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回廊巡逻兵</i>在2008-11-26 6:15:00的发言:</b><br/><p>国家队的调子先顶下来?太搞笑了吧!</p><p>球员明明是力量型的你叫他改成技术,等下一般球员技术好了,但身体差了,你估计又要他改打力量型啦了吧?</p><p>什么样的材料做什么样的饭!主教练的任务就是根据球员整体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战术,而不是球员全部根据他的意愿来做!等年轻球员接班后再改技术不迟!</p><p>再说,谁说技术就一定比力量强。各有各的优点。等将来力量足球又称霸世界了。而德国又变回光有技术没力量的软蛋了!</p><p>技术算个毛啊?体育运动是需要身体的,不然为何叫体育!全派小矮人上场踢球吧。全派一推就倒的去踢?你扛得住人家的身体吗?</p><p>西班牙为何现在要狂铲球,他不是也向力量转变了吗?对英格兰的友谊赛好像英格兰的犯规要多很多吧?球盲啊!不犯规,你的防守就是豆腐渣!</p><p>---------------------------------------------------------------------------------------------------------------------------------------------</p><p>技术是不是比力量强,克林斯曼已经证明过了,1:3败于韩国,2:2平日本。不靠身高优势,德国队完全被这两支亚洲球队玩弄于鼓掌之间,你所谓的力量优势根本无从谈起。如果力量能解决问题,那么football的球队玩soccor一定强于soccer的球队。要想发挥力量优势,首先要能把球拿好。齐格,哈曼,拉米劳这些人在2002世界杯上不断创造单场比赛100%铲球成功率,100%抢断成功率的神话,然而他们的技术怎么样呢?毫无疑问远远强于今天的德国队,如果他们年轻个5岁,10岁,什么巴拉克,拉姆全都去坐板凳去。身体于技术原本就是足球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西班牙原来太软了,所以必须硬起来,然而他们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技术是绝对一流的。而德国球员现在的技术实在是太差了(当然是在一流球队里),谈什么身体都是枉然。以前德国队的辉煌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下的:第一,德国人的技术虽然不花哨,但是绝对一流;第二,足球的逼抢不如今天激烈,其他球队的身体素质和德国人有一定差距。然而,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场上的逼抢已经越来越激烈,要求球员基本功非常扎实。足球强国的身体素质普遍提高,在速度和力量上已经不逊于德国队。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德国队根本不可能打出过去的比赛。</p><p>如果一定要勒夫打快,结果就是无限的失误而已。勒夫的零犯规原则确实有矫枉过正之嫌,但是从长远看对于德国队并没有什么坏处。这种东西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教练允许队员铲了,自然就铲了。也许有人担心德国队员到时候不会铲了,那除非德国足球不教球员怎么铲球。而这不是勒夫的任务。你说“什么样的材料做什么样的饭”,现在德国的材料能做的就是一锅糠而已,能做成饭那是要相当运气成分的。德国中生代球员就是高不成低不就,整体实力一流末,二流强(也未必),根本没有多少可塑性。</p><p>当然,我也很希望自己是一厢情愿,而勒夫就是个笨蛋。可是,从现实角度看,如果德国队的问题只是勒夫的问题,那么没有道理无人对德国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个人以为,勒夫虽然有不少问题,但是其大方向上仍然符合了德国足球界的共识,这也是其能够在那里耍宝的原因。他的战绩倒未必是他的坚强后盾,欧洲杯上的成绩可以说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至于他在选材上的问题,个人观点是:现在德国队可选的人原本就不多,除了少数值得信赖的,剩下的不过就是半斤对八两,勒夫无非就是根据联赛状态和自己的想法试来试去而已。换个教练也许可以踢得比勒夫硬起一些,但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德国足协给欧洲杯定的目标是4强,本土世界杯只是季军也大肆庆祝,这种事情在过去可以想象么?德国球员什么水平可见一斑了。</p></div><p>首先巴拉克从技术上来说,即使年轻时候也绝对不弱于哈曼和齐格,哈曼强的是抢断能力,以及中场衔接能力,在02年的德国队。作为埃芬博格的铁杆粉丝,也不得不说,在调度上,巴拉克越来越有埃芬的风范了。</p><p></p><p>拉姆在脚下也不弱于齐格,齐格更多的是队员跑开后,带球的冲击力以及传中,拉姆在过人摆脱上还是要强过齐格的。齐格的单骑闯关多出现在反击,而拉姆在阵地也能凭借脚下过人。</p><p></p><p>我不知道你看过德国和日本那场比赛没有,那场比赛克林斯曼的指挥说好听点可以用疑兵之计,说得不好听点,可以用利令智昏,至少可以从他把广告牌摘下,气急败坏的时候,可以看出来。</p><p>那场比赛,克林斯曼让巴拉克打右前卫,施耐德打右后卫,中路用了消失狂人福林斯和基本不防守的博罗夫斯基,可谓德国多年来的超级怪阵。对日本威胁球员根本不做限制,基本上那场比赛就是04年欧洲杯热身赛,日本打捷克,04年欧洲杯德国对捷克的重演。</p><p>德国对日本:日本人收缩空间,基本实施人盯人,德国人根本就没有丝毫的空档,日本断球就打反击,而且德国让日本打出中路那种直塞,并巧妙的留下了反击加速跑的空档,再配合上德国那种转身超级慢的中卫,以及门将前克林斯曼留下的超级大的空档,索性那场有莱曼的发挥呀。在高原直泰进第二球之前,日本就有多次绝杀德国的机会。我们的巴拉克被高原过的时候,明显能看出来,身子都大范围边路冲刺搞得目了。</p><p>04年德国打捷克也是这种情况,德国绝对机会很多,可惜库兰伊一个劲地给对方解围,后防线在踢下洛克伦茨,致使布吕克纳实在不好意思地的换上巴罗什后,给巴罗什留下充分的跑的空间,且是加速跑得空档,德国焉能不失球。</p><p>04年日本打捷克,日本照样也是那种策略,捷克用3前锋,3后卫,看起来攻击力强了,其实给对方很多的空档,日本也是收缩,然后前锋像跑锋一样,疯狂的冲刺,那场比赛结果是1比0,但绝对机会来说,日本能够打捷克成一个筛子。那场比赛其实也说明不了什么,欧洲杯时候,捷克是何等强大。</p><p>这就让我想起,张路他自己在硕士阶段写的论文,他总结80,90年代的比赛,发现技术型球队如果面对力量型球队的时候,如果收缩打反击,总体结果好于对攻。</p><p>而04年德国确实是打韩国1比3,可是你要联想到那场比赛的情况,那场比赛基本上就是一场错误,德国足协在联赛最繁忙的时候,拉一帮球员,远赴亚洲来打巡回赛,先打日本3比0,再打韩国1比3,后打泰国5比1,德国那些比赛表现出来的战斗态度极其恶劣,球员明显出工不出力,且德国队有队员,好像是巴拉克,还罚失了点球,当时德国虽然欧洲不景气,但打亚洲杯刚刚淘汰韩国的伊朗还是干干静静的2比0。类似这种情况的,还有98年世界杯之前,巴西到亚洲的热身赛,巴西球员出工不出力,照样踢得跟大便一样。</p><p>06年克林斯曼的成功,一方面体现在进攻上,而另一方面,更多的体现的防守上,巴拉克回撤不说了,更重要的是,德国队防第二点的以及抢第二点的能力比现在好得多,中后卫面对对方的高球后,第二点总有拉姆以及A.F把球解围出去,对阿根廷的比赛,作为德国球迷也不得不承认,裁判确实有点官哨。</p><p>足球一场比赛,甚至7场比赛,都是建立在体力的基础上的,勒夫不犯规的策略,最大的结果就是让球员体力值迅速的下降,这点做后腰以及中后卫最有感触,如果后腰不犯规,中卫如果面对对方加起速来的,你能怎么防守。合适的犯规,可以使得本方的体力受到休整。我个人的身材和德国队多数球员很像,深切明白,如果你体力不行,根本不可能做出一板一眼的动作的。德国对西班牙的粗糙不堪,正是球员体力迅速下降的表现,</p><p>德国02年的球员为什么铲断好,那是因为他们在练习,你现在不让球员犯规了,甚至铲断都限制,人怎么能体力恢复过来。</p><p>勒夫大方向确实不错,但是从细节执行力以及指挥太差了,欧洲杯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如果单靠定基调的话,足协主席和技术总监定就可以了。现在不换教练,是因为德国国内的也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德国教练整体的防守能力,较之欧洲大陆那些名帅,真是有一大截子的差距。</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6 13:00:2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