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6年MM组合顺风顺水缘于完全发挥了他们自己的个人特长。</p><p>首先那是一届功利无比,不属于前锋表演舞台的大赛。各强队在锋线上大都只留一个前锋在禁区里,其他名义上的前锋,更多像是在大禁区外活动的边前卫,德国队的主要对手更是这样,客观上造成在大禁区里的德国中卫有2打1的人数优势。</p><p>其次当过中卫的朋友应该很清楚,自己最不愿意干的就是充当本方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自己被突破,大门不保的主要责任自己肯定无法逃脱,这样将直接影响自己同对手拿球人做PK动作的果断性,那是上刀山的活儿。可背后有队友支持保护就大不一样了,即使自己PK失误,后面还有队友顶上来补自己的位,只要自己能继续往回补对友拉出来所产生的新空挡。换句话说是前后的中卫搭配,象是一根由两个环组成的完整链条。</p><p>实战中MM组合就是这样的受益者,无论是面对拉尔森、伊布、克雷斯波还是托尼这样所谓的强力中锋,前面的大梅要做的只是在他们拿球,或在他们背身还没有完全控好球的时候,坚决地贴上去利用自己的身体与力量优势,压缩对手拿球的时间与空间,将球一脚断下而不必顾及对手的灵活与速度,实际上他的对手也缺乏绝对的速度。而后面的模特则是轻轻松松得当好清道夫,主要负责对其他后卫的保护与抢断各种方向的来球。AF在右边更像一个专对付对手灵活性强小前锋的盯人中卫,防守的效果也是很好。</p><p>第三06年德国队成功的主要地方,根本不是大举压上打所谓的攻势足球,恰恰是放低姿态,中后场队员整体快速移动,来全员参与防守,这样强的战术纪律恰恰是老德国队的立身之本。边前卫小猪与后腰弗林司杀到底线附近,协助边后卫拉姆的防守;边后卫拉姆站位靠近转身慢的大梅,随时注意那他争顶下来的第2点和身后的空挡;边前卫小猪在本方防线过于靠近球门,多次移动到大禁区前沿,成功封堵对手在这个位置上的传球与射门;最经典的莫过经常杀回禁区充当救火队员的队长。这样导致的牺牲进攻也是当时必须付出代价。</p><p>如果欧洲杯上MM防线能够象2年前一样让人放心,上面的模式只能被完全被复制下来,除非德国人由守转攻与前面抓机会的效率比2年前更好,除非就是4后卫体系的彻底颠覆。如果德国队一旦过早丢球而全队被迫为加强进攻而整体压上时,中卫的真正考验就不期而至。好在08的分区对手前锋多没有过于突出的个人能力,真正的胜负手就是中场的抗衡。不要先丢球,再快的中卫防守对手的快速反击也是被动的。德国队要比2年前变得老到起来,把比赛的节奏带入自己的习惯模式,最大限度的减少一锤子买卖式的中卫PK动作,这比讨论中卫的速度与转身来得更为实在。</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 0:31: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