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求助(对德国历史特别了解的人请)

[复制链接]
 楼主| 帅帅KLOSE 发表于 2006-7-14 21: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求:德国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到一战的整个历史的详细介绍,谢谢.</P>
<>要详细的,最好每次重要战争都能介绍的很清楚</P>
wolfgang 发表于 2006-7-14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最好去图书馆翻找,我记得有关的书有几百页的
尚武条顿 发表于 2006-7-15 0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疯了</P>
<>     那段历史乱的你想疯   况且巨多</P>
sissi6905 发表于 2006-7-15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买一本《德意志帝国》,黄色皮的。介绍的很详细。
流逝 发表于 2006-7-15 1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issi6905</I>在2006-7-15 12:04:00的发言:</B><BR>可以买一本《德意志帝国》,黄色皮的。介绍的很详细。</DIV>
<p>也不怎么细致,只是比较全而已。
ERWIN19911964 发表于 2006-7-15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ff3300 size=3>先说说神圣罗马帝国:</FONT></P>
<><FONT color=#ff3300 size=3>814年,查理大帝死后,查理曼帝国随之衰落,,王室内部矛盾日益激烈,查理的继任者路德维希不得不把他的领地分给自己的三个儿子,西法兰克王国后来发展为法兰西国家,中部王国发展为如今的意大利,东法兰克王国后来便演变为德意志国家。东法兰克王国大致包括如今的德国西部、荷兰、瑞士和奥地利,其中萨克森公国最为强大,919年萨克森的公爵亨利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的统治权,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标志着德意志国家的正式形成。在奥托一世统治时期,奥托强迫罗马教廷为自己加冕,自称“奥古斯都”,奥托多次入侵意大利,并击败北欧海盗的进攻,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君主。亨利三世统治时期,与罗马教廷的斗争日益严重,其继任者亨利四世更是与教皇意大利人格雷格里七世爆发了剧烈的冲突,亨利四世企图罢免教皇,但遭到诸侯的反对,亨利不得不赤足来到卡诺莎城堡向教皇请罪,得到教皇赦免后,亨利立即组织军队驱逐格雷格里,另立教皇,此后双方一直矛盾不断。1138年霍亨斯陶芬王室登上了德国的历史舞台,其统治者正是大名鼎鼎的“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腓特烈再次发动入侵意大利的战争,并且帮助教皇镇压了一起反对教会的暴动,腓特烈随后得到教皇加冕,腓特烈在“罗马帝国”的前面加上了“神圣”二字,这便是历史上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由来。腓特烈在位38年,曾经六次远征意大利,1190年在他率领军队参加十字军东征时因为盔甲太重,掉到河里淹死了,不过在民间传说里腓特烈似乎并没有死,而是栖身于某个山洞里,在时机到来的时候,将再次领导德国人民取得世界的霸权。</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7 12:29:15编辑过]
ERWIN19911964 发表于 2006-7-15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000000 size=2>详细介绍一下三十年战争:</FONT></P>
<><FONT color=#000000 size=2>1618年,来自哈布斯堡王室的德国人斐迪南当选捷克国王,信奉天主教的他极其厌恶新教徒们夸夸其谈的集会方式,于是下令禁止捷克人信仰新教,结果遭到了捷克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试图利用议会驳回斐迪南的提议,但后者针锋相对,宣布解散议会。愤怒的捷克人民冲进斐迪南的王宫,将他的两个亲信大臣从窗外掷出,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掷出窗外事件”,次年捷克议会宣布罢免斐迪南,选举普法尔茨选帝侯腓特烈为国王,已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斐迪南立即宣布与腓特烈开战,哈布斯堡王室控制的西班牙和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的同盟军在蒂利伯爵的统帅下进军捷克,结果腓特烈战败逃亡荷兰,荷兰国王随即向西班牙宣战。腓特烈带着荷兰国王的亲笔书信来到自己岳父詹姆斯一世统治的英国请求援助,但詹姆斯不想开罪西班牙,便挑唆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八世进攻德国,捷克贵族瓦伦斯坦率领天主教联盟迎战,并协助蒂利伯爵击败了丹麦军队,双方签定《吕贝克条约》,丹麦彻底退回波罗的海。1630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在信奉新教的勃兰登堡选帝侯和萨克森选帝侯的配合下杀入帝国境内,蒂利伯爵阻击失败,自己在累赫河兵败身亡,瓦伦斯坦再次领兵与瑞典军队在吕岑会战,结果仍然失败,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在战斗中被瓦伦斯坦的雇佣军打死,然而瓦伦斯坦仍然被解除职务,随后便遭到暗杀。斐迪南利用机会,与西班牙军队协同作战,击败了瑞典,双方签定停战条约。随后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在其首相红衣主教黎塞留的鼓励下,向天主教联盟宣战,进入莱因兰地区,而瑞典随后在荷兰的支持下,再度出兵,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丹麦军队向瑞典宣战,但不久便再次战败求和,西班牙国王菲利浦认为局势对自己不利,便主动退出了战争,为避免更大损伤,斐迪南不得不向新教联盟求和,双方签定《威斯特法伦条约》,法国获得了除斯特拉斯堡之外全部的阿尔萨斯领土,瑞典得到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瑞士脱离神圣罗马帝国。从此之后,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德国境内进一步分裂,德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损失在这场战争中,德国统一的步伐再次停止。</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6 11:25:03编辑过]
klinsmann10y 发表于 2006-7-15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issi6905</I>在2006-7-15 12:04:00的发言:</B><BR>可以买一本《德意志帝国》,黄色皮的。介绍的很详细。</DIV>
<>挺好的,就是有的地方也说得很笼统,尤其是神圣罗马帝国那段,
<>我估计能说清的人不多了……
<>楼上的强,加油……</P>
ERWIN19911964 发表于 2006-7-16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3>第一次世界大战(一)</FONT></P>
<><FONT size=3>普法战争后,欧洲中部首次出现了一个统一的德国,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失败后的法国从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无法再与日益强大的德国抗衡。同时,德国经济增长迅速,工业实力仅仅次于美国,但由于当时世界已经瓜分完毕,德国拥有的殖民地数量和面积均仍然远远少于英法列强,以年轻的德皇威廉二世为首的德国统治集团不甘于落后,威廉二世曾经公开宣称:“在古老欧洲的狭窄边界以外,德国有许多任务要完成”,外交大臣伯恩哈德·冯·皮洛夫也在一次演说中明确指出“德国过去曾经有那样的时期,把陆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洋让给另一个邻国,自己只是在纯粹理论上主宰着天空,可是这样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海军大臣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则认为“德国的海外征服如同自然法则那样不可抗拒。”</FONT></P>
<><FONT size=3>面对德国公然的挑战,曾经一度辉煌的大英帝国感到了深深的恐惧,英国作为世界工场的地位已经丧失,但依然不能容忍德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激烈竞争,英德关系迅速恶化,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FONT></P>
<><FONT size=3>遭到失败的法国不甘屈辱,积极鼓吹向德国“复仇”,抢回普法战争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省区,但法国人深知,如果进行单独较量,法国绝对不是德国的对手,于是法国急于寻找同盟者,他们最先选中的是与自己处境差不多的俄罗斯帝国。</FONT></P>
<><FONT size=3>沙皇俄国原本是德国的盟友,但在俄土战争之后,德国在柏林国际会议上帮助英法打压沙俄,导致沙俄丧失了一部分胜利果实,德俄关系迅速恶化。</FONT></P>
<><FONT size=3>1892年,沙俄总参谋长和法国总参谋长助理签署《法俄军事协定》,规定如果法国遭到德国的进攻,沙俄应使用其所拥有全部军队在东部进攻德国,如果沙俄遭到德国或者奥匈帝国的进攻,法国也将出动全部兵力在西线进攻德国。</FONT></P>
<><FONT size=3>英国人本来与法国和沙俄在巴尔干和非洲问题上矛盾不断,但英国人在面对实力强大的德国的挑战时,也感到自己必须寻找盟友。1904年,英法在殖民地问题上达成一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与自己的侄子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共同对德战争问题上交换了意见,1907年双方签定了军事条约。</FONT></P>
<><FONT size=3>同时,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进行的军备竞赛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FONT></P>
<><FONT size=3>1883到1908年,德意志帝国国会连续两次通过了增长海军预算的法案,德国海军军费增长了9倍之多,对于德国海军实力的疯狂增长,英国人感到十分不安,英国海军大臣费希尔遂决定建造划时代的巨型战舰“无畏”级战列舰,英国人以为德国的财政负担不了这样大型战舰的制造,但德国人的首级无畏舰“纳索”号的下水彻底击碎了英国人的幻想,英国与德国的海军造舰竞赛已经愈演愈烈。</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6 12:25:53编辑过]
 楼主| 帅帅KLOSE 发表于 2006-7-16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了</P>
ERWIN19911964 发表于 2006-7-16 1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第一次世界大战(二)</FONT></P>
<><FONT size=4>为了迫使德国停止造船,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为首的亲德派曾经先后做出几次试探性努力,但遭到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的冷落:“我们应该像斯芬克斯那样高深莫测。”</FONT></P>
<><FONT size=4>为了孤立法国,德国也在积极寻找盟友,他们首先选中了与自己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奥匈帝国,奥匈帝国首相安德拉希伯爵和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在柏林签定了军事协定,随后在突尼斯问题上与法国有尖锐冲突的意大利也参加了进来,同盟国战线已经初步形成,后来罗马尼亚也秘密加入。</FONT></P>
<><FONT size=4>欧洲乃至世界都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气氛越来越凝重,这时,号称“欧洲的火药桶”的巴尔干突然爆炸,一件令全世界震惊的突发事件彻底将人类拖入了一场耗时四年的巨大灾难当中。</FONT></P>
<><FONT size=4>自从普奥战争结束后,奥地利帝国彻底失去了对德意志的控制权,并且被排挤出德意志联邦同时匈牙利人出现反对哈布斯堡王室的统治的活动,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不得已给予匈牙利一定的自治权,在帝国境内实行了奥地利和匈牙利二元制,弗兰茨·约瑟夫加冕为匈牙利国王,从此奥匈帝国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FONT></P>
<><FONT size=4>这样一来,受奥地利帝国统治的其他少数民族便感到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分别要求一定程度上的自治,但这样的要求遭到了匈牙利贵族们的强烈反对,而在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因为受到塞尔维亚独立的鼓励,纷纷开始幻想脱离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联合形成统一的斯拉夫国家。面对这样的局面,奥匈帝国统治集团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坚决打压这股民族独立的浪潮,一派则主张满足斯拉夫人一部分的要求,以换取他们不脱离联邦的承诺,后一派的核心人物正是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FONT></P>
<><FONT size=4>斐迪南大公作为奥地利皇帝的侄子,原本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但由于弗兰茨·约瑟夫和其皇后伊莉莎白(详见电影〈茜茜公主〉)唯一的儿子奥地利皇太子鲁道夫因为与自己的情人不能结婚,于1889年在梅林宫徇情自杀,斐迪南作为顺次的继承人开始担任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强硬派,他一贯主张由奥地利和匈牙利的二元制转变为三元制,给斯拉夫人一定的自治权,但不料正是他的观点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认定斐迪南是统一进程的巨大障碍,也决心除掉他。</FONT></P>
<><FONT size=5></FONT></P>
<><FONT size=5></FONT></P>
<><FONT size=4></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7 17:53:46编辑过]
煤煤 发表于 2006-7-17 0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issi6905</I>在2006-7-15 12:04:00的发言:</B><BR>可以买一本《德意志帝国》,黄色皮的。介绍的很详细。</DIV>
<>
<>好像是个帝国系列吧,还有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等等……</P>
<>感觉没事读读还是可以的,不过搞研究的不行</P>
sissi6905 发表于 2006-7-17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帝国系列的。是本不算厚的书。</P>
<>如果觉得不够深入的话,可以参考上下两卷的《世界文明史》,黑色皮的,还有一部《欧洲史》,有精装和简装两种。读史建议要多看看国外史学家的著作,分析的比较中肯,视角不同,没有阶级色彩。有借鉴意义。</P>
<>上面两本著作虽说不是单纯介绍德国的,但把对德国的了解放到欧洲史中去融会贯通才更深刻,毕竟历史不能孤立来学。</P>
<>另外,如果想了解的更深刻些,可以读读商务印书馆出的史学系列中的德国部分:《伟大的德意志农民战争》等。《高卢战记》也要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对日尔曼人的记录。如果上述四部书都精读过,会收益非浅的!</P>
herofrederick 发表于 2006-7-17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几位介绍的不错了,尤其<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ERWIN19911964真是不辞辛苦,</FONT></STRONG>不过还是不够详尽的。想要知道详尽的历史,再推荐几本书:《欧洲五百年史》《21世纪大国梦——德国卷》《德国通史》《世界通史》《欧洲史》《一战回忆录》《中世纪的欧洲》,其中有中国学者的著作,也有外国学者的,还有政治家的回忆,都读一读基本上会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ERWIN19911964 发表于 2006-7-17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3>第一次世界大战(四)</FONT></P>
<><FONT size=3>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携带自己的妻子索菲来到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检阅在当地进行大规模演习的奥匈帝国军队。这一天恰好是星期天,天气晴朗,斐迪南在波斯尼亚军政官员们的陪用下,乘坐着一辆豪华的观光汽车在萨拉热窝的街道上缓缓地前进着。斐迪南的兴致似乎很好,不时地探出头向窗外围观的群众挥手致意,然而在这个时候,一名混在人群中的刺客突然将一枚自制的炸弹仍向大公的车队,但斐迪南的司机机敏地突然加速,炸弹砸中汽车的顶篷以后,正好弹到后面的另一辆汽车上,大公的六名保镖在爆炸中当场身亡,那名谋杀者看到行动失败,立即服下烈性毒药,跳进河中。斐迪南感到非常震惊,他愤怒地训斥了当地负责治安的一些官员,但他并不认为这次谋杀是有预谋进行的,所以他不屑一顾地说道:“先生们,这个人疯了,我们还是按原计划进行吧。”斐迪南随即命令车队继续前进,然而由于安排不当,大公的汽车脱离了前面的先导车和后面的警卫汽车,绕进了一条偏僻的街道,正当斐迪南的司机准备倒车回去的时候,一个名叫普林西普塞尔维亚青年突然跳出来拦住了汽车,他拉开车门,用一把比利时制造的勃朗宁手枪向大公连开四枪,随后他又结束了斐迪南的妻子索菲的生命。这一切发生的如此迅速,以至于周围进行警戒的奥匈帝国警察几乎没有任何反应,直到普林西普准备自杀时,他们才猛地扑上去将他扭住。</FONT></P>
<><FONT size=3>上午11时许,斐迪南大公夫妇因为流血过多,在医院里不治身亡。</FONT></P>
<><FONT size=3>在斐迪南大公去世后的一个星期里,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陆军元帅多次晋见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他再三要求对塞尔维亚宣战,弗兰茨·约瑟夫随后致信给德皇威廉二世,询问如果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德国是否仍将履行同盟义务,威廉二世立即积极回应,他宣称对于这件事“要么立即清算,要么永远不。”</FONT></P>
<><FONT size=3>1914年7月23日,奥匈帝国驻贝尔格莱德公使向塞尔维亚当局递交了最后通牒,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要求停止一切反奥活动,取缔一切反奥团体,并且准许奥地利警察在塞尔维亚境内抓捕凶手。塞尔维亚立即向沙俄求援,并且进行了战争总动员,但沙皇俄国并没有作好同时和德奥开战的准备,于是只好劝告塞尔维亚进行妥协。在奥匈帝国的最后通牒期限的十分钟前,塞尔维亚首相帕西奇将答复提交给奥地利公使,接受了奥匈帝国提出的大部分的条件,甚至提出可以向海牙国际法庭要求仲裁。</FONT></P>
<><FONT size=3>由于双方没有达成一致,奥地利公使馆全体人员撤离了塞尔维亚。</FONT></P>
<><FONT size=3>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并且在当夜炮击贝尔格莱德,同时奥匈帝国的陆军也开始在塞尔维亚边境集结。</FONT></P>
<><FONT size=3>沙皇俄国宣布,不能对这件事情袖手旁观,7月29日,尼古拉二世宣布进行战争总动员。两天后,德国外交部照会沙俄和法国,如果不在12小时内停止对德国和奥地利的每项战争措施,德国将进入对俄法的战争状态。7月31日,威廉二世宣布进行战争总动员,德国大使向俄罗斯外交大臣提交了宣战照会。8月1日,法国下达了总动员的命令,两天后德国向法国宣战。8月2日,德国向比利时提交了最后通牒,要求借道攻击法国,比利时随即向英国求援,英国政府要求德国不要破坏比利时的中立,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回复说不能给予这样的保证。8月4日,英国向德国宣战。这样除了意大利之外,欧洲所有帝国主义列强都已经卷进了这样的一场空前惨烈的大战中。</FONT></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7 20:11:29编辑过]
herofrederick 发表于 2006-7-17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说第一次扔进去的炸弹是没有爆炸吧,我看到的大部分资料都是这么记载的。紧接着就是著名的“七月外交危机”了。</P>
<>事件发生以后,德国驻维也纳大使开始时还劝诫奥匈帝国政府保持克制,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听到报告以后,大骂他是“笨蛋”,“谁给他这个权力”,在这种事情上自作主张,并向维也纳表示,要么现在就打仗,要不永远别打;战争一旦开始,柏林方面将履行德奥同盟的义务,给予奥方无条件的支持。有了柏林的支持,维也纳才向贝尔格莱德开出了那个极为严厉的“罚单”,连威廉二世都说“真带劲!没想到奥地利人还有这一手”。塞方极为克制地予以回复,只是婉言拒绝了奥方派员入塞参加调查的要求,连威廉二世都认为战争的借口没有了,可是这是奥地利-匈牙利帝国已经迫不及待地向塞尔维亚宣战了。</P>
herofrederick 发表于 2006-7-17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说一句,很多教科书(尤其中学教科书)上着重强调德国统一后,英德矛盾日渐尖锐,欧洲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集团,使人觉得英德关系好像在德国统一后就很差似的。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英德之间还是保持了相当友好的关系,甚至是“准同盟”关系。英国曾经和三国同盟发表过若干个友好宣言,并在很多问题上站在三国同盟一边,让法俄同盟深感不安,因为那时候英法关系和英俄关系更为紧张。威廉二世的母亲(威廉一世的儿媳)就是英国的公主,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但是威廉二世上台后甩掉了老首相皮斯迈(抱歉,我这里打不出一般译法中的那个pi字)的外交政策,抛弃了三皇同盟,摔掉了德俄再保险条约,一心想要加强与英国的关系,却不考虑英国人的“光荣孤立”;另一方面,又急躁地扩展殖民地,和英国正面交锋,导致英德关系破裂。面对日益强大的德国咄咄逼人,英国独木难支,无奈之下,调整了英法和英俄关系,建立了三国协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7 13:08:40编辑过]
ERWIN19911964 发表于 2006-7-17 1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herofrederick</I>在2006-7-17 13:02:00的发言:</B><BR>另外说一句,很多教科书(尤其中学教科书)上着重强调德国统一后,英德矛盾日渐尖锐,欧洲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集团,使人觉得英德关系好像在德国统一后就很差似的。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英德之间还是保持了相当友好的关系,甚至是“准同盟”关系。英国曾经和三国同盟发表过若干个友好宣言,并在很多问题上站在三国同盟一边,让法俄同盟深感不安,因为那时候英法关系和英俄关系更为紧张。威廉二世的母亲(威廉一世的儿媳)就是英国的公主,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但是威廉二世上台后甩掉了老首相皮斯迈(抱歉,我这里打不出一般译法中的那个pi字)的外交政策,抛弃了三皇同盟,摔掉了德俄再保险条约,一心想要加强与英国的关系,却不考虑英国人的“光荣孤立”;另一方面,又急躁地扩展殖民地,和英国正面交锋,导致英德关系破裂。面对日益强大的德国咄咄逼人,英国独木难支,无奈之下,调整了英法和英俄关系,建立了三国协约。<BR></DIV>
<p>BISMARK应该是翻译成俾(BI)斯麦
ERWIN19911964 发表于 2006-7-17 1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3>第一次世界大战(五)</FONT></P>
<><FONT size=3>为了进行这场战争,德国总参谋部已经准备好了对法国的作战计划,这便是军事史上有名的“施利芬计划”,该项计划的制订者是德国陆军元帅施利芬男爵,他曾经在1891年到1906年之间担任德军的总参谋长,这项计划的主要意图是在两线作战的情况下,只用东普鲁士的少数部队抵挡住沙皇俄国的进攻,首先在西线击败法国,然后再将全部主力调到东线,彻底击败沙俄。</FONT></P>
<><FONT size=3>在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作为巴黎的屏障,为了抵御德国的再次入侵,法国军事工程师在德法边境修筑了大量的堡垒,钢筋混凝土建筑林立,火力配备周全,德军如果强行入侵,必然会遭到沉重的打击,不利于速战速决。</FONT></P>
<><FONT size=3>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施利芬拟订了经过荷兰和比利时平原,迂回到法军防线背后的战争计划,比利时和荷兰的常规陆军不但人数很少,也缺乏必要的训练,他们很难挡住德国人精锐部队的攻击,同时一旦德军开进比利时,便可以利用该地优良的交通设施快速调集部队,腹背夹击法军。</FONT></P>
<><FONT size=3>进攻法国的德国军队将以梅斯为轴心,由79个师组成的右侧部队将用最快的速度经过比利时闪击法国,而左侧留八个师防守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负责吸引法军兵力。</FONT></P>
<><FONT size=3>施利芬的计划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用最快的速度结束西线的战斗,施利芬预计法国在六周内必然战败,这段时间里,由于沙皇俄国的铁路系统原始,官僚机构运作效率低下,很难完成战争总动员,更不用说进攻德国东部了,一旦西线战事得到稳定,德国人便可以调过头来收拾东线的俄军。</FONT></P>
<><FONT size=3>不过施利芬本人并没有亲眼看到自己呕心沥血制订的计划变成事实的那一天,他于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去世了,据说施利芬在临死的时候还在念叨着“一定要加强右侧……”</FONT></P>
<><FONT size=3>施利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在他1906年退休之后,小毛奇将军代替了他的职务,出任德军总参谋长,他是德国人民心中的英雄老毛奇的侄子,小毛奇在自己叔叔的保护下,得以在德国军界步步高升,乃至于爬上德国总参谋长的职位。其实小毛奇是个软弱无能的人,他的能力和他的职务并不相匹配,他认为德国不能树敌太多,便去掉了原来计划里进攻荷兰的计划,并且抽出几个师去加强左侧的德国部队和东线的德军,这样德军右侧的实力便受到了削弱,这直接导致马恩河战役里德军的失败。</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8 10:09:54编辑过]
herofrederick 发表于 2006-7-17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德军是低估了沙俄的备战情况,而西线本来德军的作战计划是“转门战术”,判断法军主攻方向是阿尔萨斯和洛林,只留少量军队从此地佯攻,主力是通过比利时、卢森堡一带突入法国,意图像挤转门一样再把军队逆时针“转”回阿尔萨斯和洛林一带,夹击法军。卢森堡好像是德国皇太子部队花了一小时占领的,德军前线大本营一度设在这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9-29 10:15 , Processed in 0.029833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