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真实中国历史":秦未统一中国 宋体字为秦桧发明

[复制链接]
sonicyouth 发表于 2010-2-22 23: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军事而言,,,虽然不清楚宋朝70%的对外战争胜率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但个人真的比较怀疑这些“胜利”的含金量甚至是真实性(问题可能出在现在的统计,,,也有可能出在当时的统计),,,反正不会错的是:蛮族一动真格,,,大规模来一下,,,北宋就完了。。。
可见其在军事上确实算不上成功。。。
klose_1985 发表于 2010-2-23 00: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宋朝的积弱其实在赵匡胤没有迁都成功就已经定下来的悲剧
当时大赵已经失去了对政府各部门官员的控制,面对着二赵的强势,只能心理悲凉的默叹了
effenberg3 发表于 2010-2-23 01: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宋朝的军队制度非常不同,赵匡胤为了防止陈桥兵变再发生,把全国军队分成地方的厢军,中央驻守地方的戊郡军,和镇守京城的畿辅军,三者大致相当互相制衡,等于有三套军队。同时实行“更戊法”,畿辅与诸州守军定期更换驻地, 以使兵不识将,将无专兵。更离奇的是,宋代的武举考试其实只考笔试不比拳脚,宋朝很多武状元其实是文官。这样宋朝的武装力量要比其他朝代庞大至少一倍,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其实支撑不了这么庞大的军事力量,加上军队的高级指挥官都是文官,军队的攻击能力并不强。尽管宋朝时期大力刺激民营经济但是仍然无法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全面失利。蒙古的崛起当然是个因素,不过宋朝自身制度上的缺憾其实更加致命,南宋军队其实已经装备类似现代步枪的火铳,可是这并没有催生现代机械工程的出现,最终也没有挽救宋朝的命运。
这是社会学的解释,也许大家接受不了,不过肯定比胜率、人口等角度更靠谱,至少我是这样认为。
Selan 发表于 2010-2-24 10: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1,卫国已经降伏了,算是秦国一部分
3,不是唐朝差,隋朝本来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如果不是杨广办事太着急,大运河如果慢点开,仗慢点打,也没有隋朝的悲剧。唐朝是很了不起的
4,为什么是唐朝的错误呢?北方是石敬瑭送出去的啊!70%是怎么算出来的?
6,送他两字,扯淡。
7,拿出出处来。
13,现代技术当然能达到,但是有必要么?
19,我觉得这个数据夸大了。个人感觉,当然还是得看出处
22,萨尔浒之战,死了几十万人,算什么???????????????????????????这一战把明打的一蹶不振,难道不是亡于万历?
26, 不能把责任归于天灾。好像李自成那些兵都是老鼠变得一样。失民心失天下,不能找借口。
27,不是官方的实用。官方可是立马就变成清朝属国了
30,火器是英国送给中国的。事实上,明朝火器并不先进,比不上中日朝鲜战争中的日本,否则也不会后金到了北京城下,发现穿着棉甲往前冲,居然几乎没有被枪打死的。三眼鸟铳也没失传,到了清朝成了民间的玩意了。

补充1 ,古代战争文化优势不能决定战争优势。如小说所说如果辽军南下,宋军真是倒了霉了,没有好马,意味着什么?别忘了辽国行将灭亡时候,残兵败将照样把宋军打的乱窜。

补充3,我以前看过一个资料,好像宋朝的农民起义是历朝历代最多的。。。

以前天涯看过个帖子专门反驳这个,记得这点还
菜鸟股民1985 发表于 2010-2-24 10: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太复杂,搞不懂了
deislack 发表于 2010-2-24 17: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费正清的《剑桥中国史》吧。就这个还比较可信。
laoyang 发表于 2010-2-27 00: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我没有多少研究,插不上话,说点我熟悉的东西: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我学了将近20年的数学了也没学过这个公式……
曹仁 发表于 2010-2-27 09: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只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回廊巡逻兵 发表于 2010-2-28 18: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Alessandro85 发表于 2010-2-28 21: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我没记错的话  萨尔浒大战不就是在万历年间的么  至于开源  铁岭  沈阳 辽阳  不断陷落,在对日战争中顺天、碧蹄馆、蔚山大战,这些个败绩,难道就是号称全胜的大明王朝么??万历大帝威武啊,这么垃圾的皇帝都有人来替平反了,还是这种无知的平反,在下笑而不语。
IloveBayern 发表于 2010-3-1 09: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笑而不语
fcbayern01 发表于 2010-3-1 13: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多傻一个B?
拜耳竞技场 发表于 2010-3-2 10: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安修于2010-02-22 20:20发表的 :
绝大多数是胡扯,根本不是真实的历史。
宋朝的强大,不是在于其他方面,而是在于影响深远的原创性的哲学思想。
宋朝的理学开启了中国思想史的一个新时代,将衰微的儒家思想重新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并发扬光大。从周敦颐、二程直到最后的朱熹,整个宋朝思想家层出不穷,这才是我们应当向宋朝致敬的地方,今天的中国,离那样的朝代,在这一点上差距都不少。

宋朝之所以能够做到思想上的百花齐放和兼容并包,文化上超出任何朝代的全盛,恐怕还是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吧,没有经济基础何来上层建筑?就像现在的中国,经济基础尚处于薄弱阶段,在人们尚在为温饱或小康而奔波劳碌的时候,又从哪里来的闲情逸致去玩风雅颂??这也从一个间接说明了宋朝的经济基础确实是十分强大的。
Selan 发表于 2010-3-4 10: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部明朝那些事培养了一群明粉
不光替万历翻案,还推导得出李自成不是农民,所以不是农民起义,所以明朝不是亡于失去民心。。。

这个和以上推导有一拼
发丘中郎将兼摸 发表于 2010-3-4 11: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3楼Selan于2010-03-04 10:49发表的  :
一部明朝那些事培养了一群明粉
不光替万历翻案,还推导得出李自成不是农民,所以不是农民起义,所以明朝不是亡于失去民心。。。

这个和以上推导有一拼

李的部下,确实很大部分是闹饷的西北军人。而这种观点,在当年明月出现之前就有了。早在80年代,黄仁宇的若干普及著作,广大普通读者就已经耳目一新了。虽然黄仁宇只是二流或者三流的历史学家。由于明末政治的发展,官员多出自东南沿海,由于自身利益等考虑,导致从商业征税的减少以及向其他地区征收赋税的增加。再加上小冰河期以及白银问题,明末的问题确实很复杂。
其实主流的,教科书的观点,历来争议一直很大。就连顾诚的很多论断,就和教科书上的极大不同。
当然本朝政府为了维持得道的法统以及道统,爱把民心这个问题推而广之。亡于民心其实是万能答案。
回廊巡逻兵 发表于 2010-3-4 11: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Selan 发表于 2010-3-5 08: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割地那还算好的
我见过更滑稽的说法是,那帮造反的农民不配做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应该支持明朝,应该爱国,不该造反,宁可活活饿死
安修 发表于 2010-3-6 01: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2楼拜耳竞技场设计者于2010-03-02 10:43发表的  :

宋朝之所以能够做到思想上的百花齐放和兼容并包,文化上超出任何朝代的全盛,恐怕还是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吧,没有经济基础何来上层建筑?就像现在的中国,经济基础尚处于薄弱阶段,在人们尚在为温饱或小康而奔波劳碌的时候,又从哪里来的闲情逸致去玩风雅颂??这也从一个间接说明了宋朝的经济基础确实是十分强大的。
在我看来恰恰相反,正是这种兼容并包的宽容精神,和类似现代社会的政治结构组织才促进了宋朝经济真正的蓬勃发展。明朝可有比宋朝更大的地盘和更多的人口,但朱八八这个农民一头小农经济的思想,搞出那种全国人每人烧块砖头来建南京城墙的事情简直就是大笑话。到后来明朝拥有世界上绝大多数白银却没有流通货币,导致全国都没钱,我只能说,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最多只算老马一家之言。认真研究的话,这并非什么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这个社会总有很多特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总是发现了某些不寻常的现象,才去解释的。
Selan 发表于 2010-3-6 06: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唉。。。我还是很崇拜马克思的。。。虽然马克思的很多东西在中国被断章取义或者曲解了。。。
黑灵 发表于 2010-3-6 10: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朝的经济是很发达的,清明上河图,及“交子”的出现足以证明这一点。宋朝的理学影响了后世几百年,明清时的科考的官方“教科书”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足以证明这一点。只是宋朝赵匡胤,赵光义定下的“重文轻武”的政策,以及刻意造成的军队中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状况,是保证了军队中不会有人搞出第二个“陈桥兵变”,但是也造成了军队战斗力的削弱。当然,辽,金,蒙古的相继强盛也是个客观事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12 09:32 , Processed in 0.030138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