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大家把各自家乡有关春节的东西送点上来吧,当去各地过春节

[复制链接]
凯尔5 发表于 2007-2-17 16: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把各自家乡的一些有关春节的特点写一些送上来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7 16:49:21编辑过]
 楼主| 凯尔5 发表于 2007-2-17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000000>                                                                          炫之吾蒲</FONT></P>
<><FONT color=#000000>每到中国的农历新年,也就是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是我们中国人最快乐的日子。“爆竹声中辞旧岁”,一家人坐在一起,包着寓意团圆的饺子,家庭情感在这些温馨的气氛里得到了联系和强化,当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沉浸在节日的温情脉脉里的时候,在福建省的莆田市,这两天却是安安静静的,一点过节的迹象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br><br>             莆田最热闹的时候是在农历正月初四到初五,这两天,就相当于中国内地的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在初四这一天,家家都要包用糯米粉为原料的红团,它的含义相当于内地的饺子: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圆圆的形状寓意着家庭团圆。在初五早上这一天,家家才开始燃放鞭炮,开始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br><br>             帖春联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风俗,它是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用红纸来写春联是一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家家必须要遵守的,否则会有不吉利的嫌疑。但莆田的春联也是和内地大不一样,全都要在红纸顶上加上一道白色的镶边,这又是为什么呢? <br><br>             中华民族尊重自己的祖先,人们会遵守祖先遗留下来的各种风俗习惯,也许几千年都不会变化。但是在莆田,在300多年前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故,导致了春节风俗的改变,这就是来自海上的小日本浪人倭寇的入侵。 <br><br>             那一年,倭寇入侵到莆田一带盘踞了几个月,大开杀戒。一直到中国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从浙江赶来,才赶走了他们。这时已经是次年的大年初一了,在山上避难的人们陆续返家后,哪里还有心思过年? <br><br>             现在莆田人过春节的日期就从那时改变了。初一初二,是当年倭寇之乱中逃难的人们回家悼念亲人的日子,所以不仅不过节,也不让串门。初三和初四日,人们开始张罗过节的各项物品,贴春联,买鞭炮,准备重新过年。初五日,人们才像内地的大年初一一样,各家各户串门走访,回忆过去的历史,联络乡邻的感情,畅谈未来的希望。莆田人过春节的新习俗铭刻着他们惨痛的历史记忆。莆田的白头春联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过去莆田人世世代代也是在门上贴红春联。在嘉靖年间的这场大屠杀以后,为了表示对死去的亲人的悼念,人们在红春联的头上加上了一条表示哀痛的白额。 <br><br>             元宵节是中国人春节以后紧接着的又一个大节,它的日期在正月的十五日。可是莆田人从正月初六就开始了他们长达20多天的元宵节活动了。元宵节有两个主要的节目:一个是吃元宵,一个是观灯,莆田人把这两项内容都变成了大规模的狂欢。<br><br>             莆田人的灯至今还保持着这种古代宫灯的形状。在莆田,元宵节的灯跟内地截然不同。人们不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灯,而是大家要抬灯巡游的。据推测可能是因为这里古代地广人稀,中原移民来到这里以后,发现把灯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来观看的人会很少,所以他们想出了抬灯巡游的办法。巡游的路线往往会很远,有时包括好几个山头或村寨。也许这是古代中原移民向当地原住民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吧。 <br><br>             莆田的元宵宴仪式证实了我们的这种推测。和中原地区一家一户吃元宵的方式不一样,莆田人的吃元宵是几个村寨间的一项盛大的交往仪式。<br><br>             路线准备完毕后,元宵节巡游也就开始了,一般是几个村寨的人共同集合到社区的公庙里头,从这里出发,开始了到各个村寨的巡游。队伍中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公司职员,也有在工厂里做工的工人,今天都放下了自己手头的工作,汇聚到一起,来参加这盛大的节日庆典。巡游的范围一般是沿着几个村寨的地界绕行一圈。行走的路线并不总是平坦的,有时故意绕开大路,含有克服困难的意思在里头,无论这条菩萨指定的路线多么难走,也必须遵照执行。在元宵节巡游仪式的中间,经过的村寨要用大锅准备好许多元宵,供大家在休息的时候食用。游行的队伍欢欢喜喜在一起吃元宵,看起来就像和和睦睦的大家庭一样。 <br><br>             跳棕轿是莆田特有的一种神秘的元宵节风俗和仪式,一般会和游灯,莆仙戏等喜庆节目同时举行。在莆田的乡村,跳棕轿的仪式是非常隆重的,几乎是家家户户必须参加的全民活动。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小伙子们打着赤脚,抬着7到9只棕轿,围着火堆穿插跳舞,这赤脚等一会是要从火堆上踩过去的。为了能够安全踩过火堆,他们事先要绕着火堆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准备。跳棕轿仪式的高潮是用脚蹈火,它表现了莆田人的豪气和勇敢的精神。(我也跳过耶!。。。) <br>   <br>             当二十多天热闹的元宵节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就会有社区内一个大的公庙牵头,举行最后的高潮活动文艺踩街。它是把莆田各种特有的民间乐器都集中在一起进行的文艺巡游,是在一个大范围的文艺联欢活动。站在花车上的小学生扮演出一些戏剧人物和历史英雄人物的形象,颇有些仙风道骨。他们还扮演一些当代的英雄模范人物,如航天英雄杨利伟和取得世界冠军为国争光的中国女排等人物形象,表现了人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国家,对生活的热爱。 <br><br>            相传,在抗倭英雄戚继光重创倭寇的林墩战役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叫曹大金的部将,奉命在莆田这个叫“迎仙寨”的地方拦截逃敌,就在身负重伤的关键时刻,他擂起庙里祭祀用的社鼓,鼓励战士奋勇杀敌。附近的乡亲们听到鼓声后,也纷纷赶来助战,终于消灭了这股倭寇。后来莆田人为了纪念这次战斗,就把庙里的锣鼓作为一种娱乐活动,逐渐发展起来。<br><br>            莆田的车鼓在大约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表演方式。大概是因为莆田的节日活动往往伴随着规模盛大的游行的缘故吧,他们一般是把指挥表演的大鼓放在一辆平板车上,边推边走,在行进中指挥队列的表演和音乐的节奏,“车鼓”的名称也就由此得来了。又由于这车鼓起源于战争,所以在过去一般是由男子来表演的,各个村的车鼓队还经常举行挑战赛,他们叫做“斗鼓”。<br>      <br>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和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许多农村妇女也纷纷组成了车鼓队,与男子一较高低。在女子车鼓的发展过程中,她们又把公庙里的花伞加进车鼓表演,使它更加生动好看。近年来,女子车鼓队已经遍及莆田的乡村,她们又新发展出了许多舞蹈动作,使车鼓表演在男子的阳刚之气外,又增添了女性的英姿。<br><br>            莆田人的春节,既丰富热闹,又生动有趣。既有从过去流传下来的古代中原人纯真的快乐,又有结合当地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一些变异,还有着莆田人独特的历史遭遇所铭刻下的情感记忆。在莆田过春节,不仅可以领略到新奇和惊喜,更能感受到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的博大和丰富。<br><br><br>            <br><br>            祝大家春节快乐!!!<br></P></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7 16:50:15编辑过]
rickyling 发表于 2007-2-17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herofrederick 发表于 2007-2-17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K5DD是福建莆田人哦</P>
<>要说我们这儿新年有什么特别的风俗的话,我倒是想不起来……</P>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32.gif\" />
发丘中郎将兼摸 发表于 2007-2-17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那里也没什么特殊的,就是除夕夜里吃饺子。
herofrederick 发表于 2007-2-17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发丘中郎将兼摸金校尉</I>在2007-2-17 18:09:00的发言:</B><BR>我们那里也没什么特殊的,就是除夕夜里吃饺子。</DIV>
<>
<>我们这边除夕夜倒是不吃饺子……</P>
<>只是在吃饭之前,会先燃烧草纸、冥币之类,而且一定会开着门,饭桌上会摆好酒菜和碗筷,祭奠祖先的说……</P>
施瓦妮 发表于 2007-2-17 1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发丘中郎将兼摸金校尉</I>在2007-2-17 18:09:00的发言:</B><br>我们那里也没什么特殊的,就是除夕夜里吃饺子。</DIV>
<>我们这边是初一吃饺子,大年夜不吃的<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herofrederick</I>在2007-2-17 18:13:00的发言:</B><br><br>
<>
<>我们这边除夕夜倒是不吃饺子……</P>
<>只是在吃饭之前,会先燃烧草纸、冥币之类,而且一定会开着门,饭桌上会摆好酒菜和碗筷,祭奠祖先的说……</P></DIV>
<p>
<>跟我们这边差不多,不过没有要开门的规矩</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7 18:19:42编辑过]
herofrederick 发表于 2007-2-17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施瓦妮</I>在2007-2-17 18:18:00的发言:</B><BR><BR>

<>
<>跟我们这边差不多,不过没有要开门的规矩</P><BR></DIV>
<p>传说是为了迎接祖宗归来……
发丘中郎将兼摸 发表于 2007-2-17 1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起一个,我小的时候的,</P>
<>因为那时候频道很少,每年地方电视台总是要联播经典的武侠片,每集开始之前总有一个掏钱最多的赞助商领导,通常是脑满肠肥类型的,操着不标准的地方普通话,发表一段讲话,而讲话稿的第一句话总是,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代表什么什么厂预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P>
K5DD 发表于 2007-2-17 1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发丘中郎将兼摸金校尉</I>在2007-2-17 19:15:00的发言:</B><BR>
<>我想起一个,我小的时候的,</P>
<>因为那时候频道很少,每年地方电视台总是要联播经典的武侠片,每集开始之前总有一个掏钱最多的赞助商领导,通常是脑满肠肥类型的,操着不标准的地方普通话,发表一段讲话,而讲话稿的第一句话总是,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代表什么什么厂预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P><BR></DIV>
<>这个很有特色。。。</P>
K5DD 发表于 2007-2-17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不说是哪里的啊
黑蛇的悲鸣 发表于 2007-2-17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我这里现在都找不到好多好看的剪纸窗花了。我自己是不会剪的,但是非常喜欢这个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太灵了!!</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
意志的胜利 发表于 2007-2-17 1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这里放炮的很多,剩下的就不知道了,又没有出去吃年夜饭的习惯。还不如在家等德甲。过春节一般都会去庙会的
黑蛇的悲鸣 发表于 2007-2-17 1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意志的胜利</I>在2007-2-17 19:38:00的发言:</B><BR>北京这里放炮的很多,剩下的就不知道了,又没有出去吃年夜饭的习惯。还不如在家等德甲。过春节一般都会去庙会的</DIV>
<>总觉得放鞭炮不大安全……</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5.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5.gif\" />
Liujin 发表于 2007-2-17 1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外面那个爆竹,烟花放的……我等下也要去放,嘿嘿~虽然有点吵,不习惯了,但真是热闹啊……<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46.gif\" />
K5DD 发表于 2007-2-17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昨晚,呃,不,是今天凌晨,我的邻居12点放鞭炮,把整个山上的人都吵醒了,幸好那时我在看乒乓球,不然。。。。</P>
2604作值日的 发表于 2007-2-17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2.gif\" />刚出去放炮了,去去一年的晦气!</P>
<>北京的风俗实在太多了,不过现在也就是贴春联、吃饺子、逛庙会什么的了</P>
慕尼黑之恋 发表于 2007-2-17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北京5年一次都没去过庙会
2604作值日的 发表于 2007-2-17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zbt align=center>老北京春节习俗</DIV>
<DIV class=zbt align=center> </DIV>
<DIV class=zbt align=center><FONT color=#800000>腊月家家事儿多</FONT>
<>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ADV_CONTENT-->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    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备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净器皿,终夜经营,到天明时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核桃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    腊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运水贮内窑,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窑,开门运之,夏日出用甚便。
<>    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妇女于内室,扫除炉灶,以净泥涂饰,燃香默拜。
<>    每至十二月,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照例封印,颁示天下,全体执行放公假。此后,梨园戏馆择日封台,八班合演,至来岁元旦则赐福开戏。上学的儿童,在“封印”之后塾师也让放假,谓之“放学年”。
<>    廿五日至除夕传说为“乱岁日”。“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    岁暮,将一年吃剩的药,抛弃在门外,并将所收集的药方,放一起烧掉,这叫“丢百病”。
<>    在炉内烧松枝、柏叶、南苍术、吉祥丹,名曰:“煨岁”。
<P>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P>
<P><FONT color=#800000>除夕一大堆老理儿</FONT> </P>
<P>    除夕,人们蟒袍补褂四出拜访亲友,谓之“辞岁”。家人叩拜尊长,也叫:“辞岁”。新婚的夫妇必须要到岳父家辞岁,否则为不恭。
<P>    除夕自户庭以至大门,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这叫“踩岁”。
<P>    除夕,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爆竹竞响。肩舆簇簇,车马辚辚。百官到朝,祝贺元旦。此时爆竹声如击浪轰雷,传遍朝野,彻夜不停。更夹杂着拨浪鼓声,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冰盏声,卖桂花头油摇唤娇娘声,卖合菜细粉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真是好听。“土民之家,新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锗帛毕,昧爽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阖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窗,谒影窗,具柬贺节。”如果路上遇到亲友,则施礼,继而祝曰:“新禧纳福”。“至于酬酢之具,则镂花会果为茶,十锦火锅共馔,汤点则鹅油方补,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酒肴则腌鸡腊肉,糟鹭凤鱼,野鸡爪,鹿兔脯;果品则松榛莲庆,桃杏瓜仁,栗枣枝圆,楂糕耿饼,青枝葡萄,白子岗榴,秋波梨,苹波果,狮柑凤桔,橙片杨梅。杂以海错山珍,家淆市点。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得好“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四马喧哗,欢乐终日,真可以说是极一时之胜”。
<P>    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能撤去。(谓之“年饭”)取松柏枝中较大的,插在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就是“摇钱树”。
<P>    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给小孩的,也叫“压岁钱”,钱肆取钱用的“贴”叫“票子”。每届岁除,凡是富贵之家以银换钱的,都用彩笺书写,是为“红票儿”。取华美吉祥之意。
<P>    凡是卖花的,称熏治之花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馈赠。牡丹呈艳,金桔垂黄,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艳治,尽在一堂”所以人们又叫它“堂花”。
<P>    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
<P>    每到除夕,摆长案于中庭,供以百分。百分,是诸天神圣全图。“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叫“全供”。供上签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宝等,叫“供佛花”。到接神时,将百分焚化,接着烧香,到灯节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地桌”。
<P>    <FONT color=#800000>走进家家户户的正月</FONT>
<P>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纸炮。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所吃的东西,如:百事大吉盒儿,由柿饼、荔枝、龙眼、栗子、熟枣等装成。
<P>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纸不断至丈余,供于祖前,谓之“阡张”,焚之。
<P>    正月初旬,拜年者到门口,疾呼接贴,投一名片,匆匆而去,大多数无须和主人面谈。
<P>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P>    正月之灯一向集中于前门内的“六部”,叫:“六部灯”,以“工部”的灯最为人称道。冰灯,飞禽走兽、世间百态,制作得非常工巧。
<P>    灯市从前集中在东、西四牌楼,后来移到廊房头条。
<P>    琉璃厂每于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百货云集,灯屏琉璃,万盏棚悬,玉轴牙签,千门联络,图书充栋,宝玩镇街。更有“秦楼楚馆偏笙歌,宝马香车游士女”。也是旧京年节一景。 </P></DIV>
慕尼黑之恋 发表于 2007-2-17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值日的你是北京人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7 03:37 , Processed in 0.031521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