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论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端的本质区别

[复制链接]
哈姆太郎 发表于 2012-7-16 14: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2-7-16 14:26
额,江洋大盗汪直。
明朝中期一段时间由于“倭寇”泛滥实行海禁,政府对外贸易戛然而止,但如此反而刺激 ...

所以,所谓明朝搞不定倭寇,主要因为倭寇都是中国本地人。加上南方地区的客兵也长期不修炼,其实但是明朝北方的军队战斗力还很强。

但是,倭寇的战斗力不过如此。到了后期戚继光练兵之后,南边的明朝政府军打倭寇,都是杀敌数千,自损个位数。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2-7-16 14: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姆太郎 发表于 2012-7-16 14:31
所以,所谓明朝搞不定倭寇,主要因为倭寇都是中国本地人。加上南方地区的客兵也长期不修炼,其实但是明朝 ...

[s:37]不是有个传说几个倭寇闹翻中国半边天的吗。。。
我看比圆月弯刀,丁鹏一夜清了数大门派还狠,哈。
中国基本都是北方军队强,南方军队弱吧。。。。
因为北方受到游牧的压力远胜南方,并且战马产地也集中于北方(幽燕,西域之地)
朱棣之所以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顺便把一起靖难的太祖朝戍边17子宁王朱权打发到洪都和这方面不无关系。因为他也害怕会有第二个朱棣出现啊。
哈姆太郎 发表于 2012-7-16 14: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2-7-16 14:44
不是有个传说几个倭寇闹翻中国半边天的吗。。。
我看比圆月弯刀,丁鹏一夜清了数大门派还狠,哈。 ...

那时候的日本是战斗力只有五的渣啊。近万人包围李如松加上几十个家丁,还能被人突围而去。明朝在壬辰的花费还不如万历皇帝自己的坟墓。可见,号称东亚战斗力第二强的日本,不过也就战斗力只有5的渣。至于朝鲜,那个就更别提了。
Selan 发表于 2012-7-17 23: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姆太郎 发表于 2012-7-16 14:56
那时候的日本是战斗力只有五的渣啊。近万人包围李如松加上几十个家丁,还能被人突围而去。明朝在壬辰的花 ...

日本当时基本都是步兵,考虑到当时日本的身材。。。
flyinnet66 发表于 2012-7-18 00: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2-7-16 14:11
还有科举取士,也是当时最科学,最公平的选材方式了。
就说现在的选择标准吧,TG这种内定的且不论。
西方 ...

摆脱,多读点书吧。宋朝有个传统,就是外戚和别人在同等位置竞争要想相让,韩侂胄就是不让,才被文人们看不起的。两宋尤其是北宋的文官质量估计是历朝之冠了。包拯就是民间故事把他出名了,当时真不算什么大名人。
王师胤 发表于 2012-7-18 05: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1、文艺复兴对几百年后的工业革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工业革命最直接的原因是英国当时所处的自然、经济条件(煤矿丰富,人口稀少);
2、不能说工业革命一定会发生在英国,但是英国当时的自然、经济条件决定了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可能性比其他国家大;
3、中国明代思想文化之灿烂,不亚于文艺复兴;科技水平的发达,不亚于同时期的英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只是因为所处的自然、经济条件,比较起英国来,不那么合适;
4、若对明代假以时日,是否最终会发生工业革命呢?如果这个时限是无限长,那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会!但是究竟需要多长时间,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了;
5、没有证据表明商业的繁荣能显著促进工业革命,但工业革命绝对可以极大的促进商业繁荣;
6、马克思主义的封建社会,不是以分封诸侯为显著特征,而是以生产关系来划分的,因此中国在秦朝以后仍然是封建社会;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12-7-18 07: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封建地主阶层不消失  大规模的工业化就不会顺利发展
哈姆太郎 发表于 2012-7-18 09: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2-7-16 14:11
还有科举取士,也是当时最科学,最公平的选材方式了。
就说现在的选择标准吧,TG这种内定的且不论。
西方 ...

北宋有个比较操蛋的,南北分卷啊,明显歧视南方人,哈哈。

宋朝文人还是吹牛比较多,北宋都是互相吹捧。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2-7-18 10: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flyinnet66 发表于 2012-7-18 00:24
摆脱,多读点书吧。宋朝有个传统,就是外戚和别人在同等位置竞争要想相让,韩侂胄就是不让,才被文人们看 ...

没看懂第二句,
也不知道从第二句推到第三句当中用了什么推理逻辑。
包拯已经是宋朝文官矬子里的将军了, 他那制度(恩荫制)注定文官的整体质量不高。
此外,王安石算个失败的实干家,虞允文是个无名却颇有建树的家伙,仅此而已。
试想一个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的土鳖因为姐姐嫁给皇帝,或者仅仅是因为球踢的好博得高官要爵的市井无赖居然也能上朝议政,居然还能让其质量提高,不可思议的推断。。
兽乡之守望 发表于 2012-7-20 11: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兽乡之守望 于 2012-7-20 12:01 编辑

不要总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来辩论。当别人都无知,可以随意忽悠。

宋朝是科举制和恩荫制并行。而且很明显科举出身的更受重视。象寇准 欧阳修 范仲淹 王安石 司马光 三苏 包拯这些北宋名臣全都是科举出身。
恩荫制出身的起初位子都很低,相当于基层公务员。宋的恩荫制类似于本朝以前的“退休补员”。最典型的例子是沈括,他原本是父荫入仕,做到县令就升不上去了。后来到三十多岁,再去考科举,进士后才升上去的。

=====================

“明朝的官员清一色都是科举公平选拔出来”,象这类话除了明粉当真,谁相信啊。

张居正两子一中状元一中榜眼,王锡爵独子中榜眼,严世蕃 罗龙文甚至连科考都不曾参加过。明之首辅尚且如此,遑论下面了。(这些只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不熟悉的要认真去查,不知还有多少)
明朝中后期大臣一大半出自官宦之家。要是有人象黄仁宇那样去搞统计,官宦子弟的比例不会比搞恩荫制的宋朝低。
就以大家所熟知的几个首辅来说:
高拱 祖父高魁,官工部郎中。父尚贤,光禄寺少卿
张四维 蒲州豪贾,盐商世家 其舅父官居兵部尚书、陕西总督
叶向高 父养利知州
夏言  父临清知州
杨廷和 父提学佥事

再以崇祯元年会试为例,施凤来、张瑞图任考试官,取生全是达官权贵的姻亲门人。以致崇祯龙颜大怒,把施张下狱。其恶劣程度,本朝的公务员录取那是自叹不如。
而且众所周知的,明朝有个不成文的门生制度,在大明的律法典章中查不到的、赤裸裸的潜规则。不去找人引荐拜个大佬,什么举仕宦途都是个空屁。

樵史、儒林外史、所描写的难道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傲龙 发表于 2012-7-20 15: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龙 于 2012-7-20 15:44 编辑

个人愚见,上面说了很多科技、文化等方面,我从另外一个角度
同意某种说法,宋朝当时好像经济等在世界范围是NO1,对辽金割地求和,是不想劳民伤财的穷兵黩武,只想发展自身经济,也许不如“指望”宋朝不灭,比指望明朝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稍稍实际点
我觉得2000+年封建思想在中国太根深蒂固,没有后来的近现代被侵略史,搞不好中国依然闭关锁国
可能这里面多少有点中国自身的幅员、地理位置等影响
不像欧洲诸侯地少缺乏资源,想要发展扩张,只能走出去寻找发现新大陆、新能源、去远航
同样都是侵占殖民地,为何是英国最先资本主义革命,而不是更早航海、占领殖民地的葡萄牙or西班牙
因为他们的殖民地情况不同,葡、西的殖民地拥有更多的金矿等能源,他们直接简单粗暴的掠夺就能尽享无尽财富,导致了这两国后来坐享其成、不再发展,被荷兰英国、后起的德国法国远远甩在身后
而英国的殖民地却是另外的发展之路,从武装军事侵略占领--英国国王授全权(好像甚至包括对外作战、外交权等)给在当地建立的殖民公司(我们最熟悉的自然是东印度公司,但那只不过是英国在其他各种更早的殖民地XX公司后的其中之一而已)--建立一整套几乎近似于政权的经济体系--设立殖民总督--统一归属英国国王。。。
我觉得是这些很多客观历史条件(上面各位提过的)综合在一起,给英国开始最早的资本主义创造了外部条件
而这些都是明朝、甚至中国历史各个朝代所不具有、甚至不可能具有的
哈姆太郎 发表于 2012-7-20 19: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额,英国革命的时候,英国在外面还没有什么殖民地。
没有梦的白 发表于 2012-7-22 23: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与殖民地没关系,主要还是与生存环境有很大关系。古代都讲居安思危,可是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做到,中国就更不用说了由于没多少外部因素干扰,一直过得很舒坦,忘了居安思危,自己也没得意愿求变,所以导致落后和差点被灭国。
西方国家的竞争要大很多。一直都是居危思危,自身有变得更强的意愿所以最后是他们变成了领先为了生存空间又去挤占了别人的空间,这样顺理成章的变成了他们领先一直到现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8 00:31 , Processed in 0.028335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