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为何破产? 芝加哥为何成功转型?
自1899年建立第一座汽车制造厂起,底特律命运即与美国汽车工业紧密相联,享有“给世界装上汽车轮子的城市”之誉。在20世纪漫长的时间里,美国的汽车产业在全球一直独占鳌头,而伊利湖畔的底特律因为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的总部而曾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汽车之城“,在最高峰期全城440万人口中约有90%的人以汽车工业为生。
时过境迁。2012年,底特律因高犯罪率、高失业率、人口外流、财政危机及破产风险等诸多然而因素,被《福布斯》评为“美国最悲惨的城市”。2013年3月初,密歇根州州长施耐德宣布底特律进入财政紧急状态,城市长期债务高达149亿美元。如果底特律提出破产申请,将是史上最大的地方自治申请破产案。如今的底特律,到处是空荡的摩天大楼和残破的乡村别墅,很多地方甚至没有了街道照明灯和警察服务。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大幅缩水,“1100美元,买一双皮鞋的钱,能买两套房”。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底特律的没落,而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底特律危机原因剖析
乍一听来,底特律濒临破产、房价暴跌令人震惊。但事实上,底特律从美国第五大城市退居到了18位,其“衰亡之路”已经走了数十年。
一、产业单一是导致底特律危机的罪魁祸首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格拉泽认为,底特律是“大厦集群”的受害者。他认为,底特律采用了以大企业为龙头、通过大规模地修建办公楼、体育场馆、交通设施等刺激增长的战略,这种大工业和基础设施先行的模式,违反了城市多元化的本性,使底特律依赖单一的汽车业,最终也成为美国汽车业衰落的直接受害者。数据显示,底特律经济有8成仰赖汽车及相关产业,地方政府税收也随汽车业荣衰而剧烈波动。随着油价不断高企,以大排量、高油耗见长的美国车遭遇了节油性能较好的日系车的挑战,除此之外,美国南部的几大州也开始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与底特律争夺汽车工厂选址。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了底特律致命一击,作为核心制造业的三大汽车公司裁员高达14万人,这个城市开始逐渐沦为空城。
二、种族冲突是造成底特律悲剧的一个重要诱因
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导发的种族对立导致了黑人居民与白人社会发生流血冲突,出现了美国历史上有名的“白人逃离”事件。今天底特律的城市中心,大部分居民都是黑人,而白人逃离至郊区,导致商业市场也随之流失,缩小了底特律的城市税收基础。并且,由于客观上白人相对在经济实力和教育程度上都处于优势地位,对底特律的发展作用不言而喻。在1967年的暴乱之后,底特律开始从巅峰跌落。
三、债务问题压垮底特律市
高额的退休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曾让底特律成为工薪阶层的天堂,但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随着汽车产业下滑,失业率上升;税收减少,而福利开支却增加。为维持运转,只能债务高悬。由于工会势力的强大,劳工权益受到保障,削减福利必然会遭到反对和抵抗。
四、城市管理不善也是一大弊病
底特律也曾经试图转型,但从未成功。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在20世纪经历过数次危机,结果都能峰回路转,这使得城市一次次地错过了改革和转型的好时机。同时,政府内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管理不善也是造成财政赤字和长期债务增加的重要原因。
对于很多底特律人来说,在汽车制造业工作已成为一种习惯,技能单一。当三大汽车衰落时,工人们的技艺很难在其他领域发挥,而被解雇的工人也很难再找到工作。过去出现的“白人逃离”现在则变成了“黑人逃离”。为了更好地满足发展,一些新兴技术企业正试图转战新兴市场国家,三大汽车巨头也在抛弃底特律。事实上,美国三大汽车企业的研发机构都还在底特律,不过不在城市里,而在城外,如今,城外成为白领和研发机构的聚点。
芝加哥转型的成功样本
美国人总喜欢将芝加哥与底特律作对比。芝加哥也靠制造业起家,但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向服务业转型,成为多元化经济发展的典范。
1909年,芝加哥编制了了一个宏伟的总体规划,确定了城市近百年的发展框架。按照规划,芝加哥发展了郊区卫星城,建立了湖滨公共绿地系统。在此期间,芝加哥继承了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形成了钢铁、机械制造、金属加工、食品加工、印刷等对经济贡献极大的制造业支柱部门。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1950年芝加哥城市人口达到362万。1955年,芝加哥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奥海尔(O’Hare)国际机场,成为美国和全球的航空运输中心。
1960年,由于全美经济衰退和工业企业外迁,芝加哥出现了郊区化所带来的制造业和就业岗位外迁问题。芝加哥从1960年代开始研究新一轮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1980年代最终确定并贯彻执行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的发展目标。一方面,立足金属加工、食品等传统制造优势,重点扶植与制造业紧密关联的新兴服务业,致力引进新兴高科技工业中的管理、研发、营销等价值链高端部门;另一方面,利用它位于美国交通运输网络中心的有利区位,充分发挥并加强了传统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大力发展商业贸易、金融业、会议展览及旅游业。
进入新世纪,芝加哥前期的产业转型战略成效显现,2003年城市人口回升到290万,市区面积591平方千米,成为国际航空运输中心、国际(美洲)光缆通讯中心、美国的制造之都、金融贸易之都、会展之都、文化教育和工业中心,基本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结构。如今,芝加哥最新规划的最宏观的目标是,打造“最绿色的城市”,在世界上树立标杆。
芝加哥的成功证明,客观条件与政府决策缺一不可。芝加哥与底特律一样,都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但芝加哥更能“领先一步”,善于发现并利用机遇,最终实现了“华丽的转型”。其中,转换发展观念,制订科学转型目标;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视教育文化,将“肌肉型”产业变成“头脑型”产业;在城市管治中实行民主集中,包容各族移民,发挥其特长;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等,均是其成功的重要经验。