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原创]小窥袁崇焕之大义

[复制链接]
 楼主| 197869 发表于 2007-3-5 10: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TRONG><U><FONT face=宋体>——受任于败军之际,枉死于危难之间<BR><BR></FONT></U></STRONG>       其实很早就听说过“袁崇焕”这个名字,阎崇年先生大概在我初一那年就在百家讲坛讲过些许袁督师的事迹,但是时间久了,加之那时不上心不久就淡忘了。直到今日要提笔写出督师大义的无限崇敬时才蓦然想起原来自己早就听说过督师的英名。真正对督师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则是在阅读过金庸的《碧血剑》,复又拜读过老先生的《袁崇焕评传》后。<BR>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崇祯元年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所以称他为袁督师),兼督登、莱、天津军务。金庸解其名为:“ ‘焕’,是火光,是明亮显赫、光彩辉煌;‘素’是直率的质朴,是自然的本性。他大火熊熊般的一生,我行我素的性格,挥洒自如的作风,的确是人如其名。”但却因为他的一生是大火熊熊一般,所以究竟会与腐朽萎靡的明末朝廷格格不入。<BR>       明朝的衰亡多认为开始于神宗(年号万历)。神宗贪财、吸食鸦片,并且懒惰。万历四十三年十一月,御史翟凤羽中的奏章中说:“皇上不见廷臣,已有二十五年了”。神宗死后,儿子光宗只做了一个月皇帝就因误服药物而死。光宗的儿子朱由校接位,历史上称为熹宗,年号天启。天启皇帝钟爱木工,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也就是此时开始在明末朝廷的舞台上兴风作浪。<BR>      万历四十五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发兵攻明。天启年间到王化贞十四万大军溃败熊廷弼推入山海关为止,明清三大场交锋,明军三战三败。于是,在后有昏聩无能的皇帝、嫉功妒能的言官,前有强悍善战明军屡战屡败的女真,手下是纪律松散饥饿羸弱的官兵的艰难局面下,袁崇焕横空出世了。所以说他横空出世是因为明朝由文官指挥战役的荒谬制度。文官个个熟读四书五经善与吟诗作对却难有统军指挥才能,像袁崇焕这样善统军打仗的文人不能不说是横空出世,在清军脑袋顶上炸响了一记惊雷。但是一个文官一但会了用兵之法,便是个随时可能会威胁皇权危险人物,于是文人中出现的三个军事专家一人罢斥(孙承宗),两人被杀(熊廷弼、袁崇焕)。可见,袁崇焕悲惨的结局无不与明朝荒谬的制度和猥亵萎靡的环境(后文会详细提到)有关。<BR>      袁崇焕于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后,被分派到福建邵武去做知县,后引起具有政治经济卓见而获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当王化贞大军在广宁覆没,满朝惊惶失措,京师人心惶惶之时,向来关心边防誓要精忠报国的袁崇焕孤身一人出关去考察,不久回京宣称:“只要给我兵马粮饷,我一人足可守得住山海关。”在获胜希望渺茫,眼见就要亡国(相信总有大臣会这么想)的时候,袁崇焕可以英雄似的扛起这巨大的责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却是罕见的大胆,也可体现出他的强烈报国之心(如果失败后果他一定很清楚)。金庸老先生说:“这件事充分表现了他行事任性,很有胆识,敢作敢为而脚踏实地,但狂气也是十足。”于是败军之际人心惶惶之时袁崇焕受任。但是单是守御山海关,未免太过危险。天启三年九月,袁崇焕到达宁远。雷厉风行的进行筑城、整饬军纪(可见他是胸有成竹的揽下守关这活的)。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兵二十万攻打宁远,明军胜(详细内容不做描述)。正是这一役打破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努尔哈赤一生中只打了这一次败仗,清人所修的《明史·袁崇焕传》中也说:“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值得一提的是,战役中袁崇焕的家人也都在宁远,家人在宁远则意味着他要誓死一战,其报国忠心日月可鉴。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天启七年五月攻打宁远,七月大败而归。这是对清作战的第二次胜利。<BR>       但胜利之后袁崇焕却遭魏忠贤党人弹劾,只好辞官回家。<BR>       天启皇帝死后由他亲弟弟信王由检接位,年号崇祯。崇祯上台后雷厉风行整治阉党,颇与康熙除鳌拜之少年有为有得一拚,可惜的是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康熙雍正清朝走的是上坡路,玄烨自然是个难得的明君,除鳌拜后更是造福人民,康乾年间一派盛事局面。而明朝则从万历皇帝开始走下坡路,到了崇祯更是政治经济溃烂到骨子里,崇祯除阉党不过是明朝崩溃前的回光返照,可惜这却大大增加了崇祯皇帝的居功自傲心胸狭窄,为袁崇焕的再度出山不能不说埋下了一定悲剧的伏笔。<BR>       崇祯除了阉党就开始再度启用曾被排挤罢官的大臣,袁崇焕责被力荐。再召回忠臣能臣的确是一件英明的事,但是一个倨傲狠毒的君主偶尔做了一件英明的事并以此为荣自以为是个英明贤主,便绝对不是好事。袁崇焕应召上京时他的朋友们都一再强调要“功成身退”,袁崇焕自然也深知大臣的恶意诬陷皇帝的猜忌是多么要人命。所以袁见到崇祯并被其委以大任(第二段所说职务)后曾奏明:“以臣之力,制全辽而有余,调众口而不足。一出国便成万里,忌功妒能,夫岂无人。即凛凛于皇上法度,不以权掣臣之手,亦能以意见乱臣之方略。”金庸拿袁崇焕与岳飞相比,说:“岳飞当时对自己后来的命运完全料想不到,袁崇焕却是早已料到了的。明知将来难免要受到皇帝猜疑,要中敌人的离间之计,却还是要去担任艰危,这番舍身赴难的心情,更令后人深深叹息。”袁崇焕的所为无一不体现着他以国家利益为重衷肠义胆,即使功成想必也不会全身而退,必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R>       然而袁崇焕还未到任便已发生兵变,原因是粮饷不足。没有粮饷,人心涣散则如何御敌?于是人民的好干部袁崇焕就上疏朝廷。崇祯虽不如熹宗贪婪,却也不愿发饷,认为“将兵者果能如家人父子,自不敢叛,不忍叛。不敢叛者畏其威,不忍叛者怀其德,如何有鼓噪之事?”意思是说这是袁崇焕统兵不利的错,如能带兵如子就算没有吃得穿的也不会有兵变。有的大臣也挑拨说此事必有隐情。加之袁听说库银不足,希望皇上用自家私库的银子给官兵发饷,以崇祯心胸狭窄的本性,更是对袁崇焕有了嫌恶之心(认为他中饱私囊,是个贪污腐败的人)。袁崇焕肯定没想到刚到任就因为它耿直的性子使他担心的事逐步变成事实。<BR>       再说皇太极在袁崇焕在袁崇焕罢官回家的时候自己由“汗”改称为“皇帝”。在袁崇焕到任后,由于兵变暂时不能与清军抗衡,于是他主张暂时求和,这样可以使清军放松警惕,而自己趁机整饬军纪积聚力量。皇太极一定自然很乐意,他也可以趁机壮大军队呀,而且他小小女真在此时妄图侵吞整个大明江山实在有点痴心妄想。可惜啊,崇祯的部分观点与皇太极的部分观点不谋而合,认为他小小女真不配,不屑与他谈和。以至于后来袁崇焕于皇太极交涉使其放弃帝号这一“外交上的胜利”,都使得崇祯皇帝认为他有辱国体,更加嫌恶他。后来成为杀他的重要“罪状”之一(通敌)。<BR>      另一个罪状,是擅杀皮岛守将毛文龙(原系辽东明军将领)。当时袁对首辅钱龙锡说,要恢复辽东,必须从整肃东江镇的军纪开始。毛文龙恃功跋扈,根本不听袁崇焕的指挥,反而虚功冒饷,诬袁崇焕克扣了他的军饷。于是他最适宜开刀。崇祯二年六月初五,袁崇焕在宣读完毛的十二条罪状之后用崇祯赐的尚方宝剑一刀把他结果了。事后所有舆论都偏向毛文龙,金庸也认为袁崇焕这件事做得不对,过分的横蛮。崇祯更加气愤,但苦于尚需倚重督师,反而还“传谕暴文龙罪,以安崇焕心”。我是不懂军事,更不会分析当时时事,只是觉得袁崇焕这一杀绝对体现了他袁蛮子的蛮劲,而且对整饬军纪相信不无作用,想必督师也是从大局出发的。文人督师做事都是经过考虑的,即使错了也会像对满桂那件事一样及时弥补,可惜这件事一错就难以弥补,而且这以大局为重付出的代价却相当惨烈。<BR>       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率大军避开袁崇焕的防地直逼京师。袁崇焕知局势严重星夜兼程,终于比清军提前两天到达北京城外,“袁崇焕以士马疲劳,要求入城休息。但崇祯心中颇有疑忌,不许他部队入城。袁崇焕要求屯兵外城,崇祯也不准,一定要他们在城外野战。”由此可见此时崇祯对袁崇焕的疑心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而前面崇祯说其不爱兵也绝对不成立!(二战时隆美尔冲破马奇诺防线后在法国横冲直撞,他手下的坦克兵几天几夜不睡觉都是常事。袁崇焕如不爱兵大可发扬其精神,还可免得崇祯疑虑。)<BR>       二十日,两军在广渠门外大战。“袁崇焕知道这一仗侥幸获胜,在军事上并不可取,尤其在京城外打仗,更不能贪图侥幸。”“可是崇祯见清兵没有远退,不断的催促袁崇焕出战。袁崇焕说,估计关宁步兵全军于十二月初三、初四可到。一等大军到达,就可和清兵决战。”正在袁督师身心俱疲,却一心只在谋略抗击清军的策略时,悲剧却悄然降临了。皇太极巧用反间计,崇祯中招。十二月初一,“崇祯召袁崇焕和祖太寿进宫,问不了几句,就喝令将袁崇焕逮捕,囚入御牢。”<BR>      祖大寿和正在南下准备增援的袁军主力听说主帅北部便掉头而走。金庸说:“”中国历史上甚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但敌军兵临城下而将城防总司令下狱,却是第一次发生。”崇祯见状大急,连命袁崇焕写信将祖大寿等召回,督师本不愿意,但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劝他说:“你的忠心和大功,天下皆知。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终须以国家为重。”想到以国家为重,督师终于写下了信。祖大寿等接信后迅速还兵来援,皇太极攻京师不成,遂返回辽东。<BR>       督师的为国忠心真是日月可鉴!不只在狱中写信的时候他心中作何感想?也许真的只是想到京师可保,大明不亡,吾为抗清殚精竭虑,只要国之不亡,死我何惜!<BR>       崇祯三年(1630)八月十六日,以“谋叛欺君罪”将袁崇焕处以凌迟。《石匮书》记载当时北京百姓都相信袁通敌,恨之入骨,“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督师穷毕生之力报国保家,却落得如此下场!外侮尚未退,主帅却枉死于危难之间!<BR>      《碧血剑》第一章的名称是:危邦行蜀道,乱世坏长城。下句便指的是崇祯杀袁崇焕。但是的确,毁坏袁崇焕这抗击清军的长城的,实际上,正是明末的乱世!明朝开始溃败自神宗,天启年间更加腐朽,但是出了袁崇焕这样的能臣,是能臣又怎样?阉党当权,宁远宁锦两次大捷换来的是被迫辞官还乡。换了皇上,除了阉党,获了封赏,立了功劳,又怎样?换来的是被刚愎自用的皇帝投入狱中处以凌迟。一生为了保国,为了百姓免遭涂炭而鞠躬尽瘁,换来的又是什么?是被北京百姓以前买到一片肉,血淋淋的吃下!忠臣出于乱世,乱世却容不得忠臣!<BR>       <BR><FONT size=4>      <U><B><FONT face=楷体_GB2312> 丹心昭日月,肝胆两昆仑,鞠躬尽瘁却枉死,原是乱世坏长城</FONT></B></U></FONT><BR>
gladbach 发表于 2007-3-5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仅凭这个,明朝就活该完蛋,京城的老百姓就活该扎300年大辫子.可惜的是,现在的北京人也没有几个知道这个几百年前保卫了他们但被他们生吞活剥的英雄,原来袁在广渠门有个墓,可当地的北京市民都容不下,旁边的中学生往里面扔铅球,扔垃圾..现在总算有一片空间了,可是去那的人寥寥无几. </P>
<>袁崇焕一直是我最推崇的历史人物,感谢楼主的好文.</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5 12:44:52编辑过]
条顿之鹰 发表于 2007-3-5 15: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br>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P>
<>我很喜欢那些古典主义的英雄们,岳武穆,文天祥,于谦,袁督师,阎典史等等。很多人动辄以阻碍统一的大义,来诋毁这些英雄们,缘由就是五十六个民族中今天有满族,有蒙古族。不错,今天确实有,今天还有俄罗斯族呢,下次中国跟俄罗斯打仗,直接降了吧。</P>
<>不过明朝在政治体制方面,内阁制发展的很完善,并且发展的方向很好,即使万历不上朝,还能完成了三大征的壮举。明朝的灭亡是多方面的,冰河期加上白银问题(这点那本白银帝国里讲述的有,这是最入门的著作)等等。天涯煮酒论史中关于此的论述很多。黄仁宇先生(他对明朝的财政研究是他最出色的方面,另外万历十五年只是通俗读本)对明朝财政有过很深入的论述。国内顾诚先生(跟诗人同名)也作过很详细的研究。</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5 16:07:14编辑过]
没有梦的白 发表于 2007-3-13 0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条顿之鹰</I>在2007-3-5 15:52:00的发言:</B><BR>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BR>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P>
<>我很喜欢那些古典主义的英雄们,岳武穆,文天祥,于谦,袁督师,阎典史等等。很多人动辄以阻碍统一的大义,来诋毁这些英雄们,缘由就是五十六个民族中今天有满族,有蒙古族。不错,今天确实有,今天还有俄罗斯族呢,下次中国跟俄罗斯打仗,直接降了吧。</P>
<>不过明朝在政治体制方面,内阁制发展的很完善,并且发展的方向很好,即使万历不上朝,还能完成了三大征的壮举。明朝的灭亡是多方面的,冰河期加上白银问题(这点那本白银帝国里讲述的有,这是最入门的著作)等等。天涯煮酒论史中关于此的论述很多。黄仁宇先生(他对明朝的财政研究是他最出色的方面,另外万历十五年只是通俗读本)对明朝财政有过很深入的论述。国内顾诚先生(跟诗人同名)也作过很详细的研究。</P><BR><BR></DIV>
<p>明朝有点特殊,所以还值得研究。
joshfan 发表于 2007-3-13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的皇帝是所有朝代最好玩的~~~
条顿之鹰 发表于 2007-3-14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十六位明朝皇帝一起坐火车。半路上火车停了,原来铁轨断了,于是: <BR><BR>  洪武皇帝:“大胆,朕三令五申让铁路局注意铁路保养,他们就是不听”; <BR><BR>  建文皇帝:“孔子的书中没有告诉我遇到这事该怎么办” ; <BR><BR>  永乐皇帝:“我亲自下去修,对这事有责任的人别撞我手里,否则让你知道什么叫生不如死” ; <BR><BR>  洪熙皇帝:“我去帮爹”; <BR><BR>  宣德皇帝:“我是该下去还是留在车里画画斗蟋蟀?” <BR><BR>  正统皇帝下去帮忙,却不小心锤子砸了自己的脚; <BR><BR>  景泰皇帝把锤子捡起来了; <BR><BR>  正统皇帝气冲冲的夺回; <BR><BR>  成化皇帝打手机:“万姐姐你看咋办?” <BR><BR>  弘治皇帝:“大家不要慌,有问题找我。” <BR><BR>  正德皇帝下车游玩去了; <BR><BR>  嘉靖皇帝:“太上老君保佑”; <BR><BR>  隆庆皇帝静默中; <BR><BR>  万历皇帝懒觉中; <BR><BR>  泰昌皇帝SY中; <BR><BR>  天启皇帝雕刻中; <BR><BR>  崇祯皇帝:“上面的大家都看见了吧?不是我不对。” <BR><BR><BR>清代:<BR>作者:佚名 <BR><BR><BR>话说十二位清朝皇帝一起坐火车。半路上火车停了,原来铁轨断了,于是 <BR>   <BR>  努尔哈赤:“这一定是明朝故意安排的!反了我!” <BR><BR>  皇太极一命呜呼,该留的没有留下。 <BR><BR>  顺治皇帝眼争争看着母后为了帮自己不得不走进叔叔的包厢。 <BR><BR>  康熙皇帝:“这一定是前明余孽所为!下旨,全国铁路周围三十里内的人家全部迁出!” <BR><BR>  雍正皇帝趁着混乱翻开老爹的公文包找遗诏…… <BR><BR>  乾隆皇帝:“和绅,这里的问题交给你了,我只有换汽车去江南了。” <BR><BR>  嘉庆皇帝趁机拽起和绅扔到窗外去。 <BR><BR>  道光皇帝大光其火:“管铁路的人都抽大烟去了吗!!” <BR><BR>  咸丰皇帝仓皇出逃…… <BR><BR>  同治皇帝抬头望着慈禧:“母后,我们该怎么办?” <BR><BR>  光绪皇帝要离开火车,被慈禧一把拽回来。 <BR><BR>  宣统皇帝:“你们这些孬种都靠不住!我还是找日本人吧。”
gladbach 发表于 2007-3-14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死前说的那句\"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简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笑话,到死都执迷不悟,还不如刘蝉呢,刘蝉起码没有不懂装懂,而崇祯这样表面上血气方刚认为自己是千古明君的皇帝最可怕了.清朝再怎么不好,也没有象明朝这样用最残酷野蛮的方法对付自己的有功之臣,这样的朝代不亡就没有天理了.
青竹 发表于 2007-3-15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袁是一个不错的人,不过生不逢时。</P>
<>S:6楼的有没有其他朝代的版本</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7 08:25 , Processed in 0.028456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