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face="幼圆" color="#1111ee" size="3"> 西元1453年,危机频仍的拜占庭帝国的帝都君士坦丁堡再次传来了惊人的消息,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和谈破裂后亲率二十万大军进逼城下.全城军民在皇帝的领导下经过57天堪称卓绝的抵抗后,这座千年名城终于还是被回教徒们攻陷了.此城的陷落意味着一个文明的终结,同时也拉开了本文主角辉煌的序幕. 我在本文中将从政治、军事、法律、经济、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前后对比来总结及回顾那幅荡气回肠的灿烂画卷. </font><p><font face="幼圆" color="#1111ee" size="3"> 第一部分:颠峰驰骋的时刻 </font></p><p><font face="幼圆" color="#1111ee" size="3"> 孙子云: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要想牢固地统治如此大的一个国家,就要统一人民的思想.奥斯曼帝国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立国之本的国家,自从苏丹谢里姆一世俘虏了阿拔斯王朝最后一个哈里发姆塔瓦基勒后,便自己以哈里发的资格接管了可尔白天房的钥匙,使得奥斯曼帝国从此成为了全世界穆斯林的领导,也凭借此事,帝国最后建立起了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制度. 奥斯曼帝国在建立之初是一派自给自足,满怀自信,积极进取的气势,奥斯曼帝国的近卫兵团所向披靡(对了,这些人在帝国2和3里造价也忒贵了点儿吧<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 其令人瞩目的行政制度也为西方的来访者赞叹不已。它的许多行政管理人员都是原来的基督徒,经过遴选和训练后委以各项政府职务。官员的委任与升迁主要凭功绩,与基督教欧洲通行的惯例成鲜明对比。16世纪中叶苏丹委任官员时并不重视其财产或社会地位等条件,他考虑的只是官员的功绩,因此,在土尔其人当中,荣誉,高位和法官的职务是对才高绩优者的奖赏。而在当时在欧洲的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地域中并没有立功考绩的机会,一切均以出身门第为准绳,(真是和中国的九品中正制差不多了~~<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5.gif" />)出身显赫是直通升迁之路的唯一钥匙。 还有很值得一提的就是米勒特制度.米勒特制是奥斯曼帝国宗教宽容政策的表现。这是土耳其人从阿拉伯人那里继承下来并赋予新内容的宗教自治制度。非穆斯林宗教团体在不损害帝国利益并承担规定的税捐义务的基础上,保持本民族语言,信仰自由,并享受充分的内部自治,这种制度的确立使得帝国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有趣的是在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奥斯曼帝国这个异教国家却成了犹太教和其他一些逃避宗教迫害的人的庇护所,而这些人大多都是手艺精湛的工匠,又从欧洲带来了许多先进的技术,从客观上促进了那一时期帝国手工业的发展. 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商业行会制度对城市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具有广泛尔深远的影响,行会统一价格,对日用品施行专卖,严格规定原料加工生产,并组织外销.规范了帝国内的手工行业. 正是政治上的开明,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得以蓬勃发展.土耳其的文化相当独特,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表现. 在历史学的著作方面,他们起初是模仿波斯人的,大多数都是些不太系统的传奇,但是奥斯曼人自建立帝国以来就从他们的史学家那里就能看到很多有价值的记载了,有不少还是出自亲历其事的人之手. 著名的有契列布的《世界志》《大事年代记》等.在地理学方面当过海军大将的皮利.赖伊斯的大西洋地图和航海指南图都是在地理大发现那个时代难得的珍贵作品. 建筑学方面,"布鲁萨式"绿顶清真寺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在攻陷君士坦丁堡后,苏丹下令将索非亚大教堂改建成为清真寺(这招真的是损了点儿),开启了清真寺建造的新纪元,庄严肃穆的大清真寺象征着历代苏丹至高无上的权力.其中锡南更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建筑师,在他的一生中直接参与设计和建造了近两百所各类大型的宗教建筑,他惊人的精力和娴熟的建筑技巧标志着土耳其建筑艺术的顶峰. 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曾经有一句话:国家的目标都在于扩张.所以,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们为了适应连年征战的需要,又建立了相应的军事采邑制度.立有军功的人分别被授予"提马尔"或"扎米特"两种待遇不同的军功田封地,都想又很高的年俸,战时他们要为国家提供规定数量的兵丁,到16世纪末为止全国已形成了1万多个采邑,从制度上保证了帝国庞大固定的兵源. 在法学方面,伊斯兰法在历史上曾经是奥斯曼帝国制度体系的主要支柱之一,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古兰经》构成了伊斯兰法的核心精神和基本原则,历代伊斯兰帝国的世俗化法律实践为之提供了丰富的实体素材,教法学家们又运用伊斯兰宗教准则和道德价值将这些素材修改为伊斯兰法的实体规范和法学理论。这样,宗教化与世俗化的冲突与融合凝聚为一条主线,贯穿在伊斯兰法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这一背景下,穆罕默德二世的法典值得称道,它规定了帝国臣民的权利和义务,统治阶级的组成结构,及财政税收法规.1530年苏莱曼时期又编订了该国历史上最大的法典《群河总汇》.使帝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健全的制度形成后,苏丹们开始了野心勃勃的战争计划,攻陷君士坦丁堡标志着帝国已经瓦解了欧洲反土联盟的政治中心,把欧亚两部分的领土连在了一起,同时也确保了土军从安纳托利亚进入欧洲的通道.并且建立"新军",新军占全国部队人数虽然只有1/10,但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是苏丹的真正嫡系部队.在穆罕默德二世死时,帝国已经控制了巴尔干半岛和东地中海沿岸的大片领土. 经过巴耶塞特二世和谢里姆一世两代苏丹的努力,疆域已经是他们前任的两倍,使之成为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font></p><p><font face="幼圆" color="#1111ee" size="3"> 1520年,26岁的苏莱曼大帝登基,在他统治的46年里,帝国的国势臻于盛极,不仅完全控制了巴尔干,而且还攻占了地中海上的要冲罗德岛.这时的奥斯曼帝国囊括了从阿尔及利亚到高加索,从匈牙利到阿拉伯半岛南端广袤的土地。在这些土地上居住着各种血统和各种信仰的民族,约计5000万人,当时的英国却只有500万人。在欧洲,他联合法王法兰西斯一世,对抗哈堡家族的查理五世,在莫哈奇大战中取得关键的胜利,征服了匈牙利大部,进逼维也纳.在海军的建设方面,他继前几任苏丹后再次大胆启用了希腊人赫伊尔丁.伯尔勃罗萨为统帅,并笼络了大批海盗,同时海军中的新军也具备相当强的战斗力,因此,在东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都有很强大的势力.真是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是基督教欧洲的重大祸患.</font></p><p><font face="幼圆" color="#1111ee" size="3"> <br/></font></p><p><font face="幼圆" color="#1111ee" size="3">第二部分:举步为艰的岁月 </font></p><p><font face="幼圆" color="#1111ee" size="3"> 然而,仅仅在苏莱曼死后不久,奥斯曼帝国的大厦根基就已经动摇。那时的帝国已不是一根柱子折断或削弱的问题,而是国家的四根支柱,即宗教,法律,政治,财政全部面临着崩溃.奥斯曼帝国的命运出现了这样触目惊心的江河日下之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内部存在多种弱点,但其外部原因在于急剧膨胀的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尼德兰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成功完成,英国的圈地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在展开,法国的波旁王朝亦建立起了稳固的君主专制,而相应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海上贸易的进程则更是一日千里,而比邻的奥斯曼帝国相对静止的经济在这种冲击面前就格外显得招架不了。 奥斯曼帝国面对西方的压力之所以如此脆弱,在于帝国始终没有达到政治上的一体化,而与之抗衡的却是以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为基础的政治上一体化的西欧。奥斯曼帝国只是沿着神权政治的路线形成的松散的组织。它那形形色色的民族是按其宗教归属而不是按照民族来区分的。以宗教归属关系为主,这意味着帝国内部缺少一个统一的效忠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奥斯曼帝国是许多在相当大程度上自给自足的分散群体的摇摇欲坠的聚集体,这种组织上的涣散性削弱了帝国对外国思想和政治上入侵的抵御能力。 其次,是它昔日经济制度的诸多弊端的逐渐显露,行会制度的闭塞性使商人们失去了主动性和竞争性.土耳其的出口品于是价格高昂,质地低劣.根本无法与英法西荷等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较量,也失去了大量的国内市场.再者统治者治国的不力,帝国商业由于伊斯兰教的保守传统,特别是对东西方那条古老的贸易通道的控制和课以重税,使得西方国家不得不另辟蹊径,新航路的开辟使帝国丧失了一宗大的税源.无休止的征战和可耻的海盗活动,严重影响了帝国在国际的地位和信誉.苏丹的生活糜烂,帝国聚敛的资财没有被他拿来用于资本积累及工商业建设,反而大兴宫室,供自己享乐.因此,在即将到来的世界殖民浪潮中,奥斯曼帝国根本无力与英法等国在全球展开争夺. 在科学进步方面,奥斯曼帝国也落后于西方。奥斯曼的的学院自始只重视神学,法理学和修辞学,而排斥天文学,数学和医学。当时,人们对文学的兴趣浓厚得有些反常,对自然科学却极为冷漠,奥斯曼在科学知识上的落后不可避免地使它在技术和生产上也相应落后。 政治经济科技上的颓势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军事上的劣势,而战场正是检验国力的试金石.1683年围攻维也纳的失败是奥斯曼帝国的转折点。1699年的《卡罗维兹和约》迫使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从欧洲败退。从1718-1798年,先后在帕萨洛维兹、库楚克.凯纳吉、克里米亚和埃及的一连串败北证实了帝国的倾颓已不可逆转。西方在军事上的胜利转化成在经济上的进一步优势及其他方面的特权,从《卡落维茨条约》开始,几乎每一次和约都包括奥斯曼帝国同意或保证战胜国在帝国境内贸易自由,并向其出让干涉宗教事务和建立领事馆的权利。自此之后,西方国家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一系列的“协商条约”,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在其中尤其醒目.无论帝国的意愿如何,西方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侵入之势已不可逆转了。 </font></p><p><font face="幼圆" color="#1111ee" size="3"> 从17世纪初到帝国最后于一战后崩溃,这两百年间帝国依旧沿着历史的轨迹运行着,但谁也不能否认在这最后的两百年中的帝国历史始终是一个悲惨衰弱的故事我认为它不如它的"前任"拜占庭帝国,它的失败之处在于让宗教使自己变得保守,在灾难来临前无法预见到,当它降临后,又拒不变革,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和时代与环境格格不入的存在物,并最终不可避免地被历史的大潮所吞噬.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土耳其爆发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小亚细亚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又迎来了新的曙光.</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7 16:39: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