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举报
引用第17楼pyongyangsaram于2011-11-19 08:17发表的 : 我个人觉得下面这段说得很对,没什么可以挑剔的: 拥有这么多的领土和人民竟然还无法抵抗少数的外族,受其支配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引用第20楼lukai于2011-11-19 09:29发表的 : 我一直以为棒子是儒教文明的最高(或者最极端)形式,现在一群传统文化的遗老遗少所谓的“复兴儒家传统”的最好的上限,也就是棒子现在的这个鸟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引用第13楼battleshiper于2011-11-19 07:45发表的 : 否认又如何,你要知道主权国家的领土不是靠所谓历史继承得来的,是靠实际占有得来的,说句不好听的,看看谁干犯刺儿试试?疆独,早就有了,迟至民国时期就有,这不是你成不承认他们是什么人的问题。 至于所谓少数民族或是其他民族,麻烦翻翻历史书,就知道其中水分和人造程度多大了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引用第21楼王佐之才于2011-11-19 09:32发表的 : 高丽乃箕子之后,为什么不能算中国历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引用第8楼pyongyangsaram于2011-11-19 01:33发表的 : 其实韩国人这么说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最大的问题是今人用现今的观念来解释历史,再加上对政治因素的考虑,必然会遇到问题。过去哪里有什么"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这样的社会主义民族观的产物,对于汉族百姓来说,少数民族就是异族,和外国人无异。但是今天你要是说蒙古族,满族人的祖先是外国人是政治上无法被接受和允许的。 像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对历史的诠释注定会有对当今社会,政治种种因素的考虑。为了把少数民族包括在"中国人"这一整体概念之内,确保少数民族的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另外就是为了确保当今领土的完整,就不得不把历史上这些民族在今天中国境内的历史当作中国历史来看待。这样做当然是有问题的,毕竟国境是一直在变迁的。高句丽的确和中国没有什么关系,东北工程完全就是政治挂帅,在此之前从来没有高句丽是所谓"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政权"这一漏洞百出的说法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引用第25楼pyongyangsaram于2011-11-19 12:01发表的 : 箕子朝鲜到现在都没有任何考古方面的证据来证实存在过。另外,我怀疑古朝鲜(基本在今天中国东北境内)和半岛南部三韩部落到底是不是一种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引用第14楼尤西比奥1966于2011-11-19 08:09发表的 : 吧清朝和元朝看成是中国 其实是汉人在欺骗少数民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引用第26楼alemanni于2011-11-19 12:15发表的 : 高句丽和中国关系密切。他们的创始神话和商人如出一辙,都是属于古代东夷系的。夷夏东西,华夏民族的两大源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引用第31楼pyongyangsaram于2011-11-19 12:38发表的 : 夷夏东西的确是华夏民族的两大源头,没错。这样说来,韩国人说东夷族创造了汉字,也没有错。 至于高句丽的创始神化,应该就是鸟生金蛋朱蒙吧。此东夷和彼东夷到底有多相近?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引用第28楼alemanni于2011-11-19 12:20发表的 : 基本上可以肯定不是。三韩(半岛南部)是被北方的高丽征服同化了的。从三国志后汉书的记载来看,三韩的文明程度高于古代高丽,生活方式差异也非常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引用第33楼pyongyangsaram于2011-11-19 12:47发表的 : 高丽征服同化三韩?不对呀,王氏高丽出自统一新罗,那时候新罗统一三国都好几百年了,应该说是基于辰韩的新罗同化了高句丽,今天朝鲜语还是以新罗语为基础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引用第32楼alemanni于2011-11-19 12:45发表的 : 这个可以说没有必要再去怀疑了。东夷是个很大的集团,活动范围也不光光是在东部,中国古代的部族迁移性很大,比如嬴姓的东夷部就迁到了西北成为秦人。春秋时代山东有蜀的地名。南岳衡山在上古也不在江南。现在的很多南方少数民族其原住地是在黄河流域(有人考证洛阳所出的雒字其实是古苗蛮语的“鸡”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引用第35楼pyongyangsaram于2011-11-19 12:55发表的 : 那么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文化先进的东夷人(商人)被文化相对落后的夏人和后来的西戎人(周人)同化?商人最早说的是什么语言?甲骨文据说可以和古汉语对应的,那么这样看来商人在甲骨文创造的时候已经华夏化?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20 21:10 , Processed in 0.03349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