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小议灵性及苏轼词

[复制链接]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5 10: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绝对原创]德国足球心情日记(104)

       本文作者:王涣璋 愿与所有德迷交朋友,期待德迷朋友给我打电话或发短信,因为有时上班不便接电话,所以朋友们最好是给我发短信。因为有时因为工作忙,可能不能及时回复朋友的短信,但一旦有了空闲,我一定会回复的。我的手机号码是:15010112499。


      《无题》
      欲海茫茫苦漂流,
      几多无奈几多愁.
      金钱权位都舍得,
      唯有情关参不破.

       《无题》
      江东佳人有二乔,
      沉鱼落雁绝世娇.
      孟德铸台锁铜雀,
      赤壁虽败志亦豪.


                 《他是一个传奇
  
                               ——我所知道的方文山(四)》


    现在感到自己很可悲,因为,目前自己对李商隐和李煜诗词的解读,还只停留在赞叹的层面上,而无法体察其诗词的"不足".
    我这里所说的"不足",其概念同我们平日中所理解的是有差异的.
    我所指的"不足",并不是单纯的表达“缺陷”的意思,而是有其微妙的含义的.
    比如:德国队素以团结协作而著称.
    "团结协作"是德国队的优点,但却必定要由此而产生"不足"——个体球员的个性必然会受到一定的抑制,难以得到足够的发挥.
    "团体协作"和"个性发挥"是一对必然的矛盾.
    二者也是鱼和熊掌在关系,不可兼得。
    因此,对于德国队的理解,如果你只看到其"团结协作"的优点,而看不到"个性发挥"的不足,那么只能证明:你对德国队的理解还是表层意义的,还是片面的.

    而我现在对李商隐和李煜诗词的解读,就只是存在于表层.
    我无法体察到他们作品的"不足",并不是这种"不足"不存在,而是我的领悟能力太差,无法更深入地去理解他们的作品.

    因此,我现在是很痛苦的,明明知道二李艺术上的"不足"是必然存在的,却偏偏无法真正去体察它.

    并且,我觉得"悟性"这种东西也是天生的,后天人力是很难改变的.

    我现在的悟性这样差;再过十年可能还是一样差;再过十年可能仍然是一样差;至到我死的那一天,可能也不会发生什么显著的变化了.

    因此,终其一生,我对二李的理解也只能达到浅显在层面——只能看到其优点,而无法确切体察到其"不足".

    但是,有些悟性优异的人,可能一眼就能见其本质——不仅能看到二李诗词的优点,也能体察其"不足".

    我和这种悟性优异的人的差别,就是庸驽之人与性灵之人的差别.

    这种差别,不是后天的努力可以弥补的.

    "灵性"的高低异凡,决定了人们在各个领域所能取得成就的不同.

    弘一大师的爱徒丰子恺先生曾说过: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的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 "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 "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 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 "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我们的弘一大师,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故我对于弘一大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是当然,毫不足怪。"

    我个人认为, "灵性"对于人生三个层面的影响,相对来说:物质层面最弱;灵魂层面最强;精神层面介于二者其间.


    目前我的解读力所能达到的层次,是既能看到李白、杜甫、杜牧、柳永、李清照、路游诗作的优点,又能体察到其"不足".

  
    能看到李商隐、李煜、王维、苏轼诗作的优点,却看不到其"不足".


    "灵性"与"不足"都是玄之又玄的意象,是极难体察和用文学来解释的.

    禅宗有"不立文字"一说.其意就是为了说明,那些玄之又玄的意象,是无法用文字来明确表达的.


    "灵性"与"不足"这些意象,实在是太深奥,思考多了容易让人头痛.

    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赏析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有一些朋友,说他们特别喜欢苏轼,希望我能写一部苏轼的专论.
    我之所以一直没有写,非不想为,而是能力不足为.
       我也特别喜爱苏轼,大概在中国文人中,是没有人不喜爱苏轼的了.
       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概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苏轼那样备受骚人们的喜爱了.
    我当然也想为苏轼多写点儿什么,可悲的是:自己才力不足,无法从整体上、深刻地去描写苏轼.
       我也曾说过:"描写一个人,成功的作品,会将这个人写活;庸凡的作品,则会将这个人写死."
    如果我去写苏轼,必然会将这个人写死,因为我对这个人的理解,还是极其浅薄的.

    苏轼这个人,才如大海,性如波涛,非如我这样的庸驽鄙薄之辈能够观测的.

    我能做到的,最多也只是粗浅地介绍一下苏轼的某部作品了.

    我之所以将苏轼例为一代词宗,与柳永、李清照、路游、辛弃疾等顶极词人并驾齐驱,并不是因为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等作品.
    而主要是因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这两部作品,而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在我心中,苏轼的境界,要超过柳永、李清照和陆游.

    因为,后三人,在写作上,显得太"着相"。
    其作品,通常也只能用"泪、伤、销魂、黯然”等词汇,来烘托悲伤的气氛.
    这一点,他们就同李煜差远了.
       李煜也写悲伤,但绝不会像他们那样依赖"泪、伤、销魂、黯然”等词汇,显得那样的露骨.

    李煜的伟大就在于,能用最平淡的词汇,表达出最微妙、最深刻的情感,而柳永、李清照和陆游三人却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

    那么,是柳永、李清照和陆游三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不想去做吗?

    我猜测真实的情况是否定的.

    柳永、李清照和陆游三人都是大家,审美力极高,他们不会认识不到自己的缺陷的。
    但之所以他们在写作中无法克服,非不愿做,而是无力做.

    想要达到李煜的境界,不光需要极高的才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惊异的灵性.

    其实我在写作中也一样,虽然也知道什么样的诗词境界为最佳,却无法真正写出来.
写出的作品还是极其"着相"的.

    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才力和灵性的不足.

    我想,柳永、李清照和陆游三人的情况也应该类似.

    当然,我那粗陋的作品是不可以与这三位大师相提并论的,在此,我只是举一下例子罢了.

    而苏轼比柳永、李清照和陆游三人优秀的地方,就是在于,苏轼"着相"的痕迹已经很不明显了.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之所以伟大,主要得益于"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句.

    我个人觉得,在中国所有诗词中,还从来没有人,能用这样一个短小的诗句,烘托出如此悲凉的氛围。

    我也说过,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气"取胜.

    而"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句,就渲染了极强的感伤、凄凉的气氛.

    一位诗人,哪怕一生只写出这一句佳句,恐怕也可步入一流作家行列了.
    比如说元稹,除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之外,大家恐怕难以记得他的其他诗作了.

    但是哪怕仅凭这一句诗,元稹也可步入一流大师之列.
    而像李贺、贾岛等人,恐怕都是难入一流的.
    还记得在北京原来的单位中,我所喜欢的那位同事女孩儿,有一次竟然还笑着讥讽我:"你每天上班什么都不干,就知道念叨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的!"

    女孩儿的话让我感到惊异,她的学历很低,甚至连高中都没念.
    而我只在她面前吟诵过一次这句诗,她竟然却也记住了.
    可见这句诗的魅力之强,无论是文学鉴赏大师,还是山野村姑,竟然都对它感触颇深。

    而令我感到失望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8年出版的《唐诗选》,在作家元稹专录中,共收了四首诗.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没有收录《离思五首·其四》,也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这首诗.

    如果不去介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那么介绍元稹还有什么意义呢?
    看来,真是"意识形态害死人"啊!
  
发丘中郎将兼摸 发表于 2010-6-5 10: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元镇的诗,除了那句外,我喜欢以下的几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另外,相比赵大,我很讨厌赵二。
一是因为,高粱河战役中,耶律休哥学亚历山大冲阵时,这哥们表现像大流士三。雍熙北伐时,也让曹彬背了太多的黑锅。
二是因为,牵机等,确实太下作。
lucongjian 发表于 2010-6-5 11: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绝对原创]德国足球心情日记(104)

学历低不等于智商低
lucongjian 发表于 2010-6-5 11: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朝的书,不读也罢!
yinaha 发表于 2010-6-5 11: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自言平生不善歌,而且“不喜裁剪以就声律”,因此他把词当作一种句读不齐的新体诗来作。


他怀古伤今,谈史论玄,抒爱国之志,叙师友之谊,写田园风物,记傲游情态,一展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文学大家风范。

或表现为平岗千骑、锦帽貂裘、弯弓射虎时的激昂慷慨,或表现为烟雨一蓑、芒鞋竹杖、吟啸徐行时的开朗旷达,或表现为大江酹月、故国神游、缅怀英杰时的随和平易

是一种真正的“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苏轼《答谢民师书》)
dengzi17 发表于 2010-6-5 11: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绝对原创]德国足球心情日记(104)

benet06 发表于 2010-6-5 11: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虽豪。。。但本痞以为,他家大弟苏辙,方才是真正的川中豪俊,苏辙的气韵若是移接于王泪砖,则泪砖从此无泪。。。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王泪砖,要养气,我等德米一样要养气。。。[s:65] 。。。盖因:文者气之所形。。。
yinaha 发表于 2010-6-5 11: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苏辙一定让人想起那首《水调歌头。中秋》,这对“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的同胞兄弟,让后世不禁赞叹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才华,同时更加感动于他们的手足情深。

这才是为人之根本吧。
benet06 发表于 2010-6-5 11: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yinaha于2010-06-05 11:41发表的 :
提起苏辙一定让人想起那首《水调歌头。中秋》,这对“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的同胞兄弟,让后世不禁赞叹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才华,同时更加感动于他们的手足情深。

这才是为人之根本吧。


本痞最为折服的还是苏辙早年间的那股子冲天豪气。。。那是为文的气韵!是王泪砖这样的文人应当借鉴参考的。。。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0-6-5 11: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爱赤壁怀古
发丘中郎将兼摸 发表于 2010-6-5 11: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benet06于2010-06-05 11:45发表的  :


本痞最为折服的还是苏辙早年间的那股子冲天豪气。。。那是为文的气韵!是王泪砖这样的文人应当借鉴参考的。。。

人心境不同,做出的肯定不同的。
例如现在,还年轻,肯定喜欢"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而不是"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yinaha 发表于 2010-6-5 11: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气质性格决定文风呀。

他就将自己困顿,奈他如何?
benet06 发表于 2010-6-5 11: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发丘中郎将兼摸金校尉于2010-06-05 11:49发表的 :


人心境不同,做出的肯定不同的。
例如现在,还年轻,肯定喜欢"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而不是"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引用第11楼yinaha于2010-06-05 11:49发表的 :
气质性格决定文风呀。

他就将自己困顿,奈他如何?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有困顿处,有哀怨时。。。有朝一日,又焉知,无有顿悟时,无有逍遥游。。。[s:65] 。。。
yinaha 发表于 2010-6-5 11: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他顿悟那一天再行逍遥游吧。[s:16]
benet06 发表于 2010-6-5 12: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yinaha于2010-06-05 11:55发表的 :
等他顿悟那一天再行逍遥游吧。[s:16]


搁德盟,有大姨友情襄助,泪砖的文人禀赋,必将得到最大限度发挥。。。[s:89]
dengzi17 发表于 2010-6-5 12: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yinaha于2010-06-05 11:55发表的  :
等他顿悟那一天再行逍遥游吧。[s:16]
也可以在逍遥游中顿悟呀[s:105]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0-6-5 12: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文化的我进来飘下
流逝 发表于 2010-6-5 13: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作为载体,情感是诗词的所承载的精华,但是相比较而言我更迷恋的是文人对于文字的把握,苏轼的诗词我最喜欢的是《南乡子·集句》


怅望送春怀。
渐老逢春能几回。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
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
万里归心独上来。
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
一寸相思一寸灰。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5 13: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发丘中郎将兼摸金校尉于2010-06-05 10:53发表的 :
元镇的诗,除了那句外,我喜欢以下的几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另外,相比赵大,我很讨厌赵二。
一是因为,高粱河战役中,耶律休哥学亚历山大冲阵时,这哥们表现像大流士三。雍熙北伐时,也让曹彬背了太多的黑锅。
.......

朋友,我对赵氏兄弟是又恨又感激啊!
如果没有他们的激发,李煜也难以有那么高的成就啊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5 13: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绝对原创]德国足球心情日记(104)

引用第2楼lucongjian于2010-06-05 11:02发表的 Re:[绝对原创]德国足球心情日记(104) :
学历低不等于智商低

是的,我也感觉那位女孩儿很不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1 15:48 , Processed in 0.033031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