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高速铁路的悲哀--德国艾雪德列车出轨事故

[复制链接]
 楼主| 冬瓜小满哥 发表于 2011-7-10 08: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拜耳竞技场 发表于 2011-7-10 08: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0楼冬瓜小满哥于2011-07-10 08:19发表的  :


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德国本土企业利用现在所获得了利益,投入了更多的财力人力去搞下一步的研发,而不是坐吃眼前,我们在进步的同时别人也在进步,而别人所经历了,所遇到的困难我们也要去面对。德国人也知道把高铁技术卖给中国的后果,但是那份上亿欧元的订单是他们无法拒绝的。


.......

研发是一把双刃剑

高科技的另一面就是低端产业的转移对本国就业的带动能力越来越差,而且研发所需要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

换句话说,对企业是好事,对国家不一定是好事。

就是我前面说过的“产业空洞化”对国家是不利的。
 楼主| 冬瓜小满哥 发表于 2011-7-10 08: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冬瓜小满哥 发表于 2011-7-10 08: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拜耳竞技场 发表于 2011-7-10 10: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3楼冬瓜小满哥于2011-07-10 08:39发表的  :


这点德国国情和中国国情完全不同的,德国要是有充足的劳动力就不会去让那么多的土耳其人来到德国了。

原来的德国是10个工程师100个工人,现在是50个工程师50个工人,将来巴不得是90个工程师10个工人。
.......


没错。

但是他们为的是企业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德国国家的利益,更不是德国老百姓的利益。

到中国开生产线,企业显然利润会更高,但是对国内而言是就业机会的减少。

德国资本和政府的斗争也比较激烈,但是德国政府做的还可以,这一点比其他一些国家好。
一个大屁十万八 发表于 2011-7-10 10: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9楼冬瓜小满哥于2011-07-09 23:35发表的  :


曾经的三大轴承基地的洛阳轴承厂,在2000年举步维艰,被民营企业搞得半死不活。虽然神六等还是要有他们的技术支持,可是自己的低端产业早被民营企业瓜分的差不多了。

于是现在轴承行业,民营国企外企三分天下。
.......


人臃肿以及不干正事。
大屁去过民营的轴承公司调研,人家直白说,从没想过收购哈瓦洛,一方面是国家政策。一方面是人的问题,宁可增发再造,也不想要以前懒散的那帮人。大屁大学时候的班长,原来洛阳轴一中的,就跟我讲了很多这种事情。
至于南北车,忽然发现,原来大屁以前的公司的母公司竟然是北车的主承销商,可惜大屁以前不够重视呀。
 楼主| 冬瓜小满哥 发表于 2011-7-10 16: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冬瓜小满哥 发表于 2011-7-10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拜耳竞技场 发表于 2011-7-10 17: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我承认你说的很多东西是有道理的。

但是我感觉咱们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面。
 楼主| 冬瓜小满哥 发表于 2011-7-10 18: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jerryhu 发表于 2011-7-11 01: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05楼(一个大屁十万八) 的帖子

大屁要打屁了[s:90]
jerryhu 发表于 2011-7-11 01: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6楼冬瓜小满哥于2011-07-10 16:34发表的  :



德国多年来头疼的不是劳动力太多,而是劳动力太少,在他们需要人的时候没有人,
于是从土耳其,南意大利,甚至俄罗斯招来了很多人。
.......

记得有个客户和相熟的德国人瞎侃时,说到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德国人有些诧异,一边干着自己的活,一边很认真地抬起头说“真是那样吗我认为二十一世纪是德国的世纪”。。。[s:90]
多特猛男 发表于 2011-7-11 01: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4楼拜耳竞技场设计者于2011-07-10 07:37发表的  :


对你无话可说,说了也白说。

纯粹就是个喷子,连商品的共性都搞不清楚,我也懒得给你科普了。
.......
你不是喷子?那你跑这装什么13?还科普。。。你配吗?搞笑
跟你有毛话说  别把自己装的太清高 懂?
jerryhu 发表于 2011-7-11 02: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s:90] Erzähl doch keine Märchen!

德语天地老师快加分
拜耳竞技场 发表于 2011-7-11 08: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9楼冬瓜小满哥于2011-07-10 18:06发表的  :


你在的世界我知道是什么样子的,
我现在在的世界你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
总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的。
.......

你认为你知道我的世界,那只是你认为而已。

你现在的世界我不知道,也只是你认为而已。

咱们两个看问题的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结论也不一样

在高失业率的情况下,你看到的是老百姓不干活也能拿到不错的补贴过不错的日子,我看到的是国家为此承担了非常沉重的包袱——现在还好,如果有一天真的空洞到德国政府承担不起了怎么办?默克尔不是傻子,但是她试图降低政府压力的举措步履维艰,无非就是两个操作,1是增加税收2是减少福利,说白了是一样的,增加税收就是为了维持福利,老百姓可能支持吗??但是真到了那一天大家一起玩完。

你比我了解德国,我就是想知道默克尔提过这两个建议没,一是增加税收二是减少福利。如果提过那我说的就是对的。

但是老百姓呢不支持,可是企业和少数老百姓也很清楚,这是干活在养活不干活的,所以比例失衡到一定程度(干活的真养不起了,不干活的舒服惯了真不想干活了)的时候那就是整体的崩溃性结局。我想你说的企业和国家日子不好过,而老百姓日子好过就是这么个事情,包括你所说的延长老工人工作年龄等。这并不是什么和谐盛世,而是不正常状态,因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而且,养活那些失业人士的福利的钱,虽然也是从企业税收中收取的,但是主要的承担者还是德国政府。

把国内的低端生产线转移到国外,说好听了叫产业升级,说难听了就是制造业出逃——当本国的制造业能够容纳现有人口的时候是好现象,反之则不是好现象。

你前面也说了,一方面德国不得不延长退休年龄以避免缺乏劳动力和技术人员。而另一方面却有着大量的年轻人(也就是富余劳动力)却没有工作或者只干很少的工作反而靠福利过的不错。——这就是一个很严峻的结构性矛盾。

默克尔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刚上台反了几年中国之后现在和中国关系好的不得了,为什么,因为只有中国的市场能够支撑起德国的制造业来——我前面也说了,主要的机械订单都是来自中国。

所以,当某些自由普世人士说中国P民是猪要“养肥了再杀”的时候,我倒是想到了,欧美包括德国的经济实际上已经被中国绑架了。“养肥了再杀”倒是挺适用于这些国家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都说中国的衣服廉价,现在欧洲满大街的衣服大部分是中国造的没错吧,可是假如中国直接把衣服的价格去提高一倍,那么欧洲人的日子就会难过不少,当然,这样也会对中国的经济有所冲击,但是随着内需的扩大,对中国的冲击只会越来越小,换句话说,就是日用品的定价权逐渐转移到了中国手里,这才叫养肥了再杀。这个养肥的过程就是我们一直声讨的8亿衬衫换一架飞机之类的东西。

高端工业品本质上来说也是这样,当然德国从未想过放弃高端的生产,所以德国有底气有本钱。所以现在还要“互惠互利”。

但是如果有朝一日出现这种情况“某地区的经济依赖于中国但是中国的经济不依赖于某地区”,那么就到了丰收的时节了。

当然和德国距离这一步还有点遥远,但是日韩台都快了,就看和老美的讨价还价了。前一段中国定点清除韩企就是个例子。

德国之所以问题要比美国轻很多,还得感谢默克尔,默克尔不傻,她很清楚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也从未想过放弃实体经济。

另外,关于你说的中国的问题——首先绝对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其次实际上自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已经开始在改变,就我在的苏州而言,我老婆他们公司(私企)去年比今年工资涨幅达到20-50%,而且根据国家政策要求下半年还要继续涨,即使如此还留不住人,而我老婆他们同事的男友月工资都在5000-15000左右。看看十二五规划,看看习李最近的一些言论,可以把握住未来中国的大方向。

我可以负责的说,现在在网上叫得响的,除了少数是真的之外,大部分都是羡慕别人吃白食,也想着自己吃白食的人。

我敢说10年之内普遍的生活水平达到葡萄牙的那个水准并不是痴人说梦。
同样的。
而其,中国的大学教育绝对不是你说的那样烂,德国的技校生也肯定不是你说的那样比中国的强多少。不信,走着瞧。
拜耳竞技场 发表于 2011-7-11 08: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2楼多特猛男于2011-07-11 01:57发表的  :

你不是喷子?那你跑这装什么13?还科普。。。你配吗?搞笑
跟你有毛话说  别把自己装的太清高 懂?

我已经磨破了嘴皮子说了一大堆,最后发现说了都是白说。

和一个连CRH3和CRH380都分不清的人去讲铁路,已经让我白费了很多口舌;

难道我还要继续白费口舌给你去讲解下“廉价衣服”和“汽车”的相同点,不同点,对本国的好处和坏处,作为商品的共同性,产业链效应??

既然知道讲了也白讲,也只有装清高了。

自己认真想想吧,不是说工作之后不用学习了,多看点书,多学习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免得犯常识错误。
raulzt 发表于 2011-7-11 09: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得承认,很多地方都看不懂!
一个大屁十万八 发表于 2011-7-11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105楼(一个大屁十万八) 的帖子

引用第110楼jerryhu于2011-07-11 01:43发表的 回 105楼(一个大屁十万八) 的帖子 :
大屁要打屁了[s:90]


这不很正常么
大屁很悲天悯人的。
拜耳竞技场 发表于 2011-7-11 10: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9楼冬瓜小满哥于2011-07-10 18:06发表的  :


你在的世界我知道是什么样子的,
我现在在的世界你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
总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的。
.......

你认为你知道我的世界,那只是你认为而已。

你现在的世界我不知道,也只是你认为而已。

咱们两个看问题的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结论也不一样

在高失业率的情况下,你看到的是老百姓不干活也能拿到不错的补贴过不错的日子,我看到的是国家为此承担了非常沉重的包袱——现在还好,如果有一天真的空洞到德国政府承担不起了怎么办?默克尔不是傻子,但是她试图降低政府压力的举措步履维艰,无非就是两个操作,1是增加税收2是减少福利,说白了是一样的,增加税收就是为了维持福利,老百姓可能支持吗??但是真到了那一天大家一起玩完。

你比我了解德国,我就是想知道默克尔提过这两个建议没,一是增加税收二是减少福利,是不是遭到了比较强烈的抵制。如果提过那我说的就是对的。

但是老百姓呢不支持,可是企业和少数老百姓也很清楚,这是干活在养活不干活的,所以比例失衡到一定程度(干活的真养不起了,不干活的舒服惯了真不想干活了)的时候那就是整体的崩溃性结局。我想你说的企业和国家日子不好过,而老百姓日子好过就是这么个事情,包括你所说的延长老工人工作年龄等。这并不是什么和谐盛世,而是不正常状态,因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而且,养活那些失业人士的福利的钱,虽然也是从企业税收中收取的,但是主要的承担者还是德国政府。

把国内的低端生产线转移到国外,说好听了叫产业升级,说难听了就是制造业出逃——当本国的制造业能够容纳现有人口的时候是好现象,反之则不是好现象。

你前面也说了,一方面德国不得不延长退休年龄以避免缺乏劳动力和技术人员。而另一方面却有着大量的年轻人(也就是富余劳动力)却没有工作或者只干很少的工作反而靠福利过的不错。——这就是一个很严峻的结构性矛盾。

默克尔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刚上台反了几年中国之后现在和中国关系好的不得了,为什么,因为只有中国的市场能够支撑起德国的制造业来——我前面也说了,主要的机械订单都是来自中国。

所以,当某些自由普世人士说中国P民是猪要“养肥了再杀”的时候,我倒是想到了,欧美包括德国的经济实际上已经被中国绑架了。“养肥了再杀”倒是挺适用于这些国家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都说中国的衣服廉价,现在欧洲满大街的衣服大部分是中国造的没错吧,可是假如中国直接把衣服的价格去提高一倍,那么欧洲人的日子就会难过不少,当然,这样也会对中国的经济有所冲击,但是随着内需的扩大,对中国的冲击只会越来越小,换句话说,就是日用品的定价权逐渐转移到了中国手里,这才叫养肥了再杀。这个养肥的过程就是我们一直声讨的8亿衬衫换一架飞机之类的东西。

高端工业品本质上来说也是这样,当然德国从未想过放弃高端的生产,所以德国有底气有本钱。所以现在还要“互惠互利”。

但是如果有朝一日出现这种情况“某地区的经济依赖于中国但是中国的经济不依赖于某地区”,那么就到了丰收的时节了。

当然和德国距离这一步还有点遥远,但是日韩台都快了,就看和老美的讨价还价了。前一段中国定点清除韩企就是个例子。

德国之所以问题要比美国轻很多,还得感谢默克尔,默克尔不傻,她很清楚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也从未想过放弃实体经济。

另外,关于你说的中国的问题——首先绝对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其次实际上自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已经开始在改变,就我在的苏州而言,我老婆他们公司(私企)去年比今年工资涨幅达到20-50%,而且根据国家政策要求下半年还要继续涨,即使如此还留不住人,而我老婆他们同事的男友月工资都在5000-15000左右。看看十二五规划,看看习李最近的一些言论,可以把握住未来中国的大方向。

我可以负责的说,现在在网上叫得响的,除了少数是真的之外,大部分都是羡慕别人吃白食,也想着自己吃白食的人。

我敢说10年之内普遍的生活水平达到葡萄牙的那个水准并不是痴人说梦。
同样的。

我不仅仅看到中国的问题,我也看到了高层也能看到中国的问题,我也看到了高层也在为解决中国问题做出巨大的努力。——但是,我真的不希望高层过多的被民意所绑架,我希望能够坚持正确的决策路线。


而其,中国的大学教育绝对不是你说的那样烂,德国的技校生也肯定不是你说的那样比中国的强多少。不信,走着瞧。
萌萌 发表于 2011-7-11 10: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18楼(拜耳竞技场设计者) 的帖子

纯粹是看到了我自己了解的东西我才回复一下,高铁等机械行业我不懂

但是就纺织服装行业来说,我必须要声明一点:竞技场设计者所说的“假如中国直接把衣服的价格去提高一倍,那么欧洲人的日子就会难过不少”这一点来说真的实行不了,别看好像主动权在我们自己手里。首先:今年以来江浙很多企业都面临倒闭的境地,浙江夏季供电紧张;第二点,这几年貌似是订单很多,但是其实每年的采购价可以说是在降低,加上劳动力成本增加,马上出口退税降低,可以说很多企业都是深陷困境;第三点:别以为那些欧美人什么都不懂,慢慢的制造业会向南非等劳动力廉价的地区转移,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很高了,没有优势可言;第四点:国内企业的劣根性所在,没有那么团结,往往为了一个订单大家争得你死我活,哪管得上一致对外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5 00:54 , Processed in 0.033292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