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转帖]划破天空的亮丽闪电—德国二战“末日战机

[复制链接]
 楼主| ERWIN19911964 发表于 2006-7-20 17: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color=#ff0000 size=3>Ar Projekt II双发夜间战斗机 </FONT></P>
<><FONT color=#ff0000 size=3>  阿拉多公司在1945年提出的Ar Projekt II 夜间战斗机方案,它的布局比起当时其它德国战机略显保守,但在当时却也远超它国水准,也有很大实现的可能。</FONT></P>
<><FONT color=#ff0000 size=3> <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8/0000201847.jpg" border=0></FONT></P>
<><FONT color=#ff0000 size=3>Ar Projekt II 采用后掠翼 翼吊式发动机的常规气动布局,我们将在7年后也就是1952年美国道格拉斯公司开发的A3D“空中战士”海军舰载喷气轰炸机身上再次看到同样的气动布局。(顺带说一句,A3D可是个老兵,在航母上从50年代初一直待到了80年代,参加过越战,它也是美国海军早期核攻击轰炸机的主力之一)。</FONT></P>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8973.jpg" border=0></FONT></P>
<><FONT color=#ff0000 size=3>He162“火蜥蜴”轻型战斗机的改良型    </FONT></P>
<><FONT color=#ff0000 size=3>下面出场的是He162“火蜥蜴”的改良型,它的原型He162A战后曾被试飞过的盟军飞行员大加赞誉,认为He162A外型娇小,性能极佳,是当时最优秀的轻型战斗机。如果它能成为Me262的辅助机种并大量生产的话,德国空军确有可能夺回德国本土上空的制空权。   He162改良型采用了新颖的前掠翼构形和V形尾翼,其性能是更加出色。(其前方和侧方视野也比盟军战机更好) </FONT></P>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8983.jpg" border=0></FONT></P>
<><FONT color=#ff0000 size=3></FONT></P>
<><FONT color=#ff0000 size=3>He162的速度高达870千米/小时,机体小而灵活性高。盟军战机要想在空战中战而胜之可不是一件易事,不过He162载油少而留空时间不足,盟军怕又是要到它的机场上空去守株待兔了。</FONT></P>
<P><FONT size=3><br><FONT color=#ff0000></FONT></FONT></P>
<DIV><a href="http://pop.pcpop.com/ShowLinkPic.aspx?ImgUrl=http://pic.tiexue.net/pics/2005_11_15_77179_777179.jpg"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pic.tiexue.net/pics/2005_11_15_77179_777179.jpg" border=0></FONT></A></DIV>
<P><FONT color=#ff0000 size=3></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Go229有着前卫的外形,其身上可以看到后世B2轰炸机的身影(其实这两者都用相同的挠流片控制法控制方向),可当你知道这架飞机早在60年前就以成功升空,只能让人感到震憾。   借助飞翼带来的出色气动性能 航程 载弹量 升限以及喷气动力所赋予的高速度使Go229几乎有可能清空德国天空的敌机,无奈敌人早以兵临城下。 </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  Go229共有V1 V2 V3 V4 V6共5架原形机,V1和V2号机都进行过成功试飞,不过后来V2号机在试飞中因发动机问题而坠毁,就在新的V3号机将要升空时,美军杀到了工厂。除了原型机,当时,德国人其实还生产好了足以造出20架量产型Go229A0的零件。    </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016.jpg" border=0></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Go229飞行速度高达997千米/小时,实用升限更达惊人的16000米,作战航程也远达1900千米。这样出色的性能不仅远超盟军当时的一线主力战机P-51野马和喷火,就连英美的初代喷气战机P-80和流星也不是Go229的对手。   </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值得一提的是,Go229独特的外型和木质结构也使其具有一定的隐形特性,试飞时曾让地面雷达失去信号。看来它还是人类航空史上歪打正着的第一架准隐形飞机。  <br>  Go229“蝙蝠”的性能参数   </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机长 7.47米   </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翼展 16.8米 </FONT><FONT color=#ff0000 size=3>机高 2.81米 </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重量 空重4800千克 全重9800千克  <br>速度 最高时速997千米/高度12000米 巡航时速632千米   </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升限 16000米   </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作战范围 1900千米  </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021.jpg" border=0></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Ta 183“乌鸦”重装甲喷气战斗机   </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自1942年一项拟将老旧的Fw190战斗机改装为喷气战机的尝示失败后,福克。武尔夫公司的天才设计师谭克博士的设计部门立刻开始了一项的基础研究,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的的技术发展水平,这项研究有两个方案,核心都是围着两个小尺寸单发重装甲喷气战斗机项目。其中一个发展成为我们上面提到的He162“火蜥蜴”,而另一个就是现在所说的Ta 183。 <br>  项目自1943年出现该系列的第一个方案,但并不十分理想,直到1944年1月第5版设计中谭克博士放弃了走传统气动道路,他设计了一个具有大后掠薄型机翼以及带有后掠的平尾的型尾翼的飞机方案,Ta 183的基础已经在图纸上出现了。 <br>  为了稳妥比较,在第5方案后有推出了与同期英国 德哈维兰DH100”吸血鬼“喷气机类似的第6和第7方案,不过皆不敌第5方案而遭废弃(这件事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同为喷气先驱的英国,在先进喷气机的气动布局开发上还比不上德国,就更不要说当时的美苏了)   第5方案在44年被正式命名为Ta 183,到战争结速时它已经是个很有希望的机型了,缺乏的仅仅只是时间。  <br>  </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034.jpg" border=0></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 Ta 183采用的大后掠薄型机翼以及带有后掠的平尾的型尾翼的气动构形,这与航空史上的另一名机——在朝鲜战争中开创“米格走廊”奇迹的苏联米格15战斗机十分相似。其实,正是这架飞机影响了战后苏联的喷气机发展!!Ta 183可称得上是米格15的“老师”。(其实,朝鲜空战的另一主角美国F-86身上也可以看到另一款德国战机Me P.1101的影子)</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不过,在德国人超前思维的指引下,还可以在翼下装备4枚X-4空空导弹,这也是它与米格15的最大不同。就对B29一类重型轰炸机的攻击来说,这显得更安全也有效。(X-4空空导弹在二战空战中共击落英国“兰开斯特”和“哈利法克斯”重型轰炸机7架,“蚊”式战斗轰炸机3架,美国B17重型轰炸机4架以及A20中型轰炸机3架。当时的盟军未听说过空空导弹 ,以为自己的飞机是被火箭弹击落)</FONT></FONT><FONT color=#ff0000 size=3>    <br></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037.jpg" border=0></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Ta 183如果能加入战场,这对盟军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仅从技术上,它已称的上是50年代的战机,是划时代的产物,盟军就是出动B29代替B17只怕也是损失惨重,至于它们的护航机P51野马和后来的初代喷气机P80,看看它们50年代在朝鲜空战中的遭糕表现,就知道它们在面对Ta 183这样的超前机种时已是自身难保,哪还顾得上轰炸机??除非F-86“佩刀”能提前5年出现,不过F-86它自己本身就是吸收德国先进航空技术后的产物,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N-M0w]%o </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br>  Ta 183不过也有初期轻型喷气机所固有的“腿短”缺点。盟军战机又要像对Me262一样去机场上空碰碰运气了。 </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  Ta 183“乌鸦”性能参数  </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br>  机长 9.2米 </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翼展 10米 </FONT></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速度 962千米/小时 <br><br> </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041.jpg" border=0></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1944年7月5日,德国航空部向各大飞机公司发出了关于新型战斗机指标的226/II方案,这次竟标旨在开发出一种性能超越早期Me262的高性能喷气战斗机,梅塞施米特公司拿出的竟标方案就是我们下面将要谈到的Me P.1101。</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8/0000201661.jpg" border=0></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1944年7月24日,Me P.1101的第一份方案诞生了,不过此时的飞机设计还不是十分理想,继续修改的结果就是1944年8月30日推出的第二份方案,此方案比起第一方案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过梅塞施米特公司仍认为有继续改进的必要,最后确定的是装有一部Lorin喷气发动机的Me P.1101L方案。 </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  Me P.1101最终方案确定后,梅塞施米特公司于1944年11月10日开始把图纸上的设计变为现实1944年12月4日,飞机选材工作开始展开,这样到了1945年4月29日,原型机已完成了80%的工作量。Me P.1101原定于1945年6月开始第一次试飞,不过德国的投降永远中断了它翱翔天空的梦想。</FONT></FONT><FONT color=#ff0000 size=3>  <br></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055.jpg" border=0></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Me P.1101的外形布局已有50年代战斗机的特点,同Ta 183一样也是一架划时代的战机。德国战败后,美国人将Me P.1101残破的机体运回国内,以它为基础开发出了自己的X-5试验机,X-5在美国喷气机早期开发的探索时代所获取的大量宝贵数据,对美国后来的喷气机开发颇有收益。我们将能从50年代朝鲜上空号称“米格杀手”的F-86“佩刀”身上还能依稀看到Me P.1101模糊的身影。 </FONT></FONT><FONT color=#ff0000 size=3><br>  值得一提的是,Me P.1101的机翼可在地面进行机翼后掠角的调结,共有35度 40度 45度这3种后掠角可以选择,虽说梅塞施米特公司这么做只是为了确定飞机的最佳后掠角。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Me P.1101也算得上是最早的可变后掠翼飞机了。(注意:Me P.1101的后继型号Me P.1102将可以在空中实现机翼变动,如能问世,它将成为人类航空史上真正的首架可变后掠翼飞机) </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056.jpg" border=0></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Me P.1101同Ta 183一样也是一架划时代的战机。同时代的盟军没有任何战机能与其比翼,不过随着德国的战败,Me P.1101和Ta 183这两种当时最为强悍的战机都无法投入战场,给后世的军武迷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  不过就在5年之后,分别拥有Me P.1101和Ta 183血统的美苏两国最强战机F-86和米格15在远东的天空上展开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喷气机大空战。两者的表现都极为优异,看着自己的后辈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Me P.1101和Ta 183这对喷气战斗机的先驱也无憾了。</FONT></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057.jpg" border=0></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 容克Ju EF132喷气轰炸机 </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Ju EF132 的外型在当时看来相当前卫,其发动机布局与英国50年代的3V轰炸机(勇士 胜利者 火神)相类似,而Ju EF132 的整机外型也有苏军50年代的图16轰炸机的影子(其实该机的设计人员全被苏军掳走,对苏联早期喷气机的开发,这批德国人不无益助) </FONT></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和同时代的德国喷气战斗机一样,德国人的超前思维使Ju EF132 可以使用各种空对地 对海制导武器对敌人进行精确攻击,这也是同时代盟国轰炸机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    </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059.jpg" border=0></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Ju EF132 是一架划时代的轰炸机,与它同级的美国B47和苏联图16轰炸机在吸收了大量德国技术的情况下都要等到50年代初期才会出现。Ju EF132 不愧为世界后掠翼喷气轰炸机的先驱。 </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Ju EF132 性能参数</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  </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机长 30.8米  </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br>翼展 32.4米 </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机高 8.4 米 </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起飞重量 65000千克 </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最高速度 930千米/小时 </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巡航速度 850千米/小时 </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br>实用升限 10300米 </FONT></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航程 3500千米 </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064.jpg" border=0></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戴姆勒-本茨DB Project "F"高速巡航导弹 </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 戴姆勒-本茨公司(就是我们熟知的戴姆勒-奔驰公司)为代替精度差而又易遭拦截的旧式V1飞弹而开发的DB Project "F"高速巡航导弹。有趣的是,与其说它是飞弹,不如说它是一架小飞机。因为它竟是一枚人控飞弹!(有点类似日本人开发的“樱花”自杀飞机,但DB Project "F"要先进许多</FONT></FONT><FONT color=#ff0000 size=3>  <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068.jpg" border=0></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下面这张图可以使大家清楚的看到DB Project "F"高速巡航导弹的全貌,与旧式V1飞弹不同,它采用了后掠主翼,使其速度超过1000千米/小时,这种高速是当时的盟军所无法拦截的。飞行员的驾驶舱就在导弹的垂尾下,又小又狭窄,还要忍受发动机的巨大噪音和振动,待在里面可是一件很不好受的事情。 </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  其实采用人控飞弹也是无奈的事情,当时的制导技术根本无法使早期的巡航和弹道导弹达到较高的命中精度,只有出此下策了,这种现像,我们还将在后面要讲到的V2弹道导弹的后继者A9/A10洲际弹道导弹的身上再次看到。 ` J'6,nV </FONT></FONT><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br>  请大家注意的是,DB Project "F"高速巡航导弹虽是人控飞弹,但它与日本人的自杀飞机是不同的。与日本人将飞机座舱焊死不同,DB Project "F"上的飞行员在瞄准目标后还是可以自由脱离飞弹,不过在超过1000千米的高速下,这么做几乎是不可能的!!</FONT></FONT><FONT color=#ff0000 size=3>最后,虽说德国人不喜欢将自己先进的高速巡航导弹与日本人野蛮的自杀飞机混为一类,但技术条件的限制使这种先进的武器还是成为了一种自杀武器。这对人力资源日渐馈乏的德国来说显然是不可取的。<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084.jpg" border=0></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由于当时德国人力资源日渐馈乏,如果DB Project "F"高速巡航导弹能够真正大规模用于实战,那它还是会回到V1飞弹的常规制导方式上去的,虽说命中精度差了很多,但DB Project "F"的高速使它可以轻易刺穿盟军防空网,这样到达目标上空的导弹数量将是V1飞弹的几倍!!这就已经足够了。 </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  DB Project "F"高速巡航导弹性能参数 </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  机长 12.96米</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       翼展 9米 </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  速度 1050千米/小时 </FONT></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  弹头重量 3000千克    <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085.jpg" border=0></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DB Project "F"和V1飞弹一样都是现代风行世界的各种巡航导弹的雏型,当大家看到那威风无比的SS-N-22“白蛉”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时(不要奇怪,其实目前几乎所有的反舰导弹和空地导弹从定义上来说都是归于巡航导弹一类的,另一类的就是弹道导弹),请不要忘记SS-N-22“白蛉”的鼻祖SS-N-1“扫把”反舰飞弹(类似的还有美国海军早期开发的“天狮星”巡航导弹)正是吸收V1飞弹技术后的结晶,而苏联之后开发的各种反舰飞弹,也像DB Project "F"一样将高速作为了突防成功的重要手段。 <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090.jpg" border=0></FONT></P>
<P><FONT face=Verdana color=#ff0000 size=3>DFS 228V2超音速高空侦察机 <br><br>1940年初,德国滑翔机研究所(简称 DFS)着手进行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达到超音速飞行。由于当时只有火箭发动机能够提供足够强劲的动力,为了突破音障,只有一条可行的办法:设计在高空飞行的新型火箭动力飞机。DFS 打算将计划分为3步走:  <br><br>1)研制并测试增压座舱,以便解决飞行员能在高空状态下飞行并在紧急情况下逃生的问题;  <br><br>2)进一步寻找出适合超音速飞行时的机翼后掠角度,DFS 此时已经获得了亨克尔(Heinkel)P.1068 设计方案,从中获取了多种有关后掠翼的资料数据;  <br><br>3)结合以上两部分的研究成果,切实地研制出一种超音速飞机,计划命名为“DFS 346”。  <br><br>为了实现分3步走的计划,DFS 决定首先设计一种新型飞机来实现第1步设想,最初的设计代号是 DFS 54。1941年,德国航空部(RLM)批准了 DFS 的设计方案,正式给予其 DFS 228 的代号并明确指出,除了进行研究,DFS 228 还必须是一种高空高速侦察机。  <br><br>1943年,机身编号为 D-IBFQ 的首架原型机 DFS 228V1 完工,首次试飞则于1944年末完成,试飞中发现 DFS 228 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高空飞行中副翼的效果差,以及升降舵过于敏感等。但 DFS 228 的整机操控性能还是令人满意的。  <br><br>真正的问题出在发动机上。沃尔特 HWK 509A-1 或 HWK 509A-2 型火箭发动机仅仅只能维持很短的飞行时间,而且在极端高空和极低气温的情况下,火箭发动机的真空管会出现冻结现象。不过,德国人一直在继续开发新型火箭发动机,也许很快就会拥有以甲醇和氧气作为燃料的加热系统,能够在低温状态下稳定地工作。那样地话,DFS 228 的研制工作就会出现突破性进展,DFS 的原先的“3步走”计划也许就能顺利地向第2步和第3步发展。但随着第三帝国的覆灭,这些都永远成为了泡影。  <br><br>1945年5月,DFS 228V2 原型机(可能在盟军的空袭中)被毁坏,仅仅只剩下了机身前半部分,DFS 228V1 原型机则从战火中幸存了下来,并被战后的盟军带回了英国。 </FONT></P>
<P><FONT color=#ff0000><FONT size=3></FONT><br></FONT></P>
<DIV><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094.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094.jpg" border=0></FONT></A></DIV>
<DIV><br><FONT color=#ff0000 size=3>DFS 228 采用了一种十分新奇有趣的飞行方式:它先被安装在道尼尔Do217型轰炸机上形成背负式联体机(还有一种备选方案是将 DFS 228 当成滑翔机由Do217型轰炸机牵引飞行),一同飞到10000米高空后,DFS 228 的火箭发动机将点火并脱离Do217型轰炸机,依靠其提供的推进力爬升到23000米至25000米的高空。此后,DFS 228 将保持在此高度飞行到侦察目标上空后进行拍照,待任务完成燃料耗尽时,开始进行远距离滑翔飞行,返回基地。(其实5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美国U2高空侦察机也同样是*着它那极长的机翼进行间段的高空滑翔才能达到那超远的航程,否则单靠机内燃油的话那是肯定不够的)  <br></FONT><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099.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099.jpg" border=0></FONT></A></DIV>
<DIV><FONT color=#ff0000 size=3>40年代的 DFS 228 却有着与50年代中期才会出现的美国U2高空侦察机一样出色的超高空飞行性能,如能投入实战,它无疑将是当时最为优异的高空侦察机。这在当时是不可能被盟军所拦截的,这也意味着它可以自由的出入敌人的领空,获取当时其它侦察机所难以取得的宝贵情报。(那个有名的U2击落事件要在15年后的60年代初才会出现,可见以盟军当时的防空水平,就算看到 DFS 228 大摇大摆的进出伦敦和莫斯科的上空,他们也是毫无办法。)  </FONT></DIV>
<DIV><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100.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100.jpg" border=0></FONT></A></DIV>
<DIV><FONT color=#ff0000 size=3>“突爪鹰”对地攻击机 <br><br>当大家第一眼看到下面这张类似定格的图片时,是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什么飞机呢?A-10?!不是,其实它可是比A-10攻击机“早生”30年的异国前辈。  <br><br>1944年,为了应付日益强大的盟军特别是苏军强大的装甲洪流对德国本土的威胁,德国开始了新一代对地攻击机的研制,名为“突爪鹰”的新型对地攻击机是为了接替老旧的亨克尔Hs129攻击机,设计思想就是利用强大的火力和自身厚重的防护装甲在低空猎杀敌军坦克(这一点与后世A-10攻击机的作战设想完全一致),“突爪鹰”的外形也许不像其它一些德军末日战机那样前卫,可却是极为适合低空攻击这种风险极大的任务(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德国航空设计师们在该机身上投下的苦心和努力)。可惜朝闻夕死,一切都晚了。  </FONT></DIV>
<DIV><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107.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107.jpg" border=0></FONT></A></DIV>
<DIV><FONT color=#ff0000 size=3>“突爪鹰”拥有对地攻击机必备的厚重装甲,其拥有的“开罐”利器也十分不错,其标准反坦克兵装为Mk103 30毫米长身管机炮(性能优于Me262上的MK108),也可以换装更大的足以击毁苏军新式重型坦克的50毫米以上火炮和各种反坦克火箭和炸弹,如能问世,它将是当之无愧的最强对地攻击机(怕是没有什么盟军坦克能躲过它的“鹰爪”)  <br><br>“突爪鹰”攻击机性能参数  <br><br>机长 11.85米  <br><br>翼展 14.6米  <br><br>机高 3.85米  个人一直在作一个假想,拥有划时代技术的“突爪鹰”对地攻击机一旦出现在欧洲的天空,那它和同样是在低空过日子的苏联“黑死神”伊尔2和伊尔10攻击机之间的碰撞一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能遏制苏军那恐怖的钢铁洪流吗??(元祖A-10攻击机 VS IS系列坦克,想起来就。。。。)  <br></FONT><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125.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125.jpg" border=0></FONT></A></DIV>
<DIV><br><br><FONT color=#ff0000 size=3>话说回来,战后美军对专用对地攻击机的开发走过了一段弯路。二战中美军用P47一类速度超过600千米的战轰机进行对地攻击但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这是由于他们忽略了对地攻击机的重要本质——低空低速和卓越的低空飞行稳定性。战后美军迷信核战,其战机向高空高速方向发展,并开发出了F-4“鬼怪”战斗轰炸机这样的一代杰作,可速度高达M数2的F-4却并不能有效对抗苏军的坦克集群,美军不得不又在70年代中期回头开发了“落伍”的A-10(A-10虽没有高空高速,却能有效的克制坦克)。可这一偏差也使美国在苏联的坦克优势面前整整痛苦了30年!!!  <br><br>反观德国,他们也在东线战场上投入了大量的对地攻击机,而像Ju87G和Hs129这一类飞机,虽没有P47那样的高速,却有不错的低空飞行性能和优良的武器,在反坦克作战中取得了更大的战果,这也是当时其它德国末日战机在向高空高速方向发展的同时,以对地攻击为要职的“突爪鹰”却选择了更适合低空低速作战的气动构形的原因所在。</FONT></DIV>
<DIV><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148.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148.jpg" border=0></FONT></A></DIV>
<DIV><FONT color=#ff0000 size=3>再来几张“突爪鹰”的倩影吧,它和后世的A-10攻击机一样都是对抗苏军坦克进攻的重要利器(这一点的重要性对西方来说超过了制空战机),要是美国当年能从战败后的德国残留资料中发现“突爪鹰”所代表的灵感并加以完善,西方只怕也就不会在苏联的坦克炮口下提心掉胆30年了。  <br></FONT><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151.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151.jpg" border=0></FONT></A></DIV>
<DIV><FONT color=#ff0000 size=3>飞翔在欧洲天空中的“突爪鹰”加上后世A-10攻击机那标志性的鲨鱼嘴涂装后,两者在外表上就更为神似了。 <br></FONT>
<DIV><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154.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154.jpg" border=0></FONT></A></DIV><FONT color=#ff0000 size=3>Weserflug P.1003/1倾转旋翼机 <br><br>迎着漫天的风沙,两架奇怪的飞机正在眼前拔地而起。眼熟吧,不过你可别把它们当成了如今在电视上大出风头的美国“鱼鹰”V-22倾转旋翼机。它可是真正的“鱼鹰”前世——德国二战末期开发中的Weserflug P.1003/1倾转旋翼机,其时间比1989年首飞的“鱼鹰”要早了将近45年!!!(其实美国最早的倾转旋翼机并不是V-22,而是贝尔公司于70年代中期制造的贝尔301/XV-15倾转旋翼试验机,不过就算如此,他们仍然要比德国人晚了30年)  <br><br>德国和当年的美国一道同为现代直升机的先驱,德美两国在二战中都分别研发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可实用直升机。不过思维超前的德国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早于1938年就开始了更新一代高性能垂直起落飞机的研制。为了同时兼有直升机的垂直升空能力和普通固定翼飞机的高速性能,德国人选择了倾转旋翼机这种极为前卫的理念,并据此用于开发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架Weserflug P.1003/1倾转旋翼机。  <br><br>Weserflug P.1003/1倾转旋翼机研发难度很大,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极为超前的飞机已超过了当时人类的实际科技能力,极为先进的Weserflug P.1003/1最终也随着二战的结束而尘封于历史。  <br></FONT><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157.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157.jpg" border=0></FONT></A></DIV>
<DIV><FONT color=#ff0000 size=3>Weserflug P.1003/1倾转旋翼机的设计思想与半个世纪后的V-22“鱼鹰”完全一致,与我们前面所看过的那架有“元祖A-10”之称的容克斯“突爪鹰”新型对地攻击机一样,Weserflug P.1003/1无疑也是一架超时代的先进机种。  <br><br>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倾转旋翼机将是未来战争的主力机种之一,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联想到德国科技人员竟然早在60年前就有如此远见,不得不使我们对当时德国科技人员的智慧深感敬佩 。 <br></FONT><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168.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168.jpg" border=0></FONT></A></DIV>
<DIV><FONT color=#ff0000 size=3>Weserflug P.1003/1正在风沙中降落,很难使人相信这竟是一架60年前的飞机!!! </FONT>
<DIV><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172.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172.jpg" border=0></FONT></A></DIV></DIV>
<P><FONT color=#ff0000 size=3>抛开战争的浩劫,看到闪闪发光的Weserflug P.1003/1在空中飞翔,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可是,这在当时是难以实现的。  <br><br>倾转旋翼机的主要特点就是兼有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两者的共同优点,但也正是这点,它的研发难度要大大高于直升机和普通固定翼飞机。这种飞机的机翼转动部位结构比较复杂,而在飞机起降的飞行状态的转换阶段的机体控制则更不容易,今天配有先进飞控系统的V-22“鱼鹰”尚且屡屡坠毁而不能大量投产,放在科技水平远不如今天的60年前,那就更难了。  <br><br>虽然德国科技人员的超前思维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而难以实现。不过他们这种在科技上勇于创新的精神则受到了后人的一致肯定。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所有在科学探索上勇于创新的人们,都将受到后人的尊敬。  <br><br>在之后介绍的德国秘密武器身上,我们还将看到德国科技人员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当人们最后看到德国末日武器的最高成就时,除了惊讶,还是惊讶.........  <br><br>Weserflug P.1003/1 性能参数  <br><br>机长 8.3米  <br><br>翼展 11.0米  <br><br>机高 3.1 米  <br><br>机宽 1.15米  <br><br>推进器直径 4.0米  <br><br>最高速度 650千米/小时  <br></FONT><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247.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247.jpg" border=0></FONT></A></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11楼]:</FONT></P>
<DIV><FONT face=Verdana><FONT color=#ff0000 size=3>A9/A10多级洲际导弹 <br><br>1944年秋,就在V2导弹刚投入战场不久。世界著名的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向希特勒提出了新型的远程弹道导弹开发计划,新型导弹的射程预计可以达到美国东部,是德国赖以威胁美国的秘密武器。  <br><br>据此开发的新型导弹代号A9/A10(V2导弹的代号为A4),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两级火箭,其射程超过5000千米,足以攻击美国东海岸的重要城市纽约和华盛顿。不过由于难度过大,A9/A10的开发并不十分理想,1945年1月8日和1月24日,A9的两次发射均以失败告终。德国人本想对火箭继续加以完善,不过兵临城下的形势使他们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了泡影。  <br><br>冯.布劳恩在战后被盟军带往美国继续从事火箭开发,这位“火箭男爵”可是世界宇航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60年代末美国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所用的“土星”系列运载火箭,也同样是这位男爵手中的杰作,可以说,我们从人类踏上月球第一步的脚印背后,依然能够看到冯.布劳恩那伟大的身影。  <br><br></FONT>
<DIV><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259.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259.jpg" border=0></FONT></A></DIV>
<DIV><FONT color=#ff0000 size=3>A9/A10在第二级火箭工作完毕时的速度为3300米/秒,这只有今天入轨飞行速度的一半,所以它只能算一种亚轨道飞行器,作为导弹是足够了,但它还无法用于真正的宇宙探索。  <br><br>不过,远程弹道导弹技术和进行宇宙探索的运载火箭技术本来就是相同的,A9/A10的基本设计不错,进一步改进的话就可以满足新的需要。如果德国当年能有足够的时间对它继续改良,那么人类步入太空时代的时间肯定可以大大提前,这也是战后很多西方科学家的一致看法。 </FONT>
<DIV><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261.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261.jpg" border=0></FONT></A></DIV>
<DIV><FONT color=#ff0000 size=3>S&auml;nger "Silverbird"空天轰炸机 <br><br>当你们来到这里,我已经可以荣幸的告诉你们,你们即将看到二战德国末日科技的最高杰作。它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了人类军事科技之后半个世纪的发展路途。  <br><br>看看下面这张图片:在一具巨大的灰色火箭助推器的前端,有一架外型流线美观的白色飞行器,"Silverbird"-“银鸟”象它的名字一样,在60年前,它的外型是那样的前卫脱俗,几乎不像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其身上完全看不到当时其它二战飞机那种陈旧的身影,其实不仅仅是外型,当你们了解了它的作战设想和技术特点后,就会了解这是一件真正超时代的伟大作品,它就是二战德国末日科技的最高杰作——S&auml;nger "Silverbird"空天轰炸机。  <br><br>也许有人对空天飞机这个概念不甚了解,其实,它就是一种可以水平起降,单级高速入轨的高性能飞行器(SSTO),也就是人类目前正在使用的航天飞机的下一代进化版本。空天飞机可以像普通飞机一样水平起降,借着自身的动力自行进入太空轨道,其高效率和低成本都是现有的笨重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所难以比肩的。  <br><br>在20世纪80年代末,欧美国家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空天飞机计划,比如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X-30,英国的“霍托尔”,德国的“桑格尔”等空天飞机。可惜难度过大,当人类真正使用这种先进飞行器的时代,怕是要等到21世纪中叶了。  <br><br>在军事方面,空天飞机将是一种“明天的战机”,美国将于2013年开发的下一代B-3轰炸机或是所谓的“全球攻击平台”其实也就是一种空天飞机,借助超过10倍音速的高速,“全球攻击平台”将能在2小时内攻击全球任一地点目标。在F/A-22和F-35这最后一代有人战斗机之后,空天飞机将和高智能无人机一道,称霸21世纪后半叶的天空。  <br><br>空天飞机可说是比当今的F/A-22更有魅力的先进机种,可骄傲的西方人不会忘记,这种先进飞行器的真正“老家”,竟是来自60年前欧洲那个战火纷飞的国度…………  <br></FONT>
<DIV><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263.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263.jpg" border=0></FONT></A></DIV><br><br><FONT color=#ff0000 size=3>S&auml;nger "Silverbird"空天轰炸机和V1飞弹一样借助长长的滑轨起飞。滑轨起飞其实和现在的垂直发射一样,也是一些高速飞行器的有效起飞方式之一,长长的轨道将给飞行器以极高的初速。也许我们将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看到这一幕的发生。 <br></FONT>
<DIV><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269.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269.jpg" border=0></FONT></A></DIV><br></DIV><FONT color=#ff0000 size=3>S&auml;nger "Silverbird"进入轨道后的开始转入平飞,它的飞行高度比今天的航天飞机稍低,也就是大约距地表约90~100公里的高空,也就是说,S&auml;nger "Silverbird"也是一种亚轨道飞行器。S&auml;nger "Silverbird"的设计思想要求飞机充分利用超高速飞行中所产生的激波的巨大能量,使飞机就像海边冲浪的人们一样借着这股巨大的能量顺利飞抵数千千米之外的目标(要是仅*飞机自身的燃料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br><br>S&auml;nger "Silverbird"的这个设想与美国未来的“全球攻击平台”完全一致,后者还有一个别称就是“环球乘波(激波)轰炸机”。  <br><br>需要大家注意的是,S&auml;nger "Silverbird"的机体选型十分合理,其外表光滑圆顺,与后世的许多高速实验机十分相似(比如美国后期的一些X系列实验机种),也就是说,如果S&auml;nger "Silverbird"能够制造出来,仅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极为前卫的构形足以使它完成那同样极为前卫的任务。  <br></FONT><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271.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271.jpg" border=0></FONT></A></DIV>
<DIV><FONT color=#ff0000 size=3>S&auml;nger "Silverbird"到达目标上空(也许是莫斯科或是华盛顿),打开弹仓投下了核弹。  <br><br>S&auml;nger "Silverbird"前面几步的构想都十分合理,不过在这一步却露出了破绽,我们今天已经知道,战机在高速飞行中的弹药投放并不是一件易事,F/A-22在超音速状态下的弹药投放就是借助巨大的弹力来将导弹“强行”推出机外,要是仅*导弹自身的重力下坠,那导弹将不会下坠而是紧紧的吸附在机体上!!!  <br><br>S&auml;nger "Silverbird"的速度超过10倍音速,它是不能采用常规投弹这种方式的,不说投弹,就是打开弹仓门这个动作本身都会对超高速飞行的飞机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br><br>S&auml;nger "Silverbird"的设想虽说有些破绽,但人无完人,在科技远不如今天的60年前这点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当时的人们还有太多的东西还在摸索之中,以今天的观点去强求他们是不对的。(美国人今天也对这个老大难的投弹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从高速空天机的尾部投放弹药,当然是用弹射的了。希望他们能取得成功,毕竟这种飞机的民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br><br>顺带要说一句,航天飞机的速度更快,却也能安全打开货仓,而空天飞机则不能。原因是航天飞机已经进入了真正的地球轨道(距地表110公里以上的高空,这也是当今发射卫星所必需达到的最低临界高度,达不到的话卫星将马上坠毁)),此时它虽向卫星一样绕地球高速运行,但航天飞机本身则几乎是静止的,加上又是失重状态,当然可以安全打开货仓了。  <br><br>而空天飞机大部份时间都在高度稍低的亚轨道上(距地表约90~100公里的高空),其受地球引力的影响远比高轨道上的航天飞机要大(没有失重)。当然它也可以向航天飞机一样进入真正的地球轨道,不过这时它投下的炸弹也就在失重状态下成为了一颗“人造卫星”,也许要几年的时间才能重新落回地面</FONT></DIV>
<DIV><br>
<DIV><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274.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274.jpg" border=0></FONT></A></DIV><br><FONT color=#ff0000 size=3>S&auml;nger "Silverbird"完成了任务,像普通飞机一样在跑道上水平降落,这一点十分精彩,毫无破绽可言。  <br><br>S&auml;nger "Silverbird"可说是生错了时代的优秀产物,其身上所体现的优异设计和其所代表的超前思想远超他国50年以上!!!虽很难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获得实现,但在科技远不如现代发达的60年前,当时的德国科技人员竟能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拿出与远在100年后的21世纪中叶才能投入使用的人类未来新锐兵器不谋而合的S&auml;nger "Silverbird"。其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将永远受到后人的赞赏。  <br></FONT>
<DIV><a href="http://pop.pcpop.com/p051117/0000199302.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 size=3><IMG src="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Bak/11/17/0000199302.jpg" border=0></FONT></A></DIV><br>
<DIV>
<DIV><FONT face=Verdana><FONT color=#ff0000><FONT size=3>其实现今很多先进的航太科技产品都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比如贝尔301/XV-15倾转旋翼试验机),这是有着深层原因的。 <br><br>二战结束25年后的70年代初,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展开了一系列“全新”高技术航太产品的气动外型研究(当时F-14和F-15的新颖机体外型就是这些研究的成果),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有相当一部份资料来源于美国战后所吸受的二战德国残留资料的成果(比如有趣而又古怪的单片可旋转机翼飞机)。NASA利用高速计算机和一系列X系列实验机验证了25年前德国人许多未能完成的优秀设计的可行性,结果大都证实了德国设计的正确性。面对这样的结果,一向高傲的美国科学家不得不承认:25年前那批优秀的德国同行凭借着优秀的头脑和他们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远远走在了那个时代的前列......... <br><br>德国二战开发出了众多新概念兵器,而且它们的指导思想十分正确,绝大部分新兵器都成了现在的主流。在技术层面上,对世界科技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后来的武器开发少走了许多弯路。 <br><br>更为可贵的是,德国科学家当年不仅提出了很多新概念兵器,而且成功解决了这些新概念兵器的核心问题,之所以这些新概念兵器中的很多不能在当时出现,只是因为在机体材料 飞控系统等基本部件上超越了人类当时的实际科技能力。这些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才能慢慢加以解决,但当年德国科学家这种铺路人的重要地位却不是其它后人可以取代的。 <br><br>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所有在科学探索上勇于创新的人们,都将受到后人永远的尊敬。 <br><br>抛开政治的因素,德国的科学家在科学的开创性上的确独树一帜,当年要不是美国掳走大量的德国科技人员和工程师,哪有现在这么强的科技实力!~十分地敬佩当年德国的科学家们!~太nb咯!美国苏联现在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当初德国科学家们的技术积累是密不可分的。美苏都是德国军工科技的受益者,而美国无疑是最大的赢家。</FONT><br></FONT></FONT></DIV></DIV></DIV></FONT><FONT color=#ff0000></DIV></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3 10:22:38编辑过]
孤独浪人 发表于 2006-7-20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LZ了,不过偶不懂军事,只能顶下了
莱茵河畔的细沙 发表于 2006-7-21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在拍科幻片。
尚武条顿 发表于 2006-7-22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偷机的美苏两国`````</P>
<>      假设纳粹的计划得以在战争初期实施    纳粹德国将以压倒性胜利取得2战的全面胜利!</P>
<>   </P>
ingemar 发表于 2006-7-23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GO229毕竟还是有了样机了,后面那几个还仅仅是方案啊
欧根亲王 发表于 2006-7-27 0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BerndSchneider 发表于 2006-8-1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的飞机都是现代人YY的</P>
雅利安人 发表于 2006-8-8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erndSchneider</I>在2006-8-1 23:38:00的发言:</B><BR>
<>很多的飞机都是现代人YY的</P></DIV>
<>首先顶LZ的好帖:)
<><FONT color=#ff0000>其次告诉你:LZ介绍的这些飞机都是真的.(我查过德国军事中心,LZ介绍的所有飞机全部属实)</FONT>
<><FONT color=#ff0000>这些根本不是现代人YY的.</FONT>
<><FONT color=#ff0000>还是希望你说话时实事求是一些.不要掩耳盗铃</FONT></P>
虎I 发表于 2006-8-8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ff0000>A9/A10火箭是最强的...</FONT></P>
<><FONT color=#ff0000>我看俄罗斯维切出版社1999年俄文版译出:&lt;&lt;20世纪军事秘密&gt;&gt;一书中介绍</FONT></P>
<><FONT color=#ff0000>德国火箭工程师韦尔纳.冯.布劳恩在第 三 帝 国的垮台日益临近时表示:他的秘密产物要么现在就飞进宇宙,要么永远也别飞了.</FONT></P>
<><FONT color=#ff0000>他向元首建议,利用A-3/A-10(苏联说成A-3/A-10)火箭攻击纽约!</FONT></P>
<><FONT color=#ff0000>二战后苏联数理学学士,列宁格勒反常现象研究委员会科学顾问B.普萨洛姆希科夫说:</FONT></P>
<><FONT color=#ff0000>德国人很快就开始了A-3/A-10火箭实验,并同时进行代号为\"埃尔斯特\"的秘密行动.</FONT></P>
<><FONT color=#ff0000><FONT color=#0000ff>1944年11月29日夜,一支德国特工人员从秘密抵达美国海岸的一艘潜艇上上岸,他们的目的是在纽约的一处摩天大楼上安装无线电导航信标.</FONT>但是,行动失败.德国特工人员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抓获,设备全部被缴获.目前这一事件的关键环节美国始终还保持绝密...</FONT></P>
虎I 发表于 2006-8-8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处是元 首</P>

<>汗一下.元 首一词都要**...</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6.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6.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6.gif\" />
 楼主| ERWIN19911964 发表于 2006-8-12 1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很喜欢《20世纪军事机密——第三帝国的秘密武器》那本书,介绍的相当全面,而且引言部分那篇叫《折断的帝国之剑》的文章很有意思
lutheraner 发表于 2006-8-15 1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是官僚主义的阻挠和希特勒本人的错误决策,德国的喷气式战斗机在42-43就能大规模投入使用,届时二战的进程就难以预料了.
 楼主| ERWIN19911964 发表于 2006-8-20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晕,居然连“第三帝 国”这样的字也不能显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6 10:34 , Processed in 0.031119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