有的山西美女,显然是非常片面,也是不完整的。一个外地朋友曾说,山西的女孩子多少都有点内秀,或者是一些精明,这是指总体感觉到的那种味道。但她又不等同于上海美女的精打细算,山西的美女的精明,在这位朋友看来,也许指的只是在她们美丽、热情的外表下掩饰着的聪明伶俐。</P><>  山西是清代最为重要的金融基地,山西的客商无不走南串北,交流的多容性也给予了山西女子揉杂各方地域性格特点,从很早以前开始,不断就有全国各地的女子被山西人带回老家,而山西的众多的女人,也因随着“走西口”的丈夫走出关外,足迹遍布整个中国土地。这样一来,也许就是形成山西女人成为“北方人中的南方人”这样一个独特特点的因素。</P><>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有许许多多不同城市地域的美女都“串联”到山西,安营扎寨。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外地美女进军山西的情况和背景下,给山西女人带来更多的吸收、比较的机会,从而使得她们更加多样,八面玲珑。在进军山西的美女群中,她们有的是跟随丈夫回到了这里,有的则是随着打工大潮辗转来此。当然,这里面也许更多的,则就是曾经一度泛滥成灾的大大小小风月场所。其中有一个背景是,山西的警方几乎每年都要举办一次“严打”,这几乎成了一种传统。所以在当读者看到这篇文章时,需要注意的是笔者描绘的“山西美女地图”,仅仅只是一份简单的导游手册,其中会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你遵守的,否则你就会成为山西不受欢迎的人,起码在民间,在我所说的那种场合,即使你一掷千金。当然每一个人对于美女的标准,也是很难下一个定论的,因为各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这就像对一个城市的看法,它既有肮脏龌龊的一面,同样也会有健康干净的一面,虽然这都是一种词不达意的表述。</P><>  山西美女主要集中在省会太原,当然,这里指的仅仅只是一个中心点。我不知道整个山西会有多少个绝色佳丽,但可以肯定的是,太原府的美女是最有代表意义的。每个来山西的外地男人总是会在这里发现自己心中最美丽的佳人,而在这些美丽佳人的身上,我们则可以轻易地看到整个山西美女的浓缩和概括。</P><P>  太原女人给人一个表面印象是,说话中既有爽直利索,也带着言语里的软声细语。如果不充分了解太原的女人,每个人可能都会被弄得一头雾水,分辨不清她们到底是怎样一种性格,但如果与之亲密接触,则这种不解就会逐渐清晰起来:她们聪明但不自私,漂亮而不高傲。</P><P>  还是以城市的各个方向来勾勒山西的美女地图吧,她们大多都出现和聚集在商场、酒吧、迪厅、公园、学校和夜总会以及其他任何一个美女都可能出入的场所,换句话说,只要是女人出入的场所,你都有可能碰到美女。而东西南北中的区划,有时也不准确,现在我们只能以太原为中心,向山西的东西南北开始搜索。</P></TD></TR></TABLE></DIV></CENTER></TD></TR></TABLE>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之中] <>  [在柳巷看美女] </P><>  柳巷曾经是太原最著名的步行一条街,每天晚上都会有无数美女穿梭其中,或花枝招展,或衣著性感,或前卫另类,或窈窕淑女。特别是在夏天的夜晚,只要随便在柳巷的一角驻足等待,不到半个小时就会眼睛发麻,眼前的美女如云,犹如一大群美丽的蝴蝶翩翩飞过,往往是还没能看够第一个,随后便又有更多美女紧紧跟随,总的感觉是:“大脑跟不上眼球。”,应该说明的是,柳巷是集中了整个太原全部美女的一个地点,这里不分档次,不讲身份,毫不夸张地讲,所有的太原美女应该都来过柳巷,至于这里的美女是不是大多都在太原土生土长,问她们还不如不问,还不如一起逛街——你问了她们也不会说,因为没有回答你的时间。</P><>  [在迎泽公园看美女] </P><>  也许现在太原人气最旺的娱乐地点并不是迎泽公园,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的美女才是真真正正的太原女孩。现在的太原街头,你可以在五一广场看到举着羊肉串边走边吃的女孩,也可以在湖滨会馆看到身着正统服装观看音乐会的女士,更可以在每一个大街小巷里看到分布在各种各样小摊点或者大商城中或逛街或购物的姑娘,但她们都不一定就是本土的太原美女——她们来自哪里,谁也不知道,不过这里也没有严格的区分,只要你在太原看到美女,那么,她就算是这里的了。迎泽公园曾经是美女聚集最著名的一个地方,夏天清晨,秋季黄昏,春天傍晚,冬日午中,你都可以看到或三三两两,或只身单影散步的太原美女,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去打扰那些看起来很孤独的女孩,她们往往都会对你迷人的一笑,然后告诉你:“你的后面,有人。”——那是她的男朋友,因为两个人吵架之后,往往都会选择到这里来解决矛盾,或者散心。</P><>  [在校园里看美女] </P><>  熟悉山西美女的外地服装客商总是把眼光盯在校园这一个特别的群体上,因为她们才是真正引领山西美女时尚的最前沿群体:你可以在贵都大厦和五一商厦等较为时尚也还算高档的地方看到她们妖娆的身影;同样也可以在街边小店、各种极其普通的专卖店里看到活跃在此的她们。她们虽然大多时间里都生活在校园内这样一个小小的圈子中,但只要你进入到太原的各大高校,便可以总体上感觉到山西美女的风范了——重要的是,这里是山西美女的摇篮。她们或者时尚前卫,或者端庄贤淑,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间都能显现当代山西美眉的风采,只是近年来有不少大学生忍受不了身边时装表演秀一般的同伴,而毅然投入到了各种大款的怀抱,以求达到自己心中的平衡和高度;这点是毋容质疑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拒绝她们身上透露出的那份美丽来——近一点她们知道上海的巴黎春天在打什么折,远一点也知道今年巴黎秋冬季的的时尚流行趋势。不夸张的说,她们都长得还对得起这些穿在身上的服装,也对得起挑剔的眼睛和这座城市的整体审美水平。</P><>  [在酒吧里看美女] </P><>  这些环境并不是吸引全部太原美女的地方,但来的肯定都是美女,这点是不容质疑的。这种优雅人气颇旺之地,在你不经意品酒聊天之时,或许就会邂逅绝色佳丽,遇到自己的梦中情人。她们或者是白领丽人,或者是清纯的学生,又或者只是前卫时尚,但无法猜出职业和年龄的动感女孩,美丽的甚至可以让你留连往返,后来你再去,你单相思,你像电影中的傻男子一样渴望和幻想着一见钟情,甚至希望能在哪一条太原的街道中里再见到她——那个像菊花一样的姑娘。</P><>  [另类看美女] </P><>  这几年太原的变化非常大,晚看市区很像比较另类的城市,除了空气污染指数,对于美女而言,或许你已经分不清楚城市的格调和规模了。太原美女的变化也很大,她们已越来越时尚和前卫。她们敢穿、敢打扮、敢标新立异,而且还像男人一样奔向四面八方创业。其实你在山西的任何一个地方哪里都可能认出太原女人,她们有很明显的特征。</P><P>  太原美女的特征是温柔而不失霸气,美丽而不脱俗。当然,如果你在某个夜总会或者迪斯科舞厅见到她们时,不小心惹着了,她们随时都会送给你一句脏话。这些脏话真的令人觉得很不文明,但同时又让人感到一种爽。太原很美,但让这座城市最迷人的灵魂,还是那些美女。</P>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之西] <>  山西的正西面,是吕梁地区。它带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仅仅只是革命老区,吃苦耐劳是这里善良、淳朴人们的本性,而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里还有另外一道非常含蓄的美丽风景,那就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美女风景线。</P><>  以前的音乐人、现在的网络写手,写过《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的作家洛宾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叫做《绝色》,内容里描述的是他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发现自己人生中最漂亮的姑娘,给他留下了深深的眷恋和美好的回忆。是的,这里无疑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美女不多,和太原等地相比,这里的美女数量大概仅仅只是其他地方的一半还不到,但只要有,就会一盖群芳,以一赛十。她们有着那种让人可以轻易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那种美到极致的漂亮和耐看——带有些许羞涩的,同时又有些率直。</P><>  都曾经看过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吧?章子怡所扮演的那个美得让人心疼的红衣少女,就是这里最好的写照。当然,随着交通和观点的不断变化,这里的许多美女也都“流落”到了别的地方安营扎寨,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省艺校无疑是杭州乃至全省的美女大本营,而其中每一届学校之花里,最好看的第一名,往往都是吕梁中人。有句话叫做“满园春色关不住”,说得一点不错。吕梁地区中的美女们现在大多都在外地点缀着其他地方的美丽,而很少有人会再回来,回到这个贫瘠的地方。但是这种情况丝毫不影响于新一代美女的诞生,对于吕梁的美女,她们则更象是那句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P>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之北] <>  在忻州当地,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定襄吕布忻貂禅”,意思是说三国时著名的那对郎才女貌伉俪吕布和貂禅就是这里的人。但这仅仅只是传说,虽然定襄有比如“吕布池”、“赤兔痕”等实物存在,但据史书记载,他其实是内蒙古人,和定襄并无关系。当然,这个美丽的传说并不会因它的真实性而改变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不管是不是当地的人把这份美丽生拉硬拽,强加到自己头上——见永济出了个杨玉环,便把四大美人的另一个也拉到这里来,忻州的美女还是犹如雨后红花,争奇斗艳。另外的一个著名才女班婕妤却确实是忻州人,她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女文学家,婕妤是皇帝后宫嫔妃的称号。班婕妤很有才学,十七、八岁时被汉成帝选入宫廷,立为婕妤,深得宠爱。她的《怨歌行》是早期五言诗中难得的佳品。班婕妤的兄弟伯、游、稚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班稚的儿子班彪、孙子班固、孙女班昭,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汉书》即为班氏所修。相对于此,那种浓厚的人文气息在这里也显得尤为重要,不但很少听说这里会发生著名的风化事件,不是说没有,而是似乎被更艺术化地处理掉了,因为这里需要艺术,尽管它是中国比较著名的贫困之地。如果在这里碰到几个美女,如果你有谈天的机会,那么最好是谈文学谈音乐而不要大聊特聊物质、金钱,再俗一些也要谈谈路遥的《人生》。当然,以上所说的是一个简单的美女地图。它不会让你太盲目地踏破铁鞋,但是你千万不要存有幻想,以为在那些地方只要能够咳嗽几声诗歌就真的会碰上红颜知己般的绝色佳人,再说了,对绝色的理解古今也大不一样,如果班婕妤活到今天,可能最多也就是个“美女作家”,即那种“身体写作”者——她会让你知道,才比貌要重要得多。</P><>  大同更是著名的美女之乡,曾几何时,“大同府的姑娘朔州的郎”传得脍炙人口,“沸沸扬扬”——在山西最大的工业重镇之一的大同,人们最有印象的有三:煤矿、石窟、美女。相对于太原的女孩子而言,这里的姑娘更加开放、大胆、泼辣一些,和忻州的女孩子相比,又有些大方的爽朗和活泼,如果把前者比做成都,后者则似乎更象是重庆一些。美丽总在比较之间。美丽的工业城市大同地处太原之北,而忻州一带的晋北女子向来又以高挑长身著称。大同美女则无疑集整个晋北女性的精华于一身。与太原女子相比,大同美女也许婉约不够,但却多了一份豪气;与朔州等其它小城市的女人相比,大同美女身上又多了一些清新和雅致。总之,高挑的大同美女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那种气质,除了化妆品之类的东西打造外,她们自内而外散发出的对生活、对生命的热情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大美。</P><>  姜汤说,重庆女人是世上最有吸引力的女人,这是相对于全国之说,当然,她也没有理由说其他地方的女子不美——要说的就是这个,大同女子虽然不比忻州的女子美艳、精致,但她却是整个晋北最有吸引力的一个群体。其实最让人们心动的是,在大同的市中心,有著名的小吃一条街,等夏天下班之后,各式人群赶去那里吃夜宵,在一片热气氤氲之中,美女如明月一般地浮出云层,戴眼镜或不戴眼镜之男人都会出现一种雾里看花之效果。在这个时候,因为环境潜移默化或者是内心的激情之下,美女们就会大有脱去外套身披吊带背心大啃骨头的,说的就是这份豪迈。当然,忻州女子的那种精雕细啄是大同人学不来的,这似乎跟文化内涵有关,所以,有人说,大同女子适合当初恋情人,朔州女子做红颜知己最好,而娶妻生子,希望找一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则就要找翩翩内秀的忻州美女了。</P>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之东] <>  有人说,女人美本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人夜不能寐——说的就是这个,晋中太谷、祁县一带的女子就是这个特点。不知道是不是山西商人们在清代频繁地迎娶回各地的美丽女子,使这里的一下代美女更加糅合了中国各地美女的风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里的女人有一种让人看了难以自律的美。有朋友说,去那里之后他特别想去那儿定居,这念头不断在折磨他。这里曾经被一位英国人在自己的书里描述成天堂,当然,他那是指商业的繁华而言。若干年前,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孔祥熙带着自己的妻子宋蔼玲回到他的家乡时,跟随的就有那位英国作者。总的来说,这里的美女可以称为山西最具有个性的群体,她们在表情中张扬着桀骜不逊的个性,展现着一种摧毁男人理性的魅力。一般说来,美女成群结队时,才会给男人形成压力,可这里的美女单独一人也会让男人六神无主,见到她们时,男人总会有上辈子就被她征服了的感觉。</P><>  说到这里还应该说说阳泉美女,她们的美丽展现最主要的是在眼睛上——那种珠波流转、摄人心魂的眼神。姜汤说的好,女人要想征服男人,最好的办法是在自己眼里构筑男人着迷的世界,女人被男人征服,是因为男人有征服女人的能力。男人被女人征服,是因为女人有一双理解男人能力的眼睛。女人的眼睛其实是无边无际的情网,一旦她网住男人,男人就会变成羔羊。不过现代女人也开始变得花心,她们的眼神里经常充满幻想。不少女人虽然已经网住一个心仪的男人,但她总认为再网一些男人会更好。</P>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之南] <>  这里其实是最能引起人们微妙情感的一个地方。前面说的貂禅不管是不是山西人,但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却真真正正的山西永济人,史书上说她“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环肥燕瘦,说的就是杨贵妃的丰硕之美。历史上关于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传说故事很多,而白居易写的《长恨歌》对这些传说故事进行了艺术概括,是一篇脍炙人口的长诗。自然,传说中包含的神话和幻想色彩不足为据,但是,长诗的前一部分的描述,是有现实根据的。杨玉环作为一位传奇性的美女,至今仍然被当地的老百姓津津乐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这个著名中国美女当时的丰姿,她去世时年仅三十八岁,更应得了“自古红颜多薄命”的一说,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遗憾;当然,这里仅仅只是就其的美貌而言,至于李隆基的荒淫无度就抛开不提。</P><>  接下来应该谈谈临汾地区了,做为山西美女著名的大本营,这里有令其他地区汗颜的数据:据说,山西最美丽的女子,十之五六都来自这里。以临汾市为例,这里曾是山西最好的艺术基地,无数在国内国际获奖的山西模特美女大多都曾经在这里呆过。十年前与一句话,叫做“临汾打个喷嚏,山西就要感冒。”不过现在已经轮不到她们来引领时尚潮流了,随着美女渐渐往太原一带集中,这里也变得比原来萧条许多,走在街上,如果能让你眼前一亮,那也只能是偶尔一下了;但她们的生活和时尚方式仍然是左右山西市场的重要力量,虽然不如以前但也不能小瞧。这里的美女,或许离水更近或者说更有历史感,有不少上了一点年纪而不再喜欢去蹦迪,大多会选择在此栖息,她们的美更体现在一种气质上,她们是生意上的成功者,感情上的失落者,她们或许称得上是女强人,但却是有品味的女强人。总的来说,她们是山西美女中最另类的一个群体。</P><>  当然,用这几个点滴的地域来全部代表三晋美女显然是片面的。不但晋中,晋南、晋北还有许许多多的抵御值得描述:象大同、洪桐、忻州、榆次、运城、侯马、太谷、汾阳......这些美女如云的城市和地域中,也有引无数英雄尽折腰的风情万种,但无奈地域广辽,不能一笔带之,只能走马观花,略谈一二;如果你想真正了解山西美女,那就给山西旅游做个广告:“带上你的马车,带上你的花轿,来山西吧。”</P>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山西美女交往的N种技巧] <>  1,扬长避短:山西美女最喜欢的男人是用情专一、文质彬彬的类型,而最讨厌的则是这么几种人:一是上海式新好男人,小里小气,精明过头;二是大男人主义,唯自己独尊,根本不把女人放在眼里的;三是某些所谓的大款或商人,以为钱可以买到一切的傻冒——有人会说男人难,谁说不是呢。</P><>  2,作为普遍追求时尚的都市女孩,她们都特别喜欢体育运动,你不妨经常带她去滑雪、溜冰,到大自然中呼吸清新的空气,舒展一下疲惫的身心。在你精心呵护她的同时,你可以适时和摔倒在一起。直到你和她手拉手滑进结婚的礼堂里。</P><>  3,都说浪漫是女人的天性,其实未必。大部分女人的浪漫其实只是孩子气的任性和女人固有的挑剔。假如一个女人到了60岁还能挽着老伴儿的胳膊去散步,这才是真浪漫——山西美女大多都是很现实的,当然,也不是就不需要浪漫,你要努力学会现实和浪漫之间的黄金分割点,才算成功。</P><>  4,有一个说法,喜欢上一个女孩子,就注意观察她是如何和同性朋友相处的。这是很有道理的。对朋友有义者,于爱人必不会无情。山西美女往往非常在乎你对她们朋友的看法,如果疏忽了这点,开始就露出无所谓的态度来,抱歉,你被宣布光荣下岗了;相反地,您如果真的找到了象她们一样的女孩子,是一生幸福的保证。</P><>  5,你得学会容忍,包括她的一切特点:古今中外,揽镜自照的都是美女。女人自恋是本能,你不自爱谁爱你?我现在天天用心梳理如瀑卷发,点染粉紫绛唇,抚弄香肩玉腿...碍你什么事了?村上无春树,哈根不达斯,难道我就不能——BOBO自助星巴克?这点,应该是山西美女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独特性格特点之一,记不住?拜拜啦您哪。</P><>  6,种种干扰,是美女永远都走不到头的阴影。心仪者的拦追堵截、街边小混的轻薄挑逗、半夜三更的电话骚扰、甚至于谦谦君子的呵护垂怜,都成了美女生活中的不速之客。和山西美女交往,要注意火候,千万不要采取尾追堵截的下下策,要知道,这点是最让她们讨厌的了——做到随叫随到,就算及格。</P><>  7,广州美食天下闻名,关键在于煎炒烹炸极为讲究。而广州美眉也算得上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了。而山西而不一样,山西的男人才是厨房里的一把手,你必须有一手好厨艺,才能笼络住美女的芳心,当然,你不必和上海男人一样,在山西周一到周五都是女子做饭,但周末的时候你必须露上一手,否则一切免谈。</P><>  8,不要跟山西的美女随随便便就谈爱情,不是说这里的美女根本不需要不谈爱情,而是她们见得爱情多了——并且需要提醒的是,在没有深厚的学识和足够的把握下,千万不要故作高雅,随口空谈文学诗歌,要知道山西的女子是最内秀的城市美女群体,往往等你还没张口,她们已经把名士墨客的爱情诗篇全部端出来送给你了。</P><>  9,如果你能注意到所有的事项,一般情况来说,大体是可以约她出来逛街了,不过你得注意,逛街不是那么简单,有句话叫做“北京男人的嘴,山西男人的腿”,意思是说北京人能侃,山西人能跑——这里的跑不是指以前山西商人足迹遍布天下的意思,而是你必须得陪着女朋友逛街逛到麻木,想找个山西美女做太太,先把这招练好再说。</P><>  10,最后一招来了:她就象是一只花蝴蝶,喜欢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如果你想取悦她,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不仅陪她到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转个遍,还要带她去品尝当地各种风味小吃,闲下来的时候还要读书给她听。不过你可以乘机把你为她写的那几首蹩脚的情诗念给她听,看看她的反应——当你把精力和经济全部奉献完毕的时候,通常就会得到她的欢心了,如果还不行,不好意思,只能怪你倒霉了,山西美女就是这样精灵古怪,让你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摸着头脑。(作者简介:山鹰男24岁出生于1980年4月29日)</P><P>  来源:三晋热线/网友文摘</P>
milan 发表于 2005-11-10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很有必要开个类似于国庆灌水贴这样的帖子来弥补我的2000多贴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撒。如果不行就隻能大把花錢來買帖子數和積分暸。反正現在我的帖子進帳速度很慢德說。<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為暸掙囬以前德帖子數。現在開始瘋狂灌水中。再轉幾個好文章。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新宋体 size=6> <B>[转帖]梦回那场历史颠峰的决战-长平之战</B>
</FONT>
linjiangxian 发表于 2005-11-10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0909f7> 背景材料一:赵奢</FONT><><FONT color=#0909f7>  赵奢是赵括的父亲。
  近年有人开出了一个先秦十大名将的名单,赵国赵奢被列在其中,余为吴国孙武,楚国吴起,赵国廉颇与李牧,秦国白起和王翦,燕国乐毅,齐国孙膑与田单。
  无论这名单开列得是否全面、准确、权威,但赵奢作为先秦的著名将领、军事家应该当
  之无愧,且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一个。
  先是赵奢在做赵国的田部吏的时候,与平原君的那番关于大家与小家、国家与个人之间辨证关系的论述,已初见其经国大才之端倪。
  再就是他曾与齐国大将田单在大摆火牛阵、复兴齐国之后的谈话,表现了他对战争现在时的深入思考。
  
  田单说,要说,我并不是不喜欢将军的兵法,但我不赞成你打仗的人海战术。兵员太多,影响国家的粮食生产,青壮劳力都调集去打仗了,地就没人种了。打仗所需的粮食不仅要从别的国家输入,运输也跟不上,不能保证战时的后勤供应。再遇到一些战场上所不可预料的情况,那部队就只好坐以待毙。过去帝王之兵,常常不过三万人便能解决问题。好家伙,你领军打仗,动辄就是十万、二十万之多。在这一点上我和你的看法和做法不同。
  
  赵奢说,不客气地说,田将军,你的思想跟不上形势了,你不知道什么是现代战争。
  吴越出名剑,青锋利刃,寒气逼人,用活物来试,可以砍断牛马筋骨;用金属来试,可以削毁锅盆器具;但要是把它靠在柱子上砸,剑就会折为三截;如果放在石头上砸呢,那剑就会断为碎片。
  你知道,吴越一把好剑,必取上等材质,不是什么破铜烂铁都可以做的;但就那也要把剑背打制出相当的厚度才可以,因为剑背没有一定的厚度,剑尖就不能锐利刺入物品;剑刃还要相当的轻薄,否则就不能锋利斩断物品。这些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和要求,还要配制剑环、剑柄、剑镡、剑佩等;这道理很简单,你能用手直接拿着剑刃去挥舞战斗么,那你就把自己的手割破了。
  
  同理,三万军队,也可能是剑背或剑刃的部分,但一场战争需要的是更多的剑环、剑柄、剑镡、剑佩的配合部分。你说的帝王之兵所谓三万人便能解决问题,那个时代早已过去了。那时众多的诸侯小国,大的城邑,其城墙不超过三百丈,人口不超过三百家。你让我现在去打这样的国家,我不要三万军队就能给它拿下。当今天下是什么格局,就剩下七个超级大国,一个个称雄于世,独霸一方。任何一场战争都打得实力相当,难解难分,旷日持久。那年齐国动用二十万兵力攻打楚国,整整用了五年时间不分胜负;那年赵国也动用了二十万兵力攻打一个小小的中山,也用了五年时间才最后摆平。
  我们现在就随便举个例子吧,就说现在齐国和韩国打起来了,你用三万兵力就能够援救他们么。你看看吧,现在哪个国家不是千丈的城墙,哪个国家不是万户的大邑,你用三万人去包围他们试试,你连个城角都围不住,更不要说野外更大规模的战役了。所以当下再去说帝王之兵不过三万人便能解决问题,恐怕就是笑话了。
  田单被说得喟然太息,心悦诚服,一愣一愣的。
  
  戎马倥偬,幕天席地,身经百战,九死一生,赵奢对战争本身的艰难与残酷,不仅有比一般人更深刻的认识和认知,也有比一般人更深切的体会和体验。所以他一方面从严治军,铁纪如山,铁面无私,铁腕无情。因为战争无私,战场无情。另一方面他则深爱着他的士兵,士兵是实现战争目的的基本单位和元素,他们是命令冷酷无条件执行者,但他们毕竟也是鲜活如水灿烂如花的血肉之躯。故和他亲密的士兵十数人,友好者有百数人。而且只要有大王及宗室赏赐,他全部分发给他的部属,自己一个子儿不要。
  这一点令后来另外一位大军事家曹操大为感动,曹操说,苦者赵奢、窦婴为将也,受财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吾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
  
  问题是这却感动不了他年轻气盛的儿子赵括。这让赵奢深深地为之忧虑和不安。
  在父子日常进行的关于战争的谈话中,父亲常常被熟读百家兵书,通晓军事理论的儿子的高谈阔论勃勃雄心傲慢自负弄得哑口无言,只好忧虑不安地对妻于说,我也许缺少了儿子理论的高深,但儿子恰恰缺少了我对战争现实的体验。兵,死地也。实际战争中的那些血与火、欢与痛、生与死、动与静、真与伪、深与浅、进与退、攻与防、成与败,他没有亲身感受,没有现场直观,没有深谋远虑,没有瞬息应变,没有累累伤痕,没有刻骨铭心。他只会硬搬书本教条,一味纸上谈兵。日后,赵国不用他为将则赵国万幸;赵国要用他为将,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我有一种预感,而我内心的万般痛苦也在于此。也许我真的老了。
  这是一个将军的忧虑。
  事实将很快证明他的这种忧虑是战争经验更是人生经验的双重提示与结论。
  
  作为一代名将,他对战争的思考、对战争的忧虑都不如战争本身更能说明问题。
  秦国攻打韩国,兵驻阏与。
  韩危急,就是赵的危急。
  赵王问,救还是不救?
  廉颇说,肯定要救。但阏与遥远,山势险峻,道路狭窄,很难去救。
  乐乘说,老将军一语中的,阏与遥远,山势险峻,道路狭窄,很难去救。</FONT></P><><FONT color=#0909f7>  赵奢说,阏与遥远,山势险峻,道路狭窄,很难去救。但这正像洞中的两只老鼠,狭路相逢而勇者胜!
  赵王说,我喜欢听这样的话。
  于是赵王命赵奢为将,救韩于阏与。
  
  赵奢率大军离开赵都邯郸三十里,让部队停下,安营扎寨,加固屏障,等候号令,并一脸情绝状,说:不论什么人,无论什么情况,谁要敢为军事问题说一句话,处死刑!
  
  其时,秦军在围困阏与的同时,对赵军出兵救援已有准备。发兵一支,向东直插武安,构成犄角之势,钳制赵军行动。
  秦军一到武安,便擂鼓呐喊,虚张声势;武安屋瓦震动,大地颤抖。
  一位负责侦察的军侯惊慌失措把情况向赵奢报告了。
  赵奢无动于衷。
  军侯急了,建议赵奢急速去救;赵奢不等他再陈述理由,立即斩杀了他。
  这让全军惊诧不已惶惑不已,也让秦军惊诧不已惶惑不已。二十八天,赵奢仍按兵不动。秦将胡伤为此大伤脑筋,猜不透这赵奢究竟想干什么,便派了间谍前去刺探情报,打听虚实,摸清底细。赵奢把间谍捉住后,不仅没有严刑拷打逼问来由,还高标准弄了好饭好菜好烟好酒热烈款待了他一番,又派了专人把他送出边境。
  间谍回去后把情况一汇报,胡伤与将领们反复一分析,觉得开始的判断错了,原是虚惊一场;赵军完全没有救韩的意思,而是加固壁垒备战,以防秦军伐赵。那么赵军也完全错了,秦军也只要阏与,无意伐赵。
  秦军一下松懈下来。
  
  在秦军得出这番分析判断之前,于秦国间谍离开之后,赵奢就命令全军立即行动,卷甲而趋,快速尾随其后,向阏与全力奔袭,只两天一夜就到达了秦军的阵前,命令所有优秀的射手在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严阵以待。
  胡伤说,不会吧。我们派去的情报人员才回来啊,赵奢的几十万大军跟着就到了。待情况得到确认证实后,胡伤就有些手脚忙乱阵势不稳了,情急中就调动大军全力压上。
  有个叫许历的军士来了,对赵奢说,秦军全力压上,已不计后果,我们当避其锋芒,加重兵阵,否则必败。
  赵奢说,建议可取。
  许历说,请按军令杀我。
  赵奢说,回邯郸再杀。你话没有讲完。
  许历说,先占北山必胜,后到北山必死。
  赵奢说,这你就更不能死了。你给我领一万人迅速占据北山!
  
  这北山一占,秦将胡伤便知道阏与之战基本结束了。</FONT></P><><FONT color=#0909f7>  他带来的军队,一半还在那里围城;一半兵力用来措手不及对付突然奔袭而来的赵军。赵军抢占北山,居高临下,使秦军进不得,退不去。犹豫间,赵奢已亲领大军杀到,万名优秀射手分为两队,一起向困于险峻狭窄半道上的秦军疯狂乱射;许历在北山上看得一览无余,瞅准时机,一声令下,万余人从山上如狂风骤雨,乱石崩云,滚滚沉雷,从北山直冲而下。并与赵奢两下夹击,秦军大败惨败残败而逃。
  赵奢说,怎么样,狭路相逢而勇者胜!我们赵军是一帮勇敢的老鼠。
  许历说,关键是他们有一只勇敢的老鼠王。
  赵奢说,你也是。
  
  天才将帅者,集中表现为天才的预见与把握。
  赵奢与田单的关于战争的谈话,是一种预见与把握;对儿子的忧虑与不安,是一种预见与把握;救不救韩于阏与,并提出狭路相逢勇者胜,是一种预见与把握;杀军侯而信许历,是一种预见与把握。
  赵奢具备这种天才的预见与把握。他是大将,他是名将,他是老鼠王。在有些人那里,预见与把握可能是递进关系,在赵奢这里,二者同时生成。
  阏与之战大捷,赵奢封为马服君,位于蔺相如、廉颇等并列;至于许历,赵奢觉得他应该算是一个人才吧,也是他军事上难得的知音,杀了是不是有点可惜了;那么不杀,就要加封。于是推荐给赵王,赵王封他为国尉。
  
  阏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经典战役,其中“狭路相逢勇者胜”、“告之不被,示之不能”、“能为敌司命”、“反客为主”、“居高临下”等,都是为人熟知的内容丰富的战略术语,并被后人不断扩展其内涵与外延,用在了其它领域及其日常生活之中。
  只是我们顺手拈来并熟练应用这些术语或成语的时候,我们已记不得赵奢是谁了。
  
</FONT></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5 10:42 , Processed in 0.045160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