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德国的席勒?世界的席勒?——席勒年反思

[复制链接]
 楼主| 春上莱茵早 发表于 2005-12-30 17: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5</FONT>年,德国人迎来了又一个席勒年:德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与歌德比肩的古典主义诗人席勒逝世两百周年。显然,这不是第一个席勒年了,此前,不仅有席勒<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0</FONT>年的忌辰,更有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FONT>岁的冥诞。德国人热衷于纪念他们杰出的诗人和艺术家,对此,龙应台在《诗人刚走,马上回来》里曾深有感慨地做过介绍:</P>
<>“我生活在一个传统无所不在的国家。在这里,两百年前的人栩栩如生,好象只是出门买个报纸,马上回来:他桌上的茶还热着。”</P>
<>接着,把家安在了这个诗人与哲人国度里的作者列举了“无处不是”地充盈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7</FONT>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8</FONT>的海涅、舒伯特、布莱希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并且着重描述德国人将怎样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9</FONT>年轰轰烈烈地庆祝歌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0</FONT>冥诞。最后,他承认自己“嫉妒”,“而且还有点儿心酸”,因为中国的文学家,如歌德同时代的吴敬梓、曹雪芹们,他们的生日无人记得和庆祝。</P>
<>歌德刚走,席勒回来。今年,不,从去年开始,比歌德年轻十岁,却比歌德早谢世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FONT>年的席勒,重新成为媒体的热点,书市的宠儿。一部部新的席勒传记、画册、专辑不断问世,更不用说隆重上演他的戏剧,举办关于他的讲座,推出不同世交的长篇纪念和讨论文章……当年是“举国上下都要谈歌德”(龙应台语),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学生,如今,歌德“轮岗”给席勒了。</P>
<>然而,今年的席勒热,既不同于刚刚过去的歌德、海涅热,也不同于历史上的席勒烧,而是“别有一番滋味”,因为在此之前,“燃烧”了一个多世纪的席勒已然冷却了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FONT>年。大约上世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0</FONT>年代起,西德对席勒的整体记忆趋于淡漠,学校不再规定阅读席勒,向下一代传授席勒之作的热情和兴趣随之消退。此番反拨,席勒再度升温,自然不可不回首其“热史”及“冷因”。于是,新世纪的席勒年表现出基于沉静反思的新品质:不是一味地热,而是热中有冷;席勒神话走向“人化”,同时,席勒的精神得到我们的温故知新。</P>
<>长久以来,即使在中国的知识界,席勒也不是个陌生的名字,虽然未必有多少人读过他的作品。这种情形应该与如今德国的整体状况类似:提到席勒,无人不知,而同时,大多数人又都得承认,他们几乎都没有读过他的作品。然而,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FONT>世纪,席勒不仅为欧洲知识界熟知,不仅在德国家喻户晓,而且那里无论哪个阶层的人都喜爱引用和背诵他的诗句和剧本里的台词。作为“自由精神诗人”、“理想主义诗人”,作为“真善美之君”(歌德语),同时也作为“民族诗人”,席勒在其生前和身后的上百年间,曾经犹如一面光彩夺目的旗帜,经历过无限的推崇,被编织成一个令今人很难想象的席勒神话。这个神话根植于席勒高尚的、火一般的心灵,建构于这个“艺术之神”(托马斯·曼语)天才的诗句和剧作,也催生于他那个民主革命和民族意识高涨的时代背景。在这个背景下,席勒这个名字,似乎从一开始便与“非凡”相伴:</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82</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月,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0出头的席勒即以一台《强盗》征服了德国人:“剧院就如一个疯人院”,一个目击者描述《强盗》首演的场景。“观众席里滚动的眼球,握紧的拳头,踏顿的双足,嘶哑的叫喊!陌生的人们抽泣着扑入对方的怀抱,妇女们几乎晕厥,摇摇晃晃走向门外。这是一种普遍的释放,犹如从混乱的烟雾里爆发出一种新的创造。”席勒一举成为文学和反叛的新星,包括他从专制的符腾堡公国出逃的经历,为他迎来了普遍的同情和长久的关注。</P>
<>法国大革命最初几年,《强盗》在巴黎大获成功,他也因此被授予第一个共和国荣誉公民的称号。《强盗》之后,席勒又推出一系列紧扣时代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的剧作、历史编纂,令他的名声不断巩固和扩大。他批判专制主义(《菲埃斯克》《唐·卡洛斯》),揭示等级社会的弊端(《阴谋与爱情》),表现妇女的社会地位,关注欧洲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形成(《统一荷兰的衰败史》《威廉·退尔》),这使他的影响超越了国界。后来,席勒的剧作和叙事诗找到了一种“插上了翅膀的语言”,越过了文学语言和普通语言之间的隔阂,逾越了知识阶层与普通民众的障碍,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P>
<>在他逝世前一年,这个从不出门旅游、常年被病魔折磨、年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6</FONT>岁就在创作的颠峰时期病陨的天才诗人、“德国的莎士比亚”终于来到柏林这个他生平所见到的最大的城市、也是他所到达的距离他的出生地最远的地方。这里,他经历了自己的又一次辉煌:柏林迎接他的是他的多部剧作的同时上演。</P>
<>无论柏林怎样挽留,席勒还是回到了魏玛,在那里,他不仅与歌德为邻,而且与后者结成了“最著名的精神联盟”。歌德评价席勒是一个奇妙的、奇特的伟人。“奇特”这个词有“迷一般的”含义,因为对于歌德,席勒到死都是一个迷。席勒辞世后,歌德甚至将他的头盖骨拿回去研究。对于后世,席勒同样是神奇的;甚至逐渐发展为神话。席勒比歌德要更加彰显,可以说是“全面出击”,因而也就容易被各种不同的政治潮流所利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59</FONT>年,席勒诞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周年,无论是自由主义者还是民族主义者都以此为全民的节日,德国、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的大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FONT>个地方举行庆典,成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FONT>世纪德国最大规模群众节日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48</FONT>年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71</FONT>年具有两个同样重大的意义的年份。接着工人运动兴起,席勒被他们视为圣像。诗人一步步被政治化、僵化为一尊纪念碑尽管这并不能在其作品中找到根据,相反,他明显的无意介入当下的政治。包括对德意志民族的形成,席勒其实基本都是持怀疑态度;他的国际化剧作题材也使人们看到他的世界主义或欧洲主义倾向。然而,当时强化和系统化的席勒研究没有纠正将席勒民族化、狭隘化的倾向,因为这些研究都有义务服务于民族/国家利益。与此同时,席勒的解放-自由精神进一步丢失。</P>
<P>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34</FONT>年的席勒年,国家社会主义党组织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000</FONT>个青年举行接力跑,目的地既是席勒的家乡玛尔巴赫。但在玛尔巴赫的党员集会上,席勒精神却意外复活——一个党员抢话筒道:“天才的席勒,你的精神沦丧,正在死去!伸出你的救援之手,将纳粹之妄想从头脑中驱走!……”呼吁者随即被捕。</P>
<P>“席勒是为伟大的革命理想而写作的”,海涅称颂道。“他摧毁精神的巴士底狱,建造自由的神殿,而且是那种能够容纳所有的民族为兄弟的巨大的神殿;他是个世界主义者”。而歌德的著名诗句“他是我们的”,又给席勒罩上了强烈的时代感和归属感,成为形形色色民族花席勒行为的基本旋律。席勒自视为“不效忠于任何君王的世界公民”,但他在尼采眼中则是一个“民族诗人”、“道德鼓吹手”、“圣人”,被阿多诺定义为“德国理想主义的宫廷诗人”;一方面,席勒成了所谓“希特勒的战友”,另一方面,他又作了“真正的各民族友谊的宣告者”。时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1</FONT>世纪的席勒年,德国的思想界、文学艺术界和教育界纷纷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记忆,再度阅读这位明星诗人和萨特式的哲学作家,探寻这座令黑格尔、费希特、荷尔德林都无比惊叹的“思想的发电站”,因为席勒理应重新被解读。</P>
<P>瑞士著名剧作家迪伦玛特十分推崇席勒,但他早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59</FONT>年接受席勒奖时就明确拒绝将席勒膨胀为绝对的、最终的、效仿的东西。他认为,对于一个创作中的作家来说,只有建立起与古典作家的人性的关系才是有益的。很明显,当年导致席勒陌生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迪伦玛特所指出的“膨胀”。席勒所独具的乐观主义、激情和不间断的理想主义、语言上的修饰,自然给这种膨胀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而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催化了它,并遮掩了席勒理性主义的光芒。尤其是二战以来的残酷现实又在很大程度上抽去了这种理性主义的基础,于是席勒似乎过时了,失去了现实意义。再这种背景下迎来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5</FONT>年席勒年表现出一个普遍的倾向:将英雄领下纪念碑,贴近之。崇高的、充满迷一般热情和力量的席勒出现在其个人生活中,作为情人,饱受折磨的人和名利场中人。写席勒的奢侈癖好,如昂贵的葡萄酒、高级雪茄、遛马、玩牌和同时爱上两个女人等的娱乐性质的传记成为畅销书。然而,历来喜欢保持距离感的严谨的德国人决不满足于此。他们推举“严肃传记”和席勒著作入门类图书,长篇大论地介绍和分析席勒作品的思想、风格,其历史意义和现实启迪。</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FONT>世纪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斯代尔夫人曾经给予席勒以高度评价,称他是“思想家与诗人结合的典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5</FONT>年德国席勒年十分强调的就有席勒的美学教育思想,即他的《审美教育书简》。我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在上世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初出版的《德国古典美学》中介绍说,席勒写这本书的动机,主要是法国革命的爆发,所以席勒对法国革命的看法就成了这本书的基本出发点。对于法国大革命,席勒曾经满怀热情,并抱有极大的希望,以为它能带来他所憧憬的自由民主。然而,伴随着暴力和血腥的革命令席勒深感失望。<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93</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3</FONT>日,席勒写信给他的君主冯·奥格斯腾堡,描述了他对这场革命可怕的赘疣的惊骇,“野兽们粗野的无法无天的冲动”和怒火令他感到憎恶。席勒的梦想变成废墟,他的理性主义只是一层薄冰。而即便在理性之中也驻扎着权力的诱惑。席勒意识到,“人类的自我解放失败了,因为主体还没有成熟,无法接受自由的馈赠”。于是他认为,改革社会,实现自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通道。<o:p></o:p></P>
<P>关于审美教育,席勒传记的作者卢迪格·萨夫让斯基在接受《镜报》记者采访时特别列举了两个要点,一是席勒作为教育家威廉·洪堡年长的朋友,是德国教育思想的发明者。他认为,重要的是将人本身作为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受教育而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教养的人,是每一个人都切实可以做到的。“宗教作为意义的资源在如今的世界已经行不通了”,这使席勒的教育思想更显得有意义。相比较而言,歌德则始终是属于精英的,因为他灰暗、矛盾。同时歌德也是更伟大的抒情诗人。席勒在诗歌方面的弱点便是他令人难以置信的清晰。歌德非常看重席勒的清晰天才。二是席勒的游戏观。他说:“人只有在他游戏时才是完整的人。”对此,萨夫让斯基解释到:“整个文明不正是建立在这种游戏的创造之中吗?”我们将严肃的事情转变为游戏,将宗教的东西通过仪式来完成,从性事里引导出情爱之美,用竞赛疏导人的侵略性,使屠杀演化为演讲的厮杀……整个议会制度都是这种游戏。”然而,我们到今天都没有真正认识到席勒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o:p></o:p></P>
<P>席勒的一生犹如一曲精神的、美的礼赞。他长期的病体与超强的精神始终在进行抗争:谁更胜一筹,走向死亡的身体还是超越物质的精神?他一直忍受着苦痛。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创作。表面看来,身体消亡了,席勒的创造戛然而止,物质胜利了。然而说到底真正的胜利者是精神。与主要靠观察和经验写作的大旅行家歌德不同,依仗思想创作的席勒生前的存在基本局限在“窗与窗之间”,他的漫步“止于门槛”。即使作为世界主义者,席勒大概也没有料想到两个世纪后,他的思想和艺术的光芒依旧没有减退,而是在世界各地继续受到关注和研究,其中也包括遥远的中国。</P>
<P><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o:p></P>
<P><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o:p></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6 16:57:43编辑过]
芦菔子 发表于 2005-12-30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为什么,似乎我觉得不必要为中国的伟大人物庆祝生日,甚至不应该,可能是因为太亲近的缘故。</P>
<>刚刚给贝多芬庆祝了生日来着。</P>
maymayflying 发表于 2005-12-31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最后一天了,再见2005!
bayern 发表于 2006-1-1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9-28 22:19 , Processed in 0.024343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