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读史明智】日耳曼民族的这些人和事

[复制链接]
 楼主| yinaha 发表于 2009-10-20 10: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不全是我自己的原创文字,很多都是网上收集的,或者翻译的,然后做一些简单的个人评论,图片也是很多国外网站上千辛万苦搜来的,做了一番整理重新编辑,让条理更清楚点,谈历史没有地理图示的辅助等于是在空谈,多加些图片会让文字更生动更具体更直观。否则只看文字只会让人感觉在云里雾里。

谢谢你的鼓励,我会继续的。
sap 发表于 2009-10-20 23: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s:77]  [s:77] 大姨的文章 帖子拜读下
 楼主| yinaha 发表于 2009-10-21 19: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六水河(Aquae Sextiae)战役

时间:公元前102年春天
地点:六水河(Aquae Sextiae)今法国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
人物:6个罗马军团公4万人,统帅:罗马执政官马略 MARIUS
            条顿和阿姆布朗人12万,统帅:条顿王条顿伯德
结果:阿姆布昂人和条顿人惨遭灭族,9万人被杀,2万人被俘,
             罗马方面1000人被杀


阿劳西奥战役后,由于人口过多,后勤补给不足,日耳曼人决定兵分两路,到高卢各地去收集粮草。

按照计划,辛布里人西进加龙河(Garone)流域,既而南下西班牙;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则北上塞纳河 (Seine)流域,然后向莱茵河方向开去了。
四处迁徙的条顿人.jpg   

与此同时,罗马执政官马略 MARIUS进行军事改革,着手在罗讷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工事,还特意造了一条运河以连接军营和地中海,保证运粮渠道的畅通。

不觉三年过去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罗马士兵们摩拳擦掌,就等着日耳曼人送上门来拼杀了。

辛布里人在西班牙山区遭到当地土著的层层阻击,进展很不顺利,终于在公元前103年折回高卢;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则横扫了高卢北部的所有凯尔特部落,唯有莱茵河西岸的比利时人(Belgae,也译作比尔及人)能够抵挡住他们的攻势。  

有证据表明, 条顿人中的一部分曾经在不列颠岛南部登陆;另一部分甚至还东渡莱茵河返回中欧。

路线图1.jpg

公元前102年春天,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已在塞纳河上游会师,正向东南方向移动。他们同居住在今瑞士地区的赫尔维提人(Helvetii,也译作厄尔维几人) 结成了同盟,打算通过后者的领地向意大利进军。

路线图2.jpg
在罗讷河上游地区,由于人数过多,给养不足,日耳曼人再次兵分两路:辛布里人向南朝意大利的方向进发; 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则奔向地中海。阿姆布昂人一头撞上了罗马军。他们在山丘上用三层牛车圈住自己的家眷,然后全体成年男子猛扑向罗马军的壁垒。战斗一连持续了三天没有分出胜负,到了第四天早晨,"野蛮人突然躁动起来,带著他们所有的财产,绕过罗马营垒走了。直到现在才可以从行进速度和通过时间来粗略地计算出对方的巨大数目:那漫长的队伍足足走了六天六夜,才从我军的面前消失。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跑到我们的营垒前,用嘲笑的口吻询问我军将士:‘胆小如鼠的缩头乌龟们,是否有什么口信要托我们带给你们留在罗马的女人们啊?要知道,她们很快就会投入我们的怀抱了呀!’”

愤怒的罗马将士们纷纷请战,却毫无例外地遭到了马略的回绝。一连数日的防御战已经使得自己的部下熟悉了敌人的作战方式,而且对方也明显地开始轻视自己。但在同等条件下,罗马军队依然很难是条顿武士的对手,再一次惨败无疑将意味着罗马共和国的灭亡,他冒不起这个险。这当然并不意味着他会纵容对方入侵意大利。等到敌人已经走远了,马略悄无声息地把军队从堡垒中拉了出来,紧紧追了上去。经过多年的体能训练,罗马人现在跑得很快,不久罗马大军就从侧翼超过了日耳曼人,并且在山顶上发现:阿姆布昂人正在河谷中洗澡.。

初秋的高卢南部干燥而闷热,让习惯寒冷气候的阿姆布昂人非常不适应。饱受长途跋涉之苦的他们全然忘记了可能潜伏在身边的危险,把衣服和武器都扔在河岸上。这条小河名叫六水河(Aquae Sextiae今法国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法语:Aix-en-Provence)),因为一个名叫“六”(Sextius)的罗马人在此处经营过一片葡萄种植园。机不可失,马略把眼前美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统统抛到脑后,对已经奔跑得嗓子眼冒烟的部下们简短而冷酷地说道:“你们不是要水喝么?我在山下卖给你们。用血来买吧!”

当皎洁的明月升起时,全体幸存下来的罗马军将士们都默默地坐在六水河两岸的沙滩上,一边望着河水中无数若隐若现的残躯断臂,一边回忆着几个小时前发生的一切。那是一场混乱的战斗,一个血腥的下午。正当阿姆布昂人在清凉的水中嬉戏时,罗马大军如猛虎下山.,敌人在毫无军事准备,地形又极其不利的条件下进行了殊死的拼杀,就连妇女和少年也都奋勇地举起战斧和罗马人肉搏,直到所有人戰死。

可惜,在马略周密的战略部署面前,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作为一个民族,阿姆布昂人现在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此时此刻,罗马人既无心庆祝他们的胜利,也不敢安心睡眠,因为就在西北方遥远的山谷里,正回荡着条顿人撕心裂肺的悲歌。那声音全然不像是人类的哭泣,却好似上万头受伤的野狼在怒吼。虽然没有同声翻译,但谁都能够明白那歌声的含义:复仇!复仇!复仇!惊恐中的罗马士兵不约而同地把头扭向了主帅马略,看到的却是一张和他们自己同样惨白的面孔。他们担心条顿人会杀回来报复。


奇怪的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让罗马人提心吊胆的条顿复仇大军却并没有出现。马略定下心来,决定以阿姆布昂人的尸体为诱饵,给条顿人设计一个陷阱。他派副将马克卢斯带三千精兵秘密埋伏在右岸的山林里,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大摇大摆地开到六水河的左岸,越走离旧战场越远。

果然,次日清晨,条顿人就在六水河谷里出现了。正当他们痛哭流涕地掩埋阿姆布昂人的遗体时,马略突然率骑兵快速返回,在早就布置好的山丘上摆开阵势,向对方挑衅。果不其然,条顿人在近似疯狂的愤怒驱使下,不列什么陣勢立即向罗马军扑了上来。但他们沉重的武器在仰攻中发挥不了作用,而罗马骑兵的集团冲锋却因居高临下的原因而势如破竹。条顿人在遭受惨重的损失后被挤压回平原地区,在那里,他们整顿好阵型,在肉搏战中重新占据了上风。马略军的反复攻击都无法撼动对手那城墙一般坚韧的防线,直到马克卢斯和他的三千精兵从条顿人背后突然出现,胜利的天平才倒向了罗马人一方。双方激战至深夜,条顿军的阵型彻底粉碎了,但他们顽强的抵抗又持续了一整天。

当条顿人的主营陷落时,成百上千的女子在里面举剑自杀。沙场上倒伏着九万具条顿人的尸体,另有2万人被俘。条顿王条顿伯德,这位武艺超群的壮士硬是从罗马军团中杀出了一条血路,逃到北方投奔高卢人去了。根据投降的条件,300个已婚女人将会被送给罗马人。条顿的妇女听到了这个规定,恳求被安排至刻瑞斯维纳斯神庙(Temples of Ceres and Venus)服务 ,她们的请求还是被否决。当晚,她们杀死了自己的孩子然后自己上吊自尽: 遭受罗马士兵的蹂躏,对她们来说是一件比死更加可怕的事。

马略如今总算可以放心地检验自己的辉煌战果了,但令马略恼火的是,无论是在生者还是死者中,他都没有发现自己最想看到的人:条顿王条顿伯德。有道是除恶务尽,经过耐心的外交努力,条顿伯德和他幸存下来的少数部下最后还是被高卢人引渡给了罗马,从此开始自己的铁窗生涯。九万条顿人的遗体散落在六水河两岸之上,那里从此成为山南高卢土壤最为肥沃的田地之一。甚至他们的骨骼都没有遭到浪费,而被罗马农民用来搭造庄园的栅栏。法兰西的葡萄酒为什么美如画?条顿勇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它!


在对待战利品的态度上,马略也不像日耳曼人在阿劳西奥战役后表现得那么笨。他把最好的战利品留给自己,次等的分发给有功将士,只有已经破损得不能再用的才被堆起来焚烧,美其名曰“祭天谢神”。当他正在营寨里计算自己在此战中的获利总额时,一名骑兵突然飞驰到帐前,通知他已经第五次当选为执政官。另外,元老院还决定为马略举行盛大的凯旋仪式,但他却明智地拒绝了:比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更加危险的辛布里人依然在中欧某个不为人知的地区内活动,这些野蛮人随时都有可能突然袭击意大利本土,等到消灭了他们再举行凯旋式不迟。
猪不跑 发表于 2009-10-21 23: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感谢了
 楼主| yinaha 发表于 2009-10-22 11: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维尔塞莱(Vercellae)平原之战——辛布里之败

时间:公元前101年7月30日
地点:米兰西郊的维尔塞莱(Vercellae)平原
人物:辛布里人约21万人  统帅:辛布里王波伊奥里克斯
             8个罗马军团,5万人     统帅:马略,卡图卢斯和苏拉
结果:辛布里人惨遭灭族,14万死于战场,6万人被俘。

辛布里人果然来了!铺天盖地地来了!六水河战役后仅仅两个月,他们就突然在阿尔卑斯山脉的茫茫积雪里出现,向驻扎在意大利北部的罗马军队发动了迅雷般的袭击。卡图卢斯和苏拉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得在几天后率领数千残兵败将逃过波河,波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失守。马略此时依然远在高卢,而意大利本土兵力又极度空虚,正是辛布里人一举攻占罗马的大好时机。可惜的是,波河平原Po River Plain上宜人的气候令他们流连忘返,葡萄酒取代了牛奶,温泉取代了冰雪,亚麻取代了兽皮,甜蜜的生活一点点地消磨着这些野蛮人的战斗力。他们全然忘记了可能来临的危险,决定就在那里过年,同时等待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从西方前来会师。

波河.gif

次年7月初,辛布里人没有等来自己的条顿兄弟,却等来了死对头马略。还沉浸在奢侈和幸福中的辛布里人完全不想战斗,他们又向罗马人派去使节,要求把波河平原让给他们居住,顺便还想向他打听一下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的去向-按道理,他们早就应该抵达此地了,莫不是在半道上迷了路?听到这个问题,罗马将士们哄堂大笑,只有马略板着脸回答:“我已经给你们的条顿兄弟安排好了永久的居住地,不必再为他们的未来担心了。来人啊,把条顿王条顿伯德给我拉出来!”


只到现在,辛布里人才明白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所遭遇的命运。要想获得居住地,并拯救囚笼中的同胞们,他们除了战争已经别无选择。7月29日,辛布里王波伊奥里克斯给马略发来了战书,请他选择会战的时间和地点。马略满不在乎地说道:“我们罗马人从不主动选择会战的时间和地点,都随你们定好了。不过既然你们求战心切,那我们就明日决战吧,西方那块平原地势开阔,是个不错的战场。”

Vercellae平原.png

公元前101年7月30日,罗马共和国的命运之战在米兰西郊的维尔塞莱(Vercellae)平原上爆发了。辛布里人占据着战场的西面,男女老幼加起来约有20万;罗马方面则都布置在战场的东面,卡图卢斯和苏拉率20300人居中,马略本人指挥着两翼的35000人。现代人对此战的了解大都来自于苏拉在事后的回忆,据他分析,马略执意要指挥两翼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和他抢夺更多的军功。甚至在战前的祭神许愿中,卡图卢斯和苏拉就和马略发生过矛盾,可见积怨甚深。  

  

清晨,波伊奥里克斯率领15000名重骑兵进入了战场,身后跟着数万步兵,都用铁链琐在腰间,组成上百排的连环长阵,这就是辛布里人在战场上有进无退,百战百胜的秘方。朝阳照耀在辛布里人马的盔甲上,反射起来的光芒比月球还要明亮。但他们却看不见敌人,因为马略选择在东方布阵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用从东方升起的阳光掩盖本军的存在,并在战斗中影响敌人的视力。另外,他还早就算好了当天将刮东风,这个预言在战斗开始后不久就应验了:辛布里重骑兵很快在风沙中迷失了方向,回撞入本方的步兵方阵之中,成千的步兵被琐在自己身上的铁链拉倒,或是被战马踩死。然而,即便是当罗马骑兵已经在辛布里骑兵身上取得了明显优势后,胜利依然遥遥无期:辛布里妇女在后面疯狂地敲着野牛皮鼓,他们的男人们在这激励下迅速恢复了阵型,重新像海浪般推过来。要不是马略之前对罗马军的阵型作了改革,卡图卢斯和苏拉指挥的中军肯定就要崩溃了。
Tiepolo_Vercellae.jpg

最终战胜辛布里人的不是罗马军,而是意大利夏天的酷暑。这些习惯寒冷气候的北方人在高温下拼杀了十几个小时后,由于失水过多,体力终于先于罗马人枯竭。正午过后,马略所指挥的两翼踏着齐膝深的血水,逐渐压向敌军的心脏地带。黄昏时分,辛布里王波伊奥里克斯在身被数十创后轰然倒地,死在他手上的罗马人比死在汉尼拔手上的足足多出一倍,可叹很多军事史书上竟然没有他的名字。

三天之后,战斗总算分出了最后的胜负,罗马军一共杀死了大约12万辛布里人,俘虏了6万人。8月2日,最后300名身着白衣的辛布里妇女被包围在一个小丘上,她们请求马略能够保全她们的贞洁,而这位可敬的执政官却答复说:那样会违反战争法。不久后,他就看到了这场战争中最令人悲伤的一幕:那些女人在山丘上亲手刺死自己的父母,掐死自己的儿女,然后全体自杀。罗马士兵们胆战心惊地走过一辆辆牛车,车轮下压着婴儿的尸体,车厢中躺着老人的尸体,车顶上吊着母亲的尸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个多月后,马略满载着无数的战利品凯旋回到罗马。全城的人都跪倒在他的脚下,欢呼他是可与罗慕路、卡米鲁斯相提并论的“罗马城的第三位缔造者、祖国之父”。他的头上戴着象征天神朱庇特的金冠,身上披着象征最高权力的紫袍,一位忠诚的奴隶跟在他的身后,不断地唠叨着:“伟大的国父啊,千万不要忘了,你还仅仅是一位凡人!”马略很可能没有注意到,在凯旋队伍中,有两对充满嫉妒和仇恨的眼睛正在恶狠狠地盯着他-那是代表贵族阶级利益的卡图卢斯和苏拉,他昨日的同事,明日的死敌。相反,他刚在向自己山呼万岁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位同乡兼远房亲戚的儿子-年方5岁的马克·西塞罗。除此之外,他还高兴地获知,自己的小舅子盖乌斯·尤利乌斯也刚刚喜结良缘。一年之后,盖乌斯的儿子、马略的外甥在罗马诞生了,他的名字叫:盖乌斯·朱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罗马共和国未来的掘墓人。(西塞罗与恺撒原来是亲戚!)



被五花大绑的条顿王条顿伯德也同样出现在马略的凯旋式上,罗马人把他拉到体育场里,逼迫他表演田径项目以娱乐大众。这位近两米高的巨汉不负众望,在那里创造了一项世界记录:他从并排站立的七匹马背上一跃而过,也就是说:跳过了一座大约1.4米高,5米长的长方型障碍物(当时的马匹体型比较矮小)。现代学者估计他这一跳起码有1.8米高,7米远,在两千年前堪称奇迹。不过世界记录并没有给条顿伯德带来金钱、荣誉、鲜花、掌声,或者自由、乃至于生命。当天,他就与所有的部落贵族一起被罗马人斩首祭神,其余同胞都被变卖为奴隶,曾经震撼全欧洲的辛布里、条顿、阿姆布昂三大民族至此全部宣告灭亡。罗马就这样挺过了自己历史上最艰难的一关,现在它才是真正的地中海之王!然而,今日之罗马已经不再是昔日之罗马,共和国在民主自由与国家安全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将无可挽回地走上独裁专制的帝国之路。


这一年,司马迁正在专心纂写《史记》,汉武帝又在河西汉长城中段沿线以北千里之外,遍设城堡和障塞,以抵御匈奴的侵扰。古希腊人建成宙斯祭坛并研制出人类的第一台“计算机”。这台计算机不仅可以用于数学计算,还可以精确地跟踪太阳、月亮以及其它行星的运行轨迹。 1900年,渔民在克里特岛附近发现了一艘沉船的遗骸,里面除了一大堆青铜和大理石雕像还有一些刻有希腊铭文的青铜碎片和残片。考古学家们将其组装复原,并对上面的文字进行了破译解读,从而确认了这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估计在公元前100到 150年制造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日耳曼人的民族大迁徙催生了罗马帝国,也将把它送入坟墓。在比辛布里人、条顿人、阿姆布昂人的故乡更加遥远的北方,战斗力更强的一个又一个日耳曼民族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于公元前58──51年征服高卢的恺撒,为日耳曼人的战斗力和数量所震撼,多次提醒元老院要注意他们的危害。但和300多年后东方的邓艾将军一样,他的担心最终在他死后变成了现实:辉煌无比的东西两大帝国最终都被野蛮人夺走了半壁江山,罗马、伽太基、洛阳、长安等名都相继沦陷,后人只有在它们的遗址废墟上为神州陆沉而无奈地仰天长叹。



zpage254.jpg


Marius triumphing over the Cimbri.jpg

马略的胜利
小百货 发表于 2009-10-22 11: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是有心人啊谢谢了 [s:16]  [s:16]  [s:37]  [s:69]
FF 发表于 2009-10-22 13: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日耳曼人的民族大迁徙催生了罗马帝国》

应该是罗马的内因为主,罗马的几次政治和军事改革使得,军人成为国家的主要掌权者,也成为共和国的掘墓人,马略,苏拉,凯撒一脉相承,一步接着一步,最终使得罗马成为帝国。
典韦 发表于 2009-10-22 15: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楼主| yinaha 发表于 2009-10-22 15: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为催生何为孕育?
罗马共和国的娘胎肚子里面孕育成形罗马帝国,日耳曼接生婆在外面打了一针催产素罢,如此而已。
 楼主| yinaha 发表于 2009-10-22 17: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贝桑松之战

时间:公元前58年夏
地点:贝桑松(Besancon,古罗马名称为维森奇奥Vesontio,今法国东部弗朗什—孔泰大区的首府,三面环水,一面环山)
人物:日耳曼斯维比人大约7万勇士,        统帅:阿里奥维斯图斯(Ariovist)
            罗马军团6个及其盟军,大约3万人,  统帅:凯撒Julius Caesar

结果:斯维比人35000人被杀
             罗马军团6000人伤亡
导致:在8年高卢战争中,凯撒取得了他第三个战役的大胜利,从此和日耳曼人分莱茵河而治。


当年辛布里人和条顿人向凯尔特人居住的高卢中部山区的突破沉重地打击了德国中部和南部凯尔特人的力量。后来其它日耳曼斯维比人(Sweben,Sueben)得以在今天的黑森林和美因河流域定居。在他们的首领阿里奥维斯图斯(Ariovist) 的领导下他们多次侵入高卢(Gallier)。 公元前73年,当斯巴达克思在亚平宁半岛发动起义时,罗马军队正向高卢挺进。进入公元前60s,罗马为了应付新一轮的民族迁徙,开始备战。公元前 58 年,凯撒到高卢任总督,开始了他在高卢进行的8年征战。去时带了4 个军团,以此兵力征服比意大利还要大的高卢地区是非常困难的。为此,凯撒采取以夷制夷,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办法。他给予斯维比国王阿里奥维斯图斯(Ariovistus)一大笔金钱和“罗马人民之友)的荣誉,以获取斯维比的军事支持。恺撒原计划执政官任期结束赴任山南高卢和伊利里亚的总督,由于山北高卢总督突然死亡,他又兼任山北高卢总督,这样他拥有山北高卢一个军团和部署在意大利东北部阿奎莱亚(Aquileia,今威尼斯)三个军团的兵力。

高卢.jpg
古代罗马人将意大利的卢比孔河和比利牛斯山以北、莱茵河以西、直至大西洋的广大地区称为高卢。其中,阿尔卑斯山以南、卢比孔河以北的波河 流域地区称山南高卢。这里早已归属罗马,逐渐与意大利的其它地区同化;阿尔卑斯山以北、莱茵河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今天的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瑞士的一部分称为山北高卢(又名外高卢)。这里居住着自由的高卢人,其居民可分为 3 部分:别尔盖人、赫尔维提人和凯尔特人。各部落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彼此之间矛盾深、战争多。

在此之前的高卢地区,有 3 个主要部落一直争权斗争, 他们是阿维尔尼人、爱杜依人(Aedui)和塞广尼人(Seqani)和。前者与罗马互为同盟,后两者倾向于莱茵河对岸的日耳曼人。公元前 60 年左右,在马格托布里加(Magetobriga)之战中,日耳曼部落领袖阿里奥维斯图斯率军渡过莱茵河,并帮助住在裘拉河和弗斯格斯(Vosges)之间地区中的塞广尼人占胜了位在沙尼(Saone)河以西爱杜依人,于是,塞广尼人不得不把阿尔萨斯(Alsace)地区让给阿里奥维斯图斯。

阿里奥维斯图斯(Ariovistus)的性格与事迹主要见诸于凯撒的《高卢战记》。阿里奥维斯图斯是活跃于公元一世纪的日尔曼人领袖,凯撒战记里称其为“日耳曼人的王”(Rex Germanorum),究竟是全体日耳曼人的“王”,还是某个区域或者某几个部落的“王”,这并不是很清楚,因为日耳曼分裂为很多部落,而且很多人在其中称“王”。阿里奥维斯图斯堪称一代枭雄,骁勇善战,但过于狂傲野蛮。狂傲自大使他没有成就一番大业,这一方面和他生错时代有关,因为凯撒是他的同代人;另一方面也和他的政治理念有关,和凯撒的游刃有余的帝国手艺相比,阿里奥维斯图斯的治国方略粗暴、原始得简直谈不上什么方略。


日耳曼战士.jpg

作为一个日耳曼人,阿里奥维斯图斯秉有这个民族最鲜明的性格。凯撒看到,这是一个对宗教与虔敬仪式没有兴趣的民族,他们全部的生活就是“狩猎和战争”。他们不事农耕,以乳、酪和兽肉为食,国土全境被深繁广袤的厄尔森尼亚森林和巴钦尼斯森林所覆盖,古老的莱茵河与多瑙河及其众多的支流在森林深处像蛛网一样穿过,形成了连绵不断的沼泽,后者成为大自然赋予日耳曼人最好的战争防御工事,每当敌人大军压境的时候,日耳曼人就携家带口,逃入森林和沼泽深处。日耳曼人蔑视农耕生活的一个范例就是,他们粗暴地蹂躏自己的边境,使国境外围被一片广大的荒芜之地所包围,以至于邻人不敢靠近他们的土地。他们热衷劫掠,并以此做为教育青年的最佳方式。阿里奥维斯图斯就是在这样一个民族中出生成长。

阿里奥维斯图斯在高卢的统治方略极端傲慢和残暴,以至于曾经把他请进高卢的塞广尼人都因为自己引狼入室的蠢行而后悔不迭,但迫于日耳曼人的武力而噤若寒蝉。跟随阿里奥维斯图斯进入高卢的日耳曼人十分贪恋高卢的土地、富庶和文化,更多的日耳曼人跟着蜂拥而入,在凯撒进入高卢的时候,高卢的日耳曼人口已经达到二十万左右。

凯撒多方权衡高卢的事态,在《高卢战记》中他写道“其次,他预料到日尔曼人今后更会逐渐惯于渡过莱茵河了,当他们大批的流入高卢之后,对于罗马人民即将形成一个威胁。他并不认为野蛮人有那样凶猛,能够占领全部的高卢,而是相信他们会像过去的辛布莱人和条顿人一样,分批渗入该省,然后再向意大利推进。总而言之,他觉得应该马上设法应付,而不可以再有片刻的延迟。”  ,因此必须对日耳曼人采取行动了。

公元前58年夏,在罗马的影响下,各高卢部落在比布拉克铁召开代表大会。大会向凯撒请求保护他们不受日耳曼人的侵犯同时不再大规模移民。阿里奥维斯图斯拒绝执行罗马的要求,于是凯撒便向日耳曼人宣战。一位商人向一群罗马军人描述到:“日耳曼人人高马大、力大无穷,最可怕的是他们的眼神,坚定而又锐利,足以刺透敌人的心神,削弱敌人反抗的决心。他们在一片震耳欲聋的怒号声中奔向战场,斗志昂扬、攻无不克。我告诉你们,如果你们不幸必须要与日耳曼人交战,那就只有一个选择——事先立好遗嘱!”听到这里,那群罗马军人顿时觉得毛骨悚然。部分罗马士兵以及军官,特别是那些入伍不久的新兵由于惧怕对手的强大发生了骚乱,恺撒不得不花费时间来平定这次骚乱。


ville-besancon.jpg


三面环水,一面环山的贝桑松东邻瑞士,南接意大利,扼守着法国的东大门。

vesontio图.gif

都伯河流到这里拐了个弯,仿佛电阻单位欧姆的符号Ω型,构成了古城三面环河,一面傍山的地理格局。


在贝桑松(Besancon)这个地方,日耳曼人在离凯撒营地 6 罗里的一座山上安扎下来之后,并不急于与罗马人交战,而是等候一个希华比亚(Swabian)部落渡河,这个部落正集中在莱茵河的东岸上。恺撒把自己的两个军团留在后面保护交通后勤线,而亲率剩下的四军团两万余人迎战日尔曼的10万大军。摆出传统的三列战阵,第一列由刚刚补充的新兵组成;第二列是罗马军主力重装步兵;最后一列是战斗力最强的老兵。骑兵在两翼助阵。恺撒亲自指挥右翼,中军和骑兵交给副将普布利乌斯·克拉苏(小克拉苏)指挥。日耳曼人的步兵以民族为单位列阵,骑兵统一行动。 日尔曼的第一列是轻步兵,他们没有穿任何外甲,只有头盔和小盾牌,以牺牲装甲换来机动性,他们的任务是以最快速度与罗马军团接战,避开罗马军团的“投枪风暴”。日尔曼轻步兵的后面是主力重装步兵,他们的布阵非常密集,厚实,之间没有空隙,象一面不透风的墙。

罗马战士.jpg
罗马军团的第一列通常携带两支以上的投枪,在接敌前,他们会一起投掷出,形成一道可怕的投枪风暴,虽然投射距离比弓箭差很多,但杀伤力非常惊人,在几十米内可以贯穿敌人的盾牌和盔甲,缺乏训练的部队单是这一轮风暴就可以溃散了。 罗马军团的鹰徽高高举起,四个军团以整齐的队型开进,阳光洒落在罗马士兵的铠甲上熠熠闪光。日尔曼军队也发起进攻,他们的轻步兵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突破开阔地,直接冲到罗马军团面前,使得罗马军团无法掷出投枪,只好扔掉投枪,拔剑迎敌。罗马军的第一列与日尔曼轻步兵间立刻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很快,日尔曼轻步兵就被驱散了,日尔曼主力重装步兵从后面赶上来,他们都拿着大盾穿着重甲组成了一面由盾牌和长矛的墙向罗马军团压去。血腥的战斗立即爆发,罗马军团第一列抵挡不住了,第二列迅速前出接敌死死顶住敌军,但是由于日尔曼的龟盾阵非常坚固,无法攻克,罗马人渐渐被动而落入下风。

kampf.gif
残酷的战斗进行了很久,罗马军团在右翼逼退了敌军,但中间和左翼,日尔曼仍然以强大的力量压迫着罗马军团,日尔曼士兵呼喊着,挥舞着手中的利刃疯狂的突破了罗马军团的第二列使其陷入混乱。很多罗马士兵英勇的战死也没有后退一步,但仍然无法抵挡敌人的前进。  骑兵指挥官小克拉苏看到情况危急,中央战线有崩溃的危险,立刻命令把罗马军第三列的士兵全都拉上来展开反击,第三列士兵数量不多,但却是军团战斗力最强的部队,由青一色的老兵组成,第三列的出战表明整个军团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些老兵的战斗素质代表当时罗马军团的最强战斗力,他们跳到敌人的方阵里,用手拉开盾,从上往下刺向敌人,人数不多但很快稳定了战线并展开逆袭。同时,小克拉苏率领罗马骑兵在侧翼也取得了胜利,开始冲击敌军的侧后,残酷的战斗持续到此时,强大的日尔曼军团再也抵挡不住罗马军队的反击,战斗意志崩溃了,他们能做的就是以最快速度逃离战场。他们逃到莱茵河边,一些人泅水渡河,一些人乘小船 逃命,阿里奥维斯图斯也乘上一艘小船逃掉。其余的人被罗马兵追上杀死。 罗马人第一次到达了莱茵河。

G_RomanoDetKonstant.jpg

从此,恺撒把莱茵河看作罗马的高卢领地和日耳曼人的东部边界。因为他非常清楚地看到,假使他现在撤回原地,则日尔曼人的移民毫无疑问的,还是会再度继续下去。凯撒派遣一些小的日耳曼部落留守在莱茵河左岸,以对抗右岸的日耳曼人。这种以夷制夷的政策,后来被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沿用。同时凯撒把俘虏的大批日尔曼人编入他的的部队。

germanen_leibgarde凯撒的日尔曼卫队.jpg
拜尔飞翔 发表于 2009-10-22 21: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的历史书,罗马帝国时期之前是没有看到日耳曼的字眼的,也许是那段时期的罗马史太精彩了。
典韦 发表于 2009-11-24 15: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还没有更新?

是大姨太忙,还是故事告一段落?
大姨 发表于 2009-11-24 16: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汗,第一我最近确实太忙无暇顾及;
    第二我以为没人看,也就没着急更新了。

故事当然没完。
Lothar 发表于 2009-11-24 17: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姨的帖子应该继续下来啊。
yuanpu123 发表于 2009-11-24 20: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要回 [s:20]  [s:20]  [s:20]
典韦 发表于 2009-11-27 21: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2楼大姨于2009-11-24 16:19发表的 :
汗,第一我最近确实太忙无暇顾及;
    第二我以为没人看,也就没着急更新了。

故事当然没完。



悲剧啊,这个帖子1200的点击量,你居然说没人看[s:70]
deislack 发表于 2009-12-2 22: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FF于2009-10-14 22:08发表的  :
我觉得欧洲就两个主体民族,一个日耳曼,信天主,一个斯拉夫,信东正。
欧洲没有强势文化能一统欧洲的,所以产生了那么多的小国,假如罗马帝国存在的时候,能够在文化上统一欧洲的话,日耳曼人估计怎么进入都是被同化的,可惜最后只是融合产生新的民族。
三个。还有一个拉丁,比日尔曼和斯拉夫都早。信天主的是拉丁,而日耳曼信新教。

正因为欧洲没有过早的被统一,所以他们现在才这么发达。杨小凯指出:国际竞争是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力。一个国家规模太大,即使保守着落后的制度,其他先进的小国也难对它产生重大的威胁和挑战,这样统治集团就没有动力去搞改革,采取先进的制度。
回廊巡逻兵 发表于 2009-12-3 03: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36楼

很有趣的是,中国文化最为灿烂的诸子百家时代是一个在今天看来国家高度分裂的时期,随着国家版图的日益扩大,人口的逐渐增加,政府权力和权威的膨胀,这个民族的创造力和活力却相反地没落了,无论是进取精神,文化水平还是道德水准都不断地持续地下降。。。。。
豹II 发表于 2009-12-3 11: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水准可不一定

春秋的后宫生活一直都是丰富多彩的呀
benet06 发表于 2009-12-3 11: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豹二是过来人 ~  [s:115]

楼上上的巡逻兵,一贯语重心长 ~ [s:6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 02:22 , Processed in 0.033541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