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转帖]白色教堂前的亡灵(伦敦的真实故事)

[复制链接]
buginspring 发表于 2006-11-3 05: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color=#ff0000>本贴转自超级苹果网(</FONT><a href="http://www.powerapple.co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www.powerapple.com</FONT></A><FONT color=#ff0000>),由Shinobi原创</FONT></P>

<>如果你在英国留学的话,而且还在伦敦呆了很久的话,你应该知道伦敦在100多年前有个传奇人物叫杰克。全名是:开膛手杰克(Jake the Ripper)。 此人夸张点说就是全伦敦家喻户晓的一个人。就像中国人谁都知道雷锋同志一样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6.gif" /> 。 不过这个人可是恶名照章的。 <BR><BR>开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是1888年8月7日到11月9日间,于伦敦东区的白教堂(Whitechapel)一带以残忍手法连续杀害至少五名妓女的凶手代称。犯案期间,凶手多次写信至相关单位挑衅,却始终未落入法网。其大胆的犯案手法,又经媒体一再渲染而引起当时英国社会的恐慌。至今他依然是欧美文化中最恶名昭彰的杀手之一。 <BR><BR>虽然犯案期间距今已达百年之久,研究该案的书籍与相关研究也日渐增多。但因缺乏证据,凶手是谁却是各说其词、毫无交集,因而使案情更加扑朔迷离。 <BR><BR>本人在伦敦多年,此人早已听闻已久。 趁空闲的时间,对当年的事件进行一番资料收集和调查。特此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P>

<><IMG src="http://i37.photobucket.com/albums/e54/kfo3000/Jake%20the%20ripper/V_4781_14401_1128173078.jpg" border=0></P>

<>背景和事件的地点: <BR><BR><B>19世纪末的英国,尽管在不久以前的美洲战场上,英国节节失利而成就了今天的美国,可整体国力和世界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太大的动摇。在维多利亚的统治下依然保持着世界头号强国的称号。 <BR><BR>1888年的伦敦当时环境可以说是比较恶劣的。由于工业革命的爆发,机器的广泛采用,为社会改变带来不可比拟的劳动力和强大的力量。许多人开始建设工厂都建在伦敦,工业和居民采暖都使用煤。在人类对这种革命性力量疯狂迷恋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环境的重要性。 19世纪初,伦敦每年的雾日长达90天左右。由于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空气湿度大,容易产生雾气,而19世纪中后期正好是英国工业大发展的年代,工业污染加上居民烧煤,在无风的季节,烟尘与雾混合变成黄黑色,使得伦敦常常烟雾弥漫,白天行车也要开灯。从而成就了过去美名雾都-伦敦。 </B></P>
<><B></B> </P>
<><IMG src="http://i37.photobucket.com/albums/e54/kfo3000/Jake%20the%20ripper/loo.jpg" border=0></P>

<><FONT size=4>1952年冬天发生了史称“伦敦大雾事件”的严重大气污染,伦敦连续5天被黄色的浓雾笼罩,据人回忆,当时走在伦敦街头,行人看不到自己的脚,伸手不见五指。 那时候伦敦给人感觉是充满着神秘的气息,印象中一个死气沉沉的古老的城市,但架设在泰晤士河的两岸的数不清的工厂每天都很卖力地喷发着黑色的硝烟冲向天空。 <BR><BR>在当时环境,传统的绅士的风度和贵妇的气质却丝毫没有在高中等阶层社会的交流中退化。贫富的差距依然是社会各个阶层最大的矛盾的尖点。外族的人口迁移在当时英国人眼里似乎并不当一回事,但是种族歧视和争斗都在看不见的时候和不为人知的情况下日益严重。社会治安的保障和犯罪便由此汇聚成所有社会最根本问题的唯一发泄的地方和最终解决的方式。 </FONT></P>
<><IMG src="http://i37.photobucket.com/albums/e54/kfo3000/Jake%20the%20ripper/London.jpg" border=0><BR></P>
<><FONT size=4>现在我们把目光移向故事发生的地带,EAST END或者更精确一点:WHITECHAPEL。犯案地点集中在伦敦东区(East End of London)白教堂(Whitechapel)附近。这里在当时是著名的移民集散地,远从俄罗斯和东欧来的数万移民定居在此。由于收入微薄,此处早已成为贫穷与犯罪的温床,街头上流落着无家可归的流氓与拉客的娼妓。虽然苏格兰场于1829年就建立全市巡逻网,但薄弱的警力仍难以负担每晚有数万妓女出没的东区治安。 <BR>现在位于伦敦东2区的WHITECHAPEL虽说依然是犯罪率很高的地带(也许是由于历史的传承),不过总算是得到伊丽莎白女皇的关照:类似于秦帝国时期的邻里监视制度2004年首先在此试点。而维多利亚时期的WHITECHAPEL则远没有如此幸运,抛开犯罪率不说,整天在街上晃荡的人几乎都是无业者,酒鬼。当然也有大量的从业者,妓女以及老鸨。不过无业者也有一定的好处,在冬天他们可以免费领取到生火的煤球,以及裹身的毛毯。 <BR><BR>英国人当然不怎么喜欢住在这样的地方了,WHITECHAPE的居民大多都是非洲人,阿尔巴尼亚人,以及为数不多的有钱犹太人。我们倒是很有兴趣知道,在电影‘FROM THE HELL’中所描述的‘犹太屠夫‘究竟是怎样的人群。犹太人几乎不从事如此的行业,他们都给钱让土耳其人去屠宰动物。犹太人比较兴趣的行当大到炒地皮,小到做面包。很明显,这些都是远离血腥的。 <BR><BR>WHITECHAPEL在维多利亚时期的人口约是8万左右。其中大约有1万人是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那个时候卖身基本上是赚不到几个P的。这群人的收入大概是每个礼拜20P左右。电影里面《From the Hell》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反映那个区域的经济收入:“无论什么职业,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不是能够随便买得起葡萄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如果你看过这部片子的话,就知道凶手都是以葡萄来诱惑受害者掉以轻心。 当时葡萄是属于稀有的水果种类,价格都在镑以内,只有有钱人才能买得起的水果。而Whitechapel的区域内的人均收入都是以便士计算的。所以侦探推论为凶手是属于上流阶层的人物。另外,由于社会阶层的歧视,妓女成为最不受保护和薄弱的群体。没有多少人关心她们的死活和未来,这一点显然成为JACK THE RIPPER将毒手对准这个群体的一个主要原因。</FONT></P><IMG src="http://i37.photobucket.com/albums/e54/kfo3000/Jake%20the%20ripper/b44_80.jpg" border=0>
 楼主| buginspring 发表于 2006-11-3 0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事件经过: <BR><BR>在1888年8月到11月这段时间,对于东伦敦的 Whitechapel (白教堂)这个区域来说是一段黑暗和悲惨的岁月,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这里一直间断性地上演着恐怖的连环谋杀案,案件的受害者都是女性。自到今天,这个案件还是没有得到砌底的解决。 那时候,妇女都基本不敢在夜晚出门。因此,曾经Whitechapel 这个区域还有个外号“the cemetery of women”(少妇的坟场)。 连环谋杀案的凶手起初是被警方暂时命名为 Leather Apron ,直到后来 凶手主动向警方递上自己的名片,才正式定名为: Jake the Ripper (开膛手杰克)。后来, 这个名字曾有一段时间在雾都的上空弥漫着死亡的讯息。如今都100多年过去了,事至今日,Jake the Ripper 的真实身份依然是个谜。 <BR><B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FONT size=4>那个区域有个皇家医院 </FONT></P>
<><FONT size=4>为什么Jake the Ripper 会在伦敦的历史上如此出名?只是因为他是一个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一个直到今天都没法侦破的案子,无法确认凶手的真实身份。除以上几点以外,Jake the Ripper 之所以如此闻名遐迩,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杀人手法非常残忍,甚至可以用变态去诠释也不为过。一位心理学家的说:Jake the Ripper 的作案的心理在今天的犯罪者里面都是非常让人难以接受和非人道的。 受害者不但都是女性,而且死后很多人的尸体都是被残忍的肢解,器官被移走 。 尤其是最后一位的受害者整个身体都被肢解和破坏地已经不成人形了。由于根本无法找到凶手,所有的猜测和心理分析都是假设性的。我们也永远无法知道为什么凶手为何要如此残忍对待这些女性。但是在整个案件里面,所有的受害人都有个共同点:她们的职业都是妓女。 以下都是收集到的事件的大致描述:</FONT></P>
<><FONT size=4>1888年 8月31日,星期五 <BR><BR>这一天算是一个预兆性的日子。疑似凶手寄发的第一份讯息\"Dear Boss\"1888年8月7日一具女尸被发现陈尸东区的白教堂,死者是中年妓女玛莎&#8226;塔布连(Martha Tabram),身中三十九刀,其中九刀划过咽喉。同年8月31日凌晨三点四十五分,另一位妓女玛莉&#8226;安&#8226;尼古拉斯(Mary Ann Nichols)被发现死在白教堂附近的屯货区(Bucks Row)里,时年43岁。她不但脸部被殴成瘀伤,部分门齿脱落,颈部还被割了两刀。但最残忍的是腹部被剖开,肠子被拖出来,女阴也遭利刃严重戳刺。 <BR><BR>于该教堂附近甚少发生凶杀案,这两件案子和之前的几件杀人案件受到社会大众的注目,有些媒体甚至以“白教堂连续凶杀案”(the Whitechapel murders)称之,认为是同一名凶手所为。这样绘声绘影的描述引起当地居民的恐慌,于是警方在此投入更多的便衣警探巡逻,当地居民也组织巡逻队维持治安。如此使人们相信此类案件将不会重演。 </FONT><BR></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FONT size=4>第一位受害者出现的区域,今天的样子。</FONT></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FONT size=4>受害者现场大概位置,今天已经变成一个餐馆了。</FONT></P>
<><FONT size=4></FONT> </P>
<><FONT size=4>想不到8天后,也就是9月8日凌晨五点四十五分,一位居住在汉伯宁街(Hanbury Street)29号的老车夫于其廉价出租公寓的后方篱笆里发现一具女尸,死者是47岁的妓女安妮&#8226;查普曼(Annie Chapman)。她与前位死者同样被割开喉咙,并惨遭剖腹,肠子被甩到她的右肩上,部分子宫和腹部的肉被凶手割走。其颈部有明显的勒痕,据说死前曾呼救,但未引起注意。由于这是凶手第一次在住宅附近犯案,时间还是接近清晨的5点以前,却未发出任何引人注意的声响,此案成为日后人称开膛手的凶手所犯下最著名的案件。 </FONT><BR></P>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P><FONT size=4>第2位受害者的地点 </FONT></P>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P><FONT size=4>第2位受害者最后从这个酒馆出来后就被谋杀,今天这里已经是一家餐馆了。</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月27日,中央新闻社(Central News Agency)收到一封用红墨水书写,并盖有指纹的信,署名“开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信中以戏谑的态度表明自己就是杀死妓女的凶手,并声称被逮捕前还会继续杀害更多妓女。由于这封信以“亲爱的老板”(Dear Boss)起头,日后便以此称呼凶手寄发的第一封信。 <BR><BR>9月30日凌晨一点,一名马车夫于住家附近发现伊丽莎白&#8226;史泰德(Elizabeth Stride)的尸体。不同于前两位牺牲者,这位44岁的瑞典裔妓女虽被割喉,但未遭剖腹,而是死于左颈部动脉失血过多。由于犯罪手法不同,有人怀疑此案的凶手与前两起开肠剖腹的凶案并无直接关系。 </FONT><BR></P>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P><FONT size=4>第3位受害者的现场附近</FONT></P>
 楼主| buginspring 发表于 2006-11-3 0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FONT size=4>离白色教堂非常近 </FONT></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FONT size=4>当时的现场 </FONT><BR></P>
<><FONT size=4>就在大批警力赶到伊丽莎白&#8226;史泰德陈尸处时,凌晨一点四十五分左右,46岁的妓女凯萨琳&#8226;艾道斯(Catherine Eddowes)被发现横尸在主教广场(Mitre Square)上。除了同样被割喉剖腹,肠子甩到右胸外,她还被夺去部分子宫和肾脏。由于巡罗的员警声称一点半时这里并无异状,因而研判死者是在一点半至一点四十五分之间被杀害,并被剖开腹部。凶手行凶手法之俐落,让多数人认为他可能是专业的外科医生。 <BR><BR>凌晨三点,一位搜寻可疑嫌犯的警员在高斯顿街(Goulston Street)附近发现件沾满血的衣物,经过鉴定是凯萨琳&#8226;艾道斯身穿围裙的一部分。而在衣物掉落的附近高墙上,发现疑似凶手用粉笔写下的一行文字:“犹太人不是甘于被怨恨的民族!”(\"The Juwes are not The men That Will be Blamed for nothing.\",但另有刑警记得是\"The Juwes are The men That Will not be Blamed for nothing.\")。之后警察督察长汤玛斯&#8226;阿诺德(Thomas Arnold )到现场巡视并观看这句留言,因担心该墙上涂鸦天亮后被路人看到,反而激起反犹太主义者的情绪,当场下令擦去。</FONT></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FONT size=4>第4位受害者现场</FONT></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FONT size=4>发现字迹的那条街 </FONT><BR></P>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P><FONT size=4>竟然是这个学校后面的巷子</FONT><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6.gif\" /></P>
<P><FONT size=4>最后一位受害者 <BR><BR>隔天,也就是10月1日,中央新闻社又收到一封明信片,内文同样以红墨水写成。信里,写信者自称是“调皮的杰克”(saucy Jacky),并提到他打算“隔天再干两件事”——一般认为就是9月30日凌晨伊丽莎白&#8226;史泰德和凯萨琳&#8226;艾道斯这两起命案。另外,写信者提到打算割下死者的耳朵寄给警方,这与凯萨琳&#8226;艾道斯遗体外耳损毁的情形类似。最后,写信者同样留下“开膛手杰克”的属名。而日后便以写信者自称的“调皮的杰克”(\"Saucy Jacky\")称呼该信件。 <BR><BR>10月15日,一封寄给白教堂一带的居民自发组成的白教堂警戒委员会(Whitechapel Vigilance Committee)信再度引起大家的注意。信里附半颗肾脏,并以黑色墨水书写。写信者声称“来自地狱”,并说这颗肾脏取自“某个女人”(一般认为就是凯萨琳&#8226;艾道斯)身上,其中半颗被他煎熟吃掉。不同于前面两封信,这封信没有任何署名,日后人们便以开头的“来自地狱”(\"From Hell\")为此信命名。比起前两封信,一般认为此信由凶手亲自书写的可能性最大。 <BR><BR>11月9日一位多塞街(Dorset Street)上的房东托他助手到玛莉&#8226;珍&#8226;凯莉(Mary Jane Kelly)的房间收六个星期未缴的房租,却从窗口发现这位25岁的年轻妓女惨死在床上:她全身赤裸,颈部有勒痕,胸部和腹部被剖开,脸部的耳鼻和乳房也被割掉,据信被凶手拿到旁边的壁炉烤熟吃掉(但有人认为是被凶手割下带走)。一位邻居宣称昨晚,即11月8日晚上八点半时仍看到凯莉活著(不过她对凯莉的长相描述不完全正确),另外有邻居声称当天凌晨四点左右有听到一声凄惨的女性尖叫声。但可以确定的是,尸体发现的前一天晚上10点,凯莉曾出现在酒吧里。 <BR><BR>玛莉&#8226;珍&#8226;凯莉命案后,开膛手杰克似乎消声匿迹:伦敦未再出现类似的命案手法,媒体对命案的兴趣也逐渐褪去。但警方动员大批人力却迟迟无法侦破案件,饱受包括维多利亚女王在内的英国各界人士批评,进而导致警界高层的异动。1892年,警方宣布停止侦办白教堂连续凶杀案。 <BR>已确定的受害者都是中下阶层的妓女,且除了玛莉&#8226;珍&#8226;凯莉外,皆年趋中年却无固定居。受害者都在隐密或半隐密的地方被杀,死前大多呈现酒醉状态。死者的遗体显示受害者喉咙被割开,死后腹部往往被剖开,部分受害者甚至外阴被凶手切下。现在很多人相信受害者开始就被扼死,以防她们求救。一些尸体的内脏被取出,而根据尸体上的伤口,凶器被认为是如手术刀般锐利的刀,因此推断凶手有相当程度的外科和医学技巧,其职业可能是医生或屠夫。</FONT></P>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P><FONT size=4>第5位受害者住的那条街 </FONT><BR></P>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P><FONT size=4>她的家今天已经是家超市了 </FONT></P>
 楼主| buginspring 发表于 2006-11-3 0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受害者:</FONT></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FONT size=4>玛莉&#8226;安&#8226;尼古拉斯 <BR><BR>闺名玛莉&#8226;安&#8226;沃克,绰号“波莉”。1845年8月26日出生,1888年8月31日星期五被杀。</FONT></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FONT size=4>安妮&#8226;查普曼 <BR><BR>闺名爱莉莎&#8226;安&#8226;史密斯,绰号“黑安妮”。1841年9月出生,1888年9月8日星期六被杀。</FONT></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FONT size=4>伊丽莎白&#8226;史泰德 <BR><BR>闺名伊丽莎白&#8226;古斯塔斯多特,绰号“长丽兹”。1843年11月27日生于瑞典,1888年10月30日星期六被杀。 </FONT><BR></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FONT size=4>凯撒琳&#8226;艾道斯 <BR><BR>曾化名“凯特&#8226;康微”和“玛莉&#8226;安&#8226;凯莉”,皆出自于以习惯法婚姻结为连理的丈夫汤玛斯&#8226;康微和约翰&#8226;凯利。1842年4月14日出生,1888年9月30日星期日被杀。</FONT></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P><FONT size=4>玛莉&#8226;珍&#8226;凯莉 <BR><BR>到巴黎旅行后自称“玛莉&#8226;珍娜特&#8226;凯莉”,绰号“姜”。据称1863年生于爱尔兰蒙斯特的利麦立克或利麦立克郡一带,1888年11月9日星期五被杀</FONT></P>
 楼主| buginspring 发表于 2006-11-3 0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嫌疑人: <BR><BR>虽然开膛手杰克引起世人注目,但直到目前为止,并无明确的证据指出凶手是特定的几个人物。相反的,随著时间日渐久远,研究者渐增,被大家认定的嫌疑犯越来越多,且身分遍及当时伦敦的各个阶层;反倒是传统上被认为嫌疑最重的几个嫌犯,于更多资料发堀后逐渐被还清白。在此,将列举出较具知名度的嫌疑犯。 <BR><BR>下列是警方认为很可能是开膛手杰克的嫌疑犯(但请注意并没有证据可供认定他们就是): <FONT size=4> </FONT><BR></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FONT size=4>马塔古&#8226;约翰&#8226;杜立德(Montague John Druitt) <BR><BR>(1857年8月15日 — 1888年12月1日) <BR></FONT></P>
<><FONT size=4>取得律师身分后,他自1881年至1888年11月21日起长期担任某间私立学校老师以彰其职。另外,他也是有名的运动家和业余板球员。由于不明的原因,1888年11月19日最后一次现身于一所位于布莱克希斯(Blackheath)的学校,两天后宣告失踪。1888年12月31日他的遗体被发现漂浮在泰晤士河上,检查结果显示其尸骇由于口袋放入大石块,曾沉入河底数星期之久,警方因此推断他于沮丧的情况下投河自尽。由于他失踪与死亡的时间距离第五起凶杀案不远,且他死后凶杀案不再发生,让当时许多调查员认为他就是开膛手。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在凯莉凶案与他死亡之间,他曾在法庭上担任合法代理人,且根据法庭纪录,还曾为了座位的问题争论许久。某些人认为这反驳了杜立德在凯莉案后精神崩溃的说法,而在麦维&#8226;麦克那登爵士(Sir Melville Macnaghten)的备忘录,也就是最早认为杜立德有嫌疑的文件里,这位律师被误认为一位医生,由此进一步推论,福德瑞克&#8226;艾柏瑞(Frederick Abberline)侦探怀疑杜立德涉有重嫌。</FONT></P>
<><FONT size=4><BR></FONT><FONT size=4><FONT size=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FONT></P>
<></FONT> </P>
<><FONT size=4>阿朗&#8226;柯明斯基(Aaron Kosminski) <BR><BR>(1864或1865年 — 1919年) <BR><BR>伦敦犹太人社群成员,1891年2月曾送入精神疗养院治疗。他被麦维&#8226;麦克那登警长备忘录列入嫌疑犯之一,理由是他有许多疑点,如长的像主教广场附近“伦敦巡警看到的那名男子”(这个说法仅见于该文件中,有些研究者认为麦克那登真正的意思是指伦敦警方的目击证人约瑟夫&#8226;劳温岱,然而其他人却想到另种解释:并未有权威性的资料显示那晚有任何人出现在广场附近。)助理长官罗伯特&#8226;安德森(Robert Anderson)与唐纳&#8226;斯文森探长(Donald Swanson)的评述都宣称“只有眼力好的人才看的到凶手。”(虽然有多种说法,但这可能是指目击证人以色列&#8226;史瓦兹)。然而,他们宣称因为证人不愿意提供不利于犹太人的证据,因此不可能起诉。斯文森在他报告版本的边注里提到,那个男人就是柯明斯基,并补充说他兄弟的家就在白教堂伦敦警局旁,而其被双手反绑送入精神病院里,不久便死了。最后两个关于柯明斯基的细节不太正确,因为他活到1919年。他的精神错乱症状有幻听、担心被其他人吃掉的恐惧和拒绝梳洗。在院里他被描述成没有伤害能力的人物,虽然有一次他对著院里的服务员挥动一张椅子。近年来多数研究者认为他会被列入嫌犯名单里,凶案当时的反犹太主义情节影响大于其症状与案情的关联性。 </FONT><BR><BR><BR></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FONT size=4>麦可&#8226;奥斯卓(Michael Ostrog) <BR><BR>(1833年 — 1904年?) <BR><BR>职业骗子,曾化名和易容过。他被一位新加入调查的警官列为嫌疑犯,时间是1889年,也就是“真作五案”的受害人遇害隔年,但研究者找不到证据指出他犯过比偷窃和诈骗更严重的案子。事实上,纪录显示开膛手犯案期间他正在法国监狱里服刑,而这似乎成为一项难以动摇的不在场证明。他生前最后一次被提及是在1904年。 </FONT><BR></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P><FONT size=4>约翰&#8226;皮札(John Pizer) <BR><BR>(1850年 — 1897年) <BR><BR>皮札是住在白教堂附近的波兰裔犹太人,从事制鞋业,警员隡金特&#8226;威廉&#8226;辛格(Sergeant William Thick)将曾其带回侦讯。辛格显然相信皮扎认识“毛皮围裙”,即一名以袭击妓女著称的当地男子,白教堂连续凶杀案刚发生时,许多居民曾相信“毛皮围裙”就是凶手。但他的嫌疑终究被撇清,原因是一次观看伦敦码头大火中,一群警官谈论起这一系列凶杀案时,皮札宣称辛格早认识他好几年了,言下之意是他被辛格逮捕乃出于恶意且缺乏证据。 </FONT><BR><BR></P>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P><FONT size=4>汤玛斯&#8226;尼尔&#8226;克利医生(Dr. Thomas Neill Cream) <BR><BR>(1850年5月 — 1892年11月16日) <BR><BR>一位暗地里专门从事堕胎的医生。生于苏格兰,于伦敦接受教育,在加拿大开业且之后转往美国伊利诺州的芝加哥。1881年他被发现要为他几位病人中毒,其中男女皆有,负起责任。起初,这起事件没有他杀的嫌疑,但克利自己却要求调查这些尸体,显然这是个引起他兴趣的尝试。之后他被关在位于久利特(Joliet)的伊利诺州州立监狱,1891年7月31日被释放出狱,理由是品行良好。到伦敦展开新生活后,他再度被控谋杀并遭到逮补,1892年11月16日处以绞刑。根据某些来源所述,他死前最后几个字是说:“我是杰克....。”(\"I am Jack...\")此话被诠释为意指开膛手杰克,但也可能被蒙头罩消音过。专家们根据参与处刑警官们没提到这宣称曾妨碍招供的理由,主张这个插曲也许本身没啥意义的可能性大于此为后来捏造的故事。据闻开膛手犯案之时,他正在监狱里服刑。然而有些著作认为在被正式释放前他能贿赂警官而离开监狱,或留下一个替身在他所住的牢房里,但这两种说法都没法获得权威资料佐证。 </FONT><BR></P>
 楼主| buginspring 发表于 2006-11-3 0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开膛手凶杀案标示著英国现代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虽然不清楚谁是第一个连环杀手,但开膛手杰克却是第一位创造全球媒体报导凶案狂潮的杀手。1855年印花税法的改革使得低廉的报纸能够有更为广大的发行量。在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这段报业的快速成长,包括报纸便宜到只需半便士、大众杂志如《警方新闻解读》(Illustrated Police News)的出版等,最终促使开膛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这些特征再结合没有人被确切定罪的事实,创造出一个阴魂不散的恐怖传说,而为之后连环杀手的出现覆上一层阴影。 <br><br>某些人相信凶手的绰号是报业工作者所创,为的是编造出引人入胜的故事而卖出更多报纸。这种做法后来成为被广泛认同的标准,著名的例子有波士顿绞杀手(the Boston Strangler)、绿河杀手(Gary Ridgway,the Green River Killer)、山腰绞杀手(Hillside Strangler)和星宫杀手(Zodiac Killer),以及衍生出来的英国约克郡开膛手(Peter Sutcliffe,Yorkshire Ripper),这几乎到了凶杀案百年以后。另外1960年代“泰晤士裸体凶杀案”(\"Thames Nude Murders\")的无名凶手,也被媒体称为剥衣手杰克(\"Jack the Stripper\")。 <br><br>贫困的东区长期被富裕的社会所忽视,但连续凶杀案和受害者的出现不得不引起对他们生活条件的关注。这种关注意味著当时的社会改革者终于能让有钱阶级倾听并相信必须做些事来帮助穷人。萧伯纳寄给《星》杂志(Star)的一封信里讽刺的评论媒体这种突如其来的关怀: <br> <br><br>另外,开膛手杰克已成为许多小说里出现的象征人物,无论是作为主要角色或更周边的人物(参见开膛手杰克小说) 。而开膛手在大众文化中也已以另种形式出现。 <br><br>许多音乐创作者如摩托头(Mot&ouml;rhead)、骷髅(Macabre)、罗伦&#8226;柯克(Roland Kirk)、莫里西(Morrissey)、尼克凯夫与坏种子(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LL酷杰(LL Cool J)、白条纹(The White Stripes)、犹太祭司(Judas Priest)、镰刀收割者(Grim Reaper)、Queensr&yuml;che、Univers Zero、神鹰牧神(Falconer)、我的另类罗曼史(My Chemical Romance)、Link Wray、The Legendary Pink Dots、冰冻大地(Iced Earth)、鲍勃&#8226;迪伦、Benediction (乐团)、嚎叫的上帝萨奇(Screaming Lord Sutch)、Leslie Fish和Nationalteatern都曾在专辑中提到或引用开膛手杰克作为歌名。芝加哥发迹的流行乐团Spitalfield会取这个团名是因为团员认为在描述一个开膛手杰克出没的村庄,但实际上这不是一个村落而是伦敦东区一个地段。 <br><br>许多公司,如麦法兰玩具(McFarlane Toys),也生产开膛手杰克的人形偶或玩具,有时甚至引起抗议。像被连环杀手罗伯特&#8226;平克顿杀害的死者家属就反对温哥华的维京超级店贩售开膛手娃娃。 <br><br>2006年,开膛手杰克被选入英国广播公司的《历史》杂志,并被其读者票选为历史上最坏的英国人(BBC)。 </FONT><br></P>
<>最后希望白色教堂前的亡灵们能够好好地安息吧!</P>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3 5:42:27编辑过]
 楼主| buginspring 发表于 2006-11-3 0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下强人的贴与大家共享.<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5.gif\" />
叫板朱红之泪 发表于 2006-11-3 0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强的一个故事!!!!!!!!!!!
朱红之泪 发表于 2006-11-3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膛手杰克是我偶像……
叫板朱红之泪 发表于 2006-11-3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朱红之泪</I>在2006-11-3 8:35:00的发言:</B><BR>开膛手杰克是我偶像……</DIV>老大,你稳点~~~~~~~~~~~~~~~~~~~~~
朱红之泪 发表于 2006-11-3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名字多帅……</P>
<>以后我改个“开膛手朱红”的名字……人见人怕……黄某人肯定又要说被“灵魂附体”了……</P>
叫板朱红之泪 发表于 2006-11-3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朱红之泪</I>在2006-11-3 8:55:00的发言:</B><br>
<>这名字多帅……</P>
<>以后我改个“开膛手朱红”的名字……人见人怕……黄某人肯定又要说被“灵魂附体”了……</P></DIV>
<>那我也牛一下,取个\"叫板开膛手朱红\"的名字............人见人怕怕,黄某人这下就game over了......... <br>
<>大吼一声------------------朱红兄弟生日快乐!!!!!!!!!!!!!!!!!!!!!!</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5.gif\"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3 9:10:34编辑过]
rickyling 发表于 2006-11-3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朱红之泪 发表于 2006-11-3 0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叫板朱红之泪</I>在2006-11-3 9:10:00的发言:</B><BR><BR>
<>那我也牛一下,取个\"叫板开膛手朱红\"的名字............人见人怕怕,黄某人这下就game over了......... <BR>
<>大吼一声------------------朱红兄弟生日快乐!!!!!!!!!!!!!!!!!!!!!!</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5.gif\" /><BR></DIV>
<>快乐毛啊……
<>黄某人的毛病传染给你了?</P>
叫板朱红之泪 发表于 2006-11-3 0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rickyling</I>在2006-11-3 9:10:00的发言:</B><BR>\"开膛手杰克\"这名字是不错,但是\"开膛手朱红\"就...听着怎么象杀猪的?<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DIV>
<>喷饭推荐!!!!!!!!!!!!!!!!!!</P>
 楼主| buginspring 发表于 2006-11-3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膛手朱红兄生日吗? </P>
<>生日快乐啊~</P>
施瓦妮 发表于 2006-11-3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rickyling</I>在2006-11-3 9:10:00的发言:</B><BR>\"开膛手杰克\"这名字是不错,但是\"开膛手朱红\"就...听着怎么象杀猪的?<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DIV>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6.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6.gif\" /></P>
<>不过对于jack the ripper,我觉得他最好的诠释就是沉默的羔羊里的anthony hoppkins(希望我没拼错)</P>
<>西方很多连环杀手,一般都是30-45岁的白人男子,经历过高等教育,IQ只比常人高,稍微有些神经质,其他还有什么特征,一时想不起来啦</P>
巨蟹牧羊熊 发表于 2006-11-3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名侦探柯男》中得知此人,原来还真有此人存在。</P>
<>楼主也爱上苹果网? </P>
朱红之泪 发表于 2006-11-3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uginspring</I>在2006-11-3 10:36:00的发言:</B><BR>
<>开膛手朱红兄生日吗? </P>
<>生日快乐啊~</P></DIV>
<>额……不是……
<>我弟弟学黄某人呢:“XXX生日快乐!!!!!!”</P>
 楼主| buginspring 发表于 2006-11-3 1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巨蟹牧羊熊</I>在2006-11-3 11:07:00的发言:</B><BR>

<>楼主也爱上苹果网? </P></DIV>
<>呵呵, 是啊. 有不少待挖掘的宝藏呢.
<>我也上6园啊什么的,但是感觉上苹果比6园或者wenxuecity要亲切不少...</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6 17:36 , Processed in 0.033383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