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t_msgfont" id="message632725"><font size="4">一场本被当做是屠杀的战斗,却因哙子手的仁慈而有所保留.德国主场对圣马力诺的比赛,留给广大球迷的,恐怕只有失望.那么,是什么让本该到来的腥风血雨骤然消停?是什么,让哙子手放下了手中的屠刀?下面是本猫会从宏观上为大家点评德国队的表现,请看德国队场场评--"消极怠工"中的启示<br/><br/>1.球员心态和状态<br/>客场的13:0让德国的球员们对对手放松了警惕,聪明的圣马力诺人在来到纽伦堡的阵容里只放入了一名进攻球员,目的很明显:龟缩,少输.按照常例来说德国队应该对对手的心态和做法有充分的了解,但恐怖的是队员们对于对手的轻视让自己以为超大比分赢球只需略施小技便能实现.这样的事件在这支德国队身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几个月前客场对塞普路斯,乃至一年以前对中国队的比赛,都是轻视对手而导致恶果的最大体现.前者让诸多豪强都难以阻挡的德意志战场在小组赛第一次失了分;后者让满怀信心的东道主差点在家乡父老面前丢尽颜面,也差点将克帅推向深渊.事实上,德国队是一直以来是一支很稳妥的球队,在其他强队中屡屡发生的丢分事件在这支球队上是极少发生的,但这支德国为什么就那么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故"呢?从精神上说,年轻球员的轻敌和毛糙就是最大的问题:面对着自己闻所未闻(单指足坛)的对手,他们总是想着怎样轻松,简单的就将对手扼杀,却忘了对手早已在战术和思想上准备充分.按理说这个时候,队中的老将们就该挺身而出了,但我惊奇的发现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将们也在跟着年轻的队友们一起急噪,这恐怕就是克林斯曼所带领的这支年轻球队的气质:激情有余,沉稳不足.至于状态的问题,我想就很明显了,刚刚结束了紧张的赛季的球员们有很多是才渡完短暂的假期归队的,生理和心理都要有一定调整,在加上征战了一个赛季的疲劳,球员的身上自然会露出疲态,外加对手是那么的让人打不起精神.这也不难理解哙子手为什么会渐渐放下手中的屠刀了.<br/><br/>2.阵容调整和人员配制<br/>年轻化,使用多种阵容,大量使用边缘球员和新人,这三点可以说是后克林斯曼时代的几大特征.虽然勒夫所走的以老带新的策略不可谓不正确,但那些位置该换,那些位置不该换,就很值得商榷了.<br/>值得注意的是,本场比赛勒夫少帅开刀的位置--中场,恰恰是一个很敏感的部位:在旧的中场体系中,除了右边前卫施奈德以外,其他3个位置都有相应,甚至是绝对的那么1.2个替补,而这几个替补和主力在战术体系的默合度都很高:出场最少的前腰和左边前卫替补博罗夫斯基也有30场的国家队出场经历,所以过去这一年来德国队给人感觉最好的往往就中场娴熟的配合,而在这场比赛中,一切都乱了.虽然有常规的2名主力出战,但除了铁腰弗林斯依旧镇守自己的位置外,施奈德被任命为前腰.施奈德的传球不可谓不好,比赛经验不可谓不丰富,但长期在边路的他在大局观上和巴拉克.弗林斯乃至博罗夫斯基都有很大的差距.位置不同,责任亦不同,施奈德以往在前腰位置上极少有好的发挥而今天,也只是延续了过去.而两个新边路:铁锤和希尔博特,则可以说是国家队中在这两个位置上却是彻头彻尾的新人.</font><a href="http://www.dfo.cn/dfo/national/hitzlsperger_thomas.htm" target="_blank"><font face="Arial"><font color="#000000" size="4">希茨尔斯贝格</font></font></a><font size="4"><font face="Arial">虽然也在国家队中有过20余次的出场经历,但大多系局势已定时的感受气氛.世界杯上的11分钟就是他在国家队地位的最好体现,而仅有的几次首发和长时间出场则都是出现在左后卫和后腰的位置上,再加上在俱乐部中他的位置介与左和中路之间,这让他在英超时所赖以成名的突破能力减弱了不少,虽然在国家队中呆的时间不短,但长期处在替补组的他又有多少时间在和他的边路和中路队友配合,这又是个问题,本场比赛中,铁锤没有在自己该发挥的能力的地方大展拳脚,反而来到了他现今长期打的位置:中路,来做文章.没有配合,没有突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只会远射的铁锤,事实上,重兵防守下的圣马力诺大门也没有向他打开.本场比赛,铁锤延续着在国家队中的低迷状态.而另一边的希尔博特,则是完完全全的生瓜蛋子,青涩的他在经过了前二十来分钟的无攻而返后连突破的勇气都丧失了!这不得不对在俱乐部里表现成熟的他在心理到底能承受多大压力的问题上,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替补上场的戈麦斯延续了他在国家队中的好彩头.在我看来,这一方面和他的首演即很成功,所以在心理上有了优势;其次是其虽久伤归队,但在最后几轮联赛里却表现出的良好的身体状态和感觉,外加长期休养体力充沛.不出彩反而很难.而弗里茨则是利用了他和弗林斯在俱乐部里的默契配合,彻底盘活了边路,可以说,他的功劳弗林斯就占下了一半.而克洛泽的问题在我看来完全是多方面造成,在联赛中便保持很久的进球荒在这场比赛中没被打破,也让人对他的状态打下大大的问号,但令人佩服的是勒夫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成为一名世界级主教练的潜力,那就是信任,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也只能为他下场比赛的表现而祈祷了.令一位前锋库兰伊表现出的却是一个瓶颈:成为世界级杀手的瓶颈,那就是对机会的把握问题上,这一直以来也是他最大的问题,毕竟一个只能靠偶尔神来之笔的前锋是不会永远得到青睐的,而怎样突破这个瓶颈,我觉得更多的得从心理上找原因了,因为一次两次不是问题,长此以往则会成为心病,心理的屏障不打破,他便永远不能捅破这层窗户纸.</font><br/><font face="Arial"></font><br/><font face="Arial">3.未来的调整方向</font><br/><font face="Arial">现在离欧洲杯还有一年,但德国队应该开始有方向的确定其大名单,除开那几位铁打的主力外,边缘球员的考察也应该有选择性的进行,我认为应该是3点:1.补弱.右边前卫,中后卫的板凳都有待加强,这一点是必须解决的,因为任何人都知道,板凳的深度决定强弱,没有谁会永远的拥有最强的11人;2.特点球员.世界杯时奥东科的入选可以说是克林斯曼团队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现今德国队有特点的球员其实非常多,关键是则是从中选择谁,这也得根据球队会遭遇或可能遭遇的对手的特点和不同的打法所致;3.开始稳定大名单.每次有新的名单出炉,就会有新的面孔加入,现在的德国队可以说是一个试练场,不管什么东东都拿来练一练,看看顺不顺手,但这样频繁的招募新人会对球队的稳定性和战术发挥起到限制作用,例如世界杯上德国队只招入了奥东科,这名从没入选过的球员,其他的球员都在之前,甚至可以说在联合会杯时便已定下的,除开被抛弃的恩斯特和库兰伊,克林斯曼招入阿萨默阿就很耐人寻味,在我看来,这是克林斯曼稳定球队的策略,阿萨默阿在那个赛季的表现并不比他的两位被除名的队友强,但他是参加过上一次世界杯的"老将",他对稳定军心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而诺沃特尼的入选也和沃恩斯的落选有关,即:球队不能没有老将来调整和敲打年轻人.所以缩小范围,稳定大名单也将会成为勒夫未来的举措之一.</font><br/><br/>[<i> 本帖最后由 871027Jack 于 2007-6-3 05:28 编辑 </i>]</font></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