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有人爱看我爱我家吗?

[复制链接]
奔跑的将进酒 发表于 2004-7-27 04: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觉得正剧悲剧固然打动人,但和平年代还是喜剧最能放松身心;而把时代特色和世俗文化完美结合的喜剧就更有生命力。在这点上,我认为我爱我家是国内情景喜剧的颠峰之作,虽然可能成长的烦恼这类型的国外喜剧拍摄手法更娴熟,情节更健康向上,但应该说中国文化更容易被我们中国人接受,武侠小说也是如此。套用顽主里的一段台词:
——听说开完会后有舞会,是真的吗?
——是真的,而且内容相当粗俗!
——太好了!哥们儿就喜欢俗的!<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7.gif" />

好了,言归正传,时间所限,写不出那么多评论来,就转贴几个好玩的,同好者乱进!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
 楼主| 奔跑的将进酒 发表于 2004-7-27 0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咱们这里某人写的,我先转贴一下,看看他是否会承认<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7.gif\" /></P><>细数15处《我爱我家》前后剧情不符
我爱我家作为各集独立成章、彼此之间一般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景喜剧,当然应该算作是系列剧,而不是连续剧。但其独特之处在于系列之中,又夹杂了很多前后关联的连续成分,比如,小张和炸油条的刘建军的一段感情经历就在此后的情节中多次提到,而且在他们“鬼混”之前的《骗子》一集中,小张就曾经说起过“炸油条的刘总”,让人回过头来再看一遍的时候不禁会心一笑;和平在《奖券的诱惑》里中奖的事儿在《失落的记忆》中杨大夫再次提到,就增加了新的笑料;而从《亲家母到俺家》之后,贯穿全剧的老付全家对和平***反感就不会领大家感到奇怪了;志国继《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差点闹出个私生子之后,《谁比谁傻》一开始又冲出个阿大看见志国就叫“爹”,和平盛怒之下说的话也是乐翻了的观众们此时想说的:“你到底外面有几个呀你!”……正是这些带有连续性的情节,使得剧情更有紧凑感、真实感,有时还更有幽默感。然而,除了这些非常成功的例子之外,也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的剧情前后不符、甚至完全矛盾的地方,我初步归结了一下,至少有15大问题,我家的编剧们自然是不会坦白交代了,我就先给指出来吧。当然其中可能会有总结不对的地方,但是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还得靠大家给指出来。 </P>
<>总结如下:</P><>01和平在家的排行问题</P><>在《亲家母到俺家(上)》(第5集)中和平同他妈有这样的几句对话:和平他妈说:“看,还是我闺女疼我,比你哥强多了!”和平对说:“妈,咱家那房子哪天弄完呢?我哥哪天来接你?”从这段对话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和平上头还有个哥,在家顶多排行老二;而《今天的你我(下)》(116集)中和平她妈一席精辟的独白我们应该都还记得:“这男男女女的事儿谁能说得准儿呀!开头啊都没那心,处着处着就处出那心来了,到那时候可就由不得自个儿喽!要不当年我怎么跟了你爸爸呢?等有了你呀,我想后悔都来不及了!……”很显然,和平是头一胎呀!矛盾出来了,和平到底排老几?</P><>个人分析:</P><>这个应该是编剧无意中犯的错误,除非有一种可能,就是和平他哥是和平他爸前房的儿子,他妈是二房,这样和平他妈就还是有可能被生米煮成熟饭的,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没道理和平她爸死了以后,和平不养活她亲妈、而让她哥养活她哥后妈呀!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和平跟她哥是双胞胎,但是首先这种可能比较离谱,因为剧中从没提起过和平有个双胞胎兄弟,而且和平她妈在回忆的时候也应该说:“等有了你们兄妹俩呀,我想后悔都来不及了!”而不应该单单说有了和平一个。说的说的我自己都乱了,反正给这种矛盾找个合理的解释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这属于编剧的问题。</P><>02志国懂不懂球的问题</P><>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在《奖券的诱惑(上)》(13集)中贾志国曾经对中国vs朝鲜的比赛中的一段精彩评论:“今天中国队还真是踢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啊,像以往常犯的那些毛病,像什么带球撞人啊、三秒违例啊、持球啊那些毛病哈,都没有犯嘛!”其球盲的水平,已经不是常人可以达到;而在《\'94世界杯》(99集)中,志国又以一副懂球的嘴脸出现,俨然半个真球迷,多次给老付讲球不说,在老付无知者无畏的赌美国和保加利亚赢的时候,志国又以专家身份阻拦老付:“可不敢瞎说啊!”怪了,他到底懂不懂球呀?</P><>个人分析:</P><P>这个应该也是编剧无意中的疏漏,但是并不算硬伤。因为遍观我华夏大地,像剧中志国这样今天还对足球一窍不通呢,明儿个就敢品头论足的伪球迷,难道还算少数呀?所以志国这种前后不一的现象,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了。</P><P>03老付对京剧的兴趣问题</P><P>《奖券的诱惑》(13集)开头,老付和老郑两人在葡萄架下一边乘凉一边赛唱京剧,老郑唱的时候,老付还听得津津有味,俨然两个忠实票友;可是《老有所为》(80集)中,老付对京剧的态度却赤裸裸的变成了:“我这个人对京戏从来没多大兴趣,尤其是对传统京剧,我根本就不爱听!”</P><P>个人分析:</P><P>这个似乎也是编剧没有注意到的。不过因为笔者本身不算北京本地人,所以不敢妄下结论,毕竟老付作为一个活了60多岁、经历了60多个夏天的老北京,就算对京剧完全没兴趣,身处北京的大环境,可能偶尔也会听几句、哼几句吧,正如《霸王别姬》中吕齐扮演的京剧老师父说的:“只要是人,他就得听戏!”</P><P>04小张的工资问题</P><P>在付家当小保姆无疑是幸福的,工资常长、奖金老有、隔三差五还老有全家人围着自己服务的好事儿(除了第1集中小张曾短暂主动减薪5元),《潇洒走一回(下)》(36集)中小张为和平募捐的时候曾自爆收入:“我每月挣120元钱……”;但是到了《都不容易(上)》(39集)中,小翠问小张每个月挣多少钱的时候,小张又很真诚的说“100元!”,怎么没两天就降了20块钱?</P><P>个人分析:</P><P>窃以为还是编剧的问题吧,当然小张的收入并不完全来源于工资,还有奖金和加班费,但是如果只说每月挣多少钱的话,应该只是工资的意思,当然小张有可能没有跟小翠说实话,但是看她真诚的样子实在不像,而且联系剧情,小翠本来就嫌她穷,她就算说谎也应该是夸大收入而不可能是缩小。建议改为小张第一次就说“我每月挣100元钱”,这样就前后一致了,而且不影响剧情。</P><P>05付家的门牌号问题</P><P>这是我们论坛中细心的同志曾经指出过的,《我们的愚人节》(第3集)中志国曾在楼道里对艳红清清楚楚的说:“202在对面,这儿是201!”可是后来剧中多次提到老付家是202室,而且第29集的名字就叫做《202动态》。</P><P>个人分析:</P><P>这个矛盾无论如何解释法也不可能说成是合理的了,但是我想错误不在编剧身上,而很明显是贾志国的口误,台词肯定是:“201在对面,这儿是202!”而且他还有一次很明显的口误是在《在那遥远的地方(上)》(31集)中,在志新评论了一下照片中的小芳之后,他对居然志新说:“志国你别开玩笑!”他说完之后好像宋丹丹也流露出一丝诧异的眼神。不过这两处口误导演也没有听出来有点令人意外,难道是不好意思破坏入戏的演员们的心情?</P><P>06老胡家的空调问题</P><P>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论坛的同志们提出过的,在《恩怨(上)》(49集)中,和平描述新搬来的老胡家里的摆设时明明说过:“……组合音像、分体空调、水晶吊灯、三角钢琴……”看看,分体空调都装了!可是到了《世态炎凉》(84集)中,老胡却为了个普通空调还要再扔两千九,而且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我们不禁要问,老胡到底想装几个空调呀?</P><P>个人分析:</P><P>这就不像是谁的口误了,错误还是出在编剧身上,简单的改法有两种,一就是和平的台词里去掉“分体空调”,毕竟有了“组合音像、水晶吊灯、三角钢琴”的人家也够有钱的了;二就是在《世态炎凉》里提一句说老胡家的分体空调正好坏掉了想换一台,要么直接就说一个分体的不够使想再多来一个,别管合不合人之常情,反正钱多嘛,咱就爱这么花!</P><P>07楼道的电灯问题</P><P>这同样是在我们论坛里讨论过的:在《心病》(68集)中,老付明明连电灯钱都收了,看样子装灯也就是两三天的事情了。可是到了《妈妈只生我一个(下)》(78集)中,和平却明明白白的对陈大妈说:“楼梯忒黑了,赶明儿咱们这儿得装个灯!”看样子装灯好像还是没影儿的事呢,怎么回事儿?</P><P>个人分析:</P><P>这个我倒是想为编剧鸣冤叫屈,认为编剧这是有意安排的妙笔,理由在当初的讨论中说过的,再简单说一下:因为上面提到的其他矛盾如果前后不联系起来看,放在每一集里它本身都是合理的,回顾一下志国懂不懂球的问题,虽然那是矛盾,但是开始他作为球盲,这是剧情的需要,不然他就不可能说出那段中国队踢球没犯三秒违例错误这样的话;后来他变成球迷,这更是剧情的需要,不然家里如果一个球迷没有,老付怎么会知道进而关心世界杯的事儿?但是回到这个问题,和平后来说应该安楼道灯的这句话,跟那一集中前后的剧情都没有任何联系,在这一集里这完全是一句废话,那么编剧为什么会写出这句台词来?我想他就是要联系到《心病》中的剧情,通过这一句话,说明了安灯的事儿没有办成,从而一方面说明了老付只会唱高调,正经事儿很少能办成的一贯作风,也讽刺了当今社会的多数官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居委会办事效率的底下,从而反应了当今政府机构的一个侧面。而如此强烈的讽刺,就通过和平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给表现出来了,这的确是梁左的高明之处!再次为英年早逝的梁左默哀!</P><P>08好缺点问题</P><P>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好缺点》(103集)中老付对志国所独创的“好缺点”概念的不屑和愤怒,充分表现出老人刚正的一面,可是在回顾《健康老人》(27集)中老付在竞选辩论会上总结自己的缺点时,我们却会惊异的发现,这里哪一条不是志国所说的“好缺点”呢(篇幅太长,就不具体转述了),更绝的是,他不但通过好缺点把自己好好美化了一下,而且还把老郑的缺点有的没的都彻底揭发了一通。其伪善、恶毒的程度,哪是志国之流能比的!</P><P>个人分析:</P><P>这个不敢说是谁的疏忽,更算不上什么错误,但的确是一种前后不符的情况,究其原因,我认为应该是老付本身的性格和作风使然:对待别人,他就是高标准严要求;一到自己就成了“错误和缺点总是难免的”。老胡不也为此和他发过脾气嘛,老胡当年回国净说自己好话、而且有不少夸大成分,老付就给人家内查外调,到处扩散胡学范人品有问题的恶毒言论。可是他自己跟老胡吹牛说志新在海南当总经理就变成是“随便那么一说”了,甚至还埋怨老胡没有调查清楚。所以老付列举自己好缺点的时候趾高气扬、而志国给圆圆列举好缺点他就摆出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也就不是偶然的了。而这号小人物——看见别人贪污腐化就横眉冷对道:“中国就被这群王八蛋给毁了!”、自己一旦也爬上去就成了:“md你们都贪,难道老子就不行?!”——在我们身边正不知道有多少呢!扯得远了,赶快回来,接着数落:</P><P>09老付的茶杯问题</P><P>《远走高飞》上半集(47集)的结尾是:老付拿着个茶杯说:“好,那就这样吧,小凡出国的事儿……”然后放下茶杯说,“我同意啦!”而下半集(48集)以这一幕作为开头,老付说同样的话,可是手中的茶杯却不见了。</P><P>个人分析:</P><P>显然这一幕拍了两次,小小纰漏与编剧无关,一般也不容易发现,但是电视剧中这种细节导演也应该注意,我也看到过有些电视剧中一个人穿着红衣服开门出去,下一个镜头变成一个黄衣人走出门来,让人好笑不已。</P><P>
10志新对志国的称呼问题</P><P>这一矛盾倒没有集中体现在某两集中,而是在分散在全剧中:志新对志国一会儿称其为“大哥”,一会儿直呼其名“志国”。不是独生子女的同志们应该有感觉,我们对亲兄弟姐妹的称呼(特别是在家里)一般都是固定的,尤其是对大自己很多岁的哥哥或姐姐一般都不会直呼其姓名(志国比志新大十多岁)。不会一会儿说:“哥,开门去!”,一会儿说:“XX,开门去!”</P><P>个人分析:</P><P>这个问题首先我只是按一般情况把它提出来,当然有可能梁天对梁左就是一会儿“梁左”一会儿“大哥”的叫,这个我没有考证过(毕竟我可不像志新那样认识梁天这么大一腕儿)。不过我想更大的可能是演员在演戏的时候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都跟剧本一样,有时候叫“志国”顺口就那么叫了,反正也不影响对方接戏。</P><P>11和平的大鼓问题</P><P>在《潇洒走一回》(35、36集)中,和平的大鼓真可以说是小人得志、穷人乍福,每天走穴走得“每场二百都嗨掷了”,虽然组了场“水穴”赔了一万多块钱,不过也没都赔,还有五六块钱呢,而且只要放下架子——只走穴不当穴头——应该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起码凭她一人就能让老贾家提前全面进入小康;可是到了《名门之后》(89、90集),瞧瞧和平那幅潦倒的样儿,就是给人家演,还得找路子,差哪儿去了!</P><P>个人分析:</P><P>这个只能说是前后情况不符,但不能说是个错误,毕竟干她们这行的,今天红明天黑的倒是很有可能,当年小品相声火成那样,不也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嘛,何况和平从事的又是大鼓这种“边缘学科”,今儿拿你在晚会上点缀一下效果不错,明儿也许就一般了,后天再去可能直接就给你轰下来了。不过这也是我个人的胡乱猜测而已,谁知道到底大鼓行业现在光景如何,尤其是那个唱四世同堂的老太太好像叫骆玉笙吧,自从她死了之后,我已经开始怀疑全中国还有没有一个会唱大鼓的?再问个业余的问题,大鼓是不是仅仅特指京韵大鼓,还有别的什么大鼓没有?</P><P>12小桂的年纪问题</P><P>在分析小桂的年纪以前,我们先分析一下圆圆的年纪,援引和平在《家庭吉尼斯》(83集)中的原话:“她于1982年足月儿顺产生下贾圆圆一名”,说明圆圆在当年(1994年)已经12岁了。下面我们说小桂,在同一集(《家庭吉尼斯》)中,小桂说她自己“比付家的大小姐贾圆圆仅仅年长8岁”,说明她当时已经20岁了。可是回头我们再来看看小桂刚进付家那天的自我介绍(《请让你来帮助我(下)》44集):“俺明年18(就是“今年17”的意思——笔者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小桂居然活活长大了3岁?!</P><P>个人分析:</P><P>这个问题愣要解释当然也勉强能解释的了:说“明年18的时候”可以是虚岁18但实际年龄只有17,而过了一段时间又长了一岁成了虚岁19;圆圆虽然当年12岁,可是没过生日呢,可能还是11岁;小桂虽说比她大8岁,但不一定是整整8岁,可能稍微少点,也就7岁多;所以当时小桂十足年龄是11+7=18,虚岁19正好!不过这个解释还是稍微牵强了一点,而且我仔细算了算,这种可能性好像是不存在的。不过谁吃饱了撑的真给算出来了是对的可以指出,无比感激!</P><P>13老郑的工作问题</P><P>这是在《恩怨(上)》(49集)中出现的一个问题,和平对老付说:“搬到这楼里来的,必定都是您局里的人,这是您局里宿舍呀!”而老郑也在这儿住了二十几年了(因为志新说过和艳红打四岁起就并肩作战了,说明起码是二十多年的老邻居了),说明老郑和老付都是同一个局里的。可是在同一集中之前一会儿,老郑却问老付道:“你说的那个老胡,就是你们局里头从前那个总工程师吧?”听听,“你们局”?什么意思?老郑到底是哪儿的?</P><P>个人分析:</P><P>绞尽脑汁,觉得答案只有一个:正因为老郑不是老付他们局里的,所以才要让他搬走!</P><P>14老付对圆圆的教育问题</P><P>对于圆圆的教育问题,老付平时对圆圆多次表现出典型对第三代人的溺爱,比如《新的一页》(104集)中他对志国说的:“我看这孩子在各方面表现不错嘛,首先是……就比你强……又比你强!……还比你强!就是比你强!”甚至当志国和平要揍圆圆时,还恐吓他们说:“我看你们俩谁敢动她!哼!”《女儿带来男同学(下)》(98集)中老付居然威胁其志国:“我告诉你们啊,圆圆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就跟你们拼老命!”而志国则一语道破老付的错误的教育方针:“平常还不都是你们惯的!说不能说、碰不能碰!”可是在《独立宣言(上)》(69集)中老付反倒对将出远门儿的志国和平说:“我看你们这样一走反倒好。平常啊,你们是太溺爱那孩子了,我想管也插不上手!这回我要好好管管她!”而且对圆圆也警告说:“我告诉你,你的爸爸妈妈已经走了!换句话来说,你的黑后台倒了!”他倒成了严厉管教的典范了!</P><P>个人分析:</P><P>虽然这一点前后是很不一致的,但是结合老付的反复无常来看,也就不奇怪了。而且别说是以一贯反复无常著称的老付,就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回想起爹妈在自己成长史上的表现,恐怕也很难找出个教育手段始终如一的来,就在父母们苦于不了解子女的思想状态的同时,子女们也常常为了不知道怎么对付父母的喜怒无常而伤透了脑筋,唉,可怜天下子女心!</P><P>15志新和艳红的感情问题</P><P>志新和艳红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比较暧昧的,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仍可以看出一些矛盾来。在《我们的愚人节》(第3集)中,第一次出现了郑艳红这个名字,志新恨恨的说出这三个字,而且揭露说艳红“打中学就想拆散我们(志新和刘影)”,这就充分说明了艳红一直单恋志新、而志新对艳红却没什么意思至多是意思不大的,而且在随后第4集《也算失恋》中,艳红越发是不择手段拆散志新与牛、马、羊(也许还包括艳红提到的以前的鱼、猪、猴)等诸位姑娘的恋爱关系,更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可是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到了《从头再来(下)》(42集)中,事情倒了个个儿,纯粹变成了志新单恋艳红——自己都说了:“原先我还真以为我喜欢她,闹了半天——我还真喜欢她!”、而艳红对志新意思全无(什么叫绝情?看看艳红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这种巨大转变实在有点让人难以相信!</P><P>个人分析:</P><P>虽然从逻辑上讲,这里当然有非常大的矛盾。但是话说回来了,感情的事情是用逻辑能解释了的吗?菩提老祖早就说过:“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志新和艳红的关系,一言以蔽之:欢喜冤家。
</P>
 楼主| 奔跑的将进酒 发表于 2004-7-27 0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台词:</P><>1</P><>老傅:分给你一个什么题目.
小凡:第三者插足问题,我的辅导老师姓孟,人长的特别帅,真是我的运气.
志新:我对你们学校这种安排有意见,这恐怕不大合适吧!
小凡:老师长得帅还不许啊,看这也舒心啊!
志新:你做学问,你图舒心成吗?再说你们那儿题目,啊,你说你大姑娘家家的,年轻轻的,正经连
     个第二者还没捞上呢,到研究起第三者,什么学校?
老傅:我看你们学校给未婚女青年安排这种题目也是欠妥,啊,小凡啊,是不是让他给你们换一个
     题目啊!
小凡:也行,反正其它题目还有,嗯,嗯,啊!吸毒贩毒;卖淫嫖娼;贪污腐化;行贿受贿;人工流产大
     家谈;少女失身面面关;真变态,同性恋;小秘为何谤大款;留守男士和女士,单身贵族生活
     圈;精神病院的精神,少管所里的少年犯.你看我选哪个合适呢?
老傅:算了算了,还是你来第三者吧!</P><>2 </P><>小凡:让我们孟老师说啊,这种类型的女孩儿其实属于最不幸的.她没有现在,因为她孤独地站在世界上;也没有过去,因为她的过去还没有到来;也没有未来,因为她的未来已经过去;她不
可能也变老,因为她从来没有年轻;她也不可能年轻,因为她已经老了;她不可能死,因为她
从来没有生活过;也不可能......
志新:喂,我说,我说,你这绕来绕去,说的是人话吗?</P><>3</P><>和平:出力多少,那也是个阶级感情,当然啦,真正解决他这问题还得靠上信访站。呦,春生,着什么急呀,吃饱为止
春生:实在是不能再吃了……没了。
志新:二百多全着进去了!不是你不怕撑死你!?
春生:没有敢使劲吃啊?
小凡:爸!一礼拜全白盼了!
和平:行!我们改吃挂面啦!啊?春生,你一下子吃那么多饺子,肯定叫渴,到屋里盛碗汤喝去
春生:不渴,阳台上那两瓶啤酒我给干了。
志新:你还真不拿自个儿当外人,嘿,这事怨我,早知道您好喝会儿,我应该早早吩咐小张把凉菜给您端上去</P><>春生:您是说冰箱里那肉皮冻吧?吃了。味道不错,再多搁点香油就更好了。</P><>4</P><>志国:我不是,得,那我就甭谦虚了,我就冒充一回大夫吧,您坐,您说吧,您哪不好啊?
患者3:我哪都好啊。我就是奇怪,你说这人要是长得好看点吧,生活怎么就这么难啊?
志国:长得好看点?咳,别人的事你就甭操心了。
患者3:我没说别人,我说我自己呢。
志国:你长得好看?
患者3:在我们家我长得最好看。我姥姥长得那难看劲儿啊,您是没瞅见,十八岁就像八十似的。日本鬼子,好色吧?可他们修了炮楼,走到我们村口,一见到我姥姥——他扭头回去了。我跟你形容形容我姥姥那长像,
志国:您不必形容了,我一看您我就能想像出来了。
患者3:我跟我姥姥可是两码事。我走大街上吧,净遇到那男的追我。远远的吧,就冲我笑模笑样的,走近了就冲我指指点点的。哼,一个个都没安好心!吓得我吧,每天晚上都不敢睡觉,就怕他们欺负我。
志国:我跟您说啊,您尽管踏踏实实地睡您的觉,我可以代表广大男同志,向您表个态,我们就是再——怎么着,也不会把您——怎么着,一看见您啊,我们什么想法都没有了。
</P><P>5</P><P>文良:圆圆,我真羡慕你,你有这么好一爷爷
圆圆:嗯
文良:我就没爷爷
圆圆:不能够!你要没爷爷你爸爸从那儿来得呀?怎么又有你了?
文良:我是说我从来没见过我爷爷。他已经死了
傅明:噢
文良:听我爸爸说呢,他活着的时候也不是什么正经人
傅明:噢?
文良:只不过是个要饭的。跟咱爷爷哪儿比去?
圆圆:嘿!
傅明:不能这样讲,啊,旧社会穷人去要饭,那是因为~
文良:旧社会他生活还行,六二年他要的饭。
傅明:六二年?
文良:啊
傅明:那也是因为我们工作中的某些失误嘛
文良:你看出差距了吧?你爷爷一失误,我爷爷就要饭。</P><P>7</P><P>和平:原来你又混进了知识分子队伍,在改革开放形势一片大好的今天,按捺不住反革命野心,公然从阴暗的角落跳出来,煽阴风,点鬼火,或造谣于街头,或策划于密室,拉少年下水,诱少女上床,唯恐天下不乱,企图乱中夺权,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
</P>
潘潘 发表于 2004-7-27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我没有看全过,不过这么多年,是92年吧,仅以此片献给92国际和平年,我一直说,最喜欢的片子就是这部了,如果央视现在还拿出来的话,我就是照看不误的。
Cat.LoVest 发表于 2004-7-27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女性频道总是放这部片子的,第一次看时还很小,现在看,仍然觉得很搞笑<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7.gif\" />
delphi 发表于 2004-7-27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经典了,尤其是文兴宇,他这辈子的最光辉形象不是刘少奇,而是付明老人<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7.gif\" /></P><>这里向因病逝世的老一辈表演艺术家英若诚致以崇高的敬意!</P>
laughincat 发表于 2004-7-27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国内的情景喜剧也就这部了,顶多再加上个编辑部的故事,前一阵天津台演,我还天天等着看呢。</P>
冠军拜仁 发表于 2004-7-27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有意思,我已经买了套盘
海王北斗 发表于 2004-7-27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能写啊……
tonyxiong 发表于 2004-7-27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刚刚下载过一套,周围同学全部copy.远在海外,看到这样经典的片子,的确回味无穷! 老酒是北京人,欣赏起来更应该有感情了。
whitevsblack 发表于 2004-7-27 1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酒哥说俺像关凌。于是自我陶醉了半天。
拜仁狂欢 发表于 2004-7-27 1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好象每集都看过!</P>
 楼主| 奔跑的将进酒 发表于 2004-7-27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tonyxiong</I>在2004-7-27 11:22:00的发言:</B>
前段时间刚刚下载过一套,周围同学全部copy.远在海外,看到这样经典的片子,的确回味无穷! 老酒是北京人,欣赏起来更应该有感情了。



我在国内时,每次重播都看,上班后有一阵子老出去跑业务,在出租车上经常听到北京交通台放的录音,跟司机一起笑。

真正做到倒背如流还是出国后,记得是01年的冬天有同学回国,于是拜托他给我带一套电脑版的,结果此人不够仗义,带回来后据为己有,死也不撒手,无奈我只好自己刻了一套,流传遍整个城市的华人宿舍,直到完全读不出来,借来原版又刻了一套,不再随便外借。但恶果已然酿成,单以我住的小楼为例,有起床后用其作为洗漱伴音的,有每每吃饭时放一集增进胃口的,由于我道行太高,已不用看视频了,只是去www.3xia.com这个网站下载了全部的伴音,光听着眼前就可浮现出每个人的音容笑貌。最热闹还是那阵出游或聚会,如果超过3个人看过此剧,定会像群口相声一样你唱我和,宛如回到了大学宿舍。我们当年聚餐每次都会有传统的结束语,就是:实在是不能再吃了…………没了。

由于一直在北京上学,因此直到出国后才真正认识了很多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感觉此剧并没有像以前宣传的那样特别不受南方人喜欢,至少我认识的人中,湖北人和江西人还是非常喜欢的,再往南一点广东人稍微差一些,因为语言风格相差太远了,很多北京话他们听不懂,也听不清楚。但东北人,华北人肯定通吃!尤其在海外很受欢迎,我两个在美国的同学都特别喜欢,据留守国内的群众反应,在同学录上,出了国的人汉语水平都见长,特别是语言搞笑能力,想来我爱我家功不可没。
BayernBayern 发表于 2004-7-27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奔跑的将进酒</I>在2004-7-27 4:43:00的发言:</B>
<>这个是咱们这里某人写的,我先转贴一下,看看他是否会承认<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7.gif\" /></P>
<>细数15处《我爱我家》前后剧情不符</P>
<>……</P>



<>呵呵,这可是俺呕心沥血的毕生唯一令自己满意的杰作,咋能不承认呢!不过酒兄还落了一个,是我后来补充回复的:</P>
<>16贾圆圆的小队长问题</P>
<>任何一个家痴一定都知道贾圆圆当过小队长,后来被撤了,但是这只是一个印象而已,认真看一下却会发现这里存在着前后颠倒的问题:《希望在人间(上)》(59集)中,圆圆曾经得意的说过:”最近我们班民意测验表明,在后几天的少先队改选中,很有可能恢复我的小队长职务!”很明显她的小队长职务早就被撤了,但是到了《剧组在我家》(75集)一开头,圆圆正在那里生闷气,正在我们纳闷什么事儿让圆圆这么想不开时,她却愤愤的说出了原因:“凭什么撤了我的小队长!”奇怪了,圆圆为什么要为八辈子前发生的事儿生气?</P>
<>个人分析:</P>
<>圆圆生气当然不是为了八辈子前发生的事儿,这时她应该是刚刚遭受了这场人生第一次重大挫折,可是这样的话,很久以前她说过的“很有可能恢复我的小队长职务”就讲不通了,显然这是犯了前后颠倒的错误,只要把两集的位置颠倒过来就合情合理了。当然,那样的话可能会出现新的前后矛盾,不过那就和我们这种专职挑刺儿的人没关系了。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圆圆曾两度成为小队长并两度下台,不过这种解释未免太牵强,而且圆圆还没有糟糕到这种程度吧,呵呵。 </P>

<>S:酒兄在痴网论坛里对第13点的解释——“关于老郑是否是局里的人,我有一个解释,就是也许郑夫人是局里的人,老郑托他夫人的福,住进了局宿舍”,确实是非常合情合理,可能当年老傅劝说老郑起义时就有一个给他介绍个共产党老婆的附加条件。<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7.gif\"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7 22:02:55编辑过]
拜仁狂欢 发表于 2004-7-27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景喜剧这东西本来就是每集分离的!</P><>有这些状况很正常!</P>
BayernBayern 发表于 2004-7-27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中国人传统的幽默、北京人一贯的烦贫,文革留下的烙印、改革带来的朝气,让人开怀大笑的轻松、令你久久回味的深刻,对人性准确的把握、对社会辛辣的讽刺……都汇集在一部叫做“我爱我家”的情景喜剧中,想不成经典都难!甚至多少年后,历史学家如果想了解一下改革之初平常百姓人家的生活,都不得不坐下来好好看一遍《我爱我家》,就算那个时候他们已经不再理解其中的幽默。夸张一点说,《我爱我家》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金瓶梅》——你可以说它不是高雅的艺术,但它绝对是时代的经典!俗话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但是《我爱我家》彻底颠覆了这种说法,看过10遍以上而且还在翻来复去看的我爱我家迷绝不在少数,“百看不厌”是形容《我爱我家》最贴切的一个成语了。</P><>   呵呵,看完以上我的一段评价,即使你从没看过《我爱我家》,也一定忍不住想去搞一套回来品味一下了吧!</P>
 楼主| 奔跑的将进酒 发表于 2004-7-27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狂欢的

<>不是呀,我感觉我爱我家是一边编一边拍摄的,也就是第1集绝对在第2集之前拍,第10集绝对在第20集前拍,从衣服可以看出季节变幻,所以情节基本上是前后顺序一致的,出了些疵漏属于编剧的过失,还有个原因是每集和每集的编剧不一定是一个人,有可能没有整体校对过,毕竟从自己的作品里挑错是不太容易的,旁观者清。</P>
<>记得当时我就回过主席的第13点疑问,这里再回一遍:一个很可能的原因是,老郑的爱人跟老傅是一个局的,老郑本人并不是。</P>
<>13老郑的工作问题</P>
<>这是在《恩怨(上)》(49集)中出现的一个问题,和平对老付说:“搬到这楼里来的,必定都是您局里的人,这是您局里宿舍呀!”而老郑也在这儿住了二十几年了(因为志新说过和艳红打四岁起就并肩作战了,说明起码是二十多年的老邻居了),说明老郑和老付都是同一个局里的。可是在同一集中之前一会儿,老郑却问老付道:“你说的那个老胡,就是你们局里头从前那个总工程师吧?”听听,“你们局”?什么意思?老郑到底是哪儿的?</P>
<>个人分析:</P>
<>绞尽脑汁,觉得答案只有一个:正因为老郑不是老付他们局里的,所以才要让他搬走!</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7 22:04:05编辑过]
 楼主| 奔跑的将进酒 发表于 2004-7-27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回完后发现,主席已经编辑过了,把我的回复加进去了。我是昨天夜里才偶然知道这个作者是主席的,真是巧!
tonyxiong 发表于 2004-7-27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奔跑的将进酒</I>在2004-7-27 17:07:00的发言:</B>



我在国内时,每次重播都看,上班后有一阵子老出去跑业务,在出租车上经常听到北京交通台放的录音,跟司机一起笑。

真正做到倒背如流还是出国后,记得是01年的冬天有同学回国,于是拜托他给我带一套电脑版的,结果此人不够仗义,带回来后据为己有,死也不撒手,无奈我只好自己刻了一套,流传遍整个城市的华人宿舍,直到完全读不出来,借来原版又刻了一套,不再随便外借。但恶果已然酿成,单以我住的小楼为例,有起床后用其作为洗漱伴音的,有每每吃饭时放一集增进胃口的,由于我道行太高,已不用看视频了,只是去www.3xia.com这个网站下载了全部的伴音,光听着眼前就可浮现出每个人的音容笑貌。最热闹还是那阵出游或聚会,如果超过3个人看过此剧,定会像群口相声一样你唱我和,宛如回到了大学宿舍。我们当年聚餐每次都会有传统的结束语,就是:实在是不能再吃了…………没了。

由于一直在北京上学,因此直到出国后才真正认识了很多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感觉此剧并没有像以前宣传的那样特别不受南方人喜欢,至少我认识的人中,湖北人和江西人还是非常喜欢的,再往南一点广东人稍微差一些,因为语言风格相差太远了,很多北京话他们听不懂,也听不清楚。但东北人,华北人肯定通吃!尤其在海外很受欢迎,我两个在美国的同学都特别喜欢,据留守国内的群众反应,在同学录上,出了国的人汉语水平都见长,特别是语言搞笑能力,想来我爱我家功不可没。


说得好,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即使各地都有各地的方言,但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才是official language.本人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但非常喜欢看原汁原味的北方电视剧。有很多韵味只有用京味腔调才能最好的体现。
BayernBayern 发表于 2004-7-27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
<>
    知道这个大美人是谁吗?就是那个又土又俗的小保姆薛小桂!而且她在出演小桂的时候好像岁数还很小,可能比关凌也大不了几岁,真是看不出来,化妆的力量果然是惊人的。她的原名是在演《我爱我家》时用的“李眉”,后来改名“李雨晴”,现在又改成了“李蕴桥”,估计多半是因为始终半红不黑想通过改名儿带来好运气吧。</P>
<>
    说到关凌,攀个亲,她也算是我的学妹。她是我们学校(北京理工大学)2000级管理学院的学生,现在又保了研,继续做我的学妹。^_^我在学校里见过她好几次,有一次她一边走路一边打手机,我为了确认她的声音,估计走近听了听,果然跟贾媛媛的声音一模一样。她也抬头看了我一样,我马上很得意的给一个同为我家痴的初中同学发了个短信:“你的偶像贾媛媛5秒钟前刚偷窥我一眼,我理都没理她!”还有一次在自习室碰到她,她和一个男生坐在一起上自习,不知道是不是她的男朋友。<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2.gif\"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7 22:26:56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6 02:55 , Processed in 0.033159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